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523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ANDY135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疾病] 探索民间有疑问的皮肤病观念与病名 (1)
林仲皮肤科诊所 林仲医师


问一:我的皮肤病是不是长「癣」?

  古代中医文献里的「癣」并不是特指一种皮肤病,而是包含很多种皮
肤病,有从形状命名的癣如「牛皮癣」(指皮肤病像牛颈子的皮,又厚又
坚韧)、「金钱癣」(指皮肤病的外形圆圆的似铜钱)、「松皮癣」(指皮肤
病的外形似松树的皮),有依发病时间命名的癣如「奶癣」(指于小孩哺乳
期间所发生的皮肤病),有依病程命名的癣如「顽癣」(指顽固难医的皮肤
病),也有依感染源命名的癣如「疥癣」(由疥虫感染所造成的皮肤病),这
「癣」病以现代医学来说属于很多不同类的疾病,并灴是单一的病。
 
  偏偏西医借用「癣」这个字来称呼霉菌感染的皮肤病,把一个广义的字
局限于狭隘的范围,这是一个错误,常造成医师及病人的误会。如病人可
能患慢性湿疹「顽癣」,但他却自己去药房买治疗霉菌感染的药膏来擦,
只因为这种药膏是治「癣」的!其实这两种「癣」风马牛不相及也,其治
疗结果可想而知!由于错误已经铸成了,无法改变,所以如讲到「癣」,
一定要知道是不是以前中医或是一般民间所称的「癣」字用来称霉菌感染,
所以大家如碰到医学文章中有「癣」这个字时,最好要推敲一下上下文,
才可知其指何病!


问二:有的医师说我的皮肤病是「牛皮癣」,有的医师却说我长的是「干癣」,究竟是谁说的对?

  如上题所述,古代医书中的「牛皮癣」及「干癣」这两个病名是依皮肤
病的外形而命名的,是一种病征,而非单一疾病。根据清.<医宗金鉴.
编辑外科心法要诀.发无定处.对「牛皮癣」的定义为:“牛 皮癣,状如
牛领之皮,厚而且坚”。由此说明可知牛皮癣应是泛指慢性、苔癣化的皮
肤病,因此时的皮肤才会有如牛颈子的皮,又厚又硬。依此说法,psoriasis、
neurodermatitis等慢性皮肤病都有牛皮癣的特征,全都可归于古代「牛皮癣」
这个病。另外在清.<医宗金鉴.编辑外科心法要诀.发无定义>对「干癣」
的描述为:“干癣,搔痒则起白屑,索然雕枯。”由此定义可知干癣也是泛
指病灶干燥、抠之有白屑的皮肤病,而很多慢性皮肤病在冬天或是在皮肤干
燥的人都可看到这些变化。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干癣」与「牛皮癣」一
样,包含很多种疾病,如上述的psoriasis、neurodermatitis等病也一样应包含
在古代「干癣」的范围内。现大陆把psoriasis用新病名「银屑病」来命名,
就比台湾把psoriasis称为「干癣」来得比较不会让人混淆。


问三:我的孩子脸上白白的,是否长「白癣」?

  闽南语的「白癣」通常被用来形容pityriasis alba(白糠疹)这个病,这是一个错
误的称谓,如前所述,父母常去买治疗霉菌感染的药膏来给孩子擦,使病况恶
化。另民间相传pityriasis alba是由于沾了黑板的粉笔灰而发生,很可能是因为
pityriasis alba的皮屑看起来像粉笔灰而有这种奇怪的说法。还有偶可见父母问
有pityriasis alba的小孩是否长蛔虫,这个说法是源自于中医,因中医认为有些
患蛔虫的小孩脸上会出现白斑,而西医是没有这种看法的。

  其实闽南语的「白癣」跟「白钓」(「钓」的闽南语发音为tio3irm tio5)一样,
都是广义字,凡是皮肤变白的病,如pityriasis alba、pityriasis versicolor(汗斑)、
vitiligo(白斑)、postinflammatory hypopigmentation(发炎后色素不足)等,都可以被
病人称之为「白钓」或「白癣」。


问四:我的脚是不是有「湿气」?

