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9434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上頁  1   2   3   4  下頁 >>(共 4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tayi49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0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09-30 13:10 |
蔡名哲 會員卡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該停止了吧!異端邪說,荒謬無極,一貫道技倆,混淆視聽,在臺灣,這些愚蠢論調,怎還能刊登出來?可見臺灣蠢蛋還真多.
a.應滾回去山東老家,叫那位張老鬼顯靈,講一些自己的教義,老是無恥地偷取別派教義,要靠這些後生庸材是無法發揚一貫道,與光大門派的.
b.還有,他二太太自封"月慧菩薩"也應顯靈站出來,不然臺灣一貫道,要自取滅亡了,這不光明正大理論,無人理會,會快速不攻自破,理應自取滅亡,
c.雖大太太與二太太失和,也應為大局著想,不然總是拾人牙慧,老是說,供請釋迦牟尼佛,玉皇大帝,關聖帝君,耶穌,穆罕默德,孔子,老子顯靈出來"降言惑眾",祂們豈能為這"附佛外道"所能請得動的,還真能自抬身價,自欺欺人,氣數已盡,其言也狂啊!


心靈自在,心安理得,天命已定,知足常樂,那怕命歹,忠心持世,必有後福.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1 樓] From: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 Posted:2007-10-28 03:59 |
台灣鸞門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1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事實就是事實 江湖術士勿擾
順便公告 明年國曆2月16 17日 拱衡堂舉辦玉律規箴並涉罪大法會
發迎各位大德 來參鸞見証護此   玉旨 公告 來此護此即涉一小罪 以上 全天護持是這好幾倍 且有記好幾百大功
把此訊息無論何種發式 傳開 每五人即赦一小罪
地點 台中縣新社鄉中正村中正街51-3號表情


來自阿跟廷的怪人勿擾表情


陳師兄 祝福你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12-23 20:54 |
天之一方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鬼話連篇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3 樓] From:臺灣臺北市 | Posted:2007-12-31 23:12 |
台灣鸞門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1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遇到鬼及冤親時記得到末學所介紹的鸞堂做超拔
必能平安度過表情


陳師兄 祝福你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4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8-01-02 21:03 |
天之一方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傳統宗教的神明 有大部分是小說來的 步驟 是從小說變成暢銷書 再變成娛樂教材 最後變成鸞堂 或是神棍的提出的神明

我的神棍定義較廣 只要歷史上沒這號人物 但被某宗教拿去拜 那麼這個宗教就是神棍的淵藪(如封神演義 西遊記 隋唐演義.....等)

但最重要的是一堆鸞堂(某些宮 廟) 會不會幾年後(N立方年後)看素還真較有名氣 所以神棍们就封他做玉皇大帝(連孫中山先生都被一群人拿香拜ㄌ 拜託 孫先生是基督教ㄉ )
也會不會幾年後(N平方年後) 這些神棍說 一頁書 取代釋尊

還有那位傲笑紅塵請別回答 因我們理念較近 所以我一定會選你做最佳解答
但把機會讓給別人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1306021802397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1306021802406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1306042712581
這是你那回的幾封 所以請你別回 把機會讓給別人

我知道這則一定會引起一些爭議 但我希望大家別 造口業

2006-05-10 14:18:34 補充

在下絕不要鸞堂資料

希望各位大大假如引用東西 能夠註明出處 假如是小說就說是小說 如 三國演義就寫三國演義沒關係 三國誌就寫三國誌

(黃明鴻大大 你的是哪裡 ㄉ資料(幫我指明一下)(因為你的東西 我看了很多份 只有少數不錯 其他幾乎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 所以你的東西 我必須要求嚴謹 )(對不起 碩士生都必須要求嚴謹 才不會像上述有一篇有人用三國誌把你吐槽的有點難聽那樣 )( 龐德公和龐德那一份)(我沒有挑撥的意思)(別誤會)

2006-05-10 15:53:37 補充

三國志卷三十七 蜀書七

襄陽記中記載 (我翻成白話) 龐德公名字本來是稱呼德公 只有司馬德操(水鏡)稱龐公 後人以為龐公是德公名 才稱呼為龐德公

重點來ㄌ(原文) 德公兒子山民 娶諸葛亮小姊

龐統 德公從子 少未有識者 惟德公重之 年十八 使見德操

(龐統與諸葛亮之間,是有著姻親關係的)

重點是龐統認識(龐)德公 諸葛孔明也認識(龐)德公

但孔明不是龐德的親戚 也不認識龐德

所以各位大大別被虎濫的話搞混哦

2006-05-10 18:05:04 補充

龐德公名字本來是稱呼德公,只有司馬德操(水鏡)稱龐公, 後人以為(龐)龐公是德公名,才稱呼為龐德公

龐統 ,(龐)德公從子

誰說龐統是稱呼龐公


順便請教各位大大龐德何時歸降曹魏 建安幾年 最後

被誰殺掉

2006-05-11 10:32:05 補充

算ㄌ (黃明鴻)妳的歷史資料是錯ㄉ 我已經去買一本三國志來查 所以 我不想和你爭議這一題

1.(龐)德公 襄陽人 龐德 南安狟道人 (這最基本認識)

2.(龐)德公 讀書人 劉表招他 他看劉表虛有其表 不仕

龐德 少為郡吏州從事 初平中 從馬騰擊反羌

建安中(官渡之戰後)破郭援 高幹

履立戰功 被留在馬超身邊......

