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文明古蹟] 神秘聖域...埃及
埃及, 締造了世界上最古老也最偉大的文明之一。
五千年以前,當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還只是各城邦國家吵嚷不休的地方,而歐洲、美洲和西亞大部分地區還住著石器時代的狩獵者時,古埃及人已經知道如何做麵包、釀酒和調顏料了。埃及的土地可一分為二,從亞斯文開始一直延伸至現代開羅正南方的某一點上,稱為上埃及,大部分是荒瘠地帶,只有沿河兩岸是狹長的耕地。而從尼羅河呈扇狀散開的那一點起,一直擴展到地中海,約125哩(200公里)的肥沃三角地區,則稱下埃及。
古埃及歷史的開端,可由那摩爾王(Narmer)作為代表,他於西元前3100年統一了上下埃及,是首位被描繪成同時頭戴代表上埃及的白冠與代表下埃及的紅冠的國王。
約在西元前280年,埃及歷史學家馬尼托(Manetho),將古埃及史自米尼茲(即那摩爾王)起至亞歷山大大帝為止,分成三十個王朝,而整個古埃及史,又可分為三個主要時期:
古王國時期(Old Kingdom 又稱金字塔時期) 此時期是從第三到第六王朝(西元前2686到2181年), 為許多歷史學家公認的太平盛世。連續幾位勤政又能幹的君王確立了組織完備的中央集權政府。 古夫王(Khufu)基阿帕斯(Cheops),卡菲王(Khafre)基孚連(Chephern)和曼考王(Menkaure)密斯里那斯(Mycerinus),他們的在位期間,文化相當發達, 是貴族統治的時代,在很多方面都有建樹。 古王國時期法老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主宰了全國的事務,上至決定尼羅河氾濫的水位高度,下至從各省份徵募勞工或主持開礦和礦源探勘,全在他統轄的範圍內。此外,法老王還要出席重要典禮,督導神殿或神殿的規劃和建造工程。 然而,如此龐大的事務只有法老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於是他將權力委派給各省首長(多半為貴族)。 各地諸侯的財力一天比一天強,便開始運用勢力,結果不可避免的削弱了中央的力量,造成了中央集權的衰弱。 第六王朝末期,有些省份醞釀著脫離政府而獨立,君主政體遂隨之崩潰,至此,古王國時期宣告結束。 而從第七王朝到第十一王朝初期,為連接中王國時期,稱為第一過渡期。這段期間整個社會經歷了無政府狀態、流血變革以及社會秩序重建等階段。 從法老那裡取得權力和威望的各省王侯開始反省祖先所留下的傳統信念。這是一個探索性靈的時代,人們極其藐視過往的法律和規章。不過在這個傳統價值淪喪的時代中,反而替人們留下了不少偉大的文學作品。
中王國時期(Middle Kingdom) 西元前2133至1786年,是涵蓋了第十一王朝和第十二王朝的中王國時期。 阿梅南海一世(Amenemhrt I)建立了第十二王朝,開啟了建築和雕塑藝術的復興,在文學創作上有突破性的發展,政局上的安定隨即反映在物質的繁榮上,這一段時間被公認是埃及最為國泰民安的富庶時代之一。 在中王國時期,中階層的人民開始富裕起來,使得尋常百姓開始冀望得到從前只有皇親國戚才能擁有的東西: 精緻縟麗的葬儀設備,以確保來世的高枕無憂。 為了向他們傳說中的共同祖先奧賽利斯(Osiris)致敬,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來自各行各業的人,不辭辛勞的前往聖城阿答拜斯(Abydos)朝拜,獻上許多以陶皿盛裝的祭品,該地因此博得尤敏嘉伯(Umimal-Gaab)的稱號,意為「陶器碎片 之鄉」。 中王國時期時的中央政府,可能曾採取過一些措施來鎮壓各地王侯的勢力,但事實上,在第十三王朝末期,諸侯又再次起來對抗王權。就在這段國家情勢不穩的時候,西克索王朝崛起。
*西克索王朝一詞是從史學家馬尼托所使用的詞語而來,原本的用語為西加卡蘇(Heka-khasut),意指「異族統治者」,由於以訛傳訛,結果演成西克索一詞。 一般相信西克索人來自敘利亞,他們來勢洶洶的準備向埃及法老王的政權挑戰。他們乘著當時埃及人尚未見到過的戰馬和戰車,橫掃西奈半島北部,在尼羅河東北、尼斯南方的台拉迪巴建立起他們的根據地,隨後移向三角洲的頂點繼續向南掃蕩,對埃及大城造成嚴重的破壞,此時的埃及進入了西克索的佔據時代。 當新國王之父亞摩斯(Ahmose 第十八代王朝至第二十王朝西元前1567到西元前1320年)發動解放戰爭,並在最後將入侵著敢出這塊土地時,埃及人總算洗刷了被異族佔領的屈辱,自此,埃及人開始對國防有著高度的重視,而這一種對國防的強烈需求,則孕育出了新王國時期崇尚武力擴張的特有精神。
