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製科學遊戲 氣球熱脹冷縮 民眾目瞪口呆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為擺脫死背公式、快速解題的科學教育通病,中研院物理所今年推出高中生培育計畫,受訓學生昨天自製科學遊戲向民眾展現學習成果,其中操作讓氣球隨意「熱脹冷縮」,民眾看得目瞪口呆。
中研院院區昨天開放民眾參觀,物理所在一樓走廊玩起「闖關遊戲」,透過氣球、水桶、筷子、剪紙等簡單物品設計的科學遊戲,很多考試時老是搞不懂的原理,立刻呈現眼前,由物理所高中生培育計畫的第一屆成員負責設計、解說。
師大附中學生林柏安和培育計畫小組成員設計「氣球自己吹」,是昨天最受歡迎的科學「魔術」,只見他把氣球放到冒煙的鋁盆裡,幾秒鐘後拿出來,氣球已乾癟,卻又馬上啪啪啪地充氣恢復原狀。
原來盆內冒煙的是零下一百九十六度的液態氮,基於空氣「熱脹冷縮」原理,氣球放進液態氮,裡面的空氣體積馬上縮小,恢復常溫又馬上膨脹。
林柏安說,液態氮每公升只要十塊錢,皮膚科醫師常用來凍死雞眼或贅疣患部,用來證明熱脹冷縮原理,物廉價美,但學校卻很少做過類似實驗,只是教會學生不斷死背公式,大量練習以求快速解題,考試拿高分,但學生對很多基本原理其實一知半解,參加中研院的培育計畫,強調用心思考及動手操作驗證原理,讓物理變得更有趣。
中山女中學生王舜萱等成員設計「能量流轉的生活冒險」,利用虹吸管原理,把高處水桶的水引到低處,再透過浮球啟動槓桿,讓小球從斜坡滾下推動骨牌,撞及電腦鍵盤出現「THANK YOU」,設計較複雜。
王舜萱說,學校常把物理教得很難,學生不求甚解,卻有辦法在幾分鐘內解出一道很難的題目,但大學生在同樣時間可能做不出來。當初甄選物理所的培育計畫,完全不看在校成績,只要求寫出一篇申論題及面試,上課內容重實驗,可學到很多課外的東西。
台中市忠明高中學生詹宛真雖非出自名校,也獲選參加計畫。她每兩周的周五晚間趕到台北住姊姊家,周六全天到中研院上課,教授會用各種方式從頭解釋一些基本原理,了解透徹再用實驗證明,讓她更懂得、也更喜歡物理。
中央研究院自廿一年前,開啟培育生命科學資優高中生計畫,物理所今年二月也開辦高中生培育計畫,用學徒制的方式,發掘、培養高中生科學潛能,每期計畫招收卅名高一生,培育到高三上學期。
【2005/10/30 聯合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5/10/30/NEW.../29803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