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92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現代阿信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8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教學][其他] {轉貼}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
{轉貼}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
注意內容很長喔!請用Ctrl+A複製 表情

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

第一部分 總則
第一章 電腦維修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第二章 電腦維修步驟與維修操作注意事項

第二部分 常見故障判斷
第一章 加電類故障
第二章 啟動與關閉類故障
第三章 磁牒類故障
第四章 顯示類故障
第五章 安裝類故障
第六章 操作與應用類故障
第七章 區域網路類故障
第八章 Internet類故障
第九章 端口與外設故障
第十章 音視瀕類故障
第十一章 相容類故障


第一章 電腦維修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這裡所述原則、方法等是第二部分分類判斷的基礎,需要認真遵守執行。

§1.1 進行電腦維修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 進行維修判斷須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
簡單的事情,一方面指觀察,另一方面是指簡捷的環境。
簡單的事情就是觀察,它包括:
1、 電腦周圍的環境情況——位置、電源、連接、其它設備、溫度與濕度等;
2、 電腦所表現的現象、顯示的內容,及它們與正常情況下的異同;
3、 電腦內部的環境情況——灰塵、連接、器件的顏色、部件的形狀、指示燈的狀態等;
4、 電腦的軟硬體配置——安裝了何種硬體,資源的使用情況;使用的是使種操作系統,其上又安裝了何種應用軟體;硬體的設置驅動程序版本等。
簡捷的環境包括:
1、 後續將提到的最小系統;
2、 在判斷的環境中,僅包括基本的執行部件/軟體,和被懷疑有故障的部件/軟體;
3、 在一個乾淨的系統中,增加用戶的應用(硬體、軟體)來進行分析判斷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有利於精力的集中,有利於進行故障的判斷與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須通過認真的觀察後,才可進行判斷與維修。
二、 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要「先想後做」
先想後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先想好怎樣做、從何處入手,再實際動手。也可以說是先分析判斷,再進去行維修。
其次是,對於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相關的資料,看有無相應的技術要求、使用特點等,然後根據查閱到的資料,結合下面要談到的內容,再著手維修。
最後是,在分析判斷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對於自己不太瞭解或根本不瞭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經驗的同事或你的技術支持工程師咨詢,尋求幫助。
三、 在大多數的電腦維修判斷中,必須「先軟後硬:
即從整個維修判斷的過程看,總是先判斷是否為軟體故障,先檢查軟體問題,當可判軟體環境是正常時,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從硬體方面著手檢查。
四、 在維修過程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在復現故障現象時,有時可能會看到一台故障機不止有一個故障現象,而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故障現象(如:啟動過程中無顯,但機器也在啟動,同時啟動完後,有當機的現象等),為時,應該先判斷、維修主要的故障現象,當修復後,再維修次要故障現象,有時可能次要故障現象已不需要維修了。

§1.2 電腦維修的基本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是維修判斷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1、 周圍的環境;
2、 硬體環境。包括接插頭、座和槽等;
3、 軟體環境;
4、 用戶操作的習慣、過程
二、最小系統法
最小系統是指,從維修判斷的角度能使電腦開機或執行的最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環境。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
硬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機板和CPU組成。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只有電源到主機板的電源連接。在判斷過程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軟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顯示器、鍵盤和硬碟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執行。
對於軟體最小環境,就「軟體」有以下幾點要說明:
1、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保留著原先的軟體環境,只是在分析判斷時,根據需要進行隔離如卸載、遮閉等)。保留原有的軟體環境,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體方面的問題
2、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只有一個基本的操作系統環境(可能是卸載掉所有應用,或是重新安裝一個乾淨的操作系統),然後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載入需要的應用。需要使用一個乾淨的操作系統環境,是要判斷系統問題、軟體衝突或軟、硬體間的衝突問題。
3、 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可根據需要增加或更改適當的硬體。如:在判斷啟動故障時,由於硬碟不能啟動,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這時,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驅或乾脆用軟驅替換硬碟,來檢查。又如:在判斷音視瀕方面的故障時,應需要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音效卡;在判斷網路問題時,就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網路卡等。
最小系統法,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硬體環境中,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硬體部件有故障,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
最小系統法與逐步增加法結合,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體的故障,提高維修效率。
三、逐步增加/去除法
逐步增加法,以最小系統為基礎,每次只向系統增加一個部件/設備或軟體,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以此來判斷並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與逐步增加法的操作相反。
逐步增加/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才能較為準確地定位故障部位。
四、隔離法
是將可能妨礙故障判斷的硬體或軟體遮閉起來的一種判斷方法。它也可用來將懷疑相互衝突的硬體、軟體隔離開以判斷故障是否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
上提到的軟硬體遮閉,對於軟體來說,即是停止其執行,或者是卸載;對於硬體來說,是在裝置管理員中,禁用、卸載其驅動,或乾脆將硬體從系統中去除。
五、替換法
替換法是用好的部件去替代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的一種維修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號的,也可能是不同型號的。替換的順序一般為:
1、 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來考慮需要進行替換的部件或設備;
2、 按先簡單後複雜的順序進行替換。如:先記憶體、CPU,後主機板,又如要判斷列印故障時,可先考慮列印驅動是否有問題,再考慮列印電纜是否有故障,最後考慮列印機或並列阜是否有故障等;
3、 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相連接的連接線、信號線等,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後是替換供電部件,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部件。
4、 從部件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進行替換。
六、比較法
比較法與替換法類似,即用好的部件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進行外觀、配置、執行現象等方面的比較,也可在兩台電腦間進行比較,以判斷故障電腦在環境設置,硬體配置方面的不同,從而找出故障部位。
七、升降溫法
在上門服務過程中,升降溫法由於工具的限制,其使用與維修間是不同的。在上門服務中的升溫法,可在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設法降低電腦的通風能力,靠電腦自身的發熱來升溫;降溫的方法有:1)一般選擇環境溫度較低的時段,如一清早或較晚的時間;2)使電腦停機12~24小時以上等方法實現;3)用電風扇對著故障機吹,以加快降溫速度。
八、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用在懷疑電腦中的某部件有接觸不良的故障時,通過振動、適當的扭曲,甚或用橡膠錘敲打部件或設備的特定部件來使故障復現,從而判斷故障部件的一種維修方法。
九、對電腦產品進行清潔的建議
有些電腦故障,往往是由於機器內灰塵較多引起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維修過程中,注意觀察故障機內、外部是否有較多的灰塵,如果是,應該先進行除塵,再進去行後續的判斷維修。在進行除塵操作中,以下幾個方面要特別注意:
1、 注意風道的清潔
2、 注意風扇的清潔
風扇的清潔過程中,最好在清除其灰塵後,能在風扇軸處,點一點兒鐘表油,加強潤滑。
3、 注意接插頭、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潔
金手指的清潔,可以用橡皮擦拭金手指部分,或用酒精棉擦拭也可以。
插頭、座、槽的金屬引腳上的氧化現象的去除: 一是用酒精擦拭,一是用金屬片(如小一字改錐)在金屬引腳上輕輕刮擦。
4、 注意大規模集成電路、元器件等引腳處的清潔
清潔時,應用小毛刷或吸塵器等除掉灰塵,同時要觀察引腳有無虛焊和潮濕的現象,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或漏液現象。
5、 注意使用的清潔工具
清潔用的工具,首先是防靜電的。如清潔用的小毛刷,應使用天然材料製成的毛刷,禁用塑料毛刷。其次是如使用金屬工具進行清潔時,必須切斷電源,且對金屬工具進行洩放靜電的處理。
用於清潔的工具包括:小毛刷、皮老虎、吸塵器、抹布、酒精(不可用來擦拭機箱、顯示器等的塑料外殼)。
6、 對於比較潮濕的情況,應想辦法使其乾燥後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電風扇、電吹風等,也可讓其自然風乾。
十、軟體調試的幾個方法和建議
1、 操作系統方面。
主要的調整內容是操作系統的啟動檔案、系統配置參數、組件文件、病毒等。
修復操作系統啟動檔案。
(1) 對於Windows 9x系統,可用SYS命令來修復(要保證MSDOS.SYS的大小在1KB以上),但要求,在修復之前應保證分區參數是正確的。這可使用諸如DiskMap之類的軟體實現;
(2) 對於Windows 2000/XP系統,有兩種方法——修復啟動檔案,使用fixboot命令;修復主引導記錄,使用fixmbr命令。
調整操作系統配置文件。
A. 對於Windows 9x系統,可用的工具很多,如:Msconfig命令、系統檔案檢查器、註冊表備份和恢覆命令(scanreg.exe,它要求在DOS環境下執行。另外如果要用scanreg.exe恢復註冊表,最好使用所列出的恢復功能表中的第二個備份檔案)等;
B. 對於Windows 2000系統,可用的工具與Windows 9x相比比較少,但某些調試命令可用Win98中的一些命令(如win98下的Msconfig命令,就可用在windows 2000下);
C. 對於Windows XP系統,可用的工具主要是Msconfig命令;
D. 調整電源管理和有關的服務,可以使用的命令是,要「執行」文本框中輸入gpedit.msc來進行;
E. 所有操作系統的調試,都可通過控制台、裝置管理員、電腦管理器(Windows 9x系統無)來進行系統的調試。
組件文件(包括.DLL、.VXD等)的修復
A. 通過增加刪除程式來重新安裝;
B. 通過從.CAB文件中提取安裝;
C. 可用系統檔案檢查器(sfc.exe命令)來修復有錯誤的文件;
D. 從好的電腦上拷貝覆蓋。
檢查系統中的病毒。
建議使用命令行方式下的病毒查殺軟體,並能直接訪問諸如NTFS分區。
2、 設備驅動安裝與配置方面。
主要調整設備驅動程序是否與設備匹配、版本是否合適、相應的設備在驅動程序的作用下能否正常回應。
A. 最好先由操作系統自動識別(特別要求的除外,如一些有特別要求的顯示卡驅動、音效卡驅動、非即插即用設備的驅動等),而後考慮強行安裝。這樣有利於判斷設備的好壞;
B. 如果有操作系統自帶的驅動,則先使用,仍不能正常或不能滿足應用需要,則使用設備自帶的驅動;
C. 更換設備,應先卸載驅動再更換。卸載驅動,可從裝置管理員中卸載;再從安全模式下卸載;進而在INF目錄中刪除;最後通過註冊表卸載;
D. 更新驅動時,如直接昇級有問題,須先卸載再更新。
3、 磁牒狀況方面。
檢查磁牒上的分區是否能訪問、介質是否有損壞、儲存在其上的文件是否完整等。
可用的調整工具:
A. DiskMap,方便地找回正確的分區;
B. Fdisk及Fdisk /MDR,檢查分區是否正確及使主引導記錄恢復到原始狀態;
C. 當硬碟容量大於64GB時,如果要重新分區或檢視分區,要求使用隨機附帶的磁牒分區軟碟中的Fdisk命令。這個命令可用windows Me下的Fdisk命令來替代;
D. format、Scandisk、廠商提供的磁牒檢測程序,檢查磁牒介質是否有壞道;
E. 文件不完整時,要求對不完整的文件先進行改名,再用在「操作系統方面」中所述的方法重建。
4、 應用軟體方面。
如應用軟體是否與操作系統或其它應用有相容性的問題、使用與配置是否與說明手冊中所述的相符、應用軟體的相關程序、資料等是否完整等;
5、 BIOS設置方面。
(1) 在必要時應先恢復到最優狀態。建議:在維修時先把BIOS恢復到最優狀態(一般是出廠時的狀態),然後根據應用的需要,逐步設置到合適值。
(2) BIOS重新整理不一定要重新整理到最新版,有時應考慮降低版本。
6、 重建系統。
在硬體配置正確,並得到用戶許可時,可通過重建系統的方法來判斷操作系統之類軟體故障,在用戶不同意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自帶的硬碟,來進行重建系統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重建系統後,逐步復原到用戶原硬碟的狀態,以便判斷故障點。
(1) 重建系統,須以一鍵恢復為主,其次是恢復安裝,最後是完全重新安裝。恢復安裝的方法:
對於Windows 9x系統,直接從光碟安裝,或執行tools\sysrec\pcrestor.bat,即可實現恢復安裝。在進行恢復安裝時,可能由於win.com的存在而影響安裝過程的正常進行,這時,可在Windows目錄下,刪除win.com後,再重新安裝。
另一種恢復安裝,是將根目錄下的System.1st改名為System.dat後覆蓋掉Windows目錄下的同名文件,之後重啟即可。但這種方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重新安裝,而類似於完全重新安裝。
對於Windows XP或Windows2000系統,直接使用其安裝光碟啟動,在安裝界面中選擇修復安裝,選擇R時會出現兩個選項:一是快速修復,對於簡單問題用此選擇;另一是故障修復台,只要選擇正確的安裝目錄就可啟用故障修復台。故障修復台界面類似於DOS界面。
(2) 為保證系統乾淨,在安裝前,執行Fdisk /MBR命令(也可用Clear.com)。必要時,在此之後執行format <驅動器碟名提示> /u [/s]命令。
(3) 一定要使用隨機版的或正版的操作系統安裝介質進行安裝。

