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自 http://www.nownews.com/201...2701571.htm1807年3月29日,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Heinrich Wilhelm Olbers)在天空中发现了如针点般大小的灶神星(Vesta,4号小行星)。204年之后,美国航太总署(NASA)的曙光号太空船(Dawn)准备进入环绕这颗小行星的轨道,科学家这才发现这个小行星有多特别,甚至有些结果还和先前藉以将此小行星分类的认知迥异。
灶神星一般被称为小行星,因为它位在介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main asteroid belt)内。然而,与直径约530公里的灶神星相较之下,小行星主带中绝大部分的天体都很小,直径大多在100公里以下。事实上,科学家在小行星主带中发现许多小行星,其实是灶神星被其他天体碰撞之后溅出的碎片。
曙光号科学家Tom McCord表示,他不认为灶神星应该称为「小行星」,原因不仅是灶神星体积质量都大多了,而且它是颗「发育过(evolved)」的天体,换句话说,从形成至今,灶神星内部已经发展出分层的结构,拥有地核、地函和地壳,这个过程称为「分化作用(differentiation)」,所以它比较像地球、金星或火星这类行星,而非没分层演化的小行星。McCord等人在1972年以望远镜观测灶神星时,发现有玄武岩特征,因而成为最早发现灶神星有分化作用的研究学者。
灶神星的正式分类是「小行星(asteroid)」,英文俗称「minor planet」。从英文字面就可看出,它不够大,不能成为行星,它也不是彗星。然而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小行星数量超过540,000颗,这样的「小行星」标签并不能让灶神星表现出它的特色。虽然曙光号任务的另一个目标天体—谷神星(Ceres),原为1号小行星,现在被归类到另一个「矮行星(Dwarf planet)」家族中;但灶神星还无缘晋升到矮行星家族中,就只因为灶神星不够大。
曙光号科学家偏向于认为灶神星是「原行星(protoplanet)」,因为它是个致密且有分层的天体,以和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等类地行星相同的方式环绕太阳公转,只是某种原因让它没有成长完全。在太阳系早期的混乱历史中,会经由灶神星大小的天体互相合并而形成行星。在这场行星舞会中,或许灶神星从未遇到过它的舞伴,错失了成为行星的机会。这个悲惨的结局可能是邻近的木星搞的鬼,由于木星重力的强力干扰,扰乱了小行星主带附近众多天体的轨道,让灶神星找不到。
不过,的确曾有天体撞上灶神星,把灶神星的物质撞走了一些。这些撞击碎屑被称为「灶神星族小行星(Vestoid)」或「V型小行星(V-type asteroid)」,甚至还有一些更小的撞击碎屑,其中甚至有数百个这类碎屑掉落到地球表面成为陨石。但撞击灶神星的天体都不是很大,所以也没有因撞击而使灶神星分裂。整个灶神星变成太阳系的时空胶囊,从太阳系初期至今都未变过。
曙光号首席研究员Christopher Russell表示,灶神星从45亿年前小行星主带发生的大撞击事件存活下来,使得灶神星可能拥有太阳系古老的行星地表。研究灶神星能让科学家更了解太阳系混乱的青春期。
曙光号科学家和工程人员已经设计了一组要探索灶神星特征的计画。当曙光号于今年(2011年)7月飞抵灶神星时,灶神星的南极刚好会完全笼罩在阳光中,让科学家有机会清楚瞧见位在灶神星南极的一个大陨坑。这个陨坑或许可以揭露灶神星内部层层物质,告诉科学家们这个天体在形成之后曾如何演化。
这个计画让曙光号的轨道刚好可以持续测绘这块新大陆达12个月之久,取得众多解析度很高的表面化学组成、地形和结构等讯息。此外,曙光号也将测量灶神星的重力拖曳(tug of gravity),藉此估算灶神星的内部结构。
曙光号使用离子火箭推进器,现在已经准备好要探索它的目标。曙光号主要由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负责管理控制,是NASA「发现计画(Discovery Program)」的一部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负责科学部分,另有德国普朗克研究所、义大利太空局、义大利国家天文物理研究所等参与。(文/引用自台北天文馆之网路天文馆网站)
小行星「灶神星」何时不再是小行星?(图/文/引用自台北天文馆之网路天文馆网站)
【心得感想】
原来木星跟土星之间有 54万颗
他直径有 530公里,比我们的月亮小
月亮的直径是 3474.8 公里
直径比台湾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