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3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吮雷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 孩子身材矮小 先追蹤病史再確定治療方向
「孩子,希望你長得像大樹一樣」這句廣告詞反映出父母都希望孩子高大挺拔,家長常問孩子矮小該如何治療,其實真正需要治療的比率並不高,所以當父母發現小孩身高總是在班上最矮的前幾名時,應該先給醫師作詳細的病史追蹤。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牛道明、李妮鍾指出,根據國外統計,正常兒童在出生後的頭半年約長高十六到十七公分,七至十二個月約高八公分,第二年時約長高超過十公分,第三年時約長高八公分,第四年時約長高七公分,從第五年到青春期則每年約長高五到六公分,有些小孩在青春期前會有短暫的生長遲緩,進入青春期的快速生長期,每年最多可高十一到十三公分。

 由於飲食習慣慢慢西化,台灣兒童不論身高或體型都比過去平均標準值高出很多,但仍可發現有一部分的孩童身高體型偏小,通常以同年齡、同性別的平均身高做標準,當身高比平均值低兩個標準差以上時,也就是身高所在的百分位低於正常族群的百分之三,或預估成人身高比標準的身高少五公分以上時,就算是矮小了。

 牛道明指出,也可以根據生長速度評估,例如一個上國小的小朋友一年身高長高不足四公分,就算是生長遲緩了。

 牛道明說,家長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憂心孩子身材矮小,千萬避免給予祕方或藥物,應請醫師追蹤病史,若是發現重要器官疾病所引起如先天性心臟病、腎臟發育不全、慢性腹瀉等,則必須先矯正病因,才能改善身材問題。

 有一些矮小疾病是可以治療的,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不足、透納氏症、普瑞得威立氏症候群與慢性腎病者。

 牛道明解釋,生長激素可以提供生長激素缺乏症及透納氏症很好的治療,但由於生長激素是昂貴藥物,健保的規定也十分嚴格,並不是每個想長高的孩子都可用生長激素來治療。

 其實影響孩子身高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自己的身高,況且身高只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就算正常,家長可以根據下列公式預測孩子未來可能的身高,男孩是(父親身高+母親身高+十一公分)/二,女孩則是(父親身高+母親身高-十一公分)/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21 21:0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90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