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969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sisay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自然科学] 诺贝尔化学奖 - 美教授摘诺贝尔化学奖 破解基因转录过程 47年前父也获殊荣
美教授摘诺贝尔化学奖 破解基因转录过程 47年前父也获殊荣
 
【刘怡女╱综合外电报导】本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昨出炉,美国科学家罗杰孔伯格(Roger D. Kornberg)以「真核转录的分子化学基础」研究独得化学奖,研究可促进对人体致病原因的了解。这是连续第三天由美国人抱走诺贝尔奖,孔伯格为本届诺贝尔奖第五位美国得主。得知获奖后,孔伯格说:「这消息对我太震撼了……我还没回过神来。」

诺贝尔评审团认为孔伯格的研究在医学上深具意义,因为他揭露储存在基因内的讯息,是如何被复制、传递到细胞内专责制造蛋白质的其他部分。孔伯格的研究可促进对人体致病原因的了解,进而将他的发现运用在干细胞研究上,藉此找出更有效的医疗方法。

促进了解人体病因

孔伯格的研究重点在于细胞如何取得基因讯息,进而根据讯息的指示制造蛋白质,蛋白质正是构成生物正常运作的基本物质。上述过程需要先复制基因讯息,然后将复制讯息传送到细胞外部,复制讯息会进而指示蛋白质的生产,这种复制基因讯息的过程便称为基因转录(Transcription)。孔伯格是科学界第一位找出基因转录过程的详细机制,让科学界得以了解如何控制、调节基因转录过程。

评审团也指出孔伯格的基因转录研究重要性在于,因为如果基因转录停止,基因讯息就不能传送到身体各部分,身体组织会因此无法更新而在数天内死亡。此外,如果人体基因转录过程受到干扰,便会导致癌症、心脏病、以及各种发炎症状。

59岁的孔伯格在哈佛大学攻读化学,毕业后转往史丹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到英国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结束学业后,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接着回史丹福担任结构生物学系主任。

居礼一家获奖最多

另外,孔伯格的父亲是1959年以基因研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亚瑟孔伯格,被视为生技产业先驱。孔伯格12岁那年陪父亲领诺贝尔奖,此后一直以父亲为榜样,没想到47年后自己也获奖。

诺贝尔奖从1901年创立以来,已有八对亲子档、四对夫妻档和两对兄弟档先后得奖,其中以居礼夫妇一家成就最为显赫,除了居礼夫妇同获1903年的物理奖、居礼夫人在1911年单独获得化学奖,居礼夫人的女儿艾琳与夫婿裘力特,也在1935年因放射性物质研究同获化学奖。



化学奖得主罗杰孔伯格
年龄:59岁
国籍:美国
学历:史丹福大学化学系博士
现职:史丹福大学医学院结构生物学系教授
得奖:
.1997年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哈维奖(Harvey Prize)
.2002年巴萨罗医学奖(Pasarow Award)
.2005年通用汽车癌症研究中心奖(Alfred P. Sloan Jr. Prize)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资料来源:综合外电



亚瑟孔伯格小档案
年龄:88岁
国籍:美国
学历: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博士
现职:史丹福大学实验室研究员
得奖纪录:1959年诺贝尔医学奖
得奖原因:发现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方式



诺贝尔奖得主亲子档
母女档:
.玛丽居礼(1903)物理奖
.艾琳裘力特居礼(1935)化学奖

父女档:
.皮耶居礼(1903)物理奖
.艾琳裘力特居礼(1935)化学奖

父子档:
.杰汤姆生(1906)物理奖
.乔治派吉汤姆生(1937)物理奖

◎威廉布拉格(1915)
◎劳伦斯布拉格(1915)同获物理奖

.奈尔斯波尔(1922)物理奖
.艾吉波尔(1975)物理奖

◎麦宁西格班(1924)物理奖
◎凯曼西格班(1981)物理奖

.汉斯文奥伊勒(1929)化学奖
.尤福文奥伊勒(1970)物理奖

◎亚瑟孔伯格(1959)医学奖
◎罗杰孔伯格(2006)化学奖

注:括号为得奖年份。
资料来源:http://nobelp....org



诺贝尔化学奖近四年得主

2005
得主:法国萧文(Yves Chauvin)、美国葛鲁比斯(Robert Grubbs)和夏洛克(Richard Schrock)
主要成就:透过「交换反应」创造的有机合成物,有助减少有毒化学分子产生。
2004
得主:以色列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赫什科(Avram Hershko)和美国罗斯(Irwin Rose)
主要成就: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有助了解细胞如何消灭不想要的蛋白质,预防疾病。
2003
得主:美国艾格瑞(Peter Agre)、麦基农(Roderick MacKinnon)
主要成就:细胞膜通道研究。
2002
得主:美国芬恩(John Fenn)、日本田中耕一、瑞士余特里希(Kurt Wuethrich)
主要成就:发展生物巨分子的鉴定与结构分析方法。

注:我国李远哲博士在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资料来源:法新社

资料来源:<苹果>资料室


【心得感想】

生医奖和化学奖其实到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近几年化学奖都是跟生化有关.想必这方面的研究会越来越多人相继投入.目前国内最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下届中研院院长翁启惠,想必也快成功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10-05 15:4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275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