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
x0
|
[分享] 佛法就是真理
佛法就是真理
平常人:我们所看到、所听到、所闻到、所触摸到、 所尝到、所感觉到的物体,不是真的物体的本身, 只是物体的缘影,没有任何人能觉受到物体的实体, 因为,我们的心没有实体能容纳物体的实体, 只能显现(觉受)物体的缘影, 物体的实体也不会进入我们的心内, 就算你把物体装进你的口袋或吃进肚子,对现象界来说, 祇是把物体放入另一个容器而已,譬如草木之浇水及营养, 而所觉受到的甘甜苦辣,也是缘影而已,甘甜苦辣仅止于口里, 入于心者祇是觉受缘影而已。 因为,我们的身体不属本心,身体仍然是属于四大之境, 我们的习性常把身体据为己有,所以看不见这个道理, 我们只是觉受到吃进一个物体, 其实你本心并没有真的吃进一个物体, 祇是觉受到「物体进入身体内」的缘影而已。
所以不管如何,我们所看到、所听到、 所闻到、所触摸到、所尝到、所感觉到的物体, 不是真的物体的本身,而是物体的缘影, 实在没有人能真正的觉受到物体的本身,觉悟者亦复如是。
因此,若完完全全站在「佛教教内」依【唯心】、【唯识】、 【唯心识】的立场来看, 确实一切外境皆是唯心识所生,确实是幻、无实,也都是色蕴。 所以于心所见之一切物质祇是缘影而已, 乃至大法界亦是缘影,也都是色蕴。 但是若以真禅宗【教外别传】(教外客观)的角度来看, 心譬如明镜照物体,任何物体置于前皆能丝毫不差的显现在镜子里, 所以从心所生之境相,唯有缘影,是故万法空相、自性能生万法。 从[教外别传]来看,万法只是万境的缘影。 这个情形看来,其实是心不碍境、境不碍心的。 譬如:飓风吹不动缘影,缘影亦不阻碍飓风的吹袭。
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因为五蕴唯缘影故空,能度一切苦厄。 因为缘影不能撼动或污染本心,一切的污染只是幻染, 若不知此义,一切的清净修行只是幻净, 不识本心者,只是幻染又幻净, 仍是在[染净]的染缸里,永不得真清净。
本心真的不染不净犹若虚空,无实可染、无实可净、 无实可执、又无实可见。真是不可思议! 末学从真禅宗【教外别传】(教外客观)的角度来看, 比较能显现出万物、万法、万教所共通的真理, 佛法其实就是真理,末学不愿看到佛法走不出佛教藩篱! 能让众人能看到真禅宗【教外别传】的真理, 不让外教人士看不懂, 真理不是佛教独有的,真理应该是共通的! 但教法可依人事物环境的变迁而改变, 而佛法(真理)是不二的。
请师兄冥想一下,如实的让身心脱落,
-----------------------------------------
现在的你,没有身体,也没有六根所缘的心,只剩[意生身], 眼前的身体,不属于你的,它是外境四大, 现在身体借你用,你可以正面去接触物体的实体, 照你以前的方法,尽人事去作,只要尽人事去完成, 但是不管如意或不如意, 你仍然要肯定自己,因为你已尽了人事, 并且你知道,这只是缘影境界(法界), 所以没有任何实物可以爱憎取舍,
另一方面,你心并无实体,所以也取舍不得, 所以知道这个道理之后,也不用断除您的爱憎取舍, 因为实在[取舍]不可得, 如果把四大身及一切外物据为己有, 复行施舍,都是生灭法、轮回法, 就算你把身体及一切的所有财产都施舍出来, 都不是[大舍],还是在执着的范畴里, 如果你知道身体及一切的所有财产都只是缘影, 只是暂时借用,你只有使用权, 没有所有权〈不管你是不是这么想,它仍然须归返大地〉。 这就是大舍。
若有多余的请别人用,没有施者没有受者,没有所施物, 这就是无相布施。此得到清净般若。 好了!还你身体自在去!
