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效率__煞车习惯养成 (转载自路雷梦)
意外的状况
就是在你没有心理准备时,突然而来的....
而考验你紧急刹车安全的
有粗心的用路人
还有可以让人魂飞魄散的不良路况
因此我们不管是小羊、档车还是大重机的骑士
都需要针对自己的刹车能力,有足够的训练和准备
千万别把平常偶而突发的状况
当作是累积刹车技巧的经验,并认为这些经验已经足够...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2513394.jpg)
理解刹车时基本的机械反应~
前轮煞车
机车就一个前一个后的两个轮子
两个轮子都配置了刹车系统
由于前轮在前,单作动前煞时,前轮必须很辛苦的顶住后面整个车身向前冲的力量
所以不管是汽车还是机车的前轮,都配置了比例较大的煞车力量
还好这股沉重的力量,经由前避震器的下沉吸收,
渐进而稳定的施与给前轮,使其尽可能发挥强大的制动力量
就像我们用手拿着橡皮擦,逐渐用力的压擦桌面一样,磨擦力会越来越强
避震器在吸收车身直进惯性重量的同时,也负担吸收路面颠坡的工作
所以在整个前煞车的工作上,前避震器绝对是相当重要的角色。
要特别注意的是,前煞制动时下沉的前叉反应,会使重心突然改变
特别是当把手处在转弯状态时
如慢速的回转、小弯停车、慢速下坡、市区塞车找车缝时的前叉制动下沉
这突然的重心变化,经常会让经验不足的新手初尝倒车滋味
有过这样经验的新手,应该就开始会去研究何时该用前刹车,何时该用后刹车
但也还是有新手傻傻不知所以然,让这衰事发生一次又一次...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2509652.jpg)
后轮煞车
因应动力的传送,后轮需要较大的尺码以获得更多的贴地面,来应付不断而来的马力
较大的尺码,对后轮煞车时的需求也是越大越好,
当后轮的贴地面积越大,对后煞车制动的帮助也越大
被配置在后轮的煞车工作,其实是充满无力感的,
当只作动后煞时后轮只能尽力的拉住车子,减缓车子的前进,
当向前拉的力量大于后轮的荷重时就只能被车子拖着走了...。
为了避免后轮永远荷重不足容易被碟盘锁死
后煞制动力通常都被设定的很小(大也是拖不住)
虽然把后煞说得一无是处
但比起单煞前轮,单煞后轮时车身的反应可是无比的安定
就如前面所述,新手应该在
慢速的回转、小弯停车、慢速下坡、市区塞车找车缝时习惯性的善用后轮刹车。
训练脚控制后煞的力道,是非常重要的煞车技巧...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2504448.jpg)
《实际体验认识爱车前后煞的性能》
找个车少路好的地方
以30公里体验,然后60公里,专心的用身体去感觉单煞前轮及单煞后轮的差异
(注意请勿急煞)
主要还是因为每个人的车种、避震器型式、阻尼设定、轮胎、体重等都不同
这种体验,能增进对自己爱车煞车性能的了解
当单独缓慢压紧前煞时,仔细感受前叉下沉的感觉、车身俯冲的安定性、前卡钳咬合的顺畅性、
拉杆的手感、轮胎抓地的感觉等...都是应该好好体会的重点。
当单独缓慢踩下后煞时,仔细感受后轮拉住车的能力、座垫(后避震)下压的感觉、安定性、
后轮胎抓地的感觉等...是体会的重点。
然后再针对以上的重点,以30公里然后60公里的速度,
体会前后轮同时作动煞车的感觉。
这是新手,也是新车车主认识爱车的第一课
会这样作的车主,一定是个好骑士!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2505562.jpg)
前后刹车比例7:3几乎是大家认识刹车的第一印象
但可不是每台车都这样,
随着不同车种的构造、特性、配重不同,可以是6:4也可以是9:1
车主必须很快的藉由实际体会,了解自己的爱车,前后轮的刹车比大概是多少
才能更明确的掌握与应用爱车的制动能力。
无论如何,这个比例都只是机械上固定的煞车力道的设定
随着越高速度的制动,车身前后负重的比例会越显极端。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2511815.jpg)
避震器与车身结构的差异(所谓的底盘),也使刹车的安定有着很大的不同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2轮BMW抑制俯冲的前叉结构,就与一般前叉有明显的差异
BMW结实、安定、抑制俯冲的前悬吊系统,
的确是让BMW在煞车时能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最大功臣。
同理,一般的前叉藉由适当调校,一样能略增进刹车时的稳定性
而在一般的前叉型式中,还又分为正立前叉与倒立前叉,
先不管这两种前叉在弯道及高速上的差异
光是在煞车的稳定性上,就有先天结构上优劣不等的条件...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2507139.jpg)
见上图↑↑↑
倒叉
简单的说,倒立前叉就是将车架的结构,藉由粗壮的上叉从龙头延伸至前轮轴,
而且随着前叉负荷的下沉,倒叉的结构就越强
坚定、结实,是倒叉在应对前煞操作时给人的安定感觉。
正叉
结构简单、韧性十足的正叉,虽然在前叉下沉时一样能有效加强叉体结构
但毕竟上叉的结构,从下龙头开始就较易受力变形
因此在重负荷时,就无法如倒立前叉这般的安定
这种前叉型态的车主,是最需要了解与适应这种有点弹性的煞车感觉
倒叉、正叉配置的考量并非只是成本的考量
像GOLGWING这种顶级休旅还是坚持配置正叉
主要还是正叉有着骑乘舒适与灵活耐用的特性
至于刹车的稳定性,这类高级车种则会利用前后煞连结与后轮负荷重的特性来补足。
没有100匹的刹车能力,别催100匹的油门
你的煞车功力有几匹!!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2502475.jpg)
紧急煞车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突然而来的紧急状况心里一声"雪特"后
自己莫名其妙的就已经把车停下来了,只剩下心脏还在高速的跳个不停...
