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79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oabearoa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 鮮花 x8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 兒童腦力發展 青春期難纏 原來腦內起革命
兒童腦力發展 青春期難纏 原來腦內起革命


林天送專欄科學家利用MRI,為13名健康兒童每二年做一次,每人連續做了四次檢測,追蹤其腦皮質層的變化過程檢測,以了解青春期前後的腦變化。

結果發現,腦部成長在青春期有很大的變化,負責推理的神經網路是最後成熟的腦部位(PNAS 101:8174, 2004)。

灰質 腦細胞發育重要物質用肉眼來看,腦有灰質與白質,在成長過程中,灰質密度呈現非直線形的成長,首先成長的是負責機動的腦皮質層、前葉及枕葉;其他則由頂葉往前葉成長;最晚成熟的是負責收集資訊及推理的上顳葉部分。

這些成長過程也附和人與其他動物的成長動態,先有聽覺、視覺、牙牙學語、學走路、認人、辨別事物,到成年才有推理能力。

嬰孩出生時頭不能過大,否則出不了產道。

出生後,頭腦會急速發育成長力到六歲時,孩童的腦大約有成人的九分成熟度。

腦有可塑性,尤其是孩童時期,讓人可以適應環境,從經驗中學習新的事物與技巧;到20歲左右腦才會成型。

適當剪枝 腦部長得好出生時有大半的腦神經細胞是「多餘」的,即有多餘灰質,是「備份」的腦神經細胞,在發育成長過程中做更多的神經網路連線,而沒有派上用場的多餘神經細胞會經由自殺程序死亡。

PNAS的科學家發現,嬰孩出生後的18個月,灰質會大量增加,而後逐漸減少。

第二波的灰質量提高發生在青春期的前一年,一到青春期就開始削減而引起極大的變化。

灰質密度的削減是腦成熟過程中的必然現象,這跟樹木常常需要適當的「剪枝」才能長大。

灰質密度決定心理動態仔細比較可發現,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在青春時期,前葉灰質死亡量比正常人高出四倍,失去過多灰質會引起理智的缺陷,這說明了何以青少年常會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

但若灰質量沒有適度「裁員」,則有可能導致自閉症,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合群、有語言障礙;然而有些自閉症者的兒童擁有特殊才能,如能無師自通,彈奏鋼琴、畫出令人讚嘗的圖。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23 00:3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68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