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出處 】【中時電子報 】(作者張天鈞為台大內科教授)1932年12月,一位住在巴黎的匈牙利失意作曲家Rezso Seress(1899~1968)與其未婚妻因理念不合經常吵架。未婚妻要他上朝九晚五的正常班,而他則想成為成功的作曲家,不然就做流浪漢。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Seress與未婚妻大吵一架後分手。當他獨坐在鋼琴前,憂鬱的望著下著大雨的窗外,突然靈感一來,做出「憂鬱的星期天」這首曲子。當時他用鉛筆將音符寫在舊的明信片上,只花了30分鐘。
雖然寄給出版商,但幾天以後,回來的訊息卻是令人失望的,退件的理由是:「旋律古怪而且十分憂鬱,因此我們很抱歉無法接受。」後來終於有出版社為他發行,但隨後卻發生很多人因為聽了這首曲子而自殺的事件。更奇怪的是,當他聲名大噪發了大財,寫信要求未婚妻復合時,沒想到幾天後,從警察傳來的訊息卻是未婚妻仰藥自盡,身旁擺的就是「憂鬱的星期天」幾個字的小紙片。而他本人也於1968年跳樓自殺。
雖然音樂治療相當風行,但音樂真的可以令人自殺嗎?根據調查,全球的自殺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在台灣,2003年平均每十萬人有11.6人自殺,而大於65歲的則為35.2人,其中男性43.9人,女性26.1人,顯然年紀大的男性是比較容易自殺。
年紀大的人較容易自殺,常是因為生病,特別是慢性疼痛而無法忍受,所以認為死亡是解決問題的方式。而精神上與自殺最有關係的是憂鬱症和心理障礙,包括神經質、焦慮或情緒上不穩定。此外,失業或離婚也是導致自殺的原因。
有報告認為,22%的自殺是可預防的,許多情況的注意、輔導和改善,亦是預防自殺的方法,例如親人或寵物的過世、失業、健康問題、憂鬱的症狀,以文字、圖畫或口頭表現出自殺的傾向、一直聽死亡的音樂、行為退縮、不願意參加大眾的活動等。
當然,大環境的改善,是減少自殺的重要方式,此外也要做好精神上的輔導和治療,例如抗憂鬱症藥物的使用,以及注意老人的健康照顧,減少病痛的折磨。
由於「憂鬱的星期天」歌詞太過負面,強調想要自殺只是一種幻夢。但在現實社會,這是否容易做到,就要靠大家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