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8073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04:00 ~ 4:30 资料库备份中,需等较久的时间,请耐心等候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1
[分享] 八识略解
简明解说八识之关系: 唯识之「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  
有一首偈这样比喻描述:
 
 
“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
 
·解义一:
八个兄弟共一胎:第八识(藏识)含藏诸识的种性,遇缘出生七转识。八识是心的作用分类;从八个层面来解析。若究竟说,此八识乃一整体,绝非某个功用可独立。但以八识之某功能偏重而假立施设诠释其义,分述各个独立的作用。在此应特别注意,所有分述都是名相,绝非实有。
 
·解义二:
一个伶俐一个呆:
       一个伶俐,指第七末那识,恒审思量万法极为细微及受第六识的造作薰染,而作阿赖耶的带质境,同时妄把阿赖耶的见分执着为我,令前五识及第六意识,皆依末那识辗转而起用;(凡夫之诸种我相和诸类法相,本来不是外境,而是内识的见、相二分,转变为似是而非的外境。由于无始以来对我相、法相分别的熏习业力,潜藏在第八识中成为今生引发现行的种子,所以由内识的自证分,变起见、相二分的似我、法相。内识所变现的似我、似法,虽然不是外境,然而由诸识分别起来,就好像显现在心外的境界一样;一切众生,从无始时来,就因此执着为实我实法了。)

       一个呆,指第八识,它不论业种善恶无记,全部不拘并予以执藏——阿赖耶识能见的功能(见分),为第七识所执,认以为我,予以纳受,故称执藏;现在受诸识所熏,生现行种子——故称所藏;过去的诸法种子(相分),持而不失——故称能藏。根身触发的有情众生,与物理世界形成的无情众生,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性境现量。识体具此持种、受熏、执以为我,令无边有情无始相续轮转的体用,实在是甚深广大而不可穷诘也,即阿赖耶识的行相如解深密经曰: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解义三:
五个门前做买卖:指前五识,依眼耳鼻舌身五根之净色根,所缘色声香味触五尘而毫无比度地生起了别作用,其性境、现量,通达善、恶、无记三性,如同盲目的商人不加抉择地做交易。
 
·解义四:
一个在家把帐开:指第六识,把前五识所缘而了别的性境、现量,加以善、恶、无记之分别计度,临时由五十一心所起念,分别支配身口意三业造作,恒转变易与之相应,不会有毫厘之差。它能缘三量;所缘三境。
 
总结:“八识四智行相微细难可了知。乃圣智所知之境。非凡夫心量可测。
一心之德名为真如。真如具有不变随缘二义。以不变之心。言一不可得。况有八乎。以随缘之心。言八万四千。不足以尽之。乃以八为支离哉。


真心即事即理。即相即性。即空即色。即智即如。即圆融即行布。即真如即生灭。所谓一法界也。迷一法界而宛然成二矣。由是能取为见分所取为相分见分为自内我。相分为他外我。我相一立。而此相遂为举意动念之根。于是乎起一念作一事
真与妄之易淆也。故不得已而分一心为八九识。就其迷一法界处。而立为第七识。就其举心动念处。而立为第六识。就其不变之体受熏持种处。而立为第八识。又以第八识之行相微细难可了知也。就其在外门转处。而分为眼耳鼻身五识。以对色声香味触。而成色心二法。以使人了知第八识本无垢。以第七识执之而垢。故得赖耶名。圣人舍之。故立圣人之第八识为第九识。谓圣人不得已而强分之可也。

然此九识。举其体则一第八识足以该之。何者。五识即相分。六七识即见分。八识即自证分。而九识即谓自证分也。举其用则一第六识足以尽之。何者。三性三量三境五十一心所无不具。而凡圣染净无不备故。由散入定。由凡入圣。皆由六识能观之力。非余识能也。则虽分八分九。而亦何尝不一乎。又何支离之有。”(成唯识论证义)

