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嬰兒] 新生兒黃疸 先停餵母奶
郭明裕醫師
黃疸的形成乃是由於紅血球破壞,釋放出膽紅素,此時之膽紅素稱為間接膽紅素,為脂溶性,較亮黃色,對組織細胞尤其是腦細胞有毒性。釋出的間接膽紅素進入血管後,百分之八十五移至皮下脂肪暫時沈積,故可看到皮膚呈現黃色,另百分之十五則由自蛋白運送至肝細胞,其膽紅素成分移至肝細胞內,由所謂丫蛋白運送至內質網,再出肝內轉換酉每作用( Glucuronyl transferase ),作用後移至分泌細胞,排泄至膽道內。此時測得的膽紅素稱為直接膽紅素,為水溶性。較暗黃色,對組織細胞為無毒性。
從膽道排泄出的膽紅素,經由腸內細菌和酉每的分解,一部分由膽肝循環再吸收回肝臟,由肝臟再處理且由尿液排泄,大部份由糞便排泄產生黃色排泄物。
由於新生兒紅血球半衰期只有六十至九十天,破壞速率快,且肝臟轉換酉每;功能仍低,故新生兒百分之九十五皆有黃疸( 大於7mg/dl黃疸指數 )出現,但只要不超過12mg/dl值皆可叫做生理性黃疸,且大約一週內漸漸消失。
但餵食母奶的新生兒在出生一週內黃疸指數超過12mg/dl的約有十三%,而持續至第二週以上的則約有二五。原因為何?
一般餵食母奶的新生兒從第四天開始黃疸至十至十五天時可高達15-25mg/dl黃疸指數,如果母奶繼續餵食,黃疸可長達至十二星期之久。一艘中斷母奶餵食的黃疸可在48小時內下降,隨後再餵食母奶時,黃痘只會稍微上升1-3mg/dl,以後就黃疸退去。
以前的醫生把母奶造成的黃疸歸因於含有母奶的荷爾蒙( 3-alpha,2O-beta pregnanediol )所造成,抑制間接膽紅素結合能力與肝膽系統上的代謝。現在認為會造成母奶黃疸的母奶含有較高脂蛋自脂解酉每活力,在腸中分解大量未飽和脂肪酸,這些脂肪酸經過門脈循環至肝細胞內和肝細胞 Z蛋白競爭結合部位,使原來 Z蛋白和膽紅素結合能力下降,減少或延遲膽紅素形成結合型( 直接膽紅素 )的過程。
另外冷凍攝氏4度二至五天的母奶對膽紅素結合抑制更大,但加溫至攝氏56十五分鐘,就可減少抑制作用,故臨床上少用冰凍母奶餵食低體重早產兒。
研究發現,給予會造成黃疸的母奶餵食,新生兒十二指腸部位膽紅素與未飽和脂肪酸再吸收能力由原來二%升高至五小時約二十五%,十一小時約六十五%。這解釋了未飽和脂肪酸改變了膽紅素結合能力,也改變了十二指腸結合細胞功能,來加速膽紅素再吸收與運輸。當飢餓時,因沒有能量來抑制膽紅素再吸收,故黃疸會升高。此時餵食牛奶比餵葡萄糖所提供的能量較高,比較不曾有較高的膽紅素值。
餵食母奶引起黃疸時,應中斷四十八小時餵食,且不用冰凍母奶或葡萄糖替代餵食,絕大多數新生兒黃疸會漸漸退去,值得餵食母奶的媽媽參考。
(作者郭明裕為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