第二章 電腦維修步驟與維修操作注意事項
§2.1 電腦維修步驟
對電腦進行維修,應遵循如下步驟:
一、瞭解情況
即在服務前,與用戶溝通,瞭解故障發生前後的情況,進行初步的判斷。如果能瞭解到故障發生前後盡可能詳細的情況,將使現場維修效率及判斷的準確性得到提高。瞭解用戶的故障與技術標準是否有衝突。
向用戶瞭解情況,應借助第二部分中相關的分析判斷方法,與用戶交流。這樣不僅能初步判斷故障部位,也對準備相應的維修備件有幫助。
二、復現故障
即在與用戶充分溝通的情況下,確認:
1. 用戶所報修故障現象是否存在,並對所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確定下一步的操作;
2. 是否還有其它故障存在。
三、判斷、維修
即對所見的故障現象進行判斷、定位,找出產生故障的原因,並進行修復的過程。在進行判斷維修的過程中,應遵循下面一節「維修判斷」中所述的原則、方法、注意事項,及第二、三部分所述內容進行操作。
四、檢驗
1. 維修後必須進行檢驗,確認所復現或發現的故障現象解決,且用戶的電腦不存在其它可見的故障。電腦整機正常的標準,參見《聯想台式電腦整機檢驗規範》;
2. 必須按照《XX維修檢驗確認單》所列內容,進行整機驗機,盡可能消除用戶未發現的故障,並及時排除之。

§2.2 電腦維修操作
在維修過程中,下列各條款應引起切實的關注和注意。
一、在進行故障現象復現、維修判斷的過程中,應避免故障範圍擴大;
二、在維修時,須查驗、核對裝箱單及配置;
三、必須充分地與用戶溝通。瞭解用戶的操作過程、出故障時所進行過的操作、用戶使用電腦的水準等。
四、維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觀察——觀察、觀察、再觀察!!!
1. 周圍環境:電源環境、其它高功率電器、電、磁場狀況、機器的佈局、網路硬體環境、溫濕度、環境的潔淨程度;安放電腦的台面是否穩固。周邊設備是否存在變形、變色、異味等異常現象;
2. 硬體環境:機箱內的清潔度、溫濕度,部件上的跳接線設置、顏色、形狀、氣味等,部件或設備間的連接是否正確;有無錯誤或錯接、缺針/斷針等現象;用戶加裝的與機器相連的其它設備等一切可能與機器執行有關的其它硬體設施;
3. 軟體環境:
A. 系統中載入了何種軟體、它們與其它軟、硬體間是否有衝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B. 除標配軟體及設置外,要觀察設備、主機板及系統等的驅動、修正檔是否安裝、是否合適;要處理的故障是否為業內公認的BUG或相容問題;用戶加裝的其它應用與配置是否合適;
4. 加電過程中的觀察:元器件的溫度、異味、是否冒煙等;系統時間是否正確;
5. 拆裝部件時的觀察:要有記錄部件原始安裝狀態的好習慣,且要認真觀察部件上元器件的形狀、顏色、原始的安裝狀態等情況;
6. 觀察用戶的操作過程和習慣,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五、在維修前,如果灰塵較多,或懷疑是灰塵引起的,應先除塵
六、對於自己不熟悉的應用或設備,應在認真閱讀用戶使用手冊或其它相關我的文件後,才可動手操作。
七、平時要多注意通過《技術直通車》、《技術工程信息通報》等下發的技術資料及其他工程師們的經驗來積累自己的經驗和提高維修水準。
八、禁止維修工程師為用戶安裝地線。如用戶要安裝地線,請用戶聯繫正式電工為其安裝。
九、如果要通過比較法、替換法進行故障判斷的話,應先徵得用戶的同意。
十、在進行維修判斷的過程中,如有可能影響到用戶所存儲的資料,一定要在做好備份、或保護措施、並徵得用戶同意後,才可繼續進行。
十一、當出現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僅是可能判斷為批量的故障)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連接的設備,以及與故障部件相關的其它部件或設備進行認真的檢查和記錄,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十二、隨機性故障的處理思路。隨機性故障是指:隨機性當機、隨機性報錯、隨機性出現不穩定現象。對於這類故障的處理思路應該是:
1. 慎換硬體,特別是上門服務時。一定要在充分的軟體調試和觀察後,在一定的分析基礎上進行硬體更換。如果沒有把握,最好在維修站內進行硬體更換操作。
2. 以軟體調整為主。調整的內容有:
(1) 設置BIOS為出廠狀態(注意BIOS開關位置)
(2) 查殺病毒
(3) 調整電源管理
(4) 調整系統執行環境
(5) 必要時做磁牒整理,包括磁牒磁碟重整、無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質檢查(注意,應在檢查磁牒分區正常及分區中空餘空間足夠的情況下進行)。
(6) 確認有無用戶自加裝的軟硬體,如果有,確認其性能的完好性/相容性。
(7) 與無故障的機器比較、對比。這種對比的一種方法是,在一台配置與故障機相同的無故障電腦上,逐個插入故障機中的部件(包括軟體),檢視無故障機的變化,當在插入某部件後,無故障機出現了與故障機類似的現象,可判該部件有故障。注意這種方式的對比,應做得徹底,以防漏掉可能有兩種部件引起同一故障的情況。
十三、應努力學習相關技術知識、掌握操作系統的安裝、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參數的意義與適用的範圍。
十四、請求支持需要關注的內容
1. 硬體及配置信息(盡可能詳盡)
2. 軟體及配置信息(盡可能詳盡)
3. 周圍環境
4. 完整的故障現象描述。即用戶第一次報修時的故障現象,經過維修操作後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清晰的描述)
5. 做過的維修操作(要詳盡)

§2.3 電腦維修的基本思路
為幫助維修工程師,順利找到第二部分中的相關內容,在這裡列出基本的判斷思路,供參考使用。

第二部分 常見故障判斷

本部分將電腦從開機一直到關機期間的故障進行分類。每一類的判斷、定位過程都是第一部分中「維修判斷」一節的有機組成部分,即不論使用什麼方法或不論去判斷什麼內容,這兩部分總是相互結合使用的。
以下各故障類型中所列的故障現象只是眾多故障現象中的一部分,對於未列出的故障現象,有的可歸類到其中,有的無法歸類。因此,本手冊只針對已列出的及可歸類其中的故障現象提供相應的判斷的方法和思路,並提供基本的排除的方法。而對不能歸類其中的其它故障現象來說,我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的收集、整理總結,然後對本《台式電腦維修指導手冊》進行豐富。


第一章 加電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從上電(或復位)到自檢完成這一段過程中電腦所發生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主機不能加電(如:電源風扇不轉或轉一下即停等)、有時不能加電、開機掉閘、機箱金屬部分帶電等;
2、 開機無顯,開機報警;
3、 自檢報錯或當機、自檢過程中所顯示的配置與實際不符等;
4、 反覆重啟;
5、 不能進入BIOS、重新整理BIOS後當機或報錯;CMOS掉電、時鐘不准;
6、 機器噪音大、自動(定時)開機、電源設備問題等其它故障。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市電環境;電源、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其它可能的板卡;BIOS中的設置(可通過放電來回復到出廠狀態);開關及開關線、復位按鈕及復位線本身的故障。
四、判斷要點/順序。
以下的文字敘述部分是對維修判斷流程的補充和說明,要結合流程圖來閱讀。另外,本章只分析加電類的故障,如果在判斷中涉及其它類故障,可轉入相應故障的判斷過程。以下各類同。
1、 維修前的準備
(1) POST卡;
(2) 萬用表;
(3) 試電筆;
(4) CPU負載。
2、 環境檢查
(1) 檢查電腦設備:
A. 周邊及電腦設備內外是否有變形、變色、異味等現象;
B. 環境的溫、濕度情況;
C. 加電後,注意部件、元器件及其它設備是否變形、變色、異味、溫度異常等現象發生。
(2) 檢查市電情況:
A. 檢查市電電壓是否在220V±10%範圍內,是否穩定(即是否有經常停電、瞬間停電等現象);
B. 市電的接線定義是否正確(即,左零右火、不允許用零線作地線用(現象是零地短接)、零線不應有懸空或虛接現象);
C. 供電線路上是否接有漏電保護器(且必須接地火線上),是否有地線等;
D. 主機電源線一端是否牢靠地插在市電插座中,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另一端是否可靠在接在主機電源上,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情況。
(3) 檢查電腦內部連接:
A. 電源開關可否正常的通斷,聲音清晰,無連鍵、接觸不良現象;
B. 其它各按鈕、開關通斷是否正常;
C. 連線到外部的信號線是否有斷路、短路等現象;
D. 主機電源是否已正確地連接在各主要部件,特別是主機板的相應插座中;
E. 板卡,特別是主機板上的跳接線設置是否正確。
(4) 檢查部件安裝:
A. 檢查機箱內是否有異物造成短路;
B. 或零部件安裝上是否造成短路(如P4CPU風扇在主機板背面的支架安裝錯位造成的短路等);
C. 通過重新插拔部件(包括CPU、記憶體),檢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應該先做除塵和清潔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應檢查部件安裝時,是否過松、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合適、插座太緊,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擠出;
D. 檢查記憶體的安裝,要求記憶體的安裝總是從第一個插槽開始順序安裝。如果不是這樣,請重新插好。
(5) 檢查加電後的現象:
A. 按下電源開關或復位按鈕時,觀察各指示燈是否正常閃亮;
B. 風扇(電源的和CPU的等)的工作情況,不應有不動作或只動作一下即停止的現象;
C. 注意傾聽風扇、驅動器等的電機是否有正常的運轉聲音或聲音是否過大;
D. 主機能加電,但無顯示,應傾聽主機能否正常自檢(即有自檢完成的鳴叫聲,且硬碟燈能不斷閃爍)若有,先檢查顯示系統是否有故障,否則檢查主機問題;
E. 對於開機噪音大的問題,應分辨清噪音大的部位,一般情況下,噪音大的部件有風扇、硬碟、光碟和軟驅動機械部件。對於風扇,應通過除塵來檢查,如果噪音減小,可在風扇軸處滴一些鐘表油,以加強潤滑。
3、 故障判斷要點
(1) 檢查主機電源:
A. 主機電源在不接負載時,將電源到主機板的插頭中綠線與黑線直接短接,看能否加電,並用萬用表檢查是否有電壓輸出;
B. 用萬用表檢查輸出的各路電壓值是否在規格允許的範圍內;
C. 在接有負載的情況下,用萬用表檢查輸出電源的波動範圍是否在超出允許範圍;
D. 對於電源一加電,只動作一下即停止工作的情況,應首先判斷電源空載或接在其它電腦上是否能正常工作(即檢查上面提到的三點);
E. 如果電腦的供電不是直接從市電來,而是通過穩壓設備獲得,要注意用戶所用的穩壓設備是否完好、或是否與我們的產品的電源相容。
(2) 在開機無顯時,用POST卡檢查硬體最小系統中的部件是否正常
A. 檢視POST顯示的代碼是否為正常值(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中的代碼定義);
B. 對於POST卡所顯示的代碼,應檢查與之相關的所有部件。如顯示的代碼與記憶體有關,就應檢查主機板和記憶體;
C. 傾聽在硬體最小系統下,有無報警聲音,若無檢查的重點應在最小系統中的部件上;
D. 檢查中還應注意的是,當硬體最小系統有報警聲時,要求插入無故障的記憶體和顯示卡(集成顯示卡除外),若此時沒有報警音,且有顯示或自檢完成的聲音,證明硬體最小系統中的部件基本無故障,否則,應主要檢查主機板;
E. 在準備更換CPU來檢查時,應先使用CPU負載,檢查主機板的供電電壓是否在允許範圍內,在電壓正常的情況下才可進行CPU更換操作。如果超出範圍,直接更換主機板。CPU電壓允許值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
(3) 部件的檢查:
A. 如果硬體最小系統中的部件經POST卡檢查正常後,要逐步加入其它的板卡及設備,以檢查其中哪個部件或設備有問題;
B. 對於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加電故障的部件,應檢查部件的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太合適,這可通過去掉後檔板檢查。
(4) BIOS設置檢查:
A. 通過清CM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B. BIOS中的設置是否與實際的配置不相符(如:磁牒參數、記憶體類型、CPU參數、顯示類型、溫度設置等);
C. 根據需要更新BI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5) 其它方面的檢查:
A. 在接有漏電保護器的環境中,一定要先檢查市電插座上的接線是否正確(即按左零右火,上地的連接方法;零地線不可短接;零線不能懸空),再檢查漏電保護器是否正確地接在火線上、容量是否過小,接著檢查在一路市電線路上所接的設備的數量(特別是電腦的數量——在漏電保護器的動作電流為30mA時,應可接16~20台電腦),最後檢查整機設備中有無漏電或漏電流過大的現象;
B. 檢查用戶環境中有無地線。在無地線的環境中,觸摸主機的金屬部分,會有麻手的感覺。這時,如果接地後,機器可正常執行,且麻手現象消失,則屬正常現象,不是故障;
C. 對於不能進BIOS,或不能重新整理BIOS的情況,可先考慮主機板的故障;
D. 對於反覆重啟或關機的情況,除注意市電的環境(如插頭是否插好等)外,要注意電源或主機板是否有故障;
E. 系統中是否載入有第三方的開關機控制軟體,有應予以卸載。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一)。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雙子恆星6C/766的機器,主機板是精英P6SEP-ME V2.2D,當記憶體不插在DIMM1時,開機無顯示,但機器不報警。
解決方案:經測試,當DIMM1上不插記憶體時,即使DIMM2、DIMM3都插上記憶體,開機也是無顯。當DIMM1插上記憶體時,不管DIMM2、DIMM3上是否插有記憶體,開機正常。
查詢早期的週報得知,此問題是由於此機型集成的顯示卡使用的顯示記憶體是共享實體記憶體的,而顯示記憶體所要求的實體記憶體是要從插在DIMM1上記憶體中取得,當DIMM1上沒有插記憶體時,集成顯示卡無法從實體記憶體中取得顯示記憶體,故用戶開機時無顯。

