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疾病] 探索民間有疑問的皮膚病觀念與病名 (3)
林仲皮膚科診所 林仲醫師
問二十一:我的小孩為何沒吹風也會生「敲風」? 秋冬時,由於氣溫低、濕低,皮膚油脂也少,在這種情況下皮膚會變得乾 燥,在小孩的臉上可出現缺脂性濕疹,老一輩的人認為這種現象是因為吹風 所引起的,所以稱「敲風」(「敲」的閩南語發音為khau1,刮、削的意思) 、「敲霜風」。此時醫師要讓小孩子的家屬了解到夏天時臉吹風為何不會產 生「敲風」?「敲風」在使用電暖器後為何會更惡化?所以其根本原因還是 在皮膚乾燥,並非小孩一定要到外頭吹風才會有這個病。但皮膚乾燥時吹風 會使皮膚乾燥的情況更惡化,當皮膚有濕疹時久風也會使濕疹更糟糕,所 以缺脂性濕疹要避免吹風的觀念還是正確的。
問二十二:今天早上我醒來發覺脖子後面的皮爛了長長的一條請問我是不是長「蛇」?
很多醫師都以為病人所說的「蛇」只指「帶狀皰疹」這個病而已其實這是 不對的。臨床上,「蛇」與「癬」一樣,都是廣義的病名,只要是病灶呈條 狀分佈的皮膚病,都有病人稱之為「蛇」,如隱翅蟲皮膚炎、淋巴管炎、靜 脈發炎、表皮母斑(epidermal nervus)、甚至連鬆緊帶過敏的接觸性皮膚炎等, 都可以被病人說是「長蛇」。這個觀念除了醫師要知曉外,還要跟病人溝通 清楚,以免造成誤解。
問二十三:我有「牽核仔」,要緊嘛?
閩南語稱淋巴結腫大或皮膚下面有小東西為「牽核仔」(「核」的閩南語發 音為hat8)。依筆者淺見,「核」應源自於古書的「結核」這個病名。清.< 醫宗金鑑.編輯外科心法要訣.發無定處>裡說:“結核即同果核形,皮裡 膜外結凝成。”為一種生於皮膚裡面,肌膜外面,形狀有如果核的病。由上 述的說明,可知古代「結核」的意義類似西醫的subcutaneous nodule,並沒再 細分其為何種病。現西醫借用「結核」來稱Tuberculosis,已與古代醫書原義 相差甚遠,但閩南語還是保留了古人的用法!
不過醫師要注意的是,「牽核仔」不只代表淋巴結腫大而已,「牽核仔」 也是廣義的病名,當皮膚下面有小東西時,如粉瘤、脂肪瘤等都有病人說是 「牽核仔」。
問二十四:我生一粒「粉瘤」,需不需要開刀?
閩南語俗稱epidermal cyst(表皮囊腫)為「粉瘤」,這也是一個古老的病名。 在明.<外科正宗.瘤論第三十>裡說:“又一種粉瘤,作粉紅色。多生耳 項前後,亦有生於下體者。?,宜披針破去脂粉,?,以淨內膜。”從此段 古書的描述裡,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古人已知表皮囊腫的好發位置及處理 方式,也知道要將表皮囊腫的cyst wall拿出來後,才能治癒此病。
問二十五:我仝頷頸仔生真多肉幼仔,有問題無?
此病人在擔憂脖子上長skin tag(表皮肉垂、垂疣)會不會對身體有害。閩南 語俗稱「多餘的」,像體表多出來的部份,都可以稱為「零星肉」,所以除 了skin tag外,像多尾稱「零尾」。
另外閩南語的「零星」還有「數目很少」的意思,如零錢或小錢稱「零星銀」 、「零星錢」,小賣稱「零星賣」。
問二十六:醫師說我長的是「粉刺」,美容師說我長的是「面皰」,到底是誰對?