  中医的理论认为「湿」可以致病,由「湿」所引起的皮肤病可见皮肤有水肿、
水泡、糜烂、流汤流水等现象,西医是没有这种观念的。
 
  依笔者的经验,「脚有湿气」要看是外省籍人士或本省人说的才能知其指何病。
外省籍人士所称的「脚有湿气」指的是香港脚,但本省籍人士所说的「脚有湿气」
或「脚有水气」却是指脚有水肿。同样地,外省人说的「有脚气」也是指香港脚,
本省人说的「有脚气」大都指脚有水肿。
 
  为何有如此的歧异呢?与台湾跟中国大陆对tinea pedis(足癣)的称不同有关,因
台湾称足癣为「香港脚」,但大陆医书里则称足癣为「脚湿气」、「脚气」或「脚
气疮」等。
 
  由上所述可知,医师在看病时要稍稍留意一下病人的话,不同的省籍与文化背景,
同样的话可以代表不同的病情。


问五:我从没杀过鱼,为何我还会长「鱼鳞赘」?

  闽南人俗称疣为「鱼鳞疽」(「疽」的闽南语发音为tshi1或tshu1)、「鱼鳞赘」(
「赘」的闽南语发音为tseh4或tsue3),有的医师把「鱼鳞疽」写成「鱼鳞赘刺」是
不对的。客家人则称疣为「鱼鳞痣」,外省人则俗称「瘊子」。一般闽南人及客家
人都认为疣是鱼鳞附在皮肤上生长所造成的,巴克礼牧师在「厦英大辞典」补编里
对「鱼鳞赘」的注解为(mark on skin, where fish scale adhered when person was young.)
可见这观念渊远流长。
 
  那为何会有「鱼鳞附于皮肤上生长可变成疣」这种观念呢?根据Chuou及Tschen的
报告,发觉在杀鱼时,如鱼鳞附于皮肤上没马上洗掉,就会黏在皮肤上,由于鱼鳞
是透明的,人们往往没注意到,使鱼鳞继续附着于皮肤上,几天后鱼鳞就会造成刺
激性皮肤炎,使皮肤粗糙、鼓起来,此种现象会使人误以为鱼鳞可附于皮肤上生长。
笔者认为,先民与老外相同,都观察到了一样的现象,却把这种现象穿凿附金成疣
的起因。


问六何谓「药疽」、「着疽」、「水疽」?

  闽南语的「疽」只被特别用来称呼几种皮肤病,如疣称「鱼鳞疽」,贴膏药或擦药
过敏引起的接触性皮肤炎叫「药疽」,小孩子生于头皮及脸的脂漏性皮肤炎称「油垢
疽」。

  还有台湾很多地方都有「着疽」(「着」的闽南语发音为tioh4)的说法,意义也有很多
种,不过最常被人用来称手指缝与脚趾缝出现糜烂的情况。为何这些疾病的闽南语病名
有「疽」字,有待进一步考证,因为中医把「疽」用来称某些化脓性疾病,并不用来指
上述的疾病。

  另外闽南语的「水疽」则指农人种田时,手脚泡于水中所引起的手脚糜烂,这是一个
很古老的病名,在隋.<诸病源候论.痈疽病诸候下>里就「水疽」这个病,说:“此
由寒湿之气客于皮肤,博于津液,使血气否涩,湿气偏多,则发生水疽,......,
多发于手足。、类似「水疽」的讲法尚有「肥疽」,指的是肥料引起的刺激性接触性皮
肤炎。


问七:我有「腐着」,走路很痛,怎么办?

  闽南语俗称intertrigo(对磨疹)为「腐着」(「腐」的闽南语发音为kauh4)或「腐去」,
意思为腐烂。一般而言,腹股沟、腋窝、脖子等处〔的对磨疹最常被病人称为「腐着」,
有的人则称为「腐汗」。另外手指缝、脚趾缝的对磨疹则特称为「腐指」(「指」的闽
南语发音为tsainn4),与手脚「着疽」的意义类似。


问八:我的小孩都睡自己的枕头,为何还长「油垢」,是不是大人传染给他的?