案例二:
問題描述:每次電腦開機自檢時,系統總會在顯示512K 快取的地方停止執行了,是什麼原因?
解決方案:首先既然在顯示快取處當機,必然是該處或其後的部分有問題。記得平常開機,此項顯示完後就輪到硬碟啟動操作系統了。因此,可以斷定不是高速快取的問題,就是硬碟的故障。取下硬碟安裝到別的電腦上,證實硬碟是好的。這是檢查電腦故障最常用的辦法——替換排除法。
現在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速快取上,進入CMOS設置,禁止L2 快取,儲存碟退出,重啟機器,電腦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可以斷定是L2 快取的問題。
觸摸主機板上的高速快取晶片,發現有些晶片很熱,估計就是這兒的問題。再次確認問題所在沒錯。
觸類旁通:若發現機器總當機,可執行一會後,用手觸摸主機板上的高速快取晶片,發現燙手,就可在Cmos中關閉二級快取,發現是否當機,最後定義故障所在。

案例三:
問題描述:用戶使用T啟天2600 P4 1.6G 12840DSF(特5409)電腦,開機無顯示,用戶現在咨詢如何解決?
解決方案:檢查用戶的環境,發現用戶機隨機附帶兩塊顯示卡——主機板集成一個顯示卡另外還有一塊單獨的TNT2 M64 32M顯示卡,有些客戶在剛剛購買電腦時由於對電腦不太熟悉,將顯示器信號線接到了主機板集成的顯示卡接頭上,這樣會導致開機無顯,但是此時主機工作正常。
遇到用戶報修開機無顯或顯示器故障,請提示客戶檢查環境,若有不正確,提示更正後,問題即可解決。

第二章 啟動與關閉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與啟動、關閉過程有關的故障。啟動是指從自檢完畢到進入操作系統應用界面這一過程中發生的問題;關閉系統是指從點擊關閉按扭後到電源斷開之間的所有過程。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啟動過程中當機、報錯、黑屏、反覆重啟等;
2、 啟動過程中報某個文件錯誤;
3、 啟動過程中,總是執行一些不應該的操作(如總是磁牒掃瞄、啟動一個不正常的應用程式等);
4、 只能以安全模式或命令行模式啟動;
5、 登錄時失敗、報錯或當機;
6、 關閉操作系統時當機或報錯。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BIOS設置、啟動檔案、設備驅動程序、操作系統/應用程式配置文件;電源、磁牒及磁牒驅動器、主機板、信號線、CPU、記憶體、可能的其它板卡。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磁牒資料線;
(2) 萬用表;
(3) 查毒軟體。
2、 環境檢查
(1) 機器周邊及外觀檢查:
A. 市電連接是否牢靠,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
B. 主機硬碟指示燈是否正確閃亮,不應有不亮或常亮的現象;
C. 觀察系統是否有異味,元器件的溫度是否偏高;
D. 觀察CPU風扇的轉速是否不夠,或是否過慢或不穩定;
E. 傾聽驅動器工作時是否有異響。
(2) 驅動器連接檢查:
A. 驅動器的電源連接是否正確、牢靠。驅動器上的電源連接插座是否有虛接的現象;
B. 驅動器上的跳線設置是否與驅動器連接在電纜上的位置相符;
C. 驅動器資料電纜是否接錯或漏接,規格是否與驅動器的技術規格相符(如:支持DMA66的驅動器,必須使用80芯資料電纜);
D. 驅動器資料電纜是否有故障(如露出芯線、有死彎或硬痕等),除可通過觀察來判斷外,也可通過更換一根資料電纜來檢查;
E. 驅動器是否通過其它板卡連線到系統上,或通過其它板卡(如硬碟保護卡,雙網隔離卡等)來控制。
(3) 檢查其它部件的安裝:
A. 通過重新插拔部件(包括CPU、記憶體),檢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應該先做除塵和清潔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應檢查部件安裝時,是否過松、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合適、插座太緊,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擠出;
B. 檢查CPU風扇與CPU是否接觸良好。最好重新安裝一次。
(4) 顯示的內容的觀察:要注意螢幕報錯的內容、當機的位置,以確定故障可能發生的部位。
3、 故障判斷要點
(1) 充分地與用戶溝通,瞭解出現不能啟動的過程及用戶的操作;
(2) BIOS設置檢查:
A. 是否為剛更換完不同型號的硬體。如果主機板BIOS支持BOOTEasy功能或BIOS防寫開關開啟,則建議將其關閉,待完成一次完整啟動後,再開啟;
B. 是否增加了新硬體。這時應先去除增加的硬體,看故障是否消失,若是,檢查增加的硬體是否有故障,或系統中的設置是否正確(通過對比新硬體的使用手冊檢查);
C. 檢查BIOS中的設置,如:啟動順序、啟動磁牒的設備參數等。建議通過清CMOS來恢復;
D. 檢查是否由於BIOS問題(包括設置及功能)引起操作系統不能正常啟動或關閉,可償試將Windows目錄下的BIOS.vxd(或VPBIOSD.vxd)改名為BIOS.old,然後重啟,或關閉,若故障消失,則通過修改BIOS設備或更新BIOS來解決,否則與BIOS無關。注意測試完成以後,一定要將其改回原來的名字(註:除Windows 98外,其它操作系統無此文件);
E.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應考慮昇級BIOS來檢查。如:對於在第一次開機啟動後,某些應用或設備不能工作的情況,除檢查設備本身的問題外,就可考慮更新BIOS來解決。
以下檢查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下進行。
(3) 磁牒邏輯檢查:
A. 根據啟動過程中的錯誤提示,相應地檢查磁牒上的分區是否正確、分區是否啟動、是否格式化;
B. 直接檢查硬碟是否已分區、格式化;
C. 加入一個其它無故障的驅動器(如軟驅或光碟)來檢查能否從其它驅動器中啟動(若使用軟驅,最好使用希捷的檢測軟碟啟動)。若能,進行第3)、4)步的檢查,否則進行第5)步的檢查;接著、分區是否啟動、有無壞軌等;
D. 硬碟上的啟動分區是否已啟動,其上是否有啟動時所用的啟動檔案或命令;
E. 檢查硬碟驅動器上的啟動分區是否可訪問,若不能,用相應廠商的磁牒檢測程序檢查硬碟是否有故障。有故障,更換硬碟;在無故障的情況下,通過啟始化硬碟來檢測,若故障依然存在,更換硬碟;
F. 在用其它驅動器也不能啟動時,先將硬碟驅動器去除,看是否可啟動,若仍不能,應對軟體最小系統中的部件進行逐一檢查,包括硬碟驅動器和磁牒傳輸的公共部件——磁牒接頭、電源、記憶體等。若可啟動了,最好對硬碟進行一次啟始化操作,若故障不消失,則再更換硬碟;
G. 如果要對硬碟進行啟始化操作,但用戶存有有用資料,建議用戶找資料修復公司解決。
(4) 操作系統配置檢查:
A. 對於出現文件錯誤的提示,應按照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相應軟體調試方法來修覆文件;
B. 在不能啟動的情況,建議進行一次「選擇上一次啟動」或用scanreg.exe恢復註冊表到前期備份的註冊表的方法檢查故障是否能夠消除;
C. 檢查系統中有無第三方程序在執行,或系統中不當的設置或設備驅動引起啟動不正常。在這裡特別要注意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應遮閉這兩個文件,檢查啟動故障是否消失;
D. 檢查啟動設置、啟動組中的項、註冊表中的鍵值等,是否載入了不必要的程序;
E. 檢查是否存在病毒。要求在一個系統中,只能安裝一個防病毒軟體;
F. 必要時,通過一鍵恢復、恢復安裝等方法,檢查啟動方面的故障;
G. 當啟動中顯示不正常時(如黑屏、花屏等),應按顯示類故障的判斷方法進行檢查,但首先要注意顯示設備的驅動程序是否正常、顯示設置是否正確,最好將顯示改變到標準的VGA方式檢查。
(5) 硬體部件檢查:
A. 如果啟動的驅動器是通過另外的控制卡連接的,請將驅動器直接連接在預設的驅動器接頭(主機板上的);
B. 當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啟動正常後,應逐步回復到原始配置狀態,來定位引起不能正常啟動的部件;
C. 要注意檢查電源的供電能力,即輸出電壓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波動範圍是否超出允許的範圍(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
D. 驅動器的檢查,可參考磁牒類故障的判斷方法進行;
E. 硬體方面的考慮,應從記憶體開始考慮:使用記憶體檢測程序進行判斷記憶體部分是否有故障,記憶體安裝的位置,應從第一個記憶體槽開始安裝,對於安裝的多條記憶體檢查記憶體規格是否一致、相容等。有關記憶體規格請參閱附錄二的相關部分。
(6) 對於不能正常關機的現象,應從下列幾個方面檢查:
A. 在命令提示字元下檢視BOOTLOG.TXT文件(在根目錄下)。此文件是開機註冊文件,它裡面記錄了系統工作時失敗的記錄,儲存一份系統正常工作時的記錄,與出問題後的記錄相比較,找出有問題的驅動程序,在WIN.INI SYSTEM.INI 中找到該驅動對應的選項,或在註冊表中找到相關聯的對應鍵值,更改或昇級該驅動程序,有可能將問題解決;
B. 昇級BIOS到最新版本,注意CMOS的設置(特別是APM、USB、IRQ等);
C. 檢查是否有一些系統的文件損壞或未安裝(參閱附錄二之(三)的相關內容)
D. 應用程式引起的問題,關閉啟動組中的應用程式,檢查關機時的聲音程序是否損壞;
E. 檢查是否有某個設備引起無法正常關機,比如網路卡、音效卡,可通過更新驅動或更換硬體來檢查;
F. 通過安裝修正檔程序或昇級操作系統進行檢查;
G. 對於Windows 98SE系統的關機問題,請參閱附錄二之(三)。其中的一引起論述對於其它Windows系統也有幫助。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二)。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客戶電腦安裝WIN 2000 PROFESSIONAL操作系統,每次啟動均藍屏,報MEMORY ERROR。
解決方案:到達客戶處,故障復現,向客戶瞭解情況,客戶反映發生故障前曾經安裝過一根記憶體條,之後發生此類故障。關機後拔下記憶體條,重新開機,仍舊藍屏,但是不再報MEMORY ERROR。考慮到WIN 2000對硬體要求較高,而且故障是在加裝記憶體後出現的故障,基本可以斷定機器的原配硬體和軟體系統沒有問題。再次重新啟動電腦,開機時按下F8鍵,選擇進入「VGA模式」,此次電腦能夠正常啟動,並且登陸正常。在進行了一次正常登陸後,重新啟動到標準模式,電腦啟動正常,至此,故障排除。