詳情自己找三國志 至於你ㄉ資料哪來ㄉ 我不追究

2006-05-11 10:37:37 補充

有一樣東西很值得一看(是關於關羽後代)

據 三國志卷36 蜀記 龐德子會 隨鍾 鄧伐蜀 蜀破 盡滅關氏家

意思是 龐德的兒子龐會 隨鍾會 鄧艾兩將軍伐蜀 破蜀後 為報父仇 將關羽後人滅門(恐怕比滿門抄斬更狠)(恐怕連姓關的都招殃)

2006-05-13 00:07:57 補充

歷史是架構在有與沒有

而不是沒有的東西還可亂掰 那和為古代皇帝服務的神棍沒什兩樣 古代神棍是為當權者服務ㄉ 以及為野心家和垃圾服務 但近代教育較普遍 所以 神棍也開始轉型 變的更多元化ㄌ

2006-05-13 00:20:38 補充

純屬虛構 大大 你說的真好

那些小說人物 卡通人物 近代還不會 但我們這幾代的人百年後就不定ㄌ

而你ㄉ資料舉得不錯 有通盤考證 比那些亂說ㄉ人(還自以為是ㄉ人好多ㄌ)

我只知道 小說是小說(如西遊記 封神榜 )其中的虛構人物不可被拜 因為不知是拜什ㄇ靈 我現在只拜皇天(昊天上帝) 后土(土地) 因為我服膺道德經 所以我只拜皇天(昊天上帝) 后土(土地)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 純屬虛構 ( 研究生 5 級 )
回答時間: 2006-05-12 14:49:29
[ 檢舉 ]

這是一個大問題,我也想過,只是我想的是以後會不會有人拜郭靖、楊過、、、等,這些小說中知名的人物。再來我覺得拜什麼神都無所謂,我對神棍的定義是打著宗教的名號來滿足個人私慾的人。有的廟祝雖然是拜齊天大聖,但是不也安分守己、熱心助人。而不只是道教,連天主教、基督教、
佛教、回教、、、也都出過一些借由宗教作壞事,或妖言惑眾的人。這些人應該都稱為神棍吧。


舉個例好了,如果要說歷史上有的人才是真神,那拜耶穌、聖母馬利亞、穆罕莫德都還說的過去。而拜耶和華、阿拉就、、、,那本史書能考證或證明上帝的存在。(沒有對天主教、回教有不敬的意思,純屬舉例,我也不想引起筆戰。)


能夠幫自己崇敬的對象,追本朔源,證實其存在,是一種好方法。要是不能的話,把他推向一個虛無飄渺,無可考證的地位,也是另一種好方法。把神祇的身分定位在歷史上,很容易被其他更早,道行更高的宗教比下去。全部都說成在開天闢地的時候,自然就沒得比啦。


以太上老君來說好了,很多人都知道太上老君就是指老子。不過就道教而言,老子是老君轉世。只算是老君的一個分身。那太上老君在正史上的地位,其實也不可考。道教傳說太上老君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


另外一個問題是小說或演義的問題,中國的很多神祇都會被誤認為是小說捏造出來的,尤其是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這兩本書,不過這兩本書都是明代完成,但是其中的人物、章節或片段很多都是以前就有流傳,許仲琳和吳承恩只不過是集大成或寫的比較好的人。


以孫悟空而言,護送唐三藏取經的故事最早的考據是從宋代就開始流傳,到明代吳承恩寫成西遊記,如果說孫悟空是虛構的人物,可能是。如果說孫悟空是吳承恩虛構的角色,那就不完全是了。更何況西遊記都說了,齊天大聖是從開天闢地以來就存在的靈石蹦出的。很多神祇也都是開天闢地就有了,如何去考證其真實性。

再說三太子好了,原本一家父子、兄弟都是佛教的護法神,傳到中國變成道教神,老爸轉世過幫唐太宗南争北討,在許仲琳筆下都成了周朝的開國功臣。那麼多的傳說、神話,又如何去辨別它的真偽。


像神雕大俠楊過,說他是虛構的嗎?他老爸是楊康、祖父是楊家槍傳人楊鐵心,祖上是隨岳飛打過仗的楊再興、再上面就是水滸傳留名的青面獸楊志,再追溯就是娶了穆桂英的楊文廣、楊文廣爸爸楊宗保、祖父是四郎探親的楊四郎楊延昭,楊延昭的老爸是赫赫有名的楊家將、天波府老令公楊業。以後要是有人拜斬奸除惡通天神雕大將軍的話。他老人家的祖譜,早就寫好了,就等楊過成仙成佛哩。


再說虛構的人物沒有辦法證明他的神性,那死去的人又有什麼辦法證明他有靈性。反正相信的人就相信,只要不要拿來胡作非為,都是合理的宗教信仰,不相信的人就當作故事看囉,少了這些神話、傳說,那種日子應該很無趣。


我本身相信有神、有靈或有冥冥中的力量,可是並無宗教信仰。很多可能窮盡人類的力量都沒辦法探究的問題。不論是科學、文學、神學、哲學,都提出了不同的解釋。反正沒有或現階段沒有答案,那都參考、參考也無妨。很多科學理論、歷史事蹟,不就也都是從神話、傳說中驗證或考據而來。