  民间俗称长于小孩子头皮及脸上的seborrheic dermatitis(脂漏性皮肤炎)为「油垢」、「
油垢疽」,认为是小孩子睡了沾了大人头发油垢的枕头才发生的。另有一说为两颊的「
油垢」是被大人亲后才发生的。所以大家亲别人的小孩要小心,免得万一小孩生脂漏性
皮肤炎时,被小孩的阿公、阿妈骂死了。当医师诊治此病时要跟小孩的家属解释清楚,
说明这种病上述的民间看法无关,跟小孩的体质比较有关,小孩大一点就会好起来,以
免家属紧张。

  另外小孩头顶的脂漏性皮肤炎又特称为「囟nah4屎」或「囟屎」(「囟」闽南语发音
为sin3),很明显地,这个病名是由疾病的外观而得名。


问九:我的屁股是不是长疮?

  「疮」在中医的外科学里与「癣」一样,也并不是特指一种皮肤病,而是包含很多完
全不相干的皮肤病,如流汤流水的湿疹叫「湿疮」、疥虫感染所造成的病叫「疥疮」、
带性皮肤炎叫「漆疮」、长于屁股的疖称「坐板疮」、长于黏膜的溃疡称「疳疮」,这
些皮肤病须由医师亲眼见到病人才有办法诊断。


问十:我生的是「粒仔」还是「疔仔」?

  西医把皮肤的细菌感染分为folliculitis、furuncle、carbuncle、cellulitis、abscessw等,
然后就沿用一些中医的古病名来命名。但古代「疖」、「疔」、「痈」等字也是广义
的病名,各自包含很多疾病,且相互之间还有重叠的地方,造成英文病名翻译成中文
病名时,没有合适的病名可以使用,如硬要套上古病名,常使英文病名与其翻译的古
病名两者代表的疾病不茎吻合,造成中西医之 间的困扰。现就笔者整理所得,略述
一二:

当细菌侵犯毛囊造成毛囊及其周围发炎时,西医称为furuncle,译为「疖子」,这病名
翻译得不太对,因中医的「疖」较广义,包含的疾病较多,不但包含毛囊发炎(如西
医的folliculitis、furuncle及carbuncle),还包含汗腺与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如痱子有
细菌感染时,就称为「暑疖」、「热疖」。疖与疔的区别在于疖为皮肤表浅性的病变,
浮浅无根不硬。疖子即民间俗称的「粒仔」。

中医又把主要长于颜面与手足皮肤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特称为「疔」,其特色为皮肤病
灶处顶亮根深、坚硬而有根脚,像钉子嵌入皮内,所以叫做「疔」。照古籍的描述,
「疔」包含了西医的furuncle及carbuncle(唇疔、颧疔、鼻九疔等)、cellulitis(足底疔等)、
lymphangitis(红丝疔)、paronychia(蛇眼,疔、沿爪疔)、whitlow(蛇头疔)、gas
gangrene(烂疔)、anthrax(疫疔)等病。由此可知「疔」是中医所特有的病名,问西医是
问不出所以然的,因西医的教科书中没这样子的分类。中医认为「疔」来势凶猛,病
情较重,如处理不当,容易引起「走黄」,即败血症,这在没抗生素的时代是会致命
的,所以中医有「治疔如防虎」的观念。由于有中医的这种观念,因此一般民众很怕
长「疔」,因为这就意谓着他所生的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病。还有中医认为挤脓是疔疮
的禁忌,怕因此引起疔毒扩散,甚或走黄,所以西医一旦决定要为病人切开病灶排脓
时,应要先与病人沟通清楚,以免有「疔不能挤」这观念的病人惊慌。

西医把carbuncle翻译成「痈」也是不太正确,因综合中医书籍所述,「痈」切起时皮
肤红肿突起,浸润范围广,生于皮肉之间,最后里面会化脓溃破,在化脓未溃时没有
脓头,所「痈」应是指各类细菌化脓性感染所导致的subcutaneous abscess较对。



可爱小瓢虫外形看来简单~但散发着七彩缤纷的色彩!!
          人生虽有不如意~但绝对不要留白!!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1-18 09:2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330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