案例二:
問題描述:客戶端機器被執行一段惡意程序,導致每次啟動後均出現一個對話視窗,且該對話視窗無法關閉,只能強制結束,客戶端機器有重要程序,不願意重新安裝操作系統。
解決方案:首先懷疑是否是病毒,執行常用殺毒軟體均不能查殺。在「開始」--「執行」中輸入「MSCONFIG」,但是在「啟動」組中仍然不能找到該程序。執行「SCANREG」,將註冊表恢復到最老的版本故障依舊。最後只好手工編輯註冊表,執行「REGEDIT」,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對應的程序檔案名,刪除對應的鍵值後,重新啟動,故障排除。(註:建議在更改註冊表前,使用註冊表編輯器的「導出」功能進行註冊表備份。)
第三章 磁牒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裡所指的磁牒類故障表示兩個方面:一是硬碟、光碟、軟驅及其介質等引起的故障;另一是影響對硬碟、光碟、軟驅訪問的部件(如主機板、記憶體等)引起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硬碟驅動器
(1) 硬碟有異常聲響,噪音較大;
(2) BIOS中不能正確地識別硬碟、硬碟指示燈常亮或不亮、硬碟干擾其它驅動器的工作等;
(3) 不能分區或格式化、硬碟容量不正確、硬碟有壞道、資料損失等;
(4) 邏輯驅動器碟名提示丟失或被更改、訪問硬碟時報錯;
(5) 硬碟資料的保護故障;
(6) 第三方軟體造成硬碟故障;
(7) 硬碟保護卡引起的故障。
2、 軟碟驅動器
(1) 軟驅指示燈不亮或常亮、軟驅讀盤聲音大;
(2) 軟驅劃盤、軟碟不能彈出或插入等;
(3) 軟碟不能被格式化、軟驅不讀盤、軟驅干擾其它驅動器或設備或應用的正常工作等;
(4) 在一個軟驅中寫的文件不能在另一個軟驅中讀出;
(5) 軟驅碟名提示丟失或被更改、訪問軟驅時報錯;
(6) 軟驅安裝不到位。
3、 光碟驅動器
(1) 光碟噪音較大、光碟劃盤、光碟托盤不能彈出或關閉、光碟讀盤能力差等;
(2) 光碟碟名提示丟失或被更改、系統檢測不到光碟等;
(3) 訪問光碟時當機或報錯等;
(4) 光碟介質造成光碟不能正常工作。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硬碟、光碟、軟驅及其它們的設置,主機板上的磁牒接頭、電源、信號線。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磁牒資料線;
(2) 相應的磁牒檢測軟體;
(3) 查毒軟體等。
2、 硬碟驅動器
(1) 環境檢查
A. 檢查硬碟連接:
(a) 硬碟上的ID跳線是否正確,它應與連接在線纜上的位置匹配;
(b) 連接硬碟的資料線是否接錯或接反;
(c) 硬碟連接線是否有破損或硬折痕。可通過更換連接線檢查;
(d) 硬碟連接線類型是否與硬碟的技術規格要求相符;
(e) 硬碟電源是否已正確連接,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
B. 硬碟外觀檢查:
(a) 硬碟電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及斷裂缺損等現象;
(b) 硬碟電源插座之接針是否有虛焊或脫焊現象;
(c) 加電後,硬碟自檢時指示燈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時指示燈是否能正常閃亮;
(d) 加電後,要傾聽硬碟驅動器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不應有異常的聲響及過大的噪音。
C. 硬碟的供電檢查:
(a) 供電電壓是否在允許範圍內,波動範圍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等。
(2) 故障判斷要點
A. 建議在軟體最小系統下進行檢查,並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這樣做可排除由於其它驅動器或部件對硬碟訪問的影響。
B. 參數與設置檢查:
(a) 硬碟能否被系統正確識別,識別到的硬碟參數是否正確;BIOS中對IDE通道的傳輸模式設置是否正確(最好設為「自動」);
(b) 顯示的硬碟容量是否與實際相符、格式化容量是否與實際相符(注意,一般標稱容量是按1000為單位標注的,而BIOS中及格式化後的容量是按1024為單位顯示的,二者之間有3%~5%的差距。另格式化後的容量一般會小於BIOS中顯示的容量)。硬碟的容量根據系統所提供的功能(如帶有一鍵恢復),應比實際容量小很多,縮小的值請參看用戶手冊中的相關說明;
(c) 檢查當前主機板的技術規格是否支持所用硬碟的技術規格,如:對於大於8GB硬碟的支持、對高傳輸速率的支持等;
C. 硬碟邏輯結構檢查:參考啟動類故障判斷要點中的相關部分。
(a) 檢查磁牒上的分區是否正常、分區是否啟動、是否格式化、系統檔案是否存在或完整;
(b) 對於不能分區、格式化操作的硬碟,在無病毒的情況下,應更換硬碟。更換仍無效的,應檢查軟體最小系統下的硬體部件是否有故障;
(c) 必要時進行修復或啟始化操作,或完全重新安裝操作系統;
D. 系統環境與設置檢查:參考啟動類故障判斷要點中的相關部分。
(a) 注意檢查系統中是否存在病毒,特別是引導型病毒(如用查KV3000 /K命令,或用MEM.EXE命令等進行檢查);
(b) 認真檢查在操作系統中有無第三方磁牒管理軟體在執行;裝置管理員中對IDE通道的設置是否恰當;
(c) 是否開啟了不恰當的服務。在這裡要注意的是,ATA驅動在有些應用下可能會出現異常,建議將其卸載後檢視異常現象是否消失;
E. 硬碟性能檢查:
(a) 當加電後,如果硬碟聲音異常、根本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時,應檢查一下電源是否有問題、資料線是否有故障、BIOS設置是否正確等,然後再考慮硬碟本身是否有故障;
(b) 應使用相應硬碟廠商提供的硬碟檢測程序檢查硬碟是否有壞道或其它可能的故障;
F. 對於關於硬碟保護卡所引起的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a) 安裝硬碟保護卡,應注意將CMOS中的病毒警告關閉、將CMOS中的映射地址設為不使用(disable)、將CMOS中的第一啟動設備為設為LAN;光碟和硬碟應接在不同的IDE資料線上。
(b) 如果忘記的硬碟保護卡的管理員密碼,對於1.0版ALT+133,ALT+144,ALT+155,彈出10組數(必須用小鍵盤),對於3.0版,在管理員密碼處輸入ENPQ,得到一組資料,然後撥打800,來得到密碼;
(c) 裝有硬碟保護卡的機器,開機出現紅屏現象,應使用專用的工具程序解決。方法請參閱相關的《技術工程信息通報》;
(d) 對於在某個引導盤下,看不到某些資料盤的情況,要檢查:這些資料盤是否為該引導盤專屬的資料盤;分區類型是否為引導盤的操作系統所識別;在大於8GB的硬碟上,在8GB之後是否建立了屬於該引導盤的FAT16分區(當然引導盤支持FAT16文件系統);該引導盤的專屬分區是否多於3 個;
(e) 硬碟保護卡不起保護功能,要檢查用戶是否關閉了硬碟保護功能,要啟用硬碟保護功能,可在進入系統前按一下F4來啟用(事先應已安裝過),如果不行,可重新插拔一下硬碟保護卡。在Windows下,則應檢查其驅動軟體是否已安裝;
(f) 當啟有了硬碟保護功能後,硬碟上原來的系統不被保留,應詢部用戶原系統是否是用第三方軟體進行的分區。目前硬碟保護卡只能保護用操作系統自帶的FDISK進行分區的系統;
(g) 在硬碟保護模式為每次還原,如果由於未正常關機,而出現多次提示進行磁牒掃瞄,應在管理員模式下,在Msdos.sys文件中加入autoscan=0的項;
(h) 對於在使用者模式下,出現亂碼的現象,需在管理員模式下執行昇級盤中的SETUP.EXE;
3、 軟碟驅動器
(1) 環境檢查
A. 軟驅的在一定情況下,類似於硬碟的檢查方法。
B. 檢查軟驅的連接:
(a) 連接電纜安裝是否正確,不應有插錯或插反的現象;
(b) 軟驅連接的位置,應與BIOS中設置的值相符;
(c) 軟驅的電源連接是否正確。
C. 軟驅外觀檢查
(a) 軟驅中是否有異物;
(b) 電路板上及其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異味等現象。
D. 所使用的軟碟介質的質量是否太差;
(2) 故障判斷要點
A. 軟驅的檢查,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軟驅,或去掉硬碟後進行檢查判斷。且在必要時,移出機箱外檢查;
B. 類似硬碟驅動器的檢查。但要注意:BIOS中對軟驅是否可讀寫的設置是否為允許或禁止;
C. 檢查軟驅的讀、寫能力,一方面是自身讀寫能力的檢查,另一方面是軟碟的互換讀寫能力的檢查,即在可能有故障的軟驅中寫過的軟碟能否在另一正常的軟驅中讀出。如果不能,更換軟驅;
D. 軟碟是最易感染病毒的介質,因此的檢查中,一定要注意對病毒的檢查。
4、 光碟驅動器
(1) 環境檢查
A. 檢查光碟連接:
(a) 光碟上的ID跳線是否正確,它應與連接在線纜上的位置匹配;
(b) 連接光碟的資料線是否接錯或接反;
(c) 光碟連接線是否有破損或硬折痕。可通過更換連接線檢查;
(d) 光碟連接線類型是否與光碟的技術規格要求相符;
(e) 光碟電源是否已正確連接,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
B. 光碟外觀檢查:
(a) 光碟電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及斷裂缺損等現象;
(b) 光碟電源插座之接針是否有虛焊或脫焊現象;
(c) 加電後,光碟自檢時指示燈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時指示燈是否能正常閃亮;
(d) 加電後,要傾聽光碟驅動器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不應有異常的聲響及過大的噪音。
(2) 故障判斷要點
A. 光碟的檢查,應用光碟替換軟體最小系統中的硬碟進行檢查判斷。且在必要時,移出機箱外檢查。檢查時,用一可啟動的光碟來啟動,以初步檢查光碟的故障。如不能正常讀取,則在軟體最小系統中檢查。最先考察的是光碟;
B. 類似硬碟驅動器的檢查方法;
C. 光碟性能檢查:
(a) 對於讀盤能力差的故障,先考慮防病毒軟體的影響,然後用隨機光碟進行檢測,如故障復現,更換維修,否則根據用戶的需要及所見的故障進行相應的處理;
(b) 必要時,通過重新整理光碟的formware檢查不驅的故障現象是否消失(如由於光碟中放入了一張CD光碟,導致系統第一次啟動時,光碟工作不正常,就可償試此方法);
D. 操作系統中配置檢查:
(a) 在操作系統下的應用軟體能否支持當前所用光碟的技術規格;
(b) 裝置管理員中的設置是否正確,IDE通道的設置是否正確。必要時卸載光碟驅動重啟,以便讓操作系統重新識別。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三)。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小王是一家公司的電腦維護人員,辦公用機為聯想的奔月2000機型,13G硬碟,由於長時間電腦中系統和資料未進行維護,系統啟動和執行都比較慢,將C碟上的重要資料複製到D碟,之後執行聯想的系統恢復軟體,將隱藏分區裡的Windows98SE系統複製到C碟上。10分鐘不到恢復完畢,再次重新啟動,正常進入Windows98系統。但是進入系統後,發現原來用PM劃分的延展分區不見了大量的資料資料都在延展分區中,如何是好?小王陷入尷尬的境地……
解決方案:首先檢視聯想機器隨機資料,說明書上寫著「可能對PM等的分區格式不支持,分區時請用Fdisk……」,可能是進行系統恢復時破壞了原來的硬碟分區表,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呢?開機進入MSDos或者進入PM,出了一個主分區和一個延展分區沒有其他的分區信息,這時想到軟體Diskman,進入MSDos,執行Diskman,首先警告說分區表有誤,Diskman雖然仍然把硬碟識別成兩個分區,但它還有重新檢測分區表的功能。重新檢測分區表有全自動和交互兩種方式,選擇後者,Diskman就開始逐柱面檢測硬碟上原已存在的分區表。過了很長的時間,原有的三個分區包括聯想系統恢復軟體隱藏的備份分區都被檢測了出來,保持分區格式,一切正常。
點評:用戶應用中或是在用戶對硬碟分區時斷電都會導致硬碟分區表的錯誤,遇到此種問題時不要著急,要分析問題的原因,檢視相關的資料,如相關軟體和電腦附帶的資料,借助相關的軟體或工具解決,若是對硬碟的工作原理、相關軟體或工具的應用不是很瞭解,一定要搜尋相關資料或是向人詢問。
註:Diskman硬碟分區表維護軟體,執行於MSDOS環境,採用全中文圖形界面,無須任何漢字系統支持。以圖表的形式揭示了分區表的詳細結構,支持滑鼠操作,支持8G以上的大硬碟和UNIX、NTFS等多種分區格式等。

案例二:
問題描述:一用戶天禧二5311機型,用戶反映用隨機的軟體NTI CD-Maker Plus中的FileCD工具格式化可擦寫光碟的時候(明基CD-RW),進度很快到100%,但是沒有格式化完畢的提示,強行關閉對話視窗也無法關閉。最後等了只得結束任務。用NTI CD-Maker Plus燒錄硬碟,燒錄過程中顯示燒錄進度,並提示燒錄完畢後,將燒錄好的光碟放入光碟,提示無法識別光碟。
解決方案:首先考慮是NTI CD-Maker中的插件FileCD的軟體問題,昇級NTI CD-Maker軟體到V5.08,V5.13,都沒能解決,昇級到V5.15現象依舊,再看FileCD的版本和用戶原機的FileCD的版本一樣,為2.0.10後續的版本並未在擦寫光碟的功能上有所改進。考慮選用另外的燒錄軟體,用NERO來進行測試(版本為V5.5.9.0),用該軟體執行快速擦寫後再對光碟進行燒錄,依舊發生上述的現象。但是用SONY的CD-RW光碟則無此問題。
點評:擦寫光碟時和燒錄軟體及燒錄機都有很大的關係,請工程師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

案例三:
問題描述:一用戶光碟過保,用戶自行購買光碟,據用戶稱在市場上購買光碟時進行測試,光碟沒有任何問題,測試的資料盤和VCD等光碟都可以正常讀出,但是回到家加裝光碟後,開機進入系統,所有放入光碟中的碟片在驅動器的碟名提示上都只顯示CD樣的標記。用戶回到購買處將光碟安裝到測試電腦上,問題復現。
解決方案:經過檢查發現,光碟的資料接頭上一根資料線彎,導致驅動器中資料無法正常識別。