古代醫書有關於acne(青春痘)的病名有「面皰」及「粉刺」,如隋.<諸病 源候論.面體病諸候.面皰候>裡說:“面皰者,謂面上有風熱氣生皰,頭 如米大,亦有穀大,白色者是。”清.<醫宗金鑑.編輯外科心法要訣.肺風 粉刺>裡謂:“肺風粉刺,肺經熱,面鼻疙瘩赤腫疼,破出粉汁或結屑>”但 古書並沒有依青春痘臨床上有不一樣的病灶而有不同的病名>大陸醫書並不使 用「青春痘」這病名,仍稱acne為「粉刺」,還保留了古書的用法>但台灣的 西醫卻借用「粉刺」迠個病名來指comedo,comedo是一種非發炎型的青春痘, 為沒破掉的脹大毛囊,又分為「黑頭粉刺」與「白頭粉刺」兩類。嚴格說起來 ,這是台灣西醫的誤用,因「粉刺」在古代醫書指的是青春痘這整個病,但台 灣的西醫卻把粉刺局限於青春痘的一部份病變,不但導玫病人及醫師的混淆不 清,還造成海峽兩岸的醫書對同一病名的解釋也不相同。
所以如看到「粉刺」這病名時,要研讀上下文及注意文意的出處,如是台灣 地區寫的文章,指的是comedo,只是青春痘的一部份病變而已,反之大陸及香 港寫的文章,指的是acne,此時「粉刺」與「面皰」是同義字,相等於台灣「 青春痘」這個病名。美容師又把較大且較深、不易擠出來的青春痘稱「暗瘡」, 台灣的西醫是沒有這種說法的。
那把acne的學名翻釋為「痤瘡」對嗎?好像也不對!依古書所述,如明.< 瘍醫準繩.卷之五.痤>裡說:“痤,小癤,世謂之熱癤是也。?,汗出見濕, 乃生痤疿。”還非常,渾身草刺。此因熱體見風,毛竅所閉。“由上可知, 「痤」在古代應是指痱子,但目前已誤用了,只好約定俗成,繼續用下去。 閩南語則俗稱青春痘為「兆仔」(「兆」音thiau5)。
問二十七:美容師說我臉上長肉芽,到底是甚麼?
美容師對皮膚病的認識很有限,對於臉上出現的小顆突起物如不佑其為何 病,就統之為「肉芽」,這是皮膚科醫師所沒有的病名,也是美容師聰明之 處,因為如此才能矇混過去,不玫於在顧客面前漏氣。
依筆者的經驗,verruca plana(肩平疣)、syringoma(汗管瘤)、skin tag(表皮肉垂)、 milium(粟丘疹)、xanthelasma palpebrarum(瞼黃斑瘤)、seborrheic keratosis(脂漏 性角化)、sebaceous hyperplasia(皮脂腺增殖)等皮膚病都有可能被美容師稱為「 肉芽」。
問二十八:我的皮膚病並沒濕濕的,為何醫師說我長的是「濕疹」?
西醫皮膚病學裡把一大群可出現水泡、紅斑、脫屑的常見皮膚病歸在「eczema 」這個病名裡面,又再分為急性、亞急性與慢性三大類。急性的eczema則有皮膚 乾燥變厚、皮紋變深等現象;。中醫把急性eczema其皮膚為濕的稱「濕疹」沒話 說,可是慢性的eczema其皮膚是乾的,怎可以稱為「濕」疹!可見西醫用「濕疹」 稱eczema似有不妥,可是大家都用慣了,也沒辦法更改,只好將錯就錯,跟病人 解釋說「患『濕疹』時皮膚不一定是濕的!」,只是醫師不會糊塗,而是病人搞 糊塗了!
問二十九:有的醫師說我長的是「濕疹」,有的醫師說我長的是「皮膚炎」,有甚麼不一樣嗎?
皮膚病為濕疹時皮膚一定有發炎現象,所以這時說「濕疹」或「皮膚炎」 應該都對。但很多種原因都可使皮膚發炎,如細菌及病毒感染、受傷等情況 都可以引起皮膚發炎,所以皮膚炎不一定是濕疹,但濕疹一定是皮膚炎。同 樣的困擾也發生在「消炎藥」這個名語,一般民眾常把抗生素稱為「消炎藥」 ,這也是誤用,因為只有在細菌感染引起發炎的情況下,醫師使用抗生素來 殺死細菌使發炎現象消失,抗生素才有「消炎」作用。如不是細菌感染引起 的發炎就不能用抗生素來消炎,此時要用類固醇或抗發炎藥物才有效,這些 藥物才是真正的「消炎藥」!因此如碰到醫師開消炎藥時病人一定要問清倒 底是那種藥物,醫師也應向病人解釋清楚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