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74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一念莲华生命关怀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生命不过是灵魂随业流转而不断生生死死的历程。

什么叫业?就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语、所思所想。这一切的行为言语思想,都有它的能量,一有造作,能量便释放而出,影响他人、牵系自己,称为「业力」。

当灵魂随着业力的牵引,进入母胎,便有了生命;胎儿长成身体,离开母体,便是出生。当这一个身体的业报已尽,灵魂离开身体,便是死亡。灵魂离开这个身体后,又随着他的业力,再找一个母胎,于是又再有生、又再有死,生生死死,永无止期。这便是生命的真相。

业力既是自己造作而成,所以业力是可以由自己决定及改变的。而生死又是随业力而流转,因此生死也是可以自己决定及改变的。乃至生命中所遇、所受、所得、所失,所有的一切,也都可以由自己决定及改变。

改变业力、改变生死、改变生命,必须从平常的言行思想做起。生命中多一个好的行动、好的话、好的念头,则多一个善业,生命便会更好一分。若多一个伤害别人的言行思想,则多一个恶业,生命便更恶劣一分。若能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乃至每一个念头,都不要伤害别人,都总是利益别人,如是生命中充满的都是纯善的业,则想不变好都不可能了。

自1987年起全省各地,已有十八个助念团成立,提供二十四小时免费义务助念及谘询,并备有多种法宝书籍免费结缘,欢迎与各地助念团洽询。

http://www.nona.org.tw/p...reland.htm

从生死学的观点探索「一念莲华」对现在人的意义及其未来展望
华梵大学副教授 陈锡琦*

有关生死的问题,向来为世界各大宗教所重视,故有所谓生死大事或终极关怀这种高度精神性议题的提出。对于生死大事,各大宗教皆有其终极真实的理论,并依之发展出一套有系统的实践方法,以之安顿生与死,进而回归至终极真实,始生活的又有意义。这正是各大宗教的真实内涵之所在,也是几千年来,乃至在人类文明鼎盛、科技主导人类生活的今日,宗教之所以有其必须存在的价值之所在,就此看来,所谓生死学,其实早已存在于宗教中矣。就近代学术研究来看,从一九五0年代起,美国开死亡学与死亡教育的研究与推广。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大力推动死亡教育或生命教育、医护界安宁疗护的兴起及宗教界临终关怀下,使得生死学已成为台湾的显学之一。如前所述,宗教界对生死的关怀,早早已开始,现在也逐渐的与学术界及医护界互动、合作、互补及融会,共同为人类生死大事与临终关怀而努力。在台湾为生死大事默默努力的宗教团体与个人有很多,都令人尊敬与赞叹!其中由,世界佛教圆觉宗藏密宁玛巴诺那.华藏精舍智敏.慧华金刚上师所提出与推动的「一念莲华」理念与实践,多年来以二十四小时全年无休的义务的精神,平等慈悲的帮助任何一位元需要临终关怀或临终助念的个人或家属。二00一年台湾约有十二万多人往生,其中约一有万二千人,曾接受过诺那.华藏精舍「一念莲华」的服务,亦即去年每为十位往生者,即有一位曾接受「一念莲华」的服务,就现代生死学的学术研究或教学来说,一念莲华实在是一个值得我们从现代生死学的角度来认识及学习的范例之一。所谓「一念莲华」,旨在让所有生命在临终最后一念能住想于佛,与佛相感应,舍报之后,能往生佛刹。亦即这一生的最后一念方才结束,下一世超脱生死轮回的生命,已在极乐净土的莲花中出现。以下将以笔者对一念莲华的认知、观察与实际参与体验,从生死的观点来探索其对现代人的意义即其未来展望。

一.从生死学的观点来探索「一念莲华」对现代人的意义.
(一)从生死哲学来探索「一念莲华」:人生有生必有死,既然人人必定难逃一死,那生与死有何差别呢?生与死的意义?现代人由于对生死意义的体悟不同,故而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向上提升,有的向下沉沦,有的不知何去何从?「一念莲华」能使其参与者,包括执行「一念莲华」者、临终者及其家属,直接、深刻的体悟到生时必须为死时而做准备,因生时的准备而得以死时顺利的往生净土。由此透露出出吾人死之意义来;能于死时确知自己必定往生净土,乃因生时得准备使得临终一念能与佛相应,此正显现出吾人生之意义来。现代人若能从「一念莲华」对自己的生死意义有所体悟,乃至能从此「一念」体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生死哲理,相信「人间净土」或高品质的人间生活是指日可待的。