第四章 顯示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不僅包含由於顯示設備或部件所引起的故障,還包含有由於其它部件不良所引起的在顯示方面不正常的現象。也就是說,顯示方面的故障不一定就是由於顯示設備引起的,應全面進行觀察和判斷。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開機無顯、顯示器有時或經常不能加電;
2、 顯示偏色、抖動或滾動、顯示發虛、花屏等;
3、 在某種應用或配置下花屏、發暗(甚至黑屏)、重影、當機等;
4、 螢幕參數不能設置或修改;
5、 亮度或對比度不可調或可調範圍小、螢幕大小或位置不能調節或範圍較小;
6、 休眠喚醒後顯示異常;
7、 顯示器異味或有聲音。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顯示器、顯示卡及其它們的設置;主機板、記憶體、電源,及其它相關部件。特別要注意電腦周邊其它設備及地磁對電腦的干擾。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相應顯示卡的最新版驅動程序
2、 環境檢查
(1) 市電檢查:
A. 市電電壓是否在220V±10%、50Hz或60Hz;市電是否穩定;
B. 其餘參考加電類故障中有關市電檢查部分。
(2) 連接檢查:
A. 顯示器與主機的連接牢靠、正確(特別注意,當有兩個顯示端口時,是否連線到正確的顯示端口上);電纜接頭的針腳是否有變形、折斷等現象,應注意檢查顯示電纜的質量是否完好;
B. 顯示器是否正確連接上市電,其電源指示是否正確(是否亮及顏色);
C. 顯示設備的異常,是否與未接地線有關。特別注意:不允許電腦維修工程師為用戶安裝地線,應請用戶通過正式電工來安裝;
(3) 周邊及主機環境檢查:
A. 檢查環境溫、濕度是否與使用手冊相符(如鑽石瓏管,要求的使用溫度為18~40C);
B. 顯示器加電後是否有異味、冒煙或異常聲響(如爆裂聲等);
C. 顯示卡上的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或溫升過快的現象;
D. 顯示卡是否插好,可以通過重插、用橡皮或酒精擦拭顯示卡(包括其它板卡)的金手指部分來檢查;主機內的灰塵是否較多,進行清除;
E. 周圍環境中是否有干擾物存在(這些干擾物包括:日光燈、UPS、音箱、電吹風機、相靠過近(50厘米以內)的其它顯示器,及其它大功率電磁設備、線纜等)。注意顯示器的擺放方向也可能由於地磁的的影響而對顯示設備產生干擾;
F. 對於偏色、抖動等故障現象,可通過改變顯示器的方向和位置,檢查故障現象能否消失。
(4) 其它檢查及注意事項:
A. 主機加電後,是否有正常的自檢與執行的動作(如有自檢完成的鳴叫聲、硬碟指示燈不停閃爍等),如有,則重點檢查顯示器或顯示卡;
B. 禁止帶電搬動顯示器及顯示器方向,在斷電後的一段時間內(2~3分鐘)也最好不要搬動顯示器。
3、 故障判斷要點
(1) 調整顯示器與顯示卡:
A. 通過調節顯示器的OSD選項,最好是回復到RECALL(出廠狀態)狀態來檢查故障是否消失。對於液晶顯示器,需按一下auto config按鈕;
B. 顯示器的參數是否調得過高或過低(如H/V-MOIRE,這是不能通過RECALL來恢復的);
C. 顯示器各按鈕可否調整,調整範圍是否偏移顯示器的規格要求;
D. 顯示器的異常聲響或異常氣味,是否超出了顯示器技術規格的要求(如新顯示器剛用之時,會有異常的氣味;剛加電時由於消磁的原因而引起的響聲、螢幕抖動等,但這些都屬正常現象)。有關顯示器的規格,請見附錄二之(二);
E. 顯示卡的技術規格是否可用在主機中(如AGP 2.0卡是否可用在主機的AGP插槽中等)。
(2) BIOS配置調整:
A. BIOS中的設置是否與當前使用的顯示卡類型或顯示器連接的位置匹配(即是用板載顯示卡、還是外接顯示卡;是AGP顯示卡還是PCI顯示卡);
B. 對於不支持自動分配顯示記憶體的板載顯示卡,需檢查BIOS中顯示記憶體的大小是否符合應用的需要;
以下的檢查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下進行。
(3) 檢查顯示器/卡的驅動:
A. 顯示器/卡的驅動程序是否與顯示設備匹配、版本是否恰當;
B. 顯示器的驅動是否正確,如果有廠家提供的驅動程序,最好使用廠家的驅動;
C. 是否載入了合適的Direct X驅動(包括主機板驅動);
D. 如果系統中裝有Direct X驅動,可用其提供的Dxdiag.exe命令檢查顯示系統是否有故障。該程序還可用來對音效卡設備進行檢查。
(4) 顯示屬性、資源的檢查:
A. 在裝置管理員中檢查是否有其它設備與顯示卡有資源衝突的情況,如有,先去除這些衝突的設備;
B. 顯示屬性的設置是否恰當(如:不正確的監示器類型、重新整理速率、解析度和顏色深度等,會引起重影、模糊、花屏、抖動、甚至黑屏的現象);
(5) 操作系統配置與應用檢查:
A. 系統中的一些配置文件(如:System.ini文件)中的設置是否恰當;
B. 顯示卡的技術規格或顯示驅動的功能是否支持應用的需要;
C. 是否存在其它軟、硬體衝突。
(6) 硬體檢查:
A. 當顯示調整正常後,應逐個增加其它部件,以檢查是何部件引起顯示不正常;
B. 通過更換不同型號的顯示卡或顯示器,檢查是否存在它們之間的匹配問題;
C. 通過更換相應的硬體檢查是否由於硬體故障引起顯示不正常(建議的更換順序為:顯示卡、記憶體、主機板)。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四)。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碰到過這樣的一台機器,現象比較怪,機型為奔月2000 PIII/800,故障為經常性的開機無顯,有時能顯示進入系統,但使用1-2小時會出現當機,重啟又無顯示,只有過很長時間再開機,才可以顯示。
解決方案:碰到此問題,首先斷定應為硬體問題,開啟機箱,檢視各板卡並無鬆動(註:顯示卡與主機板插槽上的聯想貼條,粘得很緊),換件試吧,先後更換過記憶體、CPU、電源,均不能解決問題,再換主機板吧,拆撕顯示卡與主機板插槽的聯想貼條時,感覺到顯示卡沒插到位,向下按,還能再進去去一點,遂懷疑是不是顯示卡與主機板接觸不良所致,於是又把機器的原部件全都還原,試機,一切正常。
後記:此案例就是因為顯示卡的接觸不良,而造成的奇怪故障,在維修中因為檢測時的疏漏(只檢視顯示卡是否插緊,而未實際動手檢查一下),造成了維修過程的繁瑣。

案例二:
問題描述:一台奔月機器,用戶稱每次啟動都無法進入WIN98,游標停留在螢幕左上角閃動,當機;但安全模式可以進入。
解決方案:懷疑為顯示卡或監視器設置不當所致,進入安全模式把顯示解析度設為640*480,顏色設為16色,重啟,能以正常模式進入,但只要改動一下解析度或顏色,則機器就不能正常啟動;察看機器內部,除用戶自加一塊網路卡外,別無其它配置,難道是網路卡與顯示卡發生了衝突?拔掉網路卡,能正常啟動WIN98,給網路卡換個插槽,開機檢測到新硬體,載入完驅動,啟動,一切正常。
後記:由於顯示卡與其它部件不相容或衝突造成的當機,完全可以先採用最小系統化的方法來測試(最小系統化法即只保留主機板、CPU、顯示卡、電源等主要部件),先排除主要的部件,再逐一檢測其它擴展卡。

案例三:
問題描述:三角洲部隊-大地勇士,在810(e)系列主機板的電腦上執行(同禧、逐日系列),如用隨機帶的顯示卡驅動程序安裝(而用隨機盤進 行驅動的安裝又是我們一貫的作風),在進入遊戲畫面時,必然會導致當機。
解決方案:解決方法就是從網上下載新版本的驅動,進行昇級。
後記:如果在實際維修中遇到玩3D遊戲當機的故障,估計可能是顯示卡故障,而又無備件替換時(這在我們上門維修中,是經常遇到的),不妨從網上下載一個Direct control軟體,通過它遮閉掉AGP支持。再玩3D遊戲,如不出現當機,說明問題很可能出在別處(如主機板、記憶體)。如當機,則在很大程度上說明,這塊顯示卡是有故障的了。


案例四:
故障描述: 開天2200 P4/1.7G (為QDI P7LI-AL主機板),在執行華光超恩組版軟體時(帶一ISA加密卡),如進行放大顯示,則左邊界線無法顯示。
解決方案: 用戶新購機器,代理商在為用戶安裝超恩組版軟體時,出現問題。換一新機,故障依舊,代理判斷為華光ISA卡與此機型不相容,讓維修站上門解決。到用戶處,復現故障,插一PCI顯示卡則顯示正常,估計不為機器故障。在系統屬性—性能—圖形中,把硬體加速調低兩格,問題解決。

第五章 安裝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主要是反映在安裝操作系統或應用軟體時出現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安裝操作系統時,在進行文件複製過程中當機或報錯;在進行系統配置時當機或報錯;
2、 安裝應用軟體時報錯、重啟、當機等(包括複製和配置過程);
3、 硬體設備安裝後系統異常(如黑屏、不啟動等);
4、 應用軟體卸載後安裝不上,或卸載不了等。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磁牒驅動器、主機板、CPU、記憶體,及其它可能的部件、軟體。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注意攜帶磁牒資料線;
(2) 相適應的最新版設備驅動程序。
2、 環境檢查
(1) 軟體安裝
A. 檢查硬體設備的連接與外觀:
(a) 檢查與主機連接的其他設備工作是否正常;
(b) 設備間的連接線是否接錯或漏接。連接插頭、座的接針是否有變形、缺失、短路等現象;
(c) 仔細檢查報錯信息,判斷可能造成故障的部位;
(d) 觀察系統是否有異味,元器件的溫度;
(e) CPU風扇的轉速是否過慢或不穩定;
(f) 驅動器工作時是否有不正常的聲響。
B. 其它方面檢查:
(a) 認真對照軟體的使用手冊,確認機器的軟、硬體配置符合該手冊的要求;
(b) 仔細觀察安裝介質是否完好。
(2) 設備安裝
A. 檢查設備的連接與外觀:
(a) 要安裝的設備、部件是否連接正確,連接電纜是否完好、接針是否有缺針、斷針、或短接的現象;
(b) 要安裝的設備、部件的製作工藝是否優良;
(c) 余類似上述軟體安裝。
B. 驅動程序介質檢查:用於安裝設備的驅動程序介質是否完好。
3、 故障判斷要點
(1) 操作系統安裝:
A. 檢查CMOS中的設置:
(a) 如果需要,請先恢復到出廠設置;
(b) 關閉BootEasy功能、關閉防病毒功能,及關閉BIOS防寫開關;
(c) 特別注意硬碟的參數、CPU的溫度等。注意觀察自檢時顯示出來的信息是否與實際的硬體配置相符。
B. 安裝介質與目標介質檢查:
(a) 檢查是否有病毒;
(b) 檢查分區表是否正確、分區是否啟動。使用Fdisk /mbr命令來確保主引導記錄是正確的(注意使用此命令後,如果機器不能啟動,可證明原系統中存在病毒或有錯誤。硬碟應做啟始化操作);
(c) 檢查系統中是否有第三方記憶體駐留程序。
以下過程,建議在軟體最小系統下檢查(註:在最小系統下,需要增加與安裝有關的其它驅動器)。
C. 安裝過程檢查:
(a) 如果在複製文件時,報CAB等文件錯,可償試將原文件複製到另一介質(如硬碟)上再行安裝。如果正常通過,則原安裝介質有問題,可去檢查介質及相應的驅動器是否有故障;若仍然不能複製,應檢查相應的磁牒驅動器、資料線、記憶體等部件;
(b) 如果是採用覆蓋安裝而出現上述問題,建議如果更換安裝介質後仍不能排除故障,應先對硬碟進行啟始化操作,再重新安裝(啟始化操作時,最好將硬碟分區徹底清除後進行)。如果仍不能解決,再考慮硬體;
(c) 安裝過程中,在檢測硬體時出現錯誤提示、藍屏或當機等,一是通過多重新啟動幾次(應該是關機重啟),看能否通過;另一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檢查是否能通過。如果不能通過,應該依次檢查軟體最小系統中的記憶體、磁牒、CPU(包括風扇)、電源等部件;如果能正常安裝,則是軟體最小系統之外的部件的故障或配置問題,這可通過在安裝完成後,逐步增加那些部件,並判斷是否有故障或配置不當;
D. 硬體及其它應注意的問題:
(a) 如果安裝系統時重啟或掉電,要求在軟體最小系統下進行測試。如果故障消失,在安裝好系統以後,將軟體最小系統之外的設備逐一接上,檢查故障是由哪個部件引起,並用替換法解決;如果故障不能消失,應檢查軟體最小系統中的電源、主機板和記憶體,甚至磁牒驅動器;
(b) 在IDE設備上安裝諸如UNIX操作系統時,或要安裝多個操作系統時,要注意:一是8.4GB 限制(UNIX的開始部分必須在8.4GB之內)——這一條在SCSI設備上無這一要求;另一是多操作系統間的安裝順序及配合關係;
E. 對於LEOS的安裝應注意以下幾點:
(a) 確保主機板BIOS支持LEOS,建議在為用戶更換主機板後首先就要重新整理支持LEOS的BIOS;
(b) 如果為用戶更換硬碟,也要注意備件硬碟是否正確支持DMA66。否則在安裝LEOS時也會出現問題;
(c) LEOS最好是在一塊全新未被分區的硬碟上進行安裝。具體順序可以參考如下方案:新硬碟-〉安裝LEOS->分區(Fdisk)->安裝操作系統(Windows XP)-〉製作一鍵恢復。如果原硬碟存在分區,可以使用Clear.com程序清楚後再安裝LEOS。
(2) 應用軟體安裝:
A. 檢查安裝應用軟體問題時應注意的問題:
(a) 應用軟體的安裝問題,部分可參考上述的操作系統安裝的檢查方法;
(b) 在進行安裝前,要求先備份註冊表,再進去行安裝;
B. 軟體間、軟硬體間的衝突檢查:
(a) 可採用兩種軟體問題隔離的方法。一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關閉正在執行的應用程式,然後安裝需要的應用軟體;另一是在原系統下直接關閉正在執行的應用程式,然後安裝需要的應用軟體。關閉已有的應用的方法是:使用msconfig禁用啟動組、autoexec.bat、config.sys、win.ini、system.ini中在啟動時使用的程序;
(b) 使用任務管理器,檢查系統中有無不正常的工作,並給予殺除;
(c) 對於基本滿足軟體技術手冊要求但安裝不上的情況,看能否通過設置調整來解決。如果不能解決,則視為不相容;
(d) 利用其它機器(最好是不同配置的),檢查是否存在軟、硬體方面的相容問題;
(e) 檢查系統中是否已經安裝過該軟體,如果已經安裝過應先將其卸載後再安裝,如果無法正常卸載,可以手動卸載或通過恢復註冊表來卸載(對於Windows XP可使用系統還原功能來卸載);
(f) 必要時,可從網路上查閱相關資料,之後再與軟體廠商聯繫,看是否有其他的注意事項。
C. 硬體檢查:
在以上的步驟都不奏效時可考慮硬體問題,應檢查光碟、安裝介質、硬碟線等配件。
(3) 硬體設備安裝:
A. 衝突檢查:
(a) 所安裝的設備、部件是否在系統啟動前的自檢過程中識別到,或能由操作系統識別到(非即插即用識備除外)。如果不能識別,應檢查BIOS設置及設備本身,包括跳線及相應的插槽或端口;
(b) 檢查新安裝的設備與原系統中的設備是否有衝突;通過改變驅動的安裝順序、去除原系統中的相應部件或設備、更換插槽,看故障是否消除。如果不能消除,則為不相容;
(c) 加裝的設備是否與現有系統的技術規格或物理規格匹配;
(d) 檢查當前系統中的一些設置(主要是.ini文件中的設置)是否與所安裝的部件或設備驅動有不匹配的地方;
B. 驅動程序檢查:所安裝的設備驅動是否為合適的版本(即,不一定是最新的);
C. 硬體檢查:
(a) 所安裝的部件或設備是否本身就有故障;
(b) 檢查原系統中的部件是否有不良的現象(如插槽損壞、供電能力不足等)。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五)。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用戶報修天禧6620機器,在安裝98過程中,提示剩餘三分鐘時。Hwinfo報錯,無法正常安裝。
解決方案:工程師上門後,經過檢測,確實存在用戶反應的問題。然後嘗試將安裝文件拷貝到硬碟上安裝和換一張安裝碟安裝,故障依舊。接著檢查BIOS發現,系統日期是2075年。將日期改回後,故障排除。問題雖小,影響卻大。在此,提醒各位同仁,做事要細心,不要忽略每個細節。