对于刚刚是怎么操作紧急煞车的,别说步骤是如何了,就连想都想不起来了~
这就是我们平时的煞车习惯,在浅意识下发挥了自动操作的能力
就好像是一个隐藏在脑里的简单程式,
只要遇到危急,这个程式便会自动啪啪啪的完成一连串的操作...
每个骑士的脑海里,都有一个自己的煞车程式(浅意识习惯)
但对新手而言,如何才能确认自己的这个程式是不是最安全、最有效率呢?
藉由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再次的检视、研究
然后经由平时的练习与坚持,慢慢修正与精进这个程式
这是骑士最无形的功力~也是骑士自己最该感到骄傲的骑乘技术~
最有效率的煞车,偏偏就在最危险的锁死边缘!!
锁死∼
煞车制动的一连串机械动作,主要是由两个力道在配合执行
一个是卡钳夹住碟盘使轮子减速的力量
一个是减速中的轮胎抵抗路面,使车子慢下来的力量
两者若能完美的搭配,就能达成最短的煞车距离(最有效率的的煞车)
一旦卡钳的力量大于轮胎抓地的力量时,轮子就会被卡钳咬死
被咬死的轮胎,便会开始打滑失控抓力尽失....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2500965.jpg)
前轮锁死
前轮锁死是最难以救回的,我曾经有一次经验,以非常近的距离完整观察到,
前轮锁死时如何瞬间把人跟车扯到地上来,
那是在一次场地60公里急煞车练习时,一个加强改前卡钳的跑车车友不小心表演的,
看到那一幕你会有种错觉,好样他的手一拉煞车杆就把自己连人带车摔到地上一样。
前轮锁死就是这么让人如此措手不及。不过以前,我有从前轮锁死中脱逃的经验
当时因为山上突然冒出的一条野狗,右手瞬间反射的死扣前煞,突然在正常的前叉急速下沈中,
又另外感觉到右手还有一股诡异的力向右下拉扯,当下立刻闪电般的松开煞车杆,
车子扭一下后回到正常....或许前轮锁死后,还有个0.几秒的救回反应时间吧!
后轮锁死
后轮锁死就比较经常会发生,尤其越是急的煞车,后轮越是容易发生锁死
理由就是前后同时急煞时,整辆车的重心大量转移到前轮,使后轮的负重被拔除了
少了负重的后轮抓地力变得很弱,此时后卡钳咬太重时就锁死了,
偏偏我们控制后煞的右脚又很贱,一急就老是用力的给它采下企∼
后轮锁死,会随着车身垂直或顷斜,有直拖跳动跟侧滑两种反应,
因为还有前轮能导向以及负担大部分的车重,所以骑士只要在后轮锁死后
松开后煞通常能顺利救回...