(二)从生死教育来探索「一念莲华」:教育旨在开发及发展个人的潜能,生死教育的目的旨在开发个人处理生死的智慧与能力。从「一念莲华」中,参与者自然可在直接的经验中:

1.体悟道人的学习与成长是无止尽的,临终最后一念能住想于佛,正是此生最重要的一次学习与成长,舍报之后,往生佛刹,正是无止境的学习与成长的另一起点。
2.验证道能于生死自在,方式人生第一优先要务,由是彻底转化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愿意重新去安排、定位自己的人生与生活,给个人及社会更多的爱及关怀。

(三)从生死心理学来探索「一念莲华」:人类是唯一能察觉到死亡的动物,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面对自己死亡时才真正感受到死亡的冲击力。死亡对人类的威胁可能是来自于个人放不下现在有的一切、对未来的茫然无知及不确定感、对自我的无助、无用及无力感等,因而在面对死亡时,恐惧、焦虑、无助、无力、绝望、悲伤及自我否定等心理因而产生,这是多么的无奈!从「一念莲华」中,参与者再面对死亡时,自然能从直接的经验中,体验到「临终一念」不是人生的最后一念,不是从此一切就化为乌有,掌握住「临终一念」往生佛刹,就是掌握住「光明未来」。因此,放下现有的一切,就是成就更丰富的未来,未来是确定的、可预知的、可控制的、充满希望的、光明及安乐。种种负面的心理,自然能获得最佳的调适与治疗,乃至无由生起。参与者若能对此「一念莲华」的「一念放下」即是「一念成就」有深入的体证,对自己的信心、肯定及价值等正面的心理,自然兴起或增强,也将由此能逐步的彻底认识生命的本来,于生死成就大自在的心理。

(四)从社会学来探索「一念莲华」:就社会中人群的结构或功能来说,面对死亡的临终者或家属,可能是社会中最弱势、边缘的,被视为没有未来、希望的,只有消耗、负担而没有贡献的,很难表达任何意愿与权力的,在人际关系中是疏离、被遗忘或排斥的等等。从「一念莲华」中,参与者自然能从直接的经验中,体验到因为「临终者」的因缘故,生命对生命的无私、无我、平等、热爱、尊重、关怀、学习、互动、支持及感动等,从此开展开来。上述这些可能的生死社会现象,在「一念莲华」的运作下,自然转化成正面的力量,在社会中,做为一个人,希望获得的人权、尊重、尊严、平等、支持、正义等,皆能一一显现。参与者若能深入体验「一念莲华」的「一念遍十方」的内涵,将会发现人可以不受生死限制,自由自在的,优游于无限宽广的社会结构与功能中。

(五)从文化学来探索「一念莲华」:自有人类以来,生死文化及已存在,随这时空的推演,人类生死文化或礼仪,也随着转变多元化。从「一念莲华」中,参与者自然能从直接的经验中,体验到人可以在人生最后。在一念莲华义工、家人及诸佛菩萨等,慈悲的容貌、虔诚的心念、柔和和安祥的佛号及智慧言语的安慰与导引等等,使其身心能安住在祥和和光明的情境中,尊严活完最后一念,庄严的往生莲邦,如此境界,不就是生死的艺术吗!也是一种创新的生死文化!参与者若能深入的体验「一念莲华」的「心如工画师能造种种色」,将会发现人可以不受生死限制,自由自在随念创作,小至一微尘,大致万象森罗的法界,这是生死艺术之极至,最丰富精彩的生死文化;由此也能自然体悟,为何人人都可以「一念」创作「莲华」。

(六)从生死医学来探索「一念莲华」:植基于科学的医学,近年来,所谓的脑死定义来做为宣判一个人死亡的依据,也是医学服务终止的根据。从「一念莲华」来看医学中的死亡,只是人临终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一边来说,在医学所谓死亡后约八至十小时,一般人才完成临终的过程而死亡。对于死亡的不同任,将导致我们如何来对待一个临终或死亡的人,如何对待将深深的影响我们内心深处,乃至永生难忘。就此,我门实应坦诚的重新思考医学及医院的有限性及意义。医学旨在使人「离苦得乐」,医院事实践医学使人离苦得乐的场所,但现实告诉我们,有许多病是医学无法治愈的,面对临终的病人与家属,医院只是能无奈的通知准备后事。从「一念莲华」中参与者自然能从直接的经验中,体验到医学的精准判断,医院对临终病人的关怀措施,都有助于「一念莲华」的理念与做为,从医病扩大至一人获救人的范围,则将可突破医学及医院的有限性,且更能彰显其存在的终极意义,使人毕竟离苦得乐。参与者若能深入的体验「一念莲华」的「彼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或「圣观世音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自性归空,度一切苦厄。」自然会发现「一念莲华」的一念就是人人自己能令自己超越生死的大医王。