案例二:
問題描述:逐日2000機器,一次突然當機,不能啟動,重裝系統能成功,但在設備管理裡有很多問號,如列印口,COM口等都沒有驅動。
解決方案:在站內又重裝系統,驅動主機板不能解決問題,看來只有更換主機才行了。開啟機箱,發現有很多灰塵,取出主機板,進行大掃除,抱著試一試的心裡,重裝一切OK。

案例三:
問題描述:一用戶奔月4000機器/PIII 1G,他是單位技術員,說此機不能重裝系統,每次重裝都當機,要求上門維修。
解決方案:到達用戶處,發現重裝到檢測硬體時無反應,開啟機器進行檢查時,發現CPU風扇不是聯想。客戶說這是剛從市場上拿來的,新的,應沒有問題。依次替代硬碟與記憶體沒有用,經用戶同意帶回站內烤機,再換下主機板與CPU還是不行,後經多次重試發現每次死時間越來越短,懷疑還是CPU風扇有問題。換其它聯想電腦上的風扇竟解決問題。引起故障原因是客戶的CPU風扇轉速不夠,引起溫度過高當機
第六章 操作與應用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主要是指啟動完畢後到關機前所發生的應用方面及系統方面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休眠後無法正常喚醒;
2、 系統執行中出現藍屏、當機、非法操作等故障現象;
3、 系統執行速度慢;
4、 執行某應用程式,導致硬體功能失效;
5、 遊戲無法正常執行;
6、 應用程式不能正常使用。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主機板、CPU、記憶體、電源、磁牒、鍵盤、接插的板卡等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乾淨的可用硬碟;
(2) 殺毒軟體;
(3) 盡可能新的驅動程序、若干版本的BIOS;
(4) 磁牒連接的資料線等。
2、 環境檢查
(1) 市電及連接檢查:
A. 檢查市電是否正常,連接是否牽靠;是否有接地;
B. 設備間的連接線是否接錯或漏接。
(2) 周邊及外觀檢查:
A. 檢查與主機連接的其他外設工作是否正常;
B. 驅動器工作時是否有異響,CPU風扇的轉速是否過慢或不穩定;
C. 觀察機箱內灰塵是否太多,而導致各插接件間接觸不良。先除塵後可用橡皮等擦拭金手指,去除氧化層或灰塵。然後重新插上;
D. 觀察系統是否有異味,元器件的溫升是否過高或過快。
(3) 顯示與設置檢查:
A. 詳細記錄報錯信息,判斷可能造成故障的部位;
B. 注意CMOS中對於硬碟、系統時間、CPU溫度的設置,注意在自檢時顯示的硬體信息和機器配置是否相符;
C. 仔細閱讀軟體的使用指南,注意軟體執行的環境要求。
(4) 充分與用戶溝通:
A. 瞭解用戶的使用情況;
B. 出故障前的現象;
C. 做過什麼操作才出現目前的故障。
根據以上瞭解的情況,來初步判斷可能的故障原因。
3、 故障判斷要點
(1) 檢查是否由於用戶誤操作引起
A. 機器出現當機、藍屏或無故重啟時,首先要考慮到用戶的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規範和要求,要仔細詢問、觀察用戶的操作方法是否符合常理,並由工程師用正確的方法操作、應用用戶的機器,檢視是否出現用戶所報修的故障。若不出現,則可認為是用戶操作不當引起的,由工程師向用戶解釋並演示正確的操作方法。
B. 若經過上述操作故障依然存在,可用系統檔案檢查器檢查用戶的機器系統是否有丟失的DLL文件,並嘗試恢復。
C. 注意觀察用戶的機器在當機、藍屏或無故重啟時有沒有規律,並找出可能引起機器故障的原因(如機器在執行某一程序時或機器開機在一定時間內當機)。
D. 通過與另一台軟硬體相同且無故障的機器進行比較,檢視故障機的文件大小是否相同或相差不大,主程序的版本是否一致。
(2) 檢查是否由於病毒或防病毒程序引起故障
A. 檢查用戶的機器是否被病毒感染,使用殺毒軟體殺毒;
B. 檢查用戶是否安裝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防毒軟體,建議用戶使用其中一個,並卸載其他的防毒軟體;
C. 檢查是否有木馬程序,用最新版的殺毒程序可以查出木馬程序。可以通過安裝修正檔來彌補程序中的安全漏洞,或者安裝防火牆。
(3) 檢查是否由於操作系統問題引起故障
A. 檢查硬碟是否有足夠的剩餘空間,並檢查臨時文件是否太多。整理硬碟空間,刪除不需要的文件;
B. 對於系統檔案損壞或丟失,可以使用系統檔案檢查器進行檢查和修復;
C. 檢查操作系統是否安裝了合適的系統修正檔(對於Winnt可在啟動時觀察service pack的版本,推薦使用SP6;Win2k和Winxp可以在系統屬性中檢視,Win2k推薦使用SP3,Winxp推薦使用SP1。);
D. 檢查DirectX驅動是否正常,昇級DirectX的版本;
E. 檢查是否正確安裝了設備的驅動程序,並且驅動的版本是否合適。檢查驅動安裝的順序是否正確(例如:首先安裝主機板驅動)。
(4) 檢查是否由軟體衝突、相容引起故障
A. 檢查用戶應用軟體的執行環境是否與現有的操作系統(NT/98/2K/XP)相相容,可通過檢視軟體說明書或到應用軟體網頁上搜尋相關資料,並檢視網頁上有沒有對於此軟體的昇級程序或修正檔可安裝。
B. 可用任務管理器觀察故障機器的後台是否有不正常的程序在執行,並嘗試關閉程序只保留最基本的後台程序。
C. 注意檢視故障機內是否有共用的DLL文件,可通過改變安裝順序或安裝目錄來解決問題。
(5) 檢查硬體設置是否不正確
A. 首先,檢查CMOS設置是否正確,可恢復預設值;
B. 在裝置管理員中檢查硬體是否正常,中斷是否有衝突,如有衝突,調整系統資源(對於某些硬體,要閱讀說明書,按照說明正確設置硬體);
C. 在裝置管理員中將硬體驅動刪除,重新安裝驅動程序(最好安裝版本正確的驅動程序),檢視硬體驅動是否恢復正常;
D. 執行硬體檢測程序,如AMI等檢測硬體是否有故障;
E. 在軟體最小系統情況下, 重新更新硬體驅動,觀察故障是否消失。
(6) 檢查是否為相容問題
A. 遇到相容性問題時,應檢查硬體的規格和標準(如同時使用多條記憶體時檢查記憶體是否為同一廠家、同一規格、同一容量、記憶體顆粒同一批次),是否允許在一起使用。
B. 閱讀說明書或到網頁上搜尋相關資料,檢查用戶的硬體正常使用所需的軟體要求,現在的軟體環境是否符合要求,軟硬體之間是否相互支持。
C. 在裝置管理員中檢查用戶的系統資源是否有衝突,如有衝突,手動調整系統源。
D. 在裝置管理員中檢查用戶機器的硬體的驅動是否安裝正確,更新合適版本的設備驅動(如某些顯示卡用WIN2000或WINXP自帶的公版驅動,會造成某些大型3D遊戲無法執行);
E. 檢查維修BOM,去除非聯想的硬體,檢查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可正常工作,建議用戶更換自行增加的硬體或搜尋硬體相關資料進行解決。
(7) 檢查是否由於網路故障引起
A. 碰到機器連接在網路上,出現當機、執行慢、藍屏等故障時,應首先關閉網路,與網路環境隔離,觀察故障是否消失,如故障消失,則為網路問題引起故障。
B. 確為網路問題引起的故障,其判斷與解決步驟參考網路部分。
(8) 檢查是否由於硬體性能不佳或損壞引起
A. 使用相應的硬體檢測程序,檢查硬體是否有故障,如果有,利用替換法排除相應的硬體;
B. 用替換法檢查檢測程序無法判斷的硬體故障。

