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o2028
|
分享:
x0
|
[疾病] 睾丸癌形成的原因
01.什么是正常的睾丸 正常的男性阴囊里有两粒睾丸 右左各一, 大小约为4×3×2.5公分, 主要的功能是制造精子及产生睾丸固酮, 以维持男性生殖及性功能。
02.睾丸癌形成的原因 睾丸癌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就先天因素而言, 最有关的是隐睾症, 发生睾丸癌的机率较正常者高10倍以上。另外, 母亲在怀孕时使用女性贺尔蒙制剂也有较高的机率。就后天因素而言, 如外伤、感染引起的睾丸萎缩也都与此病有关。 03.睾丸癌的发生率 睾丸癌的发生率因国家, 人种或社会经济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别, 例如北欧国家比东方人多, 白人多于黑人,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也较多,在美国每10万人中每年约有2-3 位新的病患, 在台湾的病例较少。右侧较左侧为多, 两侧同时发生的约为1-2% 。
04.睾丸癌有那些症状 大约有一成的病患无症状, 而是在外伤后偶然间发现的,有些是由其性伴侣发掘的。一般最常见的症状是睾丸呈无痛性的肿大, 有沈重感。有人会合并阴囊积水、男性女乳化, 10% 的人会因睾丸内出血或梗塞造成急性疼痛, 另外有10% 的人会出现转移的症状, 如背痛、咳嗽、咳血、骨头痛、下肢浮肿等。
05.如何诊断 睾丸癌的诊断最主要还是要靠详细的身体检查, 如果发现睾丸呈无痛性的肿大就应怀疑, 接着应接受阴囊超音波检查, 看看病灶是否来自睾丸内或副睾。可用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扫描来了解肿瘤侵犯程度及期别, 另外抽血检验, 如绒毛膜性腺刺激素及甲型胎儿蛋白也有助于诊断及追踪。
06.睾丸癌的分期
睾丸癌的分期简单的分法如下:
第一期─肿瘤局限于睾丸内。 第二期A─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但小于10公分。 第二期B─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但大于10公分。 第三期─横膈膜以上淋巴结或内脏器官已有转移。
07.常见的睾丸癌 [1]精原细胞瘤: 好发于40-50 岁的男性, 典型的精原细胞瘤约占所有精原细胞瘤的85% , 睾丸会有结合性的灰色结节, 这种瘤对于放射线治疗非常敏感有效。
[2]胚胎细胞癌: 分为两型, 即成人型及婴幼儿型, 幼儿型的胚胎细胞癌也叫卵黄囊睾丸癌, 它是青春期前幼童最常罹患之睾丸肿瘤, 75% 出现于二岁前, 极少转移至后腹膜淋巴结, 但较易循血液扩散转移至肺部。成人型肿瘤常混合其他组织。
[3]畸胎瘤: 组织学上它来自三种生殖层, 含有骨骼、软骨、肌肉、脂肪、神经组织及皮肤。
[4]绒毛膜癌: 此种癌肿瘤病灶较小, 但比较会有中央出血现象, 很早就会有血液转移, 是一种很恶性的肿瘤。
[5]混合细胞瘤: 有四分之一以上病人是畸胎癌, 也就是畸胎瘤混合胚胎细胞癌, 也可能是精原细胞瘤与其他细胞癌混合。
08.睾丸癌的治疗
睾丸癌的治疗端视其肿瘤分类及侵犯程度及期别而定, 一般习惯是将睾丸癌粗分为精原生殖细胞瘤及非精原生殖细胞瘤, 对于早期精原生殖细胞瘤( 即第一期及第二期的A期 )多采用根除性睾丸切除术加上后腹膜放射线治疗, 约有95% 可以治愈, 如果经放射线治疗后有复发情形应加化学治疗。
晚期的精原细胞瘤( 第二期B期及第三期 )则应先使用化学治疗, 90% 的病人有效。对于早期非精原生殖细胞癌可采根除性睾丸切除术, 至于是否要合并施行后腹腔淋巴腺摘除术, 则各家做法不一。如果有复发则考虑再手术或化学治疗, 对于晚期的非精原生殖细胞则实施行睾丸切除术加上化学治疗。
09.如何追踪 所有睾丸癌病患在接受治疗后都应该在头两年里每三个月追踪一次, 以后三年则每半年追踪一次, 之后每年继续追踪, 在追踪的同时应检查另一边的睾丸, 腹部及淋巴腺、胸部X光; 抽血检验肿瘤标记等。
10.睾丸癌的预后 睾丸癌的预后与其他泌尿系统肿瘤比较算是相当的好, 以精原细胞瘤而言, 如果是第一期接受睾丸切除及放射线治疗的话,五年存活率高达98% , 第二期A期也有92-94%, 晚期则约为35-75%。非精原细胞瘤的第A期经治疗后, 五年存活率高达96-100% ,B期也高达90% , 即便是已有淋巴腺或其他部位转移, 五年的存活率也有55-80% ,所以只要是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治愈的机率是相当高的。
11.预防和保健之道
[1]洗澡时摸摸自己的睾丸, 看看两边睾丸大小是否一致, 怀疑有问题时, 应立刻找泌尿专科医师诊治, 尤其是有隐睾症的患者应及早就医, 定期追踪。 [2]小心保护睾丸, 避免外伤、撞击。 [3]切勿有不洁性交导致睾丸发炎, 甚至坏死、萎缩。 [4]怀孕妇女千万别乱服用或注射女性贺尔蒙,以免引起睾丸病变。
12.结论 近年来睾丸癌的诊断仪器精进, 手术切除配合更有效之化学药物及放射线治疗使得睾丸肿瘤之治疗已可达到几乎痊愈之地步, 无论如何, 家长及本人应随时提高警觉, 提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治疗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