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出处】 http://www.tahsda.org.tw/babystation/pa...0&name=pediatrics小儿肠胃科主治医师 方旭彬
一岁以下的婴儿,总是那么地可爱又柔弱,却也常常因为一些症状,让初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不知所措。其中爸妈在门诊中常问医生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的宝宝肚子鼓鼓的?」其实,婴幼儿在五岁之前,肚子绝少是完全地平坦,大多会看起来有一点圆滚滚;然而却有许多的情况,会使得宝宝的腹胀变得很严重,甚至在喝完奶后胀得很厉害,医生用指头轻敲,就好像打鼓一样,更甚者会合并有一些如呕吐、便秘等症状。另外在肚脐方面,也常可见到有脐疝气让家长不知道怎么办,有的阿公阿妈还用铜板将其压紧用胶布贴住。少数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就被发现有严重的脐膨出或腹裂畸型,必须开刀治疗。以下就一一为大家做介绍。
●宝宝肚子鼓鼓的,是不是膨风?宝宝如果肚子鼓鼓的,要先看看是否是生理性的腹胀,例如刚喂完奶的宝宝宝,因为本来胃容量就不大,所以肚子会鼓鼓的。这时候要注意有没有相关的症状,如果合并有呕吐,就要小心是否有胃食道逆流或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等问题。其实宝宝肚子鼓鼓的,不全然只是「膨风」,医生最担心的,还是宝宝胀胀的肚子里是否有一些病理性的潜在问题,例如腹部肿瘤是属于实质性肿块占据腹腔而使肚子鼓鼓的,或者例如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属于肠子本身因为某一段缺少神经细胞造成紧缩,使得近端的肠子胀大进而导致腹胀,在X光片上可以发现某一段肠子特别地胀;而一般的生理性的胀气看起来大多是整段肠子均匀性地空气较多,而较不会有很厉害的某段肠子扩张。还有一种状况的腹胀,既不是实质的肿瘤,也不是肠子本身的胀,而是在肠子外面腹膜腔中有腹水,腹水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血液中蛋白质浓度太低,或者门静脉压太高;前者可能是因为肝脏功能不好导致蛋白质制造不够,或者是肠道及肾脏的蛋白质流失过多;后者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或者有肝脏硬化等问题。通常病理性的腹胀,会合并有其他相关的症状,也较容易有生长发育的迟缓,爸爸妈妈如果发现宝宝有这些状况,就应该看医生以免延误。
●宝宝为什么会肚子鼓鼓的?可能会有哪些健康问题?一般宝宝肚子之所以鼓鼓的,和喂奶的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奶嘴的奶洞太小、太大、或太软,会使宝宝在吸奶的同时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形成所谓的「膨风肚」(同理如果较大小孩吃饭时爱讲话,也比较容易胀气)。如果宝宝本身喝奶就喝得很快很猛,也会有相同的状况发生。以上情况可以考虑换一个较为适当的奶嘴,控制宝宝喝奶的速度,腹部胀气自然能够改善。
此外,宝宝吸奶的姿势正确与否,也关系着是否会同时吸入过多空气,特别是喂哺母乳,宝宝的口腔应该含住妈妈的整个乳晕(含住乳晕上面三分之一,下面三分之二),而不是咬住乳头而已。喂奶后,可将宝宝直立趴在自己肩膀上,再轻拍其背部直到打嗝,以减少胃中胀气。如果有溢奶或吐奶的情形,可让宝宝在喂完奶打嗝后左侧躺二十分钟,可以帮助胃的排空。
宝宝到了四到六月大以后,胰脏功能渐趋成熟,牙齿也要开始长了,正是添加副食品的好时机。如果宝宝吃了太多的产气食物比如豆类、苹果与葡萄,也容易肚子鼓鼓的。另外如果腹胀同时有酸糊便,可能有醣类耐受不全,最常见的是宝宝对乳糖消化不良,没办法被吸收的乳糖到了大肠,便会被大肠中的细菌发酵,进而产生气体与短链脂肪酸。这种乳糖耐受不全,大部分是急性肠炎破坏了乳糖酶引起,严重的时候可能要带宝宝给医生检查,并做适当的粪便化验,确定原因后,可能要改喝无乳糖婴儿配方奶粉,以便受伤的肠黏膜能得到歇息与复原。