八识 [出宗镜录] :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三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识谓舌以味为缘而生舌识。舌识依根而生。舌根因识能尝。而能尝者。是名舌识。
五身识谓身以触为缘而生身识。身识依根而生。身根因识能觉。而能觉者。是名身识。
六意识谓意以法缘而生意识。意识依根而生。意根因识而能分别。以能分别前五根所缘色等五尘境界。是名意识。(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七末那识梵语末那。华言意。亦名相续识。又名分别识。此识本无定体。即第八识之染分。依第八识自证分而生。缘第八识见分而执为我。为第六识之主。执转第六识所缘善恶之境而为染净。皆由此识也。前第六识名意识。今此识亦名意者。谓第六识依根而得名。此当体而立号。第六识虽能分别五尘好恶。而由此识传送。相续执取也。(依根者。根即意根也。当体者。即分别之体也。)

八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以其无法不含。无事不摄故也。此识染净同源。生灭和合。而具有四分。如摩尼珠。体本清净。又如明镜。能含万像。

若以染分言之。无明依之而起。结业由之而生。具足烦恼尘劳。变现根身世界。即前七种识境。皆是也。
若以净体言之。即本觉心源。离念清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也。(四分者。一相分。即形相。谓此识能变现根身世界及诸法名义相状。皆由第八识此分而生。如镜中所现之影像也。二见分。见即照了之义。谓此识能照烛一切诸法及解了诸法义理。如镜中之明。能照万像也。三自证分。自证所具之法。谓此识能持见分相分。亲证无碍。如镜之圆体。能持其明。能含众像也。四证自证分。证即能证之体。自证即所具之法。能持前自证分见分相分。皆不离此分。是第八识本体。如镜之背也。梵语摩尼。华言离垢。根身者。即眼等诸根也。)
录自《明。三藏法数》

 “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是说什么?
根据唯识观点,我们有八个识,分别是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修行过程中,首先运用的是第六识,这也说明修行是​从分别、造作入手。因此,第六识和第七识在初地、二地已​开始转依。而前五识和第八识则要到成佛阶段,在金刚道后​才能转依。简言之,在修行转化心念的过程中,心识的转化​是有先后次第的。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8-05 22:46 |
杨水源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阿赖耶识为人命八识之主,为执藏人命一切个人生命讯息之封包。
眼耳鼻舌身五识(与外界交易信息),配合第六意识分辨诸法善恶对错(伶俐),再经由无简择分别善恶诸法能力之第七末那识(呆),照单全收,向内薰习储藏于第八阿赖耶识(帐房掌柜)中。故阿赖耶识又译为「巢窟」。以是之故,楞严经开示解析人命五蕴之运作机制,曰:「湛入合湛,归识边际」。阿赖耶识乃个人生命知识记忆、学问经验……等讯息储藏所。

因此这则佛教唯识宗之公案:
「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
正确答案应是如下:

一个在家把帐开(第八阿赖耶识) 受薰持种(识蕴摄)
一个呆是指(第七莫那识) ……我执无记(行蕴摄)
一个伶俐指(第六意识) ……分别诸法(想蕴摄)
五个门前做买卖(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执取外境(受蕴摄)。



[ 此文章被杨水源在2017-07-11 16:08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美国 | Posted:2017-07-11 15:01 |
杨水源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第七末那识无分别抉择诸法善恶之能力,针对第六意识所转入之信息照单全收,再经薰习作用,而将资讯储存在第八阿赖耶识。
故,将「一个伶俐」认为是第七末那识,是不如唯识法理的。至于,将巢窟阿赖耶识做「一个呆」理解,显然也是未得阿赖耶识为执藏识的旨趣。讲到第六意识就更清楚了,此识常能分别想思一切法之好恶对错,「一个伶俐」显然讲的就是这个唯识法相的特性。

佛教学问藏有甚深智慧,实非一般凡学所能及,有许多佛教法义常被误解,因此一盲导众盲之现象比比皆是。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美国 | Posted:2017-07-11 15:4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297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