新王國時期(New Kingdom) 新王國時期是自西元前1567至西元前1080,即是所謂的帝國時期。 突司摩西三世東征西討,出戰不下十七次,使埃及的勢力擴展至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北部,以及努比亞和利比亞。 第十八王朝的絢爛光輝無可匹敵,同時它也是一個轉型期。舊有價值觀念漸趨沒落,新的價值標準正方興未艾。這個時代的精神是建立在財富和權力之上,但是也出現了某些極度的不滿尤其在上級階層之中,最明顯的是批評祭司們把亞門拱成國神的宗教崇拜,以及祭司自己的唯利是圖。 阿曼侯泰四世阿凱納坦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他在位初期,一些創新手法已經開始改變了埃及藝術的風格。 第十八王朝末期,赫連海勃將軍奪取了王位。他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期間不但重新建立起強大的政府,同時還展開重建計劃,一直進行到十九王朝為止。 第十九王朝驍勇善戰的國王們先後都建立了壯麗了神廟來遵奉亞門。祭拜國神是法老的職責與特權,因為亞門會保佑他們的戰爭旗開得勝;繼位的法老無不試圖要在建築的堂皇和藝術功力上超越先人,因此也出現了不少壯麗的神殿。 瑞姆西茲三世是埃及最後一個偉大的法老,後還的繼位者一但不如一代,愈來愈受亞門祭司的牽制,這些祭司門同時還擁有龐大的財富。他們逐漸以國家的統治者自居,到了第二十三王朝末年,也就是在西元前1080年,亞門神的高級祭司終於奪取了王位,推翻了第二十王朝。 理論上埃及還是統一的,但事實上整個埃及朝廷腐敗不堪,全國各地一片混亂,結果異族趁隙不斷以武力侵占埃及。 經歷了庫須人及亞述人的統治,在西元前664年,一名叫善提克的埃及人揭竿而起敢走了亞述,在這位英明領袖和其後賽特時期朱王的不屈不饒努力下,埃及恢復了固有的光榮,但他們的保守政策,使埃及樹立一種長久以來就有的形象:是文明古國,但是缺乏創造力和獨特的風格。
金字塔 金字塔不只可用「壯觀」一字來形容,那是人類歷史上不可能出現的人工建築物。卡夫王的金字塔約與四十四層大下等齊,而底部面積七五六平方英吋*(約二三零平方公尺)而它的水平度也非常準確,只差一點五英吋(約為三點八公分),這種經密度簡直可以與現代建築技術齊觀。若要量出正確水平度,可再岩石盤上挖一溝渠,然後放水,讓水面在溝渠中量出水平。 那麼巨大的岩盤就在尼羅河畔,古代建築者顯然比現代地質學家優秀,只是在古埃及怎麼會有這樣的超級智慧呢? 古埃及人打地基時是到尼羅河畔東岸切割石塊,他們到底是如何切割那麼多的巨岩呢?現在仍是個迷。以原始的切割法,也只能切上一、兩塊石頭,簡直不可能建造出這麼偉大的金字塔呀! 還有更神秘的呢,總計二百三十萬個二點五噸重的石塊是如何運送的?以現代最發達的土木技術也很難完成。金字塔最精密的是外面石塊的精準度,他們甚至比得上現代的光學儀器,每塊石頭都那麼的切合,好像是用雷射光切割成的,連一張名片也插不進去。 從上空來看金字塔,更會令人大吃一驚:大金字塔一邊朝向正北,偏差才只有四分。 更叫人難以相信的是它的位置,金字塔的位置無論是經度或緯度,都是地球上陸地最多的場所,難道金字塔的建造者是用人造衛星測定的?為什麼要選在那裡呢? 如果說古埃及人不了解地球物理知識,那麼,更神奇的事情還在後頭!大金字塔的建造者彷彿正確地知道地球的圓周。 地軸直徑7899.8英里,而大金字塔的建造者算出這個數字,已這個標準又創了「金字塔吋」的單位,如果想找出誤差,也只是兩極冰層厚度不同而造成的些微誤差。我們已經說明的金字塔幾何學的精準性,其他就不必加以描述了!金字塔的設計者似乎也知道園週率和黃金分割率。 大金字塔是幾何學的里程碑,他導入了3.14159來解直徑的關係。好好利用這個數,就可以創出周吉比特單位,這是把直徑吉比特的圓周3.1416當作一周,若用這個數字表示金字塔底就是140周吉比特,而已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原周36524.22金字塔吋,正好是陽曆一年的100倍,而用這個圓周畫出正方形,恰好是底部的外周。 若用四個斜面面積除上底面積值就是1.619,這又是黃金分割的值。 後面是更神奇的事實:大金字塔的一個斜面面積正好以高為邊長的正方形面積,若將高度乘以十億就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進似值。 此外,底邊兩對角線的和125800金字塔吋又等於地球歲差的週期。 由以上種種看來,大金字塔不僅是幾何學和建築的奇蹟,也是反映了宇宙法則的科學紀念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