吓了一大跳当然是一定的。
保持轮胎的抓地力永远大于卡钳的制动力,
是防止轮胎锁死的唯一要诀∼
所以,为了达到最有效率的煞车,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煞车中增加轮胎的抓地力
以便能增加更多的卡钳力道,在不至于锁死的界限前,达成最安全、有效率的煞车距离。
避免用爆炸性的反应急扣煞车杆~
手指扣煞车杆的速度与力道,一直是前轮瞬间锁死的元凶
↓↓↓请参考下图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2458967.jpg)
当机车在一个速度行进时,煞车杆传送油压使卡钳压迫碟盘以减低轮子行进的速度,
前轮后方整个的车身因为直进惯性的受阻,而将这股惯性力量经由前叉传递到轮胎,
轮胎再把这个重力传递到地面。
前叉内的弹簧及阻尼,在吸收并传递这个重力到轮胎的时间,就是前叉下沈的时间,
当前叉确实被压紧后就有足够的支撑能力,使轮胎拥有更强的抓地力量。
锁死,就是发生在前叉还来不及往下压紧的这个时间点上,
在轮胎的抓地力还没足够前,因为受惊吓而过快、过强的死扣卡钳动作,导致卡钳先锁死了轮胎。
改个观念,马上不一样∼
将操作拉杆的注意力
放在前叉下压的幅度上
以往我们在操作前煞车时,总是把手指的感觉都专注在感受来另片与前碟盘的摩擦上
现在开始把压拉杆的感觉放在感受前叉下沈的幅度上...
实际试试看∼
以不同的力道压拉杆时,前叉是不是立刻反应出相对受控制的下沈幅度..
当手指的目的是在控制前叉的压缩时,前叉内阻尼油压的缓冲阻力,
自然就会使手指的力道不会太过躁进了
前叉压的越紧→前轮的抓地力就越大
抓地力越大的前轮→就能使用更大的前煞力道
无论多紧急
都必须先增加抓地力,.
如何在最快时间,利用前煞快速压紧前叉取得轮胎抓地力是首要功课
我们必须在意念上把操作前煞车的动作
分为两个步骤:即 先增加轮胎抓地力后→再煞车 的观念。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2456494.jpg)
见上图↑
这样的改变并不是把一部电影刻意切成上下两集,
而是在一个完整压杆煞车的过程中,加入一个等待前叉压实意念
当手指感受到下沈中的前叉压实到可再加重煞车力道时,才接续用力扣紧煞车
这个等待前叉压实的时间,
必须从初开始练习的刻意停顿等待,(见下图↓)练到纯熟后又只是一个意念
最后还是回归到是一个顺畅的煞车动作
与大家所曾听说过的〝两段式煞车法〞不同的是
这样的方法可以学习细腻的控制手指的力道,清楚掌握前叉的下沈及前轮抓地力
(平时一般煞车减速包括做梦,都采此法...)
熟练后
再遇到前面冒出来的恐龙
浅意识下发挥出来的手指压扣拉杆力道,将会是快速又稳定的油压力道
而不是两段不稳定的煞车步骤,更不会是惊吓爆炸式的急扣煞车...。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1842849.jpg)
已经习惯用煞车拉杆控制前叉压缩了吗?
那可以开始练习下面的前煞车操作方式了!!
初心练习用∼好记的
前煞操作口诀∼
找个地方,以30公里练习,从缓煞练到急煞
step1.压
手指渐进的压缩前叉
step2.扣
前叉被压缩使轮胎抓地增加到一个程度后,拉着拉杆的手指再更用力握拳紧扣煞车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530020207793.jpg)
step3.缓
在车子完全停止之前,扣煞车杆的手指略微缓松一些煞车力道
见上图↑
车子在完全停止之前,由于惯性G力的慢慢减弱
前叉在停止前其实已经慢慢浮起,也就是前轮抓地力在停止前一刻会略微减弱
松开一些煞车力道可避免在完全停止前一刻轮胎锁死
虽然此时的锁死通常只是前轮定住往前直滑一下,但还是有可能会照成摔倒
(比起煞车初期的瞬间锁死,将人车瞬间拉下马的后果,这种锁死的后果算是很客气....)
这种前叉在停止前回浮的现象,在不同速度煞车、不同车种上剧烈程度都不同。
压→扣→缓 就是前轮煞车练习的口诀
练习的重点__是作到顺畅、顺手、一气呵成。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1840626.jpg)
学会紧急时,脚还能渐进的松缓后煞车力道~
是最难的~
在煞车时的荷重,后轮跟前轮刚好是相反的
也就是说后轮的抓地力在煞车过程中,越煞越小
在紧急的状况时候,控制手越煞越重这很顺理成章
但在紧急的状况时候,要一向粗枝大叶的脚边煞边放松
实在是不容易,因为这完全违背了人在紧急时心理跟生理的反应
尤其对平常有在开车的人,还有喜欢踩蟑螂的人
是非常...超级...的难...
建议先把前煞练到非常纯熟后(浅意识都能自主安全的操作)
再长时间专心的练习急煞右脚的煞车力量控制
●不断不断的练习...
从平时山路进弯的后煞抓地控速练习,到急煞车脚力放轻的力量控制
只有意志坚定、永不放弃的训练右脚控制后煞车的能力吧!
