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981 個閱讀者
04:00 ~ 4:30 資料庫備份中,需等較久的時間,請耐心等候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smilemax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大師獎 創作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 鮮花 x286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 [轉載]年終超薄相機採購特輯(上)
資料來源:   http://udn.com/NE...n.html   聯合新聞
文章來源/《AV Choice視聽玩家》11月號

2005年是全球第一台數位相機問世的第30週年,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款數位相機有多重嗎?答案是,它足足有3.9公斤,需要16顆AA電池才能驅動;30年後,超薄型數位相機約100克重,外觀更是迷人的不得了,連鏡頭都小得能和你躲貓貓。

1974年,服務於Kodak應用電子研究中心服務的工程師Steven Sasson設計出一部「電子手持式靜態相機(Handheld Electronic Still Camera)」,隔年他做出第一個可使用的原型,重3.9公斤,使用16顆A3(AA)電池作為電源,可將影像儲存在Phillips 300呎卡匣式錄音帶中,這個原型相機成功拍攝出歷史上第一張的數位靜態相片,解析度僅1萬畫素。當年這款電子手持式靜態相機完全與「時尚」相關字眼絕緣,只是單純的「設計」。30年後,科技狂潮幾番消長,消費型數位相機已經與時尚、流行緊密結合,這一切想必都是1974年的柯達,以及設計師Steven Sasson無法預見的。

數位相機關鍵性設計歷程
30年間,消費型數位相機歷經多次設計與發想的急轉彎。1995年,Casio推出第一部具有可旋轉鏡頭、1.8吋彩色液晶螢幕的QV-10,不過很遺憾的,10年前的QV-10看起來又灰又土,活像個小磚塊,還不夠資格踏入時尚殿堂。

2001年,Fujifilm首度讓數位相機有了不一樣的功能,FinePix 50i可以當成音樂播放器使用,可惜耗電量相當驚人。數位相機真正邁入「譁眾取寵」年代的契機,其實是由Toshiba所引爆,當時的PDR-T10雖是採用工業塑膠外殼,卻選用討喜的珍珠色系,機身正面可換式面板設計在後期還推出Hello Kitty組合,加上螢幕採用觸控式設計,雖然沒有光學變焦、拍照遲緩且畫質略嫌不良,仍吸引了許多女性購買者買下她們的第一台數位相機。

2002年則是消費型數位相機成為流行商品的指標年代。除了可愛系的Toshiba PDR-T10,Casio也推出當時世界上最薄的數位相機Exilim EX-S1/M1,厚度僅11mm,重量只有86克。隨後,Sony成功地以網路引爆流行,一封將Sony DSC-U10與壽司並列的e-mail,串連引爆視覺震撼,U10的壽司機封號自此不脛而走。不過當時的迷你小巧機種均無法突破畫素與光學變焦的限制,仍無法真正撼動傳統相機的影像地位。
Pentax推出三倍光學變焦、厚度僅20mm的Optio S之後,超薄型數位相機又邁入另外一個高度起飛期。Panasonic將以往使用在數位攝影機的防震技術引進消費型數位相機中,領先推出光學防手震的DMC-FX1。2003年還沒有結束,Sony推出了厚度21mm、3倍光學變焦、2.5吋大螢幕的革新機種DSC-T1,T1的各項規格均非創新之舉,獨到之處在於能順利統合各項最佳零件規格並成功商品化。T1帶給Sony極大的收益,並榮登當時台灣數位相機市場的霸主。

潛望影像的本質
在500萬畫素鏡頭、2.5吋觀景螢幕再加3倍光學變焦等嚴苛的條件下,T1仍能保持名片型輕盈體態的奧秘,其實得歸功於「潛望式鏡頭(Folded-optics lens system)」的設計概念。一般數位相機的鏡頭組通常為前後水平式移動,也因此數位相機的鏡頭通常在開機後會「伸」出機身外,而潛望式鏡頭就像是潛艇上必備的潛望鏡,可以上下伸縮,從水下伸到水面上觀察外面的動靜,潛望式鏡頭組就是採用這種上下垂直排列的方式,並且在頂端具有90度的反射鏡片,讓望遠鏡成功顯像。這款鏡頭並非Sony所研發,早在2002年便已應用在Minolta的DiMAGE X機種中,並陸續推出多款機種,卻因為無法突破300萬畫素,螢幕也侷限在1.5吋,而沒有受到太多注意,最後反而讓Sony的T1將之發揚光大。

展望超薄型數位相機未來
Sony DSC-T1在超薄數位相機市場打下一方天地之後,後起之秀也隨之出籠,下個月Olympus即將推出600萬畫素,以全新型號SP系列出發的SP700,配備3.0吋液晶螢幕,與Sanyo Xacti XPC-E6是同級新品。Sony旗下,外型如同手機般的M系列也即將推出M2,新的M2外型不再陽剛,變得較流線與女性化,準備與強調錄影功能的Sanyo Xacti DMX-C6一別高下。韓國三星集團也不可小覷,以Samsung SDC-K50為例,除了能聆聽MP3,還可以收看DMB數位電視,可一機多用!

