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514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w01301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374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养身] 科学进餐新概念吃出健康
【来源出处】http://www.fokas.com.tw/news2/newslist.php?id=1539

进餐是一门大学问,如何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以下几则新概念可助你一臂之力。

新概念之一:吃食分时间

科学家新近将食物分为日间食物与夜间食物两大类。

  日间食物,主要含有氧气,并且富含太阳能,最适合于上午6点到下午3点半之间食用。列在这张清单上的有牛肉、羊肉、番茄、胡萝卜、柑橘类、青豌豆等。


  夜间食物则富含二氧化碳,具有月光般冷的能量。这类食物有苹果、香蕉、梨、土豆、黄瓜、干果、乳制品、鱼、蛋等,最好安排在下午3点半以后再吃。这样安排不仅有助于减肥,对健康也有一定好处。

新概念之二:进食讲顺序

  一个人一天要吃不少东西,就大类而言,即有饭、菜、汤、水果等。这些食物进入胃肠道是不是也该排个顺序呢?科学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有句民谚:饭前喝汤,胜似药方。就点明了汤与饭两种食品的先后,而且符合科学。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消化道加了点“润滑剂”,使后来的食物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品刺激胃肠黏膜,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与养分的吸收,并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发生。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饭前不喝汤,饭后会因胃液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感,这时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再说水果,主要成分是果糖,无须通过胃来消化,而是直接进入小肠被人体所吸收。而米饭、面食、肉食等含淀粉及蛋白质成分的食物,则需要在胃里停留一段时间。如果进餐时先吃饭、菜,再吃水果,消化速度慢的淀粉、蛋白质会阻碍消化快的水果,致使所有的食物一起搅和在胃中,水果在胃肠37℃高温下,产生发酵反应甚至腐败,引起胀气、便秘等症状,给消化道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人们就餐最好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即汤→蔬菜→米饭→肉类→半小时后再吃水果。如果你吃了鱿鱼、龙虾、藻类等富含蛋白质与矿物质的海味,则须将食用水果的时间延后到2~3小时以后,切忌两者同食,特别是柿子、石榴、柠檬、葡萄、杨梅酸柚等。奥妙在于这些水果中鞣酸较多,不仅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易与海味中的钙、铁等结合,生成不易消化的新物质,失去进食美味的快感还在其次,糟糕的是还可刺激胃肠而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成为致病的祸根。

新概念之三:勿以外观、口味论英雄

  当你走进市场,形形色色的食品令你目不暇接,不知该如何下手。就外观而言,有美有丑;就口味来讲,有好有差。选购食品的一个窍门切勿以美丑、口味为标准,否则可能与诸多健康食品“失之交臂”。

先说外观吧。以韭菜为例,不少人在购买时常垂青于叶子上没虫眼的、油绿的、长得“漂亮”的,而对那些焉不拉叽的、叶子发黄的、个头“矮小”的则不屑一顾。殊不知,正是这些“不屑一顾”的才是健康成长的韭菜之本来面目。而那些“漂亮”的大多是经过种植者精心“伺候”或“梳妆打扮”弄出来的,最常采用的办法就是借助于农药,因为农药既杀虫,又有肥料的效应,于是该打农药的时候自然要打,不该打的时候照打不误,致使韭菜在农药的“滋养”下出落得“楚楚动人”。看上去赏心悦目,而吃下去则害你莫商量。

  再说香蕉。人们多喜欢皮色干净的产品,看不上那些黑斑累累、丑陋不堪的品种。其实,你又看走眼了。据日本科学家研究,香蕉的最大贡献在于所含的具有抗癌作用的成分——TNF,而TNF在那些越是成熟、表皮上黑斑越多的香蕉中蕴藏越多。换言之,香蕉越丑越能抗癌。说到这里,你该明白面对美丑两种香蕉当如何取舍了。

  至于黄豆芽,长的好还是短的好呢?也挺有学问的。专家告诉我们,当黄豆在特定环境中发出豆后,既保留了黄豆的营养特点,又生出了许多新的营养素,如胡萝卜素增加2~3倍,维生素B2增加2~5倍,烟酸增加2.5倍,维生素B12增加9~10倍,维生素C从无到有。特别是发芽3~4天的豆芽菜,维生素C、氨基酸等养分上升到顶峰,豆芽长度约为3~4厘米,此时你当“花开堪摘直须摘”。如果你想再等等,让它长得更长一点,养分含量反而逐渐减少。豆芽发得越长,有益成分的损失量就越多。故黄豆芽短优于长。

  口味又如何呢?美国研究人员新近发现,多数口味并不太好的果蔬中却含有较多的抗癌物质,然而这些果蔬却受到大多数人的冷淡。华盛顿大学亚当‧朱沃斯基博士指出,许多人不喜欢某些蔬菜的味道,其实这些不佳味道正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保护自身发展而形成的天然杀虫剂与其他化学成分,食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增强人体抵御癌症的实力。

  比如说苦味吧,太平洋上一个称为斐济的国家,全国60多万人至今无一人遭受癌症之害,被誉为“无癌之国”,就得益于一种苦味食物杏干。杏干中含有癌细胞的天敌——维生素B17。此种维生素的主要成分是氰化物、苯甲醛、葡萄糖等,而氰化物化学性质虽不太活泼,却能有效地消灭癌组织,且不伤害人体正常细胞。


  再举个例子苦瓜,医学专家已从中提取出口服胰岛素,表明苦瓜有防治糖尿病的神奇作用。另外苦瓜还有一定的抗御爱滋病的能力。既然苦味食物具有如此众多的保健防病功效,我们为什么要剥夺它为人类健康出力的“权利”,仅仅因口感差而摒弃它呢?

新概念之四:勤换花样少生癌

  食物防癌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人们在安排食谱时总要费尽心思地去考虑哪些食物防癌、哪些食物致癌,往往难以取舍。其实,根本用不着如此“煞费苦心”。科学家的最新调查资料显示,饮食单一、长期偏食、挑食才是诱发癌症的罪魁祸首。

  研究发现,长期以玉米、山芋、豆类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为主食,食道、胃等上消化道细胞容易被食物磨损,这就需要相当数量的蛋白质来进行修复。如果食谱中又缺乏蛋白质,即可能导致上消化道上皮细胞异常分化,细胞缺损严重,进而促使癌症提早发病。至于长时间以肉类等含脂肪过多的食品为主食,脂肪容易在下消化道,即大肠、胰脏等器官周围聚集,形成厚厚的脂肪膜,从而影响细胞分解,致使上皮细胞增生,时间一长同样诱发癌变。

  其实,癌变是一个长期的可逆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一段时间中断,整个癌变过程又得重新开始。有鉴于此,我们不妨来个针锋相对,经常改变口味,变换食谱,使餐桌多变翻新,不断地打乱癌变的病理过程,从而拒癌于体外——如此简便的防癌方法,比起在食物的选择上挑挑拣拣不是更容易操作吗?

【心得感想】

进餐是一门大学问,如何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吃出健康拥有好身体!


[ 此文章被tw01301在2006-08-08 23:23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8-06 08:5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65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