第七章 區域網路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主要涉及區域網路寬帶網等網路環境中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網路卡不工作,指示燈狀態不正確;
2、 網路連不通或只有幾台機器不能上網、能Ping通但不能連網、網路傳輸速度慢;
3、 資料傳輸錯誤、網路應用出錯或當機等;
4、 網路工作正常,但某一應用下不能使用網路;
5、 只能看見自己或個別電腦;
6、 無盤站不能上網或啟動報錯;
7、 網路設備安裝異常。
8、 網路時通時不通。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網路卡、交換機(包括HUB、路由器等)、網線、主機板、硬碟、電源等相關部件。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可用的網線(直連線和普通網線,線序符合國際標準);
(2) 如有條件,帶上網線連接檢查器。
2. 環境檢查
(1) 電源連接檢查:
A. 市電的接線定義是否正確;
B. 是否有地線;
C. 網路上的各設備(如:HUB、交換機等)是否均已上電工作。
(2) 網線連接檢查:
A. 網線連接線序是否與網路連接的要求匹配(如直連和普通網線);
B. 網線的連通性是否正常,要檢視網線有無破損、過度扭曲;
C. 網線長度是否過長(如5類雙絞線長度超過技術規格要求的100米);
D. 網線接頭——水晶頭是否完好、是否氧化;
E. 網路卡接頭是否完好。重新插撥網線檢查網線與網路卡連接是否鬆動;
F. 根據電纜要求是否有終結器,終結器是否正常。
(3) 網路設備外觀及周邊檢查:
A. 加電啟動後,網路卡指示燈是否亮等;
B. HUB等設備的網線接頭,在與終端或伺服器連接後,如果終端或伺服器啟動及配置正常,其指示燈會亮(注意指示燈顏色是否正常,參考設備說明書),如果指示燈不亮,說明設備有故障;
C. 網路卡部件是否接插到位無翹起,網路卡上金手指是否氧化;
D. 網線或交換機等設備周圍是否有干擾。
(4) 主機外觀檢查:
A. 檢查機箱內是否有異物造成短路;
B. 機箱內的灰塵是否過多,如果是,應清理灰塵;
C. 主機板與網路卡上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現象;
D. 加電後,注意部件、元器件及其它設備是否有異味、溫度異常等現象發生。
(5) 其它方面:
A. 在UNIX下,要分清是終端當機還是伺服器當機
3. 故障判斷要點
(1) 尋求用戶網管的配合。
首先應盡可能與網管聯繫,以得到網管合作。
(2) 網路環境檢查:
A. 對於掉線、丟包等故障,要注意檢查網路卡與交換機間的相容性;
B. 網路連接正常,但不能進行域登錄,要從以下幾點檢查:
(a) 指明的域名是否存在或已工作;
(b) 是否已按伺服器、操作系統的要求(如在伺服器端啟用了WINS解析服務、DNS服務等,WINXP HOME版不能登錄到域中。),設置終端允許登錄到域中,電腦名是否已註冊到域中;
(c) 檢查使用的協議是否正確;
C. 檢查是否安裝了防火牆,是否被授權訪問;
D. 在必要時,使用直連線只連接兩台機器在對等網環境下檢查是否可連網(這樣做可排除網路上諸環境因素的影響)。
(3) 網路適配器驅動與屬性檢查:
A. 驅動程序是否正確、合適。網路卡設備建議由系統自動識別,並盡可能使用與操作系統匹配和更新的驅動程序(只有老型號的ISA網路卡才可使用手動安裝的方法進行驅動的安裝)。在安裝驅動程序時,如有必要,可將啟動中載入的和正在執行的程序關掉,再行安裝;
B. 網路卡在某一網路環境下工作不正常,可調整網速,如對於10/100Mbps的網路卡,如果工作在10Mbps的網路環境下,網路工作不正常,應特別指定網路卡工作在10Mbps的速度上;
C. 檢查網路通信方式,如是否為全雙工等。
(4) 網路協議檢查:
A. 檢查網路中的協議等項設置是否正確(不管用哪種協議,必須保證網內的機器使用的協議一致)。網路中是否有重名的電腦名;
B. 如果不能看到自己或其它電腦,先通過按F5多重新整理幾次來檢查,然後檢查是否安裝並啟用了文件和列印共享服務、是否增加了NETBEUI協議(如果網路環境中有WINS伺服器,則不需增加,如沒有則要增加);
C. 如能ping通網路,但不能在網路芳鄰中訪問其它終端或伺服器,可用ipconfig /all(在命令行方式)、netstat等命令檢視具體信息,檢查網路屬性的設置,如域、工作組等,並進行相應的更改;
D. TCP/IP協議的實用程序ping命令,可用來檢查網路的工作情況。這需要維修人員瞭解TCP/IP協議的相關知識(順序:PING 127.0.0.1,本機IP、本網段IP、網關、DNS等);
E. 如果PING不通,可嘗試在網路屬性中把所有的適配器和協議刪除,重啟後重新安裝;
F. 通過執行tracert <目標IP地址>命令,檢查IP包在哪個網段出錯;
(5) 系統設置與應用檢查:
A. 檢查機器自檢完成後,所列的資源清單中網路卡是否被列其中(非PNP網路卡除外),其所用資源與其它設備有無共享;
B. 檢查系統中是否有與網路卡所用資源相衝突的其它設備,如有,可通過更換設備間的安裝位置,或手動操作更改衝突的資源。對於ISA總線的網路卡,可能需要在CMOS中關掉其所佔中斷的PnP屬性,且其所用資源一般不宜與其它設備共享。較老的PCI設備也不宜與其它設備共享資源;
C. 檢查系統中是否存在病毒;
D. 如果某一特定的應用在使用網路時工作不正常,檢查CMOS設置是否正確,重點檢查網路卡的驅動程序是否與其匹配,必要時,關閉其它正在執行的應用程式,及啟動中載入的程序,看是否能正常工作,或與能夠正常執行該應用的機器進行比較,檢查在配置方面有何不同;
E. 通過重新安裝系統,檢查是否由於系統原因而導致網路工作不正常。
(6) 硬體檢查:
A. 用網路卡自帶程序和網路卡短路環檢測網路卡是否完好;
B. 如更換網路卡後仍不正常,可更換主機板,更換主機板仍不能解決時,可考慮更換其它型號網路卡;
(7) 對於無盤站,注意檢查以下幾點:
A. BIOS中是否允許了從網路啟動,BIOS中最好禁用軟驅,將"Report No FDD For Win 95",由Yes更改為No(或反之。這與軟驅的設置有關)
B. 對於ISA網路卡,其BIOS的設置,應使BOOT ROM預設的起始地址為D800H 或C800H,I/O為300H(如有些網路卡的預設設置為C800H容易與AGP顯示卡等部件佔用的地址資源衝突導致安裝失敗)。;
C. 在以上操作無效時,對有些主機板,遮閉板載音效卡,再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修改。
D. 工作站的協議必須與伺服器協議一致;
E. 有多台伺服器時,必須指定第一回應伺服器。
對於無線網路,特別要注意:
A. 檢查兩台終端間的有效距離是否過大,中間是否有隔離物;
B. 對等網路下,所使用的頻率通道是否一致;
C. 在用AP的環境下,終端的網路ESSID必須與AP一致;
D. 檢查網路卡和AP的密鑰的密鑰是否相符。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七)。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網路卡不工作,指示燈狀態不正確;
解決方案:首先觀察系統裝置管理員中有沒有網路卡這個設備,若沒有則更換網路卡或重新插拔網路卡測試,並看金手指部分有沒有銹跡,若有,則用橡皮擦乾淨測試。

案例二:
問題描述:區域網路內,只有幾台機器能連網,大部分不能互訪。網路卡燈亮,HUB燈閃
解決方案:見到這種情況,要從軟硬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
a、軟體方面,使用最新版本的KV3000進行了查、殺病毒工作,沒有發現任何病毒,從而排除了病毒干擾的可能性。網路方面,安裝了NetBEUI、IPX/SPX和TCP/IP協議,網路卡的驅動也正確安裝,在設備管理中沒有發現任何衝突,並進行了協議綁定。設置了文件、列印機共享,也設定了工作組名稱和電腦名稱。應該說從網路協議到共享資源設置等均沒有問題,可以排除軟體方面的錯誤。
b、從硬體方面分析,大致有四種可能:其一是網線斷路,無法形成信號回路;其二是網線的線序是否正確;其三是在集線器與電腦間連接用的網線過長,超過100米;其四集線器端口有問題。針對這四種可能性,逐個進行排除。使用測線工具或萬用表測量網線,發現網線連接狀況很好,沒有斷路。通過目測,連接用的網線長度不可能超過100米。將幾台網路已連通的電腦接在集線器上的插口換到懷疑損壞的集線器端口上,這幾台電腦仍然互通,說明集線器端口沒有損壞。
c、通過對網線線序的檢查,發現用戶的製作的線序是1、2、3、4,問題就出在這兒,因為RJ45插頭正確的連接應該是使用1、2、3、6,其中1、2是一對線,3、6是一對線,其餘四根線沒有定義。查出了問題,只需為用戶重新做網線頭,插入後網路正常。

案例三:
問題描述:腦在「網路芳鄰」中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電腦,從而無法使用其他電腦上的共享資源和共享列印機
解決方案:使用ping命令,ping本機的IP地址或主機名,檢查網路卡和IP網路協議是否安裝完好。如果能ping通,說明該電腦的網路卡和網路協議設置都沒有問題。問題出在電腦與網路的連接上。因此,應當檢查網線和Hub及Hub的接頭狀態,如果無法ping通,只能說明TCP/IP協議有問題。重新設置網路協議,對於10台以下的機器且不上Internet的機器可考慮用NetBEUI協議,若上Intrnet則用TCP/IP協議,不管用哪種協議,必須保證網內的機器使用的協議一樣。

案例四:
問題描述:無盤站不能上網或啟動報錯;
解決方案:
NOVELL無盤工作站不能正常登錄伺服器有以下幾種情況:
  a.工作站螢幕上出現「Error opening boot disk image file 」OR「Unable to open image file」
  這可能是連到了一個沒有包含遠端啟動映像文件的伺服器。把啟動映像文件拷到這個伺服器的Login目錄下;如果使用的是多遠端啟動映像文件,檢查Bootconf.sys中對工作站是否進行了正確設置,應確保網路地址和節點地址的正確,如果以上都正確,那麼可能是遠端啟動映像文件有問題,可以測試產生啟動映像文件的軟碟能否正常啟動有盤工作站。若還不行,可以執行一下RPLFIX實用程序。
  b.工作站螢幕上出現「Error finding server」
  在確保硬體線路連接沒問題的前提下,檢查伺服器上是否安裝了「Ethernet_802.3」畫格類型,遠端啟動映像文件的net.cfg 中是否包含Ethernet_802.3,這種就是前面所說的舊型的IPX晶片,它不支持Ethernet-802.2畫格。按照相應的畫格類型重新製作啟動映像文件。
  c.工作站在從遠端啟動映像文件裝入網路卡驅動時掛起,螢幕並顯示下面類似信息:Ethernet card is improperly install or net connected the network.
  這就是由於前面所說的舊式IPX晶片在Netware 4.X以上使用時,在遠端啟動映像文件中沒有RPLODI.com或遠端啟動映像文件的批次處理文件中ISL.com下行沒有RPLODI.com行。
  d.工作站顯示「Loading MS-DOS」並掛起
  這是由於遠端啟動映像文件使用了DOS 5.0或以上版本,對遠端啟動映像的文件執行RPLFIX實用程序。
  e.螢幕上出現「batch file missing」
  出現這個消息是由於autoexec.bat或其它批次處理文件(對多個遠端啟動映像所使用的批次處理)沒有同時存在於LOGIN目錄和用戶登錄目錄。

第八章 Internet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主要是與瀏覽Internet有關的軟、硬體故障。如:不能撥號、不能瀏覽網頁等。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不能撥號、無撥號音、撥號有雜音、上網掉線;
2、 上網速度慢、個別網頁不能瀏覽;
3、 上網時當機、藍屏報錯等;
4、 能收郵件但不能發郵件;
5、 網路設備安裝異常;
6、 與調製解調器相連的其它通信設備損壞、或反之。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調製解調器、電話機、電話線、局端。余類同 「區域網路類故障」。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環境檢查
(1) 周邊及外觀檢查:
A. 市電的接線定義是否正確,是否有地線;
B. 外置MODEM附近是否有變壓器等設備或其它可造成干擾的電器設備;
C. 電話是否有防盜打功能,是否安裝了IP電話撥號器、傳真機等外部設備。這些外部設備連接是否正確,工作是否正常(單獨工作和連機情況下);
D. 檢查機箱內灰塵是否較多,是否有異物造成短路,插接部件是否接插到位,無翹起;
E. 主機板、MODEM或寬帶上網網路卡上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等現象;
F. 網路卡接頭接觸是否良好;
G. 加電後注意部件、元器件及其它設備是否有異味、溫度異常等現象發生。
(2) 信號線連接:
A. 電話線是否正確連接,連接的電話線是否正常,用戶的電話是否為分機,是否有來電提醒;
B. 撥打的電話號碼是否有限制;
C. 寬帶上網其網線定義是否正確,能否連通,有條件的話將機器更換環境(如:到鄰居家中或回站)後再進去行測試,以驗證是否為連線問題;
2、 故障判斷要點
(1) MODEM配置檢查:
A. 檢查CMOS中的設置是否正確。MODEM設備是否被系統認到;
B. 軟體最小系統加MODEM,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如消失。則是硬體之間的不相容或資源衝突造成的故障;
C. 在裝置管理員中檢查MODEM驅動是否正確,是否有資源衝突。MODEM支持的協議是否與局端不相容。在驅動不正確時,可能會造成上網掉線、上網速度慢等現象。將原MODEM驅動刪除(最好在控制台——調製解調器中將MODEM刪除),安裝主機板驅動後重新安裝MODEM驅動程序;
D. MODEM設備屬性設置是否正確(如使用的連接速度等)。
(2) 撥號器/撥號過程檢查:
A. 檢查用戶所用的撥號程序,是否為第三方的軟體,建議用一新增的撥號連接,撥號上網(最好能不用用戶的帳號),檢查是否能撥號,是否報錯;
B. 注意察看報錯信息,初步判斷故障原因(如:報680錯誤,是沒有撥號音,678錯誤,是遠端伺服器沒回應等);
C. 用戶是否有權訪問Internet網路。
(3) 網路屬性及協議檢查:
A. 如果是通過服務提供商來撥號上網的,除一定要安裝IP協議外,不應對IP地址等參數進行設定。其它上網方式,應按要求進行相關的設定;
B. 使用的撥號協議是否與服務商要求的一致(如使用PPP協議等)。
(4) IE檢查:
A. 對於Windows 98系統,如果IE有故障,建議昇級IE到5.5版本,或打修正檔;
B. 檢查IE屬性設置是否正確,檢查IE是否因上某一網站而被修改。如果臨時文件過多,可造成上網後無法瀏覽網頁(可在IE屬性中刪除臨時文件等。關於刪除的方法,見本章之後)。是否因為沒有安裝某些網站所必須的插件,而造成不能瀏覽網頁。檢查IE中的安全級別設置,和分級檢查設置,恢復成預設值;
C. 檢查是否因上某些網站,造成系統被修改(如註冊表被禁用等);
D. 檢查用戶的軟體環境,是否由於防病毒、防火牆之類的軟體,或其設置不正確,造成瀏覽困難。
(5) 系統檢查:
A. 檢查系統中是否有病毒;
B. 在MSCONFIG中關掉所有啟動時載入的程序,關掉所有正在執行的程序。防止軟體衝突造成的無法上網;
C. 必要時重新安裝操作系統進行測試。
(6) 硬體檢查:
A. 更換MODEM所在的插槽,重新檢測MODEM並安裝驅動,如果無法上網,更換MODEM測試;
B. 如果是在雷雨後出現不能撥號等現象,除檢查電纜線及其上的其它設備是否損壞外,應查MODEM是否已損壞;
C. 如還不能上網,注意檢查其它硬體;
(7) 寬帶上網如出現故障,還需檢查:
A. 檢查網路卡驅動是否安裝正確;
B. 用閉環測試網路卡是否正常;
C.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將撥號屬性設置正確,根據寬帶上網說明重新安裝撥號軟體,設置各項設置;
D. 更換不同型號網路卡進行測試,排除不相容現象;
E. 聯繫電信局或小區網管檢查網路環境或連接設備;
F. 對於自動上網的,代理伺服器不要進行設置,對於早期的寬帶網,需要設置IP。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八)。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
一客戶端機器採用98操作系統,在撥號上網時發現網頁無法開啟,但右下腳確實有連接的圖示,發現無網路流量,但多撥幾次後問題解決,此問題復現無規律,客戶需要解釋原因並證明不是機器的問題。
解決方案:客戶要求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因為機器並非無法上網,瞭解到這一點就應該從軟體方面來考慮,不能一上來就換硬體,給客戶感覺不好。
機器可以正常撥號說明機器的Modem硬體和驅動沒有問題,但仔細觀察後發現網路流量為0,說明機器並沒有在網上,右下腳的連接符號可能是一種假相,使用ipconfig/all命令發現機器沒有獲得IP地址,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可能會和電信接入端有關,反覆測試幾次撥號上網,發現只要撥號後如果獲得IP地址就一定可以上網,如果沒有獲得IP地址,就一定無法開啟網頁,客戶看到這種現象後基本認可我的說法,並希望通過重新安裝操作系統來看是否可以解決,通過重新安裝98操作系統後問題依舊,客戶已認為機器沒有問題,在新的98下我為客戶用另外一種方式進行測試,即用98里邊的超級終端來撥號,原因是超級終端在撥號時可以看到撥號的全過程,是否可以得到IP地址,在使用超級終端撥號5-6次後發現有一次沒有得到IP地址,至此客戶完全信服了,正真的原因在於電信的局端,而不是在於機器本身。