至於一頁書、素還真、郭靖、楊過、皮卡丘、、、會不會變成被膜拜的對象,我想近代還不會,因為大多數的人還很明白這些角色是虛構的,等日子久了、時間長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成為歷史,後面的人對這些人物的概念模糊了,或許就會。或許也會變成以後學者考據現代人生活或歷史的題材。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5 樓] From:臺灣中華HiNet | Posted:2008-01-09 20:55 |
台灣鸞門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1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表情               大家靜心默念 南無中天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關聖帝君
                      祝弟子正氣護身 貴人增長 事業輝煌
                      身體康寧   功名福顯


陳師兄 祝福你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6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HINET | Posted:2008-01-14 19:21 |
天之一方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玉皇大帝
道教稱天界最高主宰之神為玉皇大帝,猶如人間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聖和人間、地府之事。亦稱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

據《玉皇本行集》記載﹕光明妙樂國王子舍棄王位,在晉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渡化眾生,歷億萬劫,終為玉帝。

有說玉皇大帝就是道教的「元始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的簡稱。道教所供奉最高的神。)

玉 皇 大 帝 的 來 歷 : 玉 皇 大 帝 簡 稱 玉 皇 , 又 稱 昊 天 金 闕 至 尊 玉 皇 大 帝 、 玄 穹 高 上 玉 皇 大 帝 。 宋 代 真 宗 和 徽 宗 都 上 有 聖 號 。 宋 真 宗 上 聖 號 為 太 上 開 天 執 符 御 歷 含 真 體 道 玉 皇 大 天 帝 。 宋 徽 宗 上 聖 號 為 太 上 開 天 執 符 御 歷 含 真 體 道 昊 天 玉 皇 上 帝 。 道 經 中 全 稱 作 昊 天 金 闕 無 上 至 尊 自 然 妙 有 彌 羅 至 尊 玉 皇 上 帝 。 據 《 高 上 玉 皇 本 行 集 經 》 , 玉 皇 大 帝 乃 昊 天 界 上 光 嚴 凈 樂 國 王 與 寶 月 光 皇 后 所 生 之 子 。 出 生 之 時 , 身 寶 光 焰 , 充 滿 王 國 。 幼 而 敏 慧 , 長 而 慈 仁 , 將 國 中 庫 藏 財 寶 , 盡 散 施 窮 乏 困 苦 、 鰥 寡 孤 獨 、 無 所 依 靠 、 饑 饉 殘 疾 的 一 切 眾 生 。 凈 樂 國 王 駕 崩 後 , 太 子 治 政 有 方 , 告 敕 大 臣 , 俯 含 眾 生 , 遂 捨 國 赴 普 明 香 岩 山 修 道 , 經 三 千 二 百 劫 , 始 證 金 仙 , 初 號 自 然 覺 皇 , 又 經 億 劫 , 始 證 玉 帝 。



關公跟玉皇大帝有關係嗎? 發問者: 阿和 ( 初學者 5 級)
發問時間: 2005-11-02 22:39:43
解決時間: 2005-11-05 03:51:52
解答贈點: 10 ( 共有 0 人贊助 )
評價: 正面:76% 普通:0% 負面:24% ( 共有 17 人評價 )
回答: 3 評論: 0 意見: 1

[ 檢舉 ]
關聖帝君跟玉皇大帝有關係嗎? 有朋友說 玉皇大帝昰用輪的 那一般廟裡供奉的金身 為啥都長的一樣呢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 推拿師~泡泡~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11-02 22:58:08
[ 檢舉 ]
玉 皇 大 帝 的 來 歷 : 玉 皇 大 帝 簡 稱 玉 皇 , 又 稱 昊 天 金 闕 至 尊 玉 皇 大 帝 、 玄 穹 高 上 玉 皇 大 帝 。 宋 代 真 宗 和 徽 宗 都 上 有 聖 號 。 宋 真 宗 上 聖 號 為 太 上 開 天 執 符 御 歷 含 真 體 道 玉 皇 大 天 帝 。 宋 徽 宗 上 聖 號 為 太 上 開 天 執 符 御 歷 含 真 體 道 昊 天 玉 皇 上 帝 。 道 經 中 全 稱 作 昊 天 金 闕 無 上 至 尊 自 然 妙 有 彌 羅 至 尊 玉 皇 上 帝 。 據 《 高 上 玉 皇 本 行 集 經 》 , 玉 皇 大 帝 乃 昊 天 界 上 光 嚴 凈 樂 國 王 與 寶 月 光 皇 后 所 生 之 子 。 出 生 之 時 , 身 寶 光 焰 , 充 滿 王 國 。 幼 而 敏 慧 , 長 而 慈 仁 , 將 國 中 庫 藏 財 寶 , 盡 散 施 窮 乏 困 苦 、 鰥 寡 孤 獨 、 無 所 依 靠 、 饑 饉 殘 疾 的 一 切 眾 生 。 凈 樂 國 王 駕 崩 後 , 太 子 治 政 有 方 , 告 敕 大 臣 , 俯 含 眾 生 , 遂 捨 國 赴 普 明 香 岩 山 修 道 , 經 三 千 二 百 劫 , 始 證 金 仙 , 初 號 自 然 覺 皇 , 又 經 億 劫 , 始 證 玉 帝 。