●夹车身,卸脚力
在面临紧急状况的第一时间,双脚夹紧车身,可帮助卸掉些脚在紧张时反应出来的力气
把遇紧急夹车身的反应,训练成浅意识的反射反应。
●善用引擎现有的动力,减低后轮锁死的机率
别忘了,我们考照时学来的急煞车知识,急煞时回油刹车,到车子停止时才抓离合器阻止熄火
那剩余的动力,可协助防止荷重越来越轻的后轮锁死。
不过,在一般煞车减速时(不到紧急煞车的减速)、或前方是红灯时
可一边煞车减速一边降低档位,如此,在突然需要回避或变成绿灯时,才有足够的动力可运用。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1837827.jpg)
前后煞车都运用
才能作出最短的煞车距离~
如果为了避免后轮锁死,而在急煞时采取放弃后煞只煞前煞的作法
是不明智的
理由是,会增加煞车的距离,一般来说以60公里的急煞计,单煞前煞会比前后一起煞车
起码多出个5~15公尺的煞车距离,煞车当然是越短越好,哪怕是少个一吋都很重要。
还有就是少了后轮的制动辅助,单煞前轮时车身比较不安定,对路面路况的包容力很低...
新手可以容许在煞车技术还没成熟前采用此法,但前提是不要骑太快
一直回避后煞的使用,不是长久的办法...
(上图上)初阶急煞车_前后煞同时操作的步骤~
前后轮同步煞车是最基本的煞车方法
(上图下)高阶急煞车_先压后轮再压前轮的操作步骤~
前后同步的煞车技巧熟练后,可考虑练习先点后煞压后避震后,
再压前煞压前叉这种平行下压的煞车方式
好处是更稳定,重心转移也较慢,后轮争取了更多的抓地时间
因此能比前后同步煞车,作出更短的煞车距离。
脚还没训化的车友,避免紧急时第一时间就把后轮锁住了...
有装置ABS的车主就不用客气直接练。
──────────────────────
初阶急煞车练习_好记口诀
──────────────────────
夹→压+点→扣→缓 →切
注:
夹_两脚夹车身
压+点_前后煞车同步进行
切_停止后立刻拉离合器,阻止熄火
──────────────────────
高阶急煞车练习__好记口诀~
──────────────────────
夹→点压→扣→缓 →切注:
点压_急煞时,前后几乎同步煞车,但实际上是先点后煞再压前煞
◎平时温和的煞车练习时,先点后煞让座垫往下沉后,再压前煞来练习
不管是采用中阶还是高阶的方式
练习的目标__都是在不让轮胎锁死的前提下,作出最稳、最短的煞车距离。
紧急煞车时,身体的对应姿势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1835116.jpg)
(图上)用手支撑身体的往前冲的力量
这样不但会使前叉不安定也会加剧后轮的扶举,僵硬的双手也无法作好避险的操控
所有的煞车不该有的负面影响都有了,绝对是个摆烂的煞车姿势。
(图下)用大腿夹住车身,使重量透过龙头传递给轮胎
习惯性的在煞车的第一时间时,用脚夹住车身,腰挺住身体前冲的重量,放松双手操作煞车
这当然也需要时间练一下。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1833551.jpg)
有ABS更好~
ABS电脑时时刻刻都监视轮胎的动态,当有任何一轮不同步(转动过慢或停止)时
ABS便会立刻针对该轮启动放_煞_放_煞_放_煞_的机械动作,解开锁死的轮胎
使其保持该有的转动,使煞车抓地力及循迹操作能力都能得以继续发挥。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708105346985.jpg)
![](http://i276.photobucket.com/albums/kk16/chia54321/moto/harzan/ap_F23_20080328021830215.jpg)
ABS车主更可以善用本篇的煞车方式,藉由ABS最后的防护,加重力道扣紧煞车
练就更短的煞车距离才是。
有句话说"给你方便别当随便"
仗着ABS,死扣刹车早早就启动ABS,除了煞车过程不安定外也不会作出太漂亮的煞车距离
如果有人告诉你有ABS你就给用力给它抓(踩)下去,我们就应该知道分别是哪种方式的用力
毕竟受到惊吓跟有功夫的反应还是不同的。
找个时间,找个车少路好的地方
以30公里练习,从缓煞练到急煞,一次又一次地
过一阵子再将速度提到60公里,还是从缓煞练到急煞,一次又一次地
然后将这样的方式,使用在平时一般减速及煞车上,
久了后就能固定下来成为习惯、成为你的煞车功力。
以上转载自《路雷梦》部落格 本文连结
http://tw.myblog.yahoo.com/k1200r-PAPAGO/artic...&next=6704&l=f&fid=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