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9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ary731102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76 鮮花 x16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小孩] 孩子,我該給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也許你不能搬家、移民,卻可以為孩子爭取更好的成長環境。

康健雜誌72期 2004/11/1
文/朱芷君

李宗盛寫給女兒的「希望」中有一段:他們是未來的希望,但願我能給他一個最像天堂的地方。
天下父母心,無不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住在哪裡養小孩,也許並不是父母的優先考量。但不可諱言,居住地各項資源的完善與否,包括教育、安全、娛樂;及整體生活品質,將深深影響孩子的成長。
因此《康健雜誌》「2004年健康城市大調查」,評選適合教養孩子的城市,並藉此呈現台灣兒童的生活現狀。
對兒童友善的城市該具備哪些條件?
「最好適合人居,又能兼顧孩子的生活和課業,」東海大學學務長彭懷真認為,考量兒童需要的福利、就學的持續性,似乎都會較佔優勢;但都市地狹人稠、物價高、經濟壓力大,對家庭來說不一定友善。
能夠讓兒童和家庭雙贏的夢幻城市,即使是首善之都台北,也還有段距離。
事實上,我們發現一些和兒童照顧有關的重要資源,無分地域,都呈現不足。
當問到教養兒童需要哪些協助,各有接近四成的人選擇公共托育服務、學校附設安親班及政府補助教養津貼。若再對照53.28%的父母希望企業可以提供托育服務,顯示目前雙薪家庭多,誰來照顧孩子的確是父母心之所繫,尤其學前教育費用高昂,亟待經援。
這也凸顯目前國家的窘境:太晚體會公共托育服務的重要性,放任學前教育私人化及市場化,一個幼兒一個月一萬多到兩萬多的托育費,造成父母經濟負擔沈重,但考量現實,政府短期之內並無法提供普及式的教養津貼。
當務之急,應是儘快全盤檢討托育政策,匯集社區、企業等資源,以紓解父母的養育重擔,提高兒童照顧品質。

還給孩子遊戲權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王美恩每年參與考核各縣市兒童青少年福利,巡迴外縣市後再回台北,「感覺像在兩個國度。」
她分析,都會區的孩子從小接受菁英教育,學習能力強,但沒有時間玩,心靈匱乏;鄉鎮的孩子接近自然,個性愉悅,卻缺乏文化刺激,科技的資源也落後許多。如何取得平衡,讓孩子同時擁有快樂童年,與未來社會競爭的能力,不僅是父母,也是整個社會的課題。
尤其若台灣城鄉差距持續拉大,將會對未來社會的安定力量,埋下隱憂。
檢視調查中父母的主觀意見,配合客觀指標,我們卻發現,台灣兒童的身心發展並未得到應有重視。
以教育文化環境來說,總計41.42%的受訪者表示,居住地給兒童的文化資源質和數量不足,加上「夠但品質不佳」者,不滿意度接近五成五。台北市也僅有28.57%的人認為足夠且辦得很好。
即使風光明媚,能讓孩子心胸開闊,也不能彌補這方面缺失,例如在花蓮門諾醫院工作的羅崎梅發現,「兒童表演團體不願意來花蓮,」才藝的師資也不夠,她先生擔心孩子學習的成績「比不過都市的孩子」。
再看適合兒童使用的公共場所,更是一面倒地缺乏,25縣市受訪者平均顯示,認為「非常不夠」和「有蓋但不方便使用」合計為59.53%。而根據營建署資料,每萬名兒童可分得的遊樂場面積,四分之一縣市不足1公頃。
難怪兒童局長黃碧霞最希望縣市長可以推動保障兒童的遊戲權。
「要讓孩子能走出戶外接觸陽光、交朋友,」黃碧霞說,不是盯著電腦打電動,或跟著大人逛百貨公司,她表示,台灣20%兒童在學齡前就近視,實在應該多充實適合培養健康開朗下一代的休閒設施與遊戲空間。
除了敦促縣市長,家長的觀念也必須改變。調查中,僅有23.45%的父母對全家走走玩玩的地方有需求,擔心自己沒時間陪孩子甚至低於一成五,「整體文化太重視智育了,」王美恩指出,休閒生活可以陶冶性格,抒發情緒,培養美學的生活態度,有助兒童的EQ和人際關係,對現代孩子不可或缺。
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老師陳淑芳全家去花蓮玩,發現適合小孩嬉戲的遊樂設施,除了刺激感官的海洋公園之外,就沒什麼地方可帶孩子去,「除了速食店裡的兒童遊戲區!」
難道我們希望孩子回憶童年,只有麥當勞叔叔相陪?

