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932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oery520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道] 华严经的中心思想
《华严经》两大主流,一是「佛境界」,一是《成佛之道》。

《佛境界》到底是什么?「佛陀的境界」大家可能没有办法体会,因为我们没有那个经验。其实佛陀的境界和我们的境界同样都在这个世间,但是心境及方法和我们的心境方法不同。

举例来说,「慈悲喜舍」对一个人来讲,一定有「亲疏远近」的关系,人的生命观就像果实,我称它为「生命果」,在树上有很多的生命果,若站在「生命果」的立场,训练人的总体观,绝对是没有办法的。

现在我们用「缘想」来假设,「我这个果实」必然是长在树的枝叶上,枝叶上除了我这个果实之外,还有其他的果实与我共存,另外别的枝叶也长着其他的果实。

现在我要牺牲自己,不吸收树的养份,把养份分享给其他的果实,但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再怎么分享,顶多就是与我同枝的果实受益,别枝的果实可能无关,更别谈另外其他边的枝果了。所以我们再怎么牺牲奉献,利益大概就在附近,但有一些芬芳会影响别人,例如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对印度人帮助很大,对我们却没有什么助益,可是她的芬芳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这就是「生命果的人生观」。

佛、菩萨,行菩萨道的人生观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不在枝叶花果上面,而是在树干,我称之为「生命树的人生观」。

根和干只负责吸收养份,把所得到的营养统统分给枝叶花果,学佛的人生观就是要从「生命果的人生观」转变成「生命树的人生观」,只有这种「生命树的生命观」才有可能大慈大悲。因为,在生命果的立场,只能饶益部份的人而已,要把我们的生命转变成整体的生命树,认真的吸收养份,然后认真的发散出去,这种绝对平等慈悲,就是菩萨行。

菩萨的生命是随着枝叶花果成长及凋零,如其生长的因缘,生生不息,完全不执着,更不会祈求众生的感恩与报答。

因此,菩萨不会把众生占为己有,这是菩萨最伟大的地方,但是站在枝叶花果上面,绝对看不到菩萨在那里。我们要重新认识这个生命,这也就是「佛境界」。

古代的语言表达和我们不一样,但是「佛境界」确确实实是存在的。佛陀绝对是存在,不是过去、现在、未来的问题,就像上述的树一样,过去、现在、未来都存在着。

去年的花和果实是相,是过去;今年的花和果实,是现在;明年是未来,这些都是一种相,树继续吸收养份,散播养份的部份,我们都看不到,这就是永恒,树木的存在是永恒的,花果则是随着因缘而来,这一世的因缘就像今年的果实一样,明年则下辈子再讲。站在树木的立场,去年、今年、未来都一样,是一体并没分开。菩萨行就是如此,如何培养这种观念?佛法讲到这里,是很庄严的。

你是每年都在更换的果实?或十方三世永不更换的生命?我们可以这样讲,果实的部份是「化身」,树木的本身是「法身」,法身永远存在,流转六道名「众生」。

于法身的立场来讲,到那一道都是其生命的一部份,所以一切平等平等,这是站在生命树的立场,才能看得到。

站在生命果的立场,因为有各种生长的因缘组合,组合不当是「业力」,组合恰当是「福报」。从生命树和生命果的立场,来看我们的生命观,慢慢的转化自己,让自己的心量无限的拓展就是「佛境界」。

所谓「成佛之道」就是菩萨行、菩萨道。大乘佛法讲的成佛之道是六波罗密、慈悲喜舍、四摄法,在这里要跟各位谈的是菩萨行的精神。

华严所讲的菩萨行,是基于空性的立场来发动菩萨行的,假如没有诸法空性,般若性空的基础,那都是世间法而非真正的菩萨行,这是华严思想对菩萨行的要求。

站在佛乘的立场,证得空性在行法上其实很简单。一佛乘祂教我们直接取得佛国,不困难并且讲得很清楚。很多场合中,我们常会碰到下列的情形:「请问师父,念佛怎么老是打妄想?」「不会啦!你念到一心不乱,就不会打妄想」「要如何一心不乱?」「不打妄想就会一心不乱了」,这是没针对目标下手。

在这里华严告诉我们,若以一心不乱为目标,就不会打妄想,要不打妄想,就透过方法来训练,不打妄想自然就一心不乱,这个处理方式就不是一般人所能讲清楚的,华严在表达生命境界时非常丰富,也就是要学华严,必须要有丰富的人生历练,必须承担并加以转换,不能一直抱怨。

人生历练越多的人想要证得空性,比人生历练少的人要难,因为知识越多,必须突破的障碍关卡就越多,越突破,智慧就越增加。所以,行者行在阻碍我们内心障碍的难点,障碍一出现,马上有高警觉力「这里就是要我修行的点」。

我们对法要肯定,道行基础够,必能扭转境界,知其所以然之后,跨越并加以超越,障碍很快就能穿越而过。

站在基本行法的立场,为什么要这样行?如何行?基本方法要弄清楚,刚开始遇有不能适应的状况是正常的,任何环境都一样,这是心性的调理过程,明白之后,就能很快进入般若空性的境界。

要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念佛、拜佛、持咒、诵经都是一种媒介,用「心」的方法才重要,至于要如何用心,每个人不同,所以才叫「心灵方程式」,每个人的心灵方式不一样。

可以观摩但不可模仿或抄袭。至于要如何建立,一定要自己去执行,所谓「个人修行个人了,个人吃饭个人饱」,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1-20 03:1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40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