萬 神 之 帝 : 玉 皇 大 帝 是 諸 天 之 帝 、 仙 真 之 王 、 聖 尊 之 主 , 三 界 萬 神 、 三 洞 仙 真 的 最 高 神 。 玉 皇 有 制 命 九 天 階 級 、 征 召 四 海 五 嶽 之 神 的 權 力 。 萬 神 都 列 班 隨 侍 其 左 右 , 猶 如 人 世 間 的 皇 帝 和 公 卿 。 白 居 易 有 詩 稱 「 安 期 羡 門 輩 , 列 侍 如 公 卿 。 仰 謁 玉 皇 帝 , 稽 首 前 致 誠 」 。





總 執 天 道 : 玉 皇 大 帝 是 三 清 之 化 身 。 三 清 與 玉 皇 , 猶 如 先 虛 無 而 後 妙 有 , 先 無 極 而 後 有 太 極 , 先 無 為 而 後 有 為 。 故 玉 皇 為 三 才 主 宰 , 掌 天 地 人 之 均 軸 。 玉 皇 大 帝 遣 紫 微 北 極 大 帝 掌 天 地 經 緯 , 遣 勾 陳 上 宮 大 帝 掌 天 地 人 三 才 , 主 人 間 兵 革 , 遣 后 土 皇 地 衹 掌 陰 陽 生 育 、 大 地 山 河 。 天 地 萬 物 、 陰 陽 造 化 無 不 在 玉 皇 大 帝 所 掌 之 中 。

--------------------------------------------------------------------------------------------

關聖帝君為三教所共尊,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又尊為「文衡聖帝」、關西夫子;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因顯聖玉泉山,在佛教又尊為「伽藍護法」。 關聖帝君的尊號,係來自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因宮中伏魔,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

有人傳關聖帝君被封為第十八代玉皇上帝,在道教三清總廟所刊之神明傳中駁斥關聖帝君並非是玉皇上帝,更何況玉帝乃先天之神,何來輪流之理

參考資料

http://www.seawlth....ple.doc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2 ) | 意見( 1 ) | 評論( 0 )

知識評價
發問者評價:

感謝您的回答 ^^~
網友評價: 正面:76% 普通:0% 負面:24% ( 共有 17 人評價 )
  您對這一則知識的評價: 正面普通負面
正面 普通 負面
( 發表您的看法,請輸入純文字 )字數統計:0字
 
資料儲存中刊登贊助網站熱 門 關 鍵 字
玉皇大帝
法律
殯葬
景觀設計
數位學習
宗教儀典專業錄影團隊song-gee.com.tw...
祈安遶境,廟會活動,建醮科儀,經驗豐富,除實況錄影外,還可製作成電視節目。

相關評論 (0)
收摺瀏覽設定目前沒有資料
 
其他回答(2)
意見(1)
收摺瀏覽設定
001
回答者: 小雄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11-02 23:20:13
[ 檢舉 ] 祂們的關係是君(玉皇上帝)臣(關聖帝君)的關係.

玉皇上帝用"輪"的輪流來坐,那不是天下之神皆可輪之,豈非胡言必是亂語.

當時鸞堂用此來廣宣"關聖帝君"的偉大神格,關公的神格無庸至疑,但可至玉皇上帝仍是差甚遠矣.創此神說者,該負因果之果.

002
回答者: 癡情浪人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11-04 00:29:22
[ 檢舉 ] 我之前有在高雄左營啟明堂看到燈攏寫著

"恭祝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聖壽無疆"的字眼~

進去一看發現沒有玉皇大帝~只有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就是玉皇大帝~是不太可能拉

記的聽我一位朋友說過~

玉皇大帝掌管中天~

關聖帝君掌管南天~

玄天上帝掌管北天~

如來佛祖則是西天~


[ 此文章被天之一方在2008-01-15 20:24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7 樓] From:臺灣固網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08-01-15 20:18 |
天之一方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一、一貫道

一貫道係中國民間宗教之一種,屬於齋教先天派之一支,並非佛教,自稱天道教,俗稱鴨蛋教。以無生老母為信仰主神,在教義上,揉合儒、釋、道、耶、回等五教之說;在形式上,帶有濃厚的道術成份,如扶鸞、借竅臨壇等;於組織上,並無出家之僧尼道士,而係由俗家信眾所組成。

無生老母為創造天地之母、主宰萬靈之神,其全名為「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於該教經典中,母字多寫成顛倒九十度。其教義乃將人類歷史分為一期青陽、二期紅陽、三期白陽等三期。

信仰彌勒佛乃無生老母即將派來人間救劫渡人之祖師,又崇拜南海古佛(觀音)、濟公、關公、呂純陽、劉伯溫等,而以點玄關、合仝印、五字真言為該教之三寶,被視為求道得救之重要關鍵。