(七)从宗教生死学来探索
「一念莲华」:终极真实的验证,及终极关怀的实践,是宗教之所以存在的意义。易言之,宗教的核心价值在于了生脱死,引导人们实践终极关怀,体证终极真实。从「一念莲华」中,参与者不断的培养与扩大悲心,激励修持的精进,安顿临终者与家属的身心,成就永恒的慧命等等,从这些直接的经验中,自然能体验到宗教终极关怀的实践,及终极真实的体验,从此建立正确的宗教观、宗教价值及具有使命感的人生观。参与者若能深入的体验「一念莲华」的一念是不外人人本具的菩提自性,自然会发现「一念莲华」的一念是超越宗教的,而可为一切宗教运用在终极关怀的实践,及终极真实的体证上。

从以上的探索,我们发现「一念莲华」精神,是顺乎人性,尊重人权的,其内涵足以做为现代人的人文精神宝藏,其作为可视为现代人的人文精神指标,「一念莲华」是直得现代人来认识它,一齐来共同努力的。

二.「一念莲华」未来展望:「一念莲华」在国内,已累积相当的成果,面对未来,「一念莲华」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继续努力。就「一念莲华」的精神来说,「临终一念」是最重要的时机,每次美人都要能抓住这个时机,还有许多因素有待克服。因此「一念莲华」未来的展望,应是如人人都学会「心肺复苏术CPR」一样,当有人需要CPR时,周遭随时有人能做,方才不会错过救人的最佳时机,如何有可能让每个人来认识、学会及执行「一念莲华」?以下笔者试提几项梦想愿景,与关心「一念莲华」的大德分享。

(一)研究取向:对与「一念莲华」相关的人事物,做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结果,一者可做为「一念莲华」本身的决策参考,使「一念莲华」行动更趋完善;二者可为「一念莲华」与各界建立一以科学为基础的互动平台,使「一念莲华」能够与社会的各个层面相互了解、互动及合作。

(二)教学取向:「一念莲华」的教学策略可分几个层次来进行:1.是对圆觉宗弟子的教学,依圆觉宗的修法次第来学习外,「一念莲华」可列为必修课程,并辅以实习课程。2.是对临终关怀有兴趣的教内行者的教学,以「一念莲华」课程为主,并辅以实习课程及相关课程3.是对临终关怀有兴趣的一般社会大众的教学,以现代生死学课程为入门课程,「一念莲华」课程为主修课程,并辅以实习课程及相关课程。以上的课程,都是以培养出一位能「单独专业执行」「一念莲华」的学员为其教学目标。4.对一般社会大众的教学,可由以下管道来进行:
(1)主动提供「一念莲华」课程与师资,给办理终身学习的机构来推行.
(2)藉由网路游戏来推行「一念莲华」.
(3)透过休闲旅游来推行「一念莲华」.如建立一可比美空中弹跳般刺激、有趣的死亡体验与教育馆,做为社会大众休闲旅游的选项之一。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唤起社会大众对「一念莲华」的重视及当需要「一念莲华」时,知道如何可快速的获得服务。
(4)「一念莲华」社会网路发展与管理人才教学。

(二)服务取向:未来的社会,是义工社会,「一念莲华」的义务服务精神,刚好顺乎未来的社会需求。「一念莲华」将来需要更多的义工,其来源管道,一者是培育出来的人员,二者可运用「一念莲华」社会网路发展与管理的策略,结合教内团体的义工,以能达到一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可以二十四小时执行「一念莲华」的义工团体为目标,最终以人人都会执行「一念莲华」及人人都有机会在「临终最后一念」接受「一念莲华」的义务服务为终极目标。

以上所提到的种种梦想愿景,只是做为推行「一念莲华」的一种参考选项,当然它不可能不是最好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可达成的,这些都需要再深入仔细的评估;但我们度生的悲愿日益增长,「一念莲华」度生的慈光也将日益广利众生,乃至尽虚空遍法界。最后,愿与法界一切有情,若于「一念莲华」有见闻觉之者,皆悉有机会获得「一念莲华」的服务,能于此生最后一念往生净土!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07-28 19:11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5-29 02:11 |
云飞阳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帐号封锁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好文章是要入心当成宝
此事已然一体
望人人谨守力行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亚太线上 | Posted:2006-05-29 21:2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40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