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健康] 【轉貼】準媽媽 小心情緒風暴
準媽媽 小心情緒風暴
董小姐(化名),廿八歲,結婚一年多。七個多月前,剛得知懷孕的消息,和先生、公婆興奮地好幾天都睡不好。但是快樂的情緒並沒有延續太久,從結婚以來婆媳間的衝突仍持續上演著,絲毫沒有因為即將來臨的小生命而有所改善。
她想和先生、小孩搬出去住,但身為獨子的先生並不同意;她想辭掉工作,全心照顧小孩,但婆婆執意要幫忙帶;她想餵母乳,但又怕小孩長不好。失眠、胃口差、頭腦昏沉、情緒低落,她開始擔心自己即將變醜、變胖、失去一切……。
在婦女的生命歷程中,懷孕和生產是相當重要而關鍵的時刻。在此階段,生理上的變化並不亞於初潮或停經期,而其社會心理層面所承受的身心壓力,卻可能遠遠超過人生其他階段。正因為如此,憂鬱和焦慮等情緒症狀往往悄然到來,沖淡了即將為人母的喜悅之情。
過去我們常關注在「產後憂鬱」的議題上,社會大眾對此一情緒障礙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認知;不過,許多國外研究顯示,憂鬱症徵候在產前、產後,臨床特徵和嚴重程度並無差別,憂鬱症在產後不會比懷孕期間來得嚴重。
進一步分析發現,懷孕期間的憂鬱指數甚至高於產後,懷孕第卅二周的憂鬱指數最高,產後第八個月指數最低。換言之,在整個懷孕、生產、育嬰過程中,憂鬱症狀隨時都可能來襲,情緒風暴最猛烈的時刻,有時甚至提前在懷孕末期降臨,準媽媽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臨床上,根據這段時期母親的情緒障礙程度,可區分為三種疾患:
一、短暫性情緒失調︰八成左右的母親有此現象,通常伴隨有意志消沉、精神不濟、對未來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等。若家人、先生能適時給予精神上的支持與保證,短暫時間內多會自動康復。
二、產前、產後憂鬱症︰一到兩成的母親可能出現較嚴重的憂鬱狀態,症狀包括失眠、哭泣、自責、無望感、無助感、食欲差等。嚴重可能影響母親的日常生活、產後獨自育嬰的可能性。
三、產前、產後精神病︰前軀症狀主要為易怒、情緒不穩、坐立難安等,後期表現為多疑、思路不連貫、情感表達不適切等,甚至出現妄想和幻覺症狀。此疾患有可能為潛存之精神疾病,因懷孕時期體質上的變化而誘發。
研究顯示,產前、產後憂鬱症,發生的原因多樣且複雜:就生物層面而言,懷孕後,孕婦體內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明顯增加,使身體的基本代謝率、體重和活力都隨之增強。然而在生產後,這些激素與動情激素、黃體素等又快速下降,使得婦女難以調適,易產生憂鬱與焦慮等情緒。
就社會心理層面而言,婆媳衝突、與夫家觀念上的歧異,先生冷淡、少了婚前的溫柔與包容,重男輕女、夫家對延續香火的期待,奉子成婚、角色轉換上的適應問題等,都是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痛苦的導火線。此外,少數年輕女性人格成熟度未臻健全、缺乏獨立性、自我形象認同不足、拒絕扮演母親角色的傾向,也容易進一步引發嚴重的情緒障礙。
就治療而言,常令準媽媽們擔心的,莫過於藥物副作用對於胎兒發育、哺乳計劃可能造成影響。其實,除了少數情緒障礙十分嚴重,甚至可能危及母體與嬰兒安全的個案外,藥物治療並非唯一的選擇。
適切的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重塑、預防性團體治療,往往可以有效整合人際衝突(新婚夫妻、婆媳間)與角色失衡(妻子與母親、職場與家庭)等問題,並提供情緒紓解的健康管道,進一步降低未來憂鬱症慢性化與復發的危險性。
如果您將成為母親或正計劃成為母親,提醒您務必小心,因為一路上風雨多,情緒風暴往往不知不覺中就會悄然來襲,只有勇敢面對、接受治療,您和小生命才能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繼續成長、茁壯。
(作者亦為新光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