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16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viviali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頭銜:路人甲路人甲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 小兒步態異常及下肢常見的疾病
小兒步態異常及下肢常見的疾病

醫星顧問彰化基督教醫院
骨科陳識仁醫師

人 類從出生經嬰兒期、兒童期、青春前期、青春期到發育成熟,其走路的步態一直是處於學習的狀態,在這過程中,步伐的變化有很大的差異。其中常有些「異常」的現象,如「內八字」、「外八字」、「O型腿」、「X型腿」等,常令家長擔憂,日後外觀的美醜及到底需不需要穿矯正支架呢?還有一些常兒常喊下肢疼痛,常需父母抱,甚至半夜因此哭鬧許久,也令父母產生是不是長腫瘤等疑問而求診。另外,小兒常會跌倒、前足內旋、足跟外翻等,也是門診常見的問題。其實大部分的病人只需觀察即可,但仍有確實有問題且會影響日後外觀及功能發展的少部分個案。小兒下肢問題非常多樣化,且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問題,所以仔細鑒別診斷是必需的。以下針對各種現象或疾病做簡單說明。

一、內八字步態:
是極常見的現象,這是下肢生現性旋轉的結果,包括前足內旋、脛骨內旋及股骨內轉。出生的嬰兒由於在媽媽子宮內的姿勢關係而有前足內旋的現象,這通常是柔軟性的且於一歲內不須治療即可緩解,如果現象仍持續至兩歲,可借助支架矯正,效果通常很好。

脛骨內旋常見於學走路的小兒(約一歲後)常是雙側的,此一現象不須矯正,通常2~3歲內會緩解;若一直持續著,則須考慮是否有神經肌肉方面的病變。

股骨內轉引起的內八步態,常見於3~5歲,女孩居多,其跑步姿勢較笨拙;通常6~8歲時會慢慢緩解,一般建議病人少跪坐及趴睡,但目前尚無確實根據。若現象持續無改善,輕微者通常不會有功能上的障礙;但若合併脛骨外旋嚴重者,病人會有膝痛現象及步態笨拙;若大於十歲且嚴重者,則須手術矯正(通常小於百分之一)還要懷疑是否合併其它病病。

二、外八字步態:
小兒下肢發展的變化隨著年紀的增長,是由內八字轉向外八字步態,故外八步態常見於較大的小孩,在這發展的過程中,脛骨及股骨會逐漸外轉,且兩者會互相代償。正常成年人步態即是外八字約0~15度。

特別的是「矯正支架」的角色在這方面幾乎是不需要的,因為它通常只會限制兒童的走路、跑步的發展,且會增加小兒的挫折感,甚至因此而影響親子關係。其治療通常只須觀察,重要的是要與家長作充分的溝通。

三、O型腿:
大部份屬於生理性的,且可自行緩解;學走路的小孩常有此現象,特別是較早會站的或較胖的或是脛骨內旋嚴重者。通常到一歲半~兩歲漸直,不須任何治療。但有少數小兒仍持續惡化則考慮是否生長板病變-「脛骨內彎」此病須靠X光片診斷,治療方面:二歲~三歲可穿矯正支架,若三歲時矯正無效,則須手術矯正;年紀越大,治療越複雜且復發率高。另外例如佝僂病、骨腫瘤、生長板骨折等亦可造成「O型腿」但個案很少。

四、X型腿:
大部份是屬於生理性的,可自行緩解。二~三歲之後的小兒漸有膝外翻現象,四~五歲較嚴重,於六~七歲時緩解;正常人即有五~七度膝外翻現象。若是外觀難看且雙膝並攏時,雙內踝距離大於15公分,則可於青春前期或青春期時實施內側生長板嵌制手術治療,但此個案很少。另外,脛骨止端骨折也常會造成膝外翻,但大都只需觀察。

◎總結:
小兒步態及下肢發展有一定的趨勢,但有輕重不同,及恢復時間因人而異;但只要排除少數病理性原因,通常耐心觀察即是治療。



幸福是一種感覺。
沒有道理,沒有原因。
當我看見你,甜美的微笑自然湧上眉間,
那就是一種幸福。
來自於你給的,幸福。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19 14:4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15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