主要典籍為「暫定佛規」。

主張世界之殺劫末日即將來臨,信徒須藉祈禱、懺悔、戒殺生、持齋吃素,以及念「無太佛彌勒」五字真言以求得渡,且須嚴格誓守教中一切戒規。

二、道教

道教以老莊思想為中心,加上神仙信仰、通俗之民間信仰,復受儒家與佛教影響而形成之宗教。

道教始自東漢之張陵,至其子張衡、其孫張魯乃集大成。其教義係以道家對儒家之反動思想(即「無」之世界觀思想)為基礎,又由於不滿東漢王朝之政治,轉而以宗教表現其志向。

道教具有強烈之民間色彩,除各種行事外,復於各地建立義舍,以便利信徒,遂逐漸成為龐大的反儒家、反佛教之宗教。然不可否認者,其對儒家、佛教之義理又多所吸收。

道教之發展,最早係淵源於古代之巫術,及秦漢時之神仙方術,復融合陰陽五行、讖緯、咒術等,成立道教思想系統,並導入佛教思想而發展之。

「道教」一詞,則始見於「老子想爾注」一書,其書亦成於東漢之世。

漢靈帝(167-189 在位)時,張角之太平道為早期道教另一重要派別,奉「太平清領書」為主要經典,以「善道」教化徒眾,並以符水為人治病,徒眾數十萬,遍布青、徐等八州,與張衡、張魯之五斗米道成為當時農民起義之基礎。

其後有「老子化胡經」出現,鼓吹老子西遊化胡成佛、佛為道教弟子之「老子化胡說」,考其內容,其書乃西晉時之偽經。

東晉建武元年(317),葛洪撰「抱朴子」內篇,整理並闡述戰國以來之神仙方術理論,將道教之思想內容體系化,成為道教之基本典籍。

南北朝時,北魏太 平真 君年間(440-450),嵩山道士寇謙之於魏太武帝(423-451 在位)支持下,自稱奉「太上老君」意旨,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參考佛教之儀禮而制訂樂章,誦誡新法,確立道教之國教化,稱為「北天師道」,或「新天師道」。

未久,南朝宋之廬山道士陸修靜(406-477)與梁之陶弘景(456-536)等人整理經書,編著齋戒儀範,道教之理論與組織形式因之愈臻完備,稱為「南天師道」。

陶弘景之法孫王遠知融合南北天師道,成為唐代道教興盛之重要基礎。唐代之歷代君主,廣建老子廟、道觀,並於科舉考試中加入「道德經」一科。

唐宋以後,南北天師道與上清、靈寶、淨明各宗派逐漸合流,至元代歸併於以符籙為主之「正一派」中。

金代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於山東寧海創立「全真教」,金元之際又有劉德仁創立「大道教」(後稱真大道教),蕭抱珍創立「太一道」,均行於河北,然歷時不久,唯有全真教仍盛極一時。

王重陽極力調和儒、釋、道三教之說,去除咒術、迷信之要素,而強調佛教(尤以禪宗)之教理與出家主義。其七大弟子稱為「七真人」,其中以丘處機尤見重於元太祖(1206-1227在位)。元世祖(1260-1293在位)時,由老子化胡經而引起一場激烈的佛道論爭,道教失敗,遂於至元十八年(1281)詔令禁斷道教。

此後,道教正式分為正一、全真兩大教派,明代仍繼續流傳,至清代則漸次式微。

道教主張人類之根本希望在於獲得現世之幸運、幸福、長壽、繁榮,為達此一理想,乃積極勸人為善,舉行除災招福、祈禱咒術等之儀式,故道教信仰特含通俗色彩。由是,不僅其順應性、適應性之幅度擴展,即其信徒階級亦因之增廣。道教之派別雖多,然一般而言,其基本信仰與教義仍在「道」,認為道乃「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並謂宇宙、陰陽、萬物皆由「道」化生。所崇拜之最高神係由「道」人格化之三清尊神,其中「道德天尊」即老子。然宋代以後之民眾道教則或為自然星宿之神格化,或為歷史人物之神格化,如 文昌帝 君(學問之神)、呂祖(呂洞賓之神格化)、 關聖帝 君(關羽之神格化)、北斗神君(北斗七星之神格化)、玄天上帝(北極星之神格化)等。

道教修煉之具體方法有:服餌(服用仙藥)、導引(一種柔軟體操)、胎息(又稱服氣、行氣,係將宇宙之元氣吸入體內,以期不老不死之呼吸法)、符籙(符咒等之秘文)、房中(採陰補陽之法)、辟穀(避食由不純之氣所長成之穀類)、內丹、外丹等。

宗教儀式有齋醮、祈禱、誦經、禮懺等。

三、儒教

儒教原指儒家之教化。蓋儒家有祭天、拜祖、祀孔等宗教性活動,於傳統社會中產生極大之功能。但是,儒家其實不是一種宗教。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8 樓] From:臺灣固網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08-01-15 20:27 |
天之一方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關羽的生辰正史不見記載。運城市常平村關帝家廟內有立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的《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記其生於“桓帝延熹三年(160)六月二十四日”,而明崇幀二年(1629)立于石磐溝關羽祖塋的《祀田碑記》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編修的《關帝志》,均言關羽生於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間對關羽生辰還流傳有好幾種說法。比較、考證幾種資料,較為可信且成公論的是:關羽生於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關羽的出生地河東郡解縣常平裏,即今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常平村。羽生自有封建文化教養的農家,初名長生,後改為羽,取字雲長,青少年時期在家習文練武兼作農事,“稍長娶妻胡氏,於靈帝光和元年(178)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
大約在關羽23歲的時候,即光和六年(183),因斬殺惡豪呂熊而逃離家鄉。5年後至涿(今河北省涿州市)結識劉備、張飛,三人結為異姓兄弟。時值黃巾農民起義的風暴席捲全國,統治者糾集各地軍隊,對起義軍進行血腥鎮壓,關羽即隨劉備在涿縣招募鄉勇,組織武裝,先後參加了幽州太守劉焉、中郎將盧植、校尉鄒清和校尉都亭侯公孫瓚的軍隊,同黃巾起義軍作戰。獻帝初平元年(190),劉備依附公孫瓚,被任為平原縣(今山東省平原縣)令,後領平原相,關羽、張飛並為別部司馬,統領郡屬軍隊。