其实我们的内心对外境的觉受与对冥想的 觉受乃至对观想的觉受都有一样的效果, 所以当我们看电视的剧情、看现场实境的情事, 或单凭自己的想念,乃至作梦, 于内心一样会产生喜怒哀乐,有时连别人的一句是非的言语, 都会有喜怒哀乐的产生,也就是不一定要有实际的境物, 都可以左右我们的觉受。
因此我们很容易透过观想、 冥想进入佛经里的法界,体悟佛所说法, 解如来真实义〈真理〉,然后不执着任何一法〈正法亦应舍〉,自得法身。
现一真法界,澈见不生不灭、不染不净、 不增不减、不去不来的本性。 佛常住于世 灵山法会 俨然未散
「如是我闻」,是世尊遗教中,特别嘱咐阿难尊者。 以「如是我闻」作为佛经首, 显见其意义之重要。 但绝大部分译经者, 都译为:是阿难尊者亲所见、亲所闻, 以表示法会的真实性。 佛经真的要如此才会叫人相信吗? 这只是依文转义的解释法, 也就是学者之见, 与行者之见大有不同! 其实,它有更重要、更深的涵义。 当行者诵经或观经时, 就藉由「如是我闻」进入法会中。 「如是我闻」中,「我」是指观经者, 要观想:「如是自己正亲身参与所亲闻的法会」。 「一时」,是指正当此时,佛在某某处, 佛正现智慧光明神通, 让与会法众及「观经者」, 顿断一切杂念及烦恼, 自然疾入谛听状态, (佛只有在说法时才会现神通,用以庄严会场。) 然后观经者,须依经义观想法会的进行, 将法会重建!
佛经大都以问答方式进行, 有如一出戏剧, 所以很容易依观想来重建法会, 这样才能得佛法真实意, 感受佛所说之境界。 这方能称为「观经」,否则是名「看经」。 「看经」只是一个读历史故事的学者, 难以入法会,难悟佛所说境界! 就像一场演唱会, 若从报纸上看报导,或从电视上看, 远不如亲身至演唱会场所感受到的真实, 如此的感受, 甚至言语文字难以表达的, 何况佛所说境界的感受,更甚于此。 如佛于说法前所显现的神通, 只有观经者,才能感受到, 才能顿断烦恼及杂念, 乃至顿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疾入谛听状态, 感受无法之法, 能去一切法尘,悟取般若智, 是故法会可因「谛观」而重建。 自当发现并赞叹佛常住于世, 三百余灵山法会,两千五百年来俨然未散, 实为末世众生之福矣! 故金刚经曰:「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必为有佛」 且一切观经之处,必为庄严道场。
催眠有好与不好, 不可否认的,只要是宗教都有催眠的作用, 佛教当然也有,只是静态的居多, 冷静客观的想一想你就会知道, (如果真正体悟真正的佛法的人, 就会知道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如果把佛教当宗教的人,就会受到宗教催眠。) 众生正是为外境催眠中,受尽折磨,不能醒悟, 佛法就是要众生醒悟, 但众生在外境深刻的催眠中,因为众生有执着外相的习惯, 一时不容易脱落其执着,所以有时必须引领众生入[化城], (有哪一个佛国净土不是心所生的呢?) 执着化城暂时可以得到纾解, 因而感觉清凉、安静、安稳,但这是化城,不是实相。
其实是高级一点的催眠治疗,如果把化城当真,不是醒悟, 要得到真正的佛法,才能醒悟。 所以佛陀教我们非常多的方便化门, 但是最终要我们不可执着佛所说之任何境界,乃至正法亦应舍,
所以当我们体悟到实相时,实无一法可得, 即不再受宗教之催眠作用。 这才是如来真实义,也就是如来真 实的教育。 所以世尊传教外别传与迦业,若知真理者,自然通教内教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