靚螢幕Fujifilm FinePix Z1
Fujifilm FinePix Z1。(照片提供/AV Choice視聽玩家)
FinePix Z1是Fujifilm第一款潛望式數位相機,在時尚優雅的外表下,其實滿載高難度的技術設計。

精密設計與優雅時尚的均衡
對薄型機種來說,背板上的大尺寸螢幕與其他按鈕群所需的開模孔會使外殼耐撞度變弱,因此Z1使用鋁製外殼來提高硬度,並選擇強化玻璃作為2.5吋液晶螢幕的材料,強度比Fujifilm舊款消費型數位相機的螢幕玻璃提高約35倍,大幅降低撞擊破裂的可能性。

另外,左右兩側與背板採一體成形設計,兩側與背板交界處呈現優雅弧形,這個取法iPod鏡面背板的設計,可增加1.7倍的外殼強度。強化機殼硬度的同時,Z1的質感並未稍有遜色,整體均以磨砂處理,觸感相當舒適。有別於一般超薄機種採用上下推蓋式開機,Z1改用左右推蓋的開機法,可避免因外物碰撞而誤開機蓋的缺點。推開機蓋,Z1只需0.6秒即可進入待機狀態。

Z1的螢幕解析度為11.5萬畫素,並非相當突出,但實際使用時發覺,其螢幕預覽效果頗為穩定,不論在豔陽、室內,甚至是夜景下拍攝,表現都沒有太大落差,用它來預覽晴天拍攝的影像時,效果更是迷人。

人性化預覽介面
雖然大螢幕多少壓縮到可擺放按鈕的空間,不過其設計質感可不含糊,它採用精緻的切換桿來切換錄影與拍照狀態,「T/W」焦距伸縮按鈕的尺寸雖小,操作上卻依然相當方便。拍照螢幕模式除了過去好用的構圖輔助線,還多了輔助窗口功能,可以在拍照同時於螢幕右側顯示剛拍攝的三張照片,預覽照片也可以利用「日期相片簿再生」功能,用日期直接索引。當夜間螢幕亮度不足時,可以按下十字方向控制鈕上類似陽光的小符號按鈕,螢幕立即大放光明,在在顯示了Z1的貼心設計。目前國內正式代理商僅引進銀、黑兩色,想要紅、藍的豔麗搭配,只好忍受水貨無保固的風險囉!
追蹤系》Nikon CoolPix S3
Nikon CoolPix S3。(照片提供/AV Choice視聽玩家)
Nikon CoolPix S3不僅開機只要1秒,拍攝600萬高畫素相片時,還可達到每秒連拍1.6張的高速。對彩度相當講究的S3,在10群12枚的鏡頭組當中使用了兩枚過去僅使用在高階機種的ED防色散鏡片,ED為Extra Low Dispersion縮寫,這種鏡片具有特殊鍍膜,可以有效降低雜亂的光線反射,提高被攝物色調。

臉部優先自動對焦
Nikon S系列最為人稱道的功能就是臉部優先自動對焦(Face-priority AF),這項技術能夠自動偵測臉孔輪廓的形體,進而優先成為對焦點。不過這項功能得先進入「SCENE」選單中的「人像」模式,再選用選單中的「臉部優先AF」功能才能啟動。功能啟動後,別急著按快門,先舉起相機面對模特兒,接著可以憑手感察覺相機正自動進行對焦,同時預覽螢幕上還會出現紅色框點,幫你拍出漂亮的人像照片,不過,此功能頗為耗電,使用者要特別留意。

全新動態補光功能(D-Lighting)
另外,如果在室內取景,在沒有開啟閃光燈的狀態下,照片變得過於昏暗,別急著刪除,S3具有全新動態補光(D-Lighting)功能,你可以在看圖的預覽模式中,針對想要修整的檔案按下「OK」按鈕,螢幕會出現「D-Lighting」的修正前與修正後的對照預覽,原本昏暗的照片,在「D-Lighting」的校正下,變得清楚明亮許多。

BSS防震模式
在防震運用方面,Nikon數位相機普遍使用BSS(Best Shot Selector)技術,它並非光學技術,也不是電子防手震,而是一種相片篩選功能。BSS功能啟動時,按下快門後,注意聆聽,即可發現快門會連續作用兩次,而S3會自動幫你挑出最清晰的一張影像,不過,當BSS功能啟動時,閃光燈會無法使用。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2-01 10:12 |
tonyanan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0 鮮花 x15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感謝提供相機資訊..
該是時候淘汱我的古董機~FUJI的4700..了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5-12-01 10:3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0510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