一起打造兒童天堂

根據各縣市受訪者意見,加上縣市政府各項施政統計資料,我們綜合評選出對兒童友善城市排行。
以總排行對照該縣市兒童人口數,我們驚訝地發現,在友善程度高縣市生活的兒童(澎湖縣,宜蘭縣,金門縣),總計為91,238人,僅佔總兒童人口2.65%。而在友善程度偏低城市中生活的兒童(桃園縣,台北縣),合計有87,2945人,佔總兒童人口數達25.37%。
這四分之一的兒童,同樣肩負我們的未來,卻沒有得到足夠友善的環境,令人擔憂。
雖然人人都該關心兒童,但最了解自己孩子是否得到妥善照顧的,當然還是父母。
我們特別問家中有未滿12歲小孩的受訪者:如果可以選擇,你想住在哪一個縣市養育小孩?
結果頗出人意表。
有10個縣市,得到一半以上已住在當地的父母肯定,其中澎湖縣、宜蘭縣、金門縣,想留在本身縣市養小孩的家長更接近七成。這些城市也的確躋身最佳五片銀杏葉的排行中。可見父母心中評估當地對教養孩子的友善程度,和縣市統計數字所顯示的表現相當接近。
在教育文化及兒童福利項目拔得頭籌的台北市,對在地父母的吸引力持平,卻有不少各地家長心嚮往之。不但每個縣市都有父母考慮台北市,更有超過四成的台北縣父母,及三成的基隆市父母,比起留在自己縣市,如果可能的話,更想搬到台北養小孩。
台北市在兒童福利服務上的確表現突出,一些從事早療的工作者,甚至會建議語言發展遲緩兒的家長,把戶口遷到台北市,以便得到較好的早療照顧。
最匪夷所思的是台中市,有66.02%父母覺得自己城市適合養小孩,雖然53.91%父母認為養育兒童最擔心的是「小孩發生意外」,無視於有最高的刑案發生率(4776.45件/10萬人),及倒數第三的刑案破獲率(50.29%)。
值得討論的是,全台竟有15個縣市,有超過兩成的父母想不出台灣有那個城市適合養小孩,把票投給了國外或不知道。
新竹市最特別,是最多人(14.29%)以為外國比較適合小孩的城市。
好在除了新竹市,外國選項並未得到普遍青睞。可見父母們還是希望孩子能在故鄉成長,並非都悲觀地想出走。
或許這也象徵,只要孩子在身邊,一切都有改變的希望。
珍視兒童的現在,就等於守護我們的未來。為孩子打造童年的沃土,不分貧富與城鄉的孩童,都能盡情探索、發揮潛能,應該是送給我們自己和未來最好的禮物!

調查方法說明:
「兒童友善城市大調查」是針對全國18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調查,調查時間為9月1日~10月15日止,總成功樣本數為10255個。每個縣市為獨立母體進行抽樣調查,成功樣本數依縣市大小,從385~435個。當信心水準在95%時,抽樣誤差為正負5.0~4.7個百分點。
調查執行:許癸鎣、陳宏印、朱芷君、陳其暉。

銀杏葉給分方式:
1.官方統計數據指標由最好排到最差。問卷調查各項指標,取正向指標排序。
2.每項指標的排序,用固定組數(4組)算出全距(最大值─最小值)及組距(全/4),再將資料分組後給分。最好的給5分,接著是4分、3分、最差是2分。
3.將每個指標得分相加,依總分給予銀杏葉排名,最好為五片銀杏葉,最差為一片。



覺得我的文章不錯就幫忙按一下右上角的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 | Posted:2005-02-02 00:2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19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