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130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神會禪師

圖 1.



有一童子,名神會,年十四,自玉泉來參禮。
六祖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
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
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
祖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便打。
師於杖下思惟,曰:「大善知識,歷劫難逢。⋯⋯
今既得遇,豈惜身命。」
自此給侍。〔取次:造次、隨便〕

有一天,神會問六祖:「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六祖拿起拄杖就往神會身上打了三下,然後問他:
「我打你,痛不痛?」神會以其見聞所學,
答道:「亦痛亦不痛。」六祖順著他的話就說:
「我是亦見亦不見。」神會不知其所以,又問:
「什麼是亦見亦不見?」六祖便說:
「時時反省檢討,只見自己的過錯,
而不見他人的是非好惡,所以說是『亦見亦不見』。」

亦痛亦不痛
神會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祖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
對曰:「亦痛亦不痛。」 祖曰:「吾亦見亦不見。」
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
祖云:「吾之所見,常見自家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
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
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
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神會禮拜悔謝。

六祖接著訓誨神會:「你剛才說『亦痛亦不痛』
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沒有痛的覺知,就如同草木一般;
如果有痛的覺知,就是凡夫境界,會心生瞋恨。
你先前所問的見和不見,是心落二邊;後來又說痛和不痛,
是生滅之法,二者都不是見性語。自己都還沒有見到本性,
還敢在這裏作弄人。」神會聽了,當下懺悔不已,
禮謝六祖,感恩其慈悲開示。

知解宗徒
一日六祖告眾曰:
「我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
神會出曰:「是諸法之本源,神會之佛性。」
祖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
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個知解宗徒。」

一日六祖告眾曰:「我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
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
神會出曰:「是諸法之本源,神會之佛性。」
祖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
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個知解宗徒。」

顯宗記 神會禪師*
無念為宗,無作為本,真空為體,妙有為用。夫真空無念,
非想念而能知實相。無生豈色心而能見?無唸唸者,即念真如;
無生生者,即生實相。無住而住,常住涅盤。無行而行,即超彼岸。
如如不動,動用無窮。唸唸無求,求本無念。菩提無得,
淨五眼而了三身;般若無知,運六通而弘四智。是知即定無定,
即慧無慧,即行無行。性等虛空,體同法界。六度自茲圓滿,
道品於是無虧。是知我法體空,有無雙泯,心本無作,
道常無念。無念無思無求無得,不彼不此不去不來。體悟三明,
心通八解。功成十力,富有七珍。入不二門,獲一乘理。
妙中之妙,即妙法身。天中之天,乃金剛慧。湛然常寂,
應用無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
空而不無,便成妙有。
妙有即摩訶般若,真空即清淨涅盤。般若是涅盤之因,
涅盤是般若之果。般若無見,能見涅盤。涅盤無生,能生般若。
涅盤般若,名異體同。隨義立名,故云法無定相。涅盤能生般若,
即名真佛法身。般若能建涅盤,故號如來知見。知即知心空寂,
見即見性無生。知見分明,不一不異,故能動寂常妙,理事皆如如。
即處處能通達,即理事無礙。六根不染即定慧之功,
六識不生即如如之力。心如境謝,境滅心空。心境雙亡,體用不異。
真如性淨,慧鑒無窮。如水分千月,能見聞覺知。見聞覺知而常寂。
空即無相,寂即無生。不被善惡所拘,不被靜亂所攝。不厭生死,
不樂涅盤。無不能無,有不能有,行住坐臥,心不動搖。
一切時中,獲無所得。三世諸佛,教旨如斯。即菩薩慈悲,遞相傳受。
自世尊滅後,西天二十八祖,共傳無住之心,同說如來知見,
至於達摩,屆此為初,遞代相承,於今不絕。所傳秘教,要藉得人,
如王髻珠,終不妄與。福德智慧,二種嚴重,行解相應,方能建立。
衣為法信,法為衣宗。唯指衣法相傳,更無別法。內傳心印,
印契本心,外傳袈裟,將表過旨。非衣不傳於法,非法不傳於衣;
衣是法信之衣,法是無生之法。無生即無虛妄,乃是空寂之心;
知空而了法身,了法身而真解脫。

(《景德傳燈錄》卷三0、
《大正藏》五一.四五八頁下——四五九頁中)

釋聖嚴識 神會(西元六六八—七六O年)俗姓高氏,
湖北省襄陽縣人。自幼先學儒家的五經,並探老莊的勝義,
後因覽《漢書》而知佛理,便到國昌寺出家,
諷誦群經,過目了了,易如反掌。

根據曹溪本的《六祖壇經》第七章,
後載神會禪師參見六祖慧能之時,年僅十三歲,
一說十四歲。有一段對話,極有意義:
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
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
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
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師以拄杖打(會)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對曰:「亦痛亦不痛。」師曰:「吾亦見亦不見。」
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
師云:「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不見他人是非好惡,
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
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
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神會禮拜悔謝。
(以上一段在敦煌本《六祖壇經》第四十四節亦有類似記述)

一日師告眾曰:
「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可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
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
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蓋頭,
也只成個知解宗徒!」(同出於曹溪本《六祖壇經》第七章)

又在流通本《六祖壇經》第十章,
記述到六祖大師向眾弟子宣告即將捨報示寂之時,
弟子們「悉皆涕泣,惟有神會,神情不動,亦無涕泣。
師云:『神會小師,卻得善不善等,毀譽不動,哀樂不生,餘者不得。』」

從以上三段文字所見的神會,是一位聰穎異常的沙彌,
而且在六祖圓寂之際,他已修行到了「毀譽不動,哀樂不生」
的程度,已是六祖門下弟子中的佼佼者了。也因如此,
胡適先生認為《六祖壇經》是出於神會之手。本收不作真偽考證,
但作介紹,有益於讀者修行就好。

惠能寂後神會遍尋名跡,唐玄宗開元八年(西元七二O年),
依敕往南陽的龍興寺,嗣後又到洛陽大弘禪法,
唐玄宗天寶四年(西元七四五年)七十八歲作〈顯宗記〉,
暢演的南宗的禪風。本來所謂南頓北漸,
惠能與神秀並駕齊名於當世。神會到了洛陽,
北宗的神秀門下也就是日漸衰微。安祿山造反之際,
神會為國家籌款,功德至偉;亂平後,唐肅宗特為他建造荷澤寺,
故稱神會所傳的南宗禪而宏於北方者,為荷澤宗。
唐肅宗上元元年(西元七六O年)入寂,世壽九十三歲。
《景行傳燈錄》卷五則謂其「俗壽七十五」,若然則天寶元年,
他便入寂了。那麼〈顯宗記〉的撰作年代又在何時呢?
不管它,它的價值是不會變的。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1-08 11:2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208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