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5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黑暗正義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頭銜:討海人討海人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0 鮮花 x2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說][分享] 到國會抓叛國賊
■三少四壯集

到國會抓叛國賊

王健壯  (20050219)

 


  菲力普斯既是知名記者,也是知名小說家,他寫的作品本來就以挖掘政治腐化的題材居多,赫斯特要他挖國會的黑幕,對他是易如反掌。

  記者的最大挫折是:不管你寫什麼,寫了多少遍多少年,或者寫了幾千幾萬字,結果卻像泥牛入海,不僅無人聞問,也沒改變任何人或任何事。

  尤其是跑政治新聞的記者。他們面對的是早已被權力麻痺的政客,那些人自恃是特殊、特權階級,明明是自己犯了錯,卻可以大聲鬼扯詭辯,好像錯的永遠是記者,不是他們。

  但菲力普斯(David Phillips)卻是少數的例外。他寫的報導不但被人形容是「媒體大地震」,把政客震得膽戰心驚,更改寫了美國憲法。

  在一九一三年以前,美國聯邦參議員並非由人民普選產生,而是由各州的州議會間接選舉產生。但間接選舉的最大弊端,是讓大企業等特殊利益團體有了操縱選舉的機會。

  財閥操控選舉的方式很簡單:他們在各州以金錢或其他利益收買州議員,州議員再選出財閥屬意的參議員人選,參議員進入國會後,再透過立法的手段,回饋提拔他們的金主。一個貪瀆腐敗的政商勾結循環系統便這樣形成。

  有人就曾經這樣形容上個世紀初期的美國國會:「我們並沒有參議院,我們有的祇是一個替財閥大老闆跑腿當管家的議事廳而已」。

  但最腐敗的年代往往也是改革意識最強烈的年代。當赫斯特(William Hearst)剛買下「柯夢波丹」這本雜誌時,有人建議他可以報導像國會腐敗這樣的題材。赫斯特自己是眾議員,他對國會的墮落當然知之甚詳,因此便將這項採訪任務交給了菲力普斯。

  菲力普斯既是知名記者,也是知名小說家,他寫的作品本來就以挖掘政治腐化的題材居多,赫斯特要他挖國會的黑幕,對他是易如反掌。不久後,一個以「參議院叛國」為主題的系列調查報導就出現在改版後的「柯夢波丹」上,而且連續刊登了幾期,讓美國政壇地震了好幾個月。

  為什麼要用「叛國」這麼強烈的字眼來形容參議院的腐化?菲力普斯的理由是:替財閥違法牟利的參議員不僅背叛了大眾,他們的危險程度與危害程度更遠甚於入侵美國的敵軍,罪行不僅與叛國無異,甚至猶有過之。

  在一系列的報導中,菲力普斯以無數實例來證明參議員如何以操控立法的手段來圖利金主,以及如何違法濫權收受大企業的賄賂。被他點名批判的參議員不僅包括民主、共和兩黨,而且他每篇報導都指名道姓,完全排除間接影射的報導手法。其中被他指控是「叛國頭子」的參議員奧德瑞奇,不僅圖利他的姻親洛克斐勒家族,更一手掌控參眾兩院的利益分配大權前後長達二十多年。

  可以想見的結果是,被菲力普斯指控的參議員個個否認有貪瀆罪行,連老羅斯福總統也公開譴責菲力普斯誇大不實。但反貪、反腐、反大企業當時已是媒體的主流價值,其他媒體繼菲力普斯之後紛紛跟進,參議院之臭不僅臭到舉國皆知,也臭到國會不得不改革自清的地步。

  一九一三年,「參議院叛國」刊登後六年,在改革派國會議員的連手推動下,參眾兩院終於通過了憲法第十七條修正案,將參議員的選舉權由州議會交還到人民的手中,洗刷了「參議員非由人民選出,而是由利益團體選出」的歷史惡名。

  菲力普斯雖然早在修憲案通過前兩年,就因為一篇小說被人誤以為影射而遭槍殺,但在美國憲政史上,他的名字卻永遠跟第十七條修正案緊密相連。新聞報導改變了政治,而且改寫了憲法,這是多少記者求之一生而不可得的榮耀,菲力普斯雖死猶生。

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5-02-21 19:5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821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