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1
|
[修行][討論] 讓智慧無所不在
經云:「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說一切法。」意指: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用來對治眾生一切煩惱根,眾生若無七情六慾、五蘊六塵等一切染著,佛就不必說這麼多的法門。 ◎修行若能時時護持這顆清淨本心,何須向外找道?求佛法? ◎以「無心」為修行的根本。無心是心中無七情六慾、五蘊六塵等一切貪著。無心是不著相、不執空、不執善亦不執惡。心中一無所障,空空如也。當我們的心清淨無為時,智慧才能無所不在。 惠能大師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自性清淨,空無一物,世間的煩惱一點也沾染不到。若心念一動,斷煩惱、求清淨,也是妄想。所謂:「自心不靜,難尋靜。」 ◎想想心起了、心動了,唸經坐禪有何用?此即「以念止念」,如此念念相續,永不止息。 ◎修行不識這「本來無一物」的自性,任你「能斷百思想」,除盡煩惱,也是左道旁門。
臥輪禪師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意指:臥輪禪師有能力斷除「心中所有的百思想」,對境心不起,所以菩提道心日日有所增長。 惠能大師云:「未見性。」 /心起了一個「能斷」─即落入有為、分別善惡,起心即 ︳是妄。 \不起心、不動念─境上無心,才能來去自如,清淨自在。 ◎真正的清淨是「心靜」,而不是所謂的「無音便是靜」。想想外在裝無事,內心卻熱滾滾,怎會開悟?怎有智慧?因此我們要從修行中先「探尋自心,了解自心」,只有自己才能讓自己的心清靜下來。
華嚴經云:「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意指:修行不是從文字上去鑽研,而是要契入內心深處自性經藏,則妙智慧才能無窮無盡。 ◎要知道修行,如果你只是從經典上去學「什麼是道?」了解「什麼是佛法?」就算再給你二十年時間,你還是原封不動,沒有智慧。重要的是要學習了解自己的心,了解諸佛菩薩的心,才修有道。 ◎要知道,有智慧的人靈台清澈,對世間各種法門都能悟入其旨,轉化為各種道理,來點化世間的眾生。 1.未開悟的人,往往執著偏見法門,而產生我的最大、最殊勝、最正法、最莊嚴,別人都是旁門走道。 2.真正做到「心貫萬法,才能一理通、萬理徹」,否則心境上產生分別對待,縱經塵劫,你還是一個輪迴的眾生。 ◎過去有人問禪師:「一滴水要如何不乾?」暗示一個修行者四處找道、到處尋佛法、盲修瞎煉,如何不墮生死苦海?
禪師云:「流入大海。」意指:往內紮根「把真心融入性海中」,轉化成你的慈悲與智慧,才能擴大心靈世界。故內心世界「愈清淨、愈單純、愈慈悲,心量才能遍及十法界」。 禪宗云:「佛法不只是在口中傳授,而是在於心靈的溝通。」意指:聽聞佛法要聽入心,才能開啟內在清淨的本心。 ◎佛在自心,道在日常,修行原則在於擁有一顆安穩無愧的心,如果愈修愈無明、愈修愈煩惱罣礙一大堆、愈修愈看不開、放不下,那就該調整自己的腳步,調整自己的心。 ◎自心佛才是真佛,如果自己沒有佛心,何處覓真佛?如果智慧不流露,就算熟讀千經萬典,會說、會講,還是不能開悟見性。 ◎發心修行,了脫生死,首先必先學會「放下一切」,試想白天所有營謀,到了深夜熟睡之時,我們所擁有的在那裡?連色身都要放下,更何況其他呢?做到了: 「天天覺醒,那麼天天都在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