漢興平元年(194),曹操與陶謙爭奪徐州,劉備帶關羽援救陶謙,被派為豫州刺史。
漢建安元年(196),袁術攻劉備,備與關羽拒之于淮陰(今江蘇省盱眙縣、淮陰市)。
建安三年(198)十一月,劉備、曹操聯合擊敗呂布,曹殺布於下邳。羽參加是役。
建安四年(199),劉備差關羽斬殺曹之徐州刺史車胄,佔領徐州。命羽鎮守下邳(今江蘇省邳縣東),行太守事。

建安五年(200),曹操攻擊劉備,備敗逃依附袁紹,關羽及劉備妻室被圍於下邳,羽降曹,詔為偏將軍,待以厚禮。同年四月,曹操與袁紹戰于白馬(今河南省滑縣東),關羽于幹軍萬馬之中斬殺袁之大將顏良,被封為漢壽亭侯。七月,羽探知劉備在袁紹部下,遂掛印封金,拜書告辭,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隨之與劉備奔往汝南(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聯絡劉辟擊曹。袁紹官渡兵敗。建安六年(201)九月,曹操南征劉備,備與羽等歸附荊州劉表,駐軍於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南)達7年之久。

建安十二年(207),劉、關、張兄弟三顧諸葛亮於隆中草廬,始請得孔明(諸葛亮字)出山相助。
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南擊劉表。八月,劉表病卒,次子劉琮降曹,劉備離開樊城奔往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關羽率水軍至江夏劉琦(劉表長子)處求援,後與備會合于沔江共同奔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是年十一月,經諸葛亮、魯肅等人多方協商,孫權、劉備聯合在赤壁(今湖北省蒲圻縣境內)大敗曹軍,劉備得占荊州江南4郡,羽參加此役。

建安十四年(209)十二月,東吳軍事統帥周瑜病死,劉備從孫權手中“借”得荊州江北諸郡,任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帶兵屯駐江陵。
建安十六年(211),劉備應劉璋之請率軍西征入川,留諸葛亮、關羽鎮守荊州。次年,曹操率大軍擊吳,羽執行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與曹將樂進、于禁戰於青泥(今湖北省安陸縣東),擊退了曹兵的進攻。

建安十九年(214),劉備進攻雒城(今四川省廣漢縣)失利,急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入川支援,留關羽獨守荊州。是年六月,劉備攻克成都,自領益州牧,正式任命關羽都督荊州事務。
建安二十年(215),孫權向劉備索要荊州,備藉故推託,吳蜀矛盾加劇,孫權派往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官吏盡被關羽逐之。孫權道呂蒙襲取長沙、桂陽,備親率5萬大軍順江而下與之爭鋒,羽亦帶3萬精銳之師進至益陽(今湖南省益陽市西)與魯肅對峙,雙方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是年二月,曹攻漢中,備怕益州有失,即遣使與孫權講和,雙方商定以湘水為界,以東的長沙、江夏、桂陽三郡屬孫權;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3郡屬劉備。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擊敗曹操佔領漢中,自稱“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列“五虎上將”之首。八月,羽乘孫權與曹操交兵之機,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陽,放水淹殺曹軍,斬殺曹將龐德,收降於禁,威鎮華夏。就在關羽志得意滿之時,同年十月,孫權遣呂蒙抄其後路,襲取荊州。羽腹背受敵,軍心渙散,處境危艱。十一月,羽從樊城撤軍,企圖奪回荊州,途中連遭吳軍截擊,部卒走失,戰鬥力大減。羽見奪回荊州無望,且戰且退,先抵麥城(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南),欲逃往西川與劉備會合。十二月,羽從麥城敗退臨沮章鄉(今湖北省安遠縣北),被孫權伏兵所擒,與子平同時遇害,時年59歲。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徐州。劉備北逃投靠袁紹,而關羽為曹操所擄。當時操知雲長忠於劉備,遂使張遼前往試探其意向。而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關羽作出以下的回答:


羽歎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當袁紹遣其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亦遣張遼及關羽為先鋒以抗袁軍。關羽在千軍萬馬中看見顏良之帥旗,遂策馬追之。在一場激戰後,關羽斬了顏良的人頭,白馬之圍遂解。關羽因已報曹操之恩而北走往尋劉備。
赤壁之戰後,劉備以關羽為襄陽太守鎮守荊州。當馬超投降劉備時,關羽曾寫信問諸葛亮馬超可比誰人。亮深知關羽為人,遂回信:


「孟起(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布之徒,當與益德(張飛)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也。」
關羽閱信完後大悅,以信示於在場賓客。 關羽曾被流矢所中,每當雨天則手臂陰痛。軍醫認為是因箭頭有毒所引起,需要刮骨去毒。關羽遂令軍醫立即治理。當時關羽正與各將領把酒談歡,雖血流盈盤亦談笑自若。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封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關羽因得知老將黃忠與其齊名而不受將軍銜,後得費詩勸說方受。同年,關羽率軍攻打駐守樊城之曹洪。洪遣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為先鋒以抗羽軍。時值八月雨季,洪水泛濫,于禁七軍皆被淹沒。關羽乘勢追擊。于禁兵敗投降,而龐德被羽所殺。

正當關羽和曹洪在樊城對峙時,東吳呂蒙獻計於孫權,意欲偷襲荊州。十二月,關羽為呂蒙軍所敗而西走麥城,被馬忠所擒殺。

關聖帝君 (? - 219) 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三國時河東(今山西解縣)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曾大破曹軍,威震一時。官歷「前將軍」、「漢壽亭侯」,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諡「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關夫子」。歷朝皆有加封,宋時封為「武安王」,明封「協天護國忠義大帝」,清乾隆間詔改其諡為忠義。亦稱為「關帝」、「關聖」、「關聖帝君」、「武聖」。

關羽幼年時,熟讀《左傳》,美髯,人稱「美髯公」。中平元年(184),關羽在家鄉犯法,逃亡到涿郡,時逢劉備在招兵買馬,與其相談,甚為投機,便投到了劉備的旗下。接著他隨劉備和張飛一起轉戰南北,參加數十次大小戰鬥,從來都不怕艱難。劉備顛沛流離,他也從無怨言。建安元年(196)劉備投奔曹操後,一次與曹操外出打獵,在眾人散開後,關羽曾要求劉備準他殺掉曹操,劉備沒同意。建安四年(199),劉備反曹,逃至徐州,由關羽鎮守下邳城,代理太守。建安五年(200),曹操攻破徐州,劉備、張飛敗逃後不知去向。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妻子,被逼降曹。曹操對關羽甚為親近,拜為偏將軍。又讓張遼去了解關羽的真正想法,關羽明確地說:「我確實很清楚曹公對我很好,但我曾受過劉將軍的厚恩,曾發誓要同生死,這是不能背叛的。所以我最終還是要去找劉將軍,不過在我走之前一定要立功來報效曹公。」曹操知道後,深感關羽很講義氣,也沒有追究。官渡之戰前,袁紹派大將顏良率軍在白馬攻打曹操的東郡太守劉延,形勢危急。曹操派張遼與關羽為先鋒,前往解救。到了陣前,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麾蓋,即策馬速衝上前,斬顏良首級。大破顏良。曹操知道後,為留下關羽,上表漢獻帝封關於為漢壽亭侯。建安五年(200)底,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即封其所受的賞賜,留書,掛印告辭而去。曹操的部將們都主張追擊關羽,但曹操說:「各為其主,不追了。」

關羽在汝南找到了劉備,又隨劉備轉戰南北,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赤壁之戰兵敗之後,劉備憑藉關羽,張飛,趙雲的武力,趕在東吳之前,收復了江南諸郡,劉備封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入蜀,留諸葛亮與關羽鎮守荊州,約一年後又調諸葛亮等入蜀,獨留關羽坐鎮荊州。

建安二十年春,孫權向劉備要荊州不成,便派呂蒙奪取了長沙,桂陽二郡,并圍攻零郡。同年五月,劉備率軍五萬到荊州,欲奪回二郡,令關羽率兵三萬到益陽。這時,東吳也做好了迎戰的準備,又用計騙降了一直堅守零陵的郝普,佔領零陵郡。東吳大將魯肅也率軍屯益陽。魯肅在益陽時,邀關羽相會,關羽按約將軍隊停與百步之外,只帶二三各隨從單刀赴會,並全身而退。

此後東吳一直想攻佔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符節及斧鉞,古代出兵征討時,天子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于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曹操採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準備,並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洩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曹魏作收魚人之利。曹操命人寫成文字,用箭射到關羽營中。但關羽看到了之後,猶豫不決,又耽誤了時間。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關羽失荊州的原因很多,當時丟下東吳這個主要的對手不顧,去進攻曹軍,犯了方向性,戰略性的錯誤。同時諸葛亮的「東和孫吳」的戰略有關。

而關羽的一生,最重情義,誓言。自年輕時投奔劉備,便終生不變初衷,至死不渝。他是我國「義」的典型。

關羽也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崇拜的神,佛教把他當成是護法。道家儒家把他當成是「忠義」的象徵,尊稱為「關聖帝君」。至今,全國各地的「關帝廟」仍香火鼎盛。