小肠细菌过度增生,会使得去结合化的胆盐破坏乳糖酶,同样也会造成乳糖耐受不全而导致腹部胀气。另外一个相当常见的婴儿便秘,常常因为粪便阻塞引起腹胀,解决之道就是找出引起便秘的原因如肛裂、肠蠕动不良、纤维素摄取过少,对症下药让大便顺畅,腹胀自然会随之改善。
●如何辨别宝宝的肚脐是否正常?如何处理?脐带是沟通怀孕妈妈与胎儿的命脉,通常在宝宝出生后六至八天内干燥脱落。脱落后的肚脐表面会渐渐覆盖上一层皮肤,进而结疤,伤口通常在两周内愈合。脐带中如果有腐生菌存在,会使脐带延迟脱落,感染其他细菌的机会也会增加;轻微的感染会使得肚脐潮湿持续有分泌物,预防的方法就是在肚脐未干前,每天以酒精消毒数次。严重的化脓性细菌感染会造成肚脐炎,肚脐会有脓状腥臭的分泌物,周围皮肤会红肿,甚至会有发烧的情形,最怕的是细菌经由血液或直接传播的方式跑到肝脏或腹膜腔而变成肝炎或菌血症,有的造成门静脉炎而引起迟发性的门脉高血压症。所以在医院里的新生儿室大多会在宝宝出生后,在肚脐底部点上三色染液予以消毒;如果真的得到肚脐炎,就得用抗生素治疗,如果造成肚脐脓疡,甚至要切开引流才能有效改善。
有些宝宝的肚脐虽然已经脱落,但是根部却始终湿湿的,伴随着一团红红的肉芽组织,这就是所谓的「脐肉芽肿」,这种情形可以带到小儿科检查,确定后医师会用硝酸银将该肉芽肿烧灼凝固,使肚脐根部干燥较不易发炎化脓。假如突出的肚脐根部有尿液状或似粪便的分泌物跑出来,表示肚脐可能与膀胱或肠子间有所谓的「脐廔管」,必须请小儿外科医师帮忙将其开刀切除。
一般而言,爸爸妈妈将新生儿宝宝从医院接回到家里可以做的脐部护理,还是要每天洗澡保持肚脐的清洁,洗完澡后先用干棉棒将水分吸干,在用另一支干净棉棒沾高浓度酒精,在肚脐根部由内向外擦拭消毒,直到肚脐完全干燥为止;如果有上述的问题应该找医生处理。
●什么是「脐疝气」?「脐疝气」大多发生在六个月大以前,是因为肚脐的环状构造关闭不完全或该环力道薄弱所造成,缺损大小一般在一公分至五公分,通常会合并有腹直肌分离。特别在低体重儿,女婴,或者黑人最容易见到。脐疝气的肚脐表面有完整的皮肤覆盖,但是宝宝在哭闹、咳嗽、或肚子用力的时候,便容易向外凸出来,有时里面会有小肠一起凸出来。要注意的是如果轻轻推可以推得回去的话,可以继续观察,不需要急着开刀,因为大部分的脐疝气会在一岁以前慢慢改善。大一点的脐疝气(五至六公分)最慢可以到五、六岁以前慢慢消失。如果脐疝气持续到三、四岁,或者一岁以后愈变愈大,就要考虑开刀修补。如果引起严重症状,甚至肠子卡住推不回去造成肠子坏死,就必须紧急开刀。
●什么是「脐膨出」与「腹裂畸型」?「脐膨出」是一种先天性畸型,发生率为5,000至10,000个活产中有一个,出生时可见腹部脏器如肠子或肝脏经由脐带底部向外凸出,所以腹腔相对变小。和脐疝气不同的是,向外突出内含脏器的囊状物只有一曾腹膜包住,并无皮肤覆盖,所以尽快最好安排手术,以免感染或者干燥造成肠子坏死,甚至破裂,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另外一种腹部的「腹裂畸型」,是在肚脐周围的腹壁有缺损,通常是在肚脐的右侧,小肠或大肠则直接暴露在腹腔之外。这两种畸型比较起来,「脐膨出」常合并有其他的畸型如肠旋转不良;「腹裂畸型」较少合并其他的畸型,但肠管常有窄缩的现象。
综合以上所述,宝宝肚子鼓鼓的可能是喂奶后正常的生理性腹胀,也可能是严重的病理性疾病。身为父母对各种引起宝宝腹胀的原因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及早加以处理,并且及时找小儿科医师作正确的诊断与处置,另一方面,也才不会道听涂说用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处理,而延误了病情。
【心得感想】 宝宝在哭闹时.排除肚子饿或尿布湿了外
要注意是否肚子鼓鼓.造成宝贝的不舒服
诚如文中医师所言.造成肚子鼓鼓原因很多
真有问题还是要找小儿科医师作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