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 http://blog.rood...pzman/ December 7, 2001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彭懷真
關鍵字: 民族性 運動發展
亞洲女足賽正在台北舉行,主辦單位很希望能多一些球迷,能把比賽的氣氛炒熱像剛舉辦的世界盃棒球賽一般。但,這是高難度的期望,除了體育界的某些原因之外,還有濃厚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民族性的底層影響力,不能忽視。
台灣人愛棒球不愛足球,熱情支持棒球卻對足球十分冷漠,原因之一可能是棒球的遊戲規則比較接近我們的民族性,而足球的競賽方式始終無法融入人們的生活,也就難以全力支持,例如:在各項運動之中,我們不好激烈、持續、長期地動,所以踢足球太吃力。相對的,大家習慣「偶一為之」、暫時、特殊的表現。打棒球較輕鬆,不會太累,偶而有表現就好了。我們習慣看明星、追隨偶像,所以靠「明星投手」和「王牌打擊者」就能撐住半場的棒球,容易被接受。需默默地全場跑,人人都很重要的足球不容易被肯定。
我們平日常常耍詐,不斷透過暗號來傳訊息,讓少數自己人看得懂,在政治上如此,在辦公室中如此,而不只是在棒球場上。相對的,足球不能靠暗號、耍心機來求勝。
我們太自我中心,只知固守自己的位置。守一壘的不會跑到外野去接球;外野手也不可能衝進內野;打擊者更是獨立地站在打擊位置,沒有人會幫你,一切看自己的。在多數組織中,不也是如此?我們常因僵化而失敗,因自求表現而使團體蒙羞。
踢足球,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時間到了,裁判一吹哨,比賽就結束了。但棒球比賽不在乎時間,對於能蘑菇、會推託、搞手段的一方,較為有利。我們平日豈不是沒有時間觀念,為了求勝而不顧時間成本嗎?
足球場上,所有行動為了團隊,即play as a team,團隊最大。棒球場中,成員各有角色,他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可,所以人人在團隊中想要被注目,即play on the team。台灣到處可見「在團隊中玩,卻把團隊玩完」的人物。足球場上,球是重心,所有球員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依球而進行。球是目標、是核心。棒球場上,投打才是重心,其他人彷彿是配合者,球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工作中,常弄不清楚「球在那裡」,只知道要忙要用力要奔跑,卻沒有目標。因此有些人不去踢球,竟然去踢人,甚至踢了自己人。
談到「把團隊玩完」和「踢人不踢球」,很顯然的,男性比女性普遍,也因而到處製造許多的問題。這或許可以說明「台灣女子踢足球的實力還不錯,男子足球在全球卻是在一百五十名以後」,而排在我國之後的,幾乎都是人口很少的國家。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後資本主義社會》書中比較棒球隊式的工作團隊與足球隊式的不同,他建議在新時代中,應試著由棒球隊式的進展為足球隊式的,更動態而彈性地處理各種問題。我們在面對當前國家、社會、組織乃至自己諸多困境之時,恐怕該去看看亞洲盃女子足球賽,以獲得一些啟示吧!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本為刊登於90.12.07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心得感想】不過
我國 中華隊男足手門員呂昆錡加盟日本盛岡仙鶴職業隊 下回再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