《三國志•關羽傳》稱關羽為“河東解人也”。河東最早以解為地名者指的是鹽池。據《孔子三朝記》記載:“黃帝殺蚩尤于中冀,蚩尤股體身首異處,而其血化為鹵,則解之鹽池也。因其屍解,故稱其地為解”。古代的鹽池亦稱解池。春秋時期有解國,戰國並于魏,稱解地為解梁。考關羽之家世,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印的《解梁關帝志•譜系考辨》雲:“關氏之先,出夏大夫關龍逄。一雲關令尹喜之後也”。關龍逄是夏朝君主桀手下的一位大臣。據《中國人名大辭典》關龍逄條記載:“桀為長夜之飲,龍逄常引黃圖以諫,立而不去。桀曰:‘子又妖言
矣’。於是焚黃圖,殺龍逄。”《關帝志•漢壽亭侯父祖辨》雲,清康熙十七年(1628),州守王朱旦在常平村關帝家廟殿西浚井時得一碎磚,磚有字畫:“左偏字五,曰:‘生於永元二’;右偏字三,曰:‘永壽三’;中十七字,曰:‘先考石磐易麟隱士關公,諱審,字問之靈位’;傍有字三,曰:‘男毅供’;磚背字二,曰:‘道遠”,。再參照其他史籍考證得知,關羽的祖父關審,字問之,號石磐,生於漢和帝永元二年(90),是一位崇尚老聃,信奉道教,學識淵博的讀書人。關審對《易經》、《春秋>都有研究,以象數之學和儒家之學推行教化。和帝劉肇執政時,東漢王朝已進入衰敗時期,君主昏庸,外戚亂政,宦官專權,內訌不已。飽經世故的關審看
到朝政腐敗,信守“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經訓,逢亂世而退避,絕意仕進,不求功名,數十年“絕塵市軌跡”,不交結富豪,不攀附權貴,清靜無為,潔身自好。石磐公活了67歲,在桓帝永壽三年(157)謝世。關羽的父親、關審之子名毅,字道遠,生卒時間不見記載,亦無從考辨。從有關史籍中得知,關道遠同其父一樣,是位有文化的布衣之人。父親死後,他“結廬守墓三年”,脫服以後便專事農耕,安分守己,教子傳家。常平村關帝家廟有刻於清康熙十九
年(1680)的《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一通,銘文記述了關羽路見不平,殺死郡豪呂熊一家闖禍後,有“有司憚文法,遂迫求之,於是道遠公及配淹芳腐井”等語,可知關羽的父母是在其23周歲那年包打不平,為民除害,外逃涿郡之前,懼怕官府捉拿而投井身亡。故《解梁關帝志•譜系考辨》中有“運城表忠詞把關氏三世由來已遠,以忠繼忠,異代同心,淵源固有自也”之說。


諡 封

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為蕩寇將軍,後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在其歿後的41年,即三國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誕辰100周年),後主劉禪追諡為壯穆侯。然而,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聖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並稱“文武二聖”。
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因而無比地誇張、渲染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象關羽那樣盡忠義于君王,獻勇武於社稷。

給關羽加爵封王始于宋代。徽宗趙佶于祟甯元年(1102)追封關羽為“忠惠公”,使羽由侯爵進為公爵。事隔一年,又于崇寧三年進封羽為“崇寧真君”;大觀二年(1108)再封羽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又封羽為“義勇武安王”。在短短的21年內,趙佶追封關羽多達4次,由侯進公,由公進君,由君進王。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也宣稱關羽能“肆摧奸宄之鋒,大救黎元之溺”,於建炎二年(1128)加封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其子趙昚更稱關羽“生立大節與天地以並傳,投為神明亙古今而不朽”,“名著史冊,功存生民”,於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羽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宋亡之後由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元文宗圖帖睦爾于天曆元年(1328)在南宋給羽的封號上去掉“壯繆”,改為“顯靈”,全稱謂“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封關羽為帝始於明代。朱元璋死後,由太子朱允繼位,年號“建文”。建文三年(1399)朱棣發動武裝政變,以“清君側”為名攻克南京,奪得皇位。朱棣說他的行動得到關羽顯靈保佑,由他當皇帝乃是“天意”。皇帝說關羽是神,各級官吏和黎民百姓亦都把關羽當神來敬。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正德四年(1509),朝廷下令將全國的關廟一律改稱“忠武廟”。萬曆二十二年(1594),

應道士張通元的請求,神宗朱翊鈞進封關羽為帝,關廟的稱謂亦由“忠武”改為“英烈”。萬曆四十二年(1614)十月,朱翊鈞封羽為“三界伏魔大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見《咳余叢考》《老圃叢談》兩書)。《解縣誌》和《山西通志》對關羽封帝的記載與上述說法有異:一說是萬曆十八年(1590)封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帝”;一說是萬曆十年封羽為“協天大帝”。孰為信史,有待考證。

清代統治者也是極為祟信關羽的。入關前世祖福臨與蒙古族諸汗結拜兄弟,聲言“亦如關羽之與劉備,服事唯謹也”。入關後的順治元年(1644),即封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聖祖玄燁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西巡途經解州時拜謁關帝廟,親書“義炳乾坤”匾額。世宗胤禛于雍正四年(1726)追封羽的遠祖、祖父、父親為公爵。乾隆之後,曆嘉慶、道光二朝,羽的封號陸續加成“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羽贊宣德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多達24字,比之歷代表彰尤著。文宗奕甯于咸豐五年(1855)追封羽的遠祖為“光昭王”,祖父為“裕昌王”,父親為“成忠王”。這樣,自羽以上四世,三王一帝,顯耀炫赫,連清室的皇宮裏也供起了關羽的神位。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9 樓] From:臺灣固網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08-01-15 20:34 |

<< 上頁  1   2   3   4  下頁 >>(共 4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98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