案例二:
問題描述:客戶端機器所裝的操作系統為98,除安裝Modem外,還加了一塊網路卡,客戶端機器平時使用網路卡上區域網路的,網路卡獲得IP是採用DHCP方式,但在撥號時無法撥號上網,可是有撥號音,客戶要求徹底解決。
解決方案: 客戶以前曾經用過Modem撥號上網,現在無法使用,情緒較激動,除了解決外還需要充分的溝通,因此處理的過程很重要。
我在測試時發現故障復現,經過和客戶溝通,發現客戶以前確實可以撥號上網,最近由於安裝了一塊網路卡,區域網路可以上,撥號是用不成了,從和客戶的溝通後,我認為不是機器本身的問題,還是和設置及操作系統本身有關,因為在2000下別的電腦上是沒有此問題的。首先我將網路卡遮閉掉,然後測試撥號上網,發現故障消失,難道和網路卡有關,將網路卡開啟,發現可以撥號上網,問題解決!怎麼回事,重新啟動後發現區域網路上去後撥號再次出現異常,故障復現,使用超級終端撥號發現無法獲得IP地址,OK,問題找到,但是什麼原因造成無法獲得IP地址呢?看來和操作系統有關,因為2000下並無此問題,應該在98下和網路卡有關,由於此區域網路是採用DHCP方式,我用winipcfg將網路卡IP Realse,再次撥號故障解決,總算找出了問題的所在,反覆啟動並釋放網路卡IP後撥號正常,後經和微軟工程師溝通,確定95和98確實有這種問題,但2000下已經解決了此問題,至此問題圓滿解決,客戶表示非常認可。

案例三:
問題描述:客戶自己買了一個Modem,用此Modem可以撥號163/169上網,但其卻無法撥到公司的區域網路上收發郵件,客戶希望協助解決,雖然客戶的Modem不是標配的。
解決方案:客戶自己對電腦還是比較熟悉的,因此只是要求我們協助處理,查出真正的原因,所以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盡量不要開啟機箱,做換主機板之類的操作,重點要來考慮相容性。
因為可以撥到163上,無法撥到公司網上,所以我重點要看客戶Modem的型號及協議,客戶的Modem是國產同維的產品,支持V.90協議,客戶公司的Modem是美國3COM的產品,也支持V.90協議,首先用超級終端撥號到公司,發現出現撥號音後2秒後自動斷調,沒有到獲得IP地址的那一步,這就說明這兩個Modem出現了相容性問題,在握手階段出現了問題,向客戶解釋清楚後,客戶向其單位借了一個3COM Modem,首先用撥號網路測試一切正常,再用超級終端測試發現一切正常,客戶非常認可,認為我們的測試方式很有說服力。

附:在IE中刪除臨時文件可用以下幾種辦法:
1、 開啟IE瀏覽器,在工具—internet選項中刪除臨時文件,清空歷史記錄。(對於IE無法開啟的可在這項裡的設置中選「每次啟動Internet Explorer」,或將Internet臨時資料夾使用的磁牒空間加大;
2、 在開始—設置—工作管理欄和開始功能表—開始功能表程序中選清除;
3、 在c:\windows\history目錄中將歷史記錄刪除;
4、 在c:\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中刪除所有文件;
5、 使用網路實銘等第三方軟體進行清除。
第九章 端口與外設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主要涉及串並列阜、USB端口、鍵盤、滑鼠等設備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鍵盤工作不正常、功能鍵不起作用;
2、 滑鼠工作不正常;
3、 不能列印或在某種操作系統下不能列印;
4、 外部設備工作不正常;
5、 串列阜通信錯誤(如:傳輸資料報錯、丟資料、串列阜設備識別不到等);
6、 使用USB設備不正常(如USB硬碟帶不動,不能接多個USB設備等);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裝有相應端口的部件(如主機板)、電源、連接電纜、BIOS中的設置。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準備相應端口的短路環測試制具;
(2) 準備測試程序QA、AMI等——這些程序要求在DOS下執行;
(3) 根據站內的資源,準備相應端口使用的電纜線,如並列阜、列印機線、串列阜線、USB線等。
2、 環境檢查
(1) 連接及外觀檢查:
A. 設備資料電纜接頭是否與主機連接良好、針腳是否有彎曲、缺失、短接等現象;
B. 對於一些品牌的USB硬碟,應向用戶說明最好使用外接電源以使其更好的工作;
C. 連接端口及相關控制電路是否有變形、變色現象;
D. 連接用的電纜是否與所要連接的設備匹配(如:兩台機器通過串列阜相連,就應使用空調製解調器連接線而不能使用MODEM線等)。
(2) 外設檢查:
A. 外接設備的電源適配器是否與設備匹配;
B. 檢查外接設備是否可加電(包括自帶電源,和從主機信號端口取電);
C. 檢測其在純DOS下是否可正常工作。如不能工作,應先檢查線纜或更換外設及主機板;
D. 如果外接設備有自檢等功能,可先行檢驗其是否為完好;也可將外接設備接至其它聯想機器檢測。
3、 故障判斷要點
(1) 盡可能簡化系統,無關的外設先去掉;
(2) 端口設置檢查(BIOS和操作系統兩方面):
A. 檢查主機板BIOS設置是否正確,端口是否開啟,工作模式是否正確;
B. 通過更新BIOS、更換不同品牌或不同晶片組主機板,測試是否存在相容問題;
C. 檢查系統中相應端口是否有資源衝突。接在端口上的外設驅動是否已安裝,其設備屬性是否與外接設備相適應。在設置正確的情況下,檢測相應的硬體——主機板等;
D. 檢查端口是否可在DOS環境下使用,可通過接一外設或用下面介紹的端口檢測工具檢查;
E. 對於串、並列阜等端口,須使用相應端口的專用短路環,配以相應的檢測程序(推薦使用AMI)進行檢查。如果檢測出有錯誤,則應更換相應的硬體;
F. 檢查在一些應用軟體中是否有不當的設置,導致一些外設在此應用下工作不正常。如:在一些應用下,設置了不當的熱鍵組合,使某些鍵不能正常工作。
(3) 設備及驅動程序檢查:
A. 驅動重新安裝時優先使用設備驅動自帶的卸載程序,如Z32列印機;
B. 檢查設備軟體設置是否與實際使用的端口相對應,如USB列印機要設置USB端口輸出;
C. USB設備、驅動、應用軟體的安裝順序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操作;
D. 外設的驅動程序,最好使用較新的版本,並可到廠商的網站上去昇級。

第十章 音視瀕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與多媒體播放、製作有關的軟硬體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播放CD、VCD或DVD等報錯、當機;
2、 播放多媒體軟體時,有圖像無聲或無圖像有聲音;
3、 播放聲音時有雜音,聲音異常、無聲;
4、 聲音過小或過大,且不能調節;
5、 不能錄音、播放的錄音雜音很大或聲音較小;
6、 設備安裝異常。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音、視瀕板卡或設備、主機板、記憶體、光碟、磁牒介質、機箱等。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除必備的維修工具外,應準備最新的設備驅動、修正檔程序、主機板BIOS、最新的DirectX,標準格式的音瀕文件(CD、WAV文件)、視瀕文件(VCD、DVD);
(2) 熟悉多媒體應用軟體的各項設置,如WINDOWS下聲音屬性的設置、音效卡/顯示卡附帶應用軟體的設置、視瀕盒/卡應用軟體的設置等;
3) 有針對性的瞭解用戶的信息,主要瞭解:出現故障前是否安裝過新硬體、軟體、重裝過系統(包括一鍵恢復)。
2、 環境檢查
(1) 檢查市電的電壓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220V±10%);
(2) 檢查設備電源、資料線連接是否正確,插頭是否完全插好,如音箱、視瀕盒的音/視瀕連線等;開關是否開啟;音箱的音量是否調整到適當大小;
(3) 觀察用戶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確;
(4) 檢查周圍使用環境,有無大功率干擾設備,如:空調、背投、大螢幕彩電、冰箱等大功率電器。如果有應與其保持相當的距離(50厘米以上);
(5) 檢查主機板BIOS設置是否被調整,應先將設置恢復出廠狀態,特別檢查CPU、記憶體是否被超頻。
3、 故障判斷要點
(1) 對聲音類故障(無聲、噪音、單聲道等),首先確認音箱是否有故障,方法:可以將音箱連線到其他音源(如錄音機、隨身聽)上檢測,聲音輸出是否正常,此時可以判定音箱是否有故障;
(2) 檢查是否由於未安裝相應的插件或修正檔,造成多媒體功能工作不正常;
(3) 對多媒體播放、製作類故障,如果故障是在不同的播放器下、播放不同的多媒體文件均復現,則應檢查相關的系統設置(如聲音設置、光碟屬性設置、音效卡驅動及設置)。乃至檢查相關的硬體是否有故障;
(4) 如果是在特定的播放器下才有故障,在其他播放器下正常,應從有問題的播放器軟體著手,檢查軟體設置是否正確,是否能支持被播放文件的格式。可以重新安裝或昇級軟體後,看故障是否排除;
(5) 如果故障是在重裝系統、更換板卡、用系統恢復盤恢復系統、或使用一鍵恢復等情況下出現,應首先從板卡驅動安裝入手檢查,如驅動是否與相應設備匹配等;
(6) 對於視瀕輸入、輸出相關的故障應首先檢查視瀕應用軟體採用信號制式設定是否正確,即應該與信號源(如有線電視信號)、信號終端(電視等)採用相同的制式。中國地區普遍為PAL制式;
(7) 進行視瀕導入時,應注意視瀕導入軟體和音效卡的音瀕輸入設置是否相符,如:軟體中音瀕輸入為MIC,則音瀕線接音效卡的MIC口,且音效卡的音瀕輸入設置為MIC;
當僅從光碟讀取多媒體文件時出現故障,如:播放DVD/VCD速度慢、不連貫等,先檢查光碟的傳輸模式,應設為「DMA」方式;
(8) 檢查有無第三方的軟體,干擾系統的音視瀕功能的正常使用。另外,殺毒軟體會引起播放DVD/VCD速度慢、不連貫等(如瑞星等,應關閉);
(9) 軟體檢查
A. 檢查系統中是否有病毒;
B. 聲音/音瀕屬性設置:音量的設定,是否使用數字音瀕等;
C. 視瀕設置:視瀕屬性中解析度和色彩深度;
D. 檢查DirectX的版本,安裝最新的DirectX。同時使用其提供的Dxdiag.exe程序,對音效卡設備進行檢查
E. 設備驅動檢查:在WINDOWS下「系統—設備管理」中,檢查多媒體相關的設備(顯示卡、音效卡、視瀕卡等)是否正常,即不應存在有「?」或「!」等標識,設備驅動文件應完整。必要時,可通過卸載驅動再重新安裝或進行驅動昇級。對於說明書中註明必須手動安裝的音效卡設備,應按要求刪除或直接覆蓋安裝(此時,不應讓系統自動搜尋,而是手動在設備列表中選取);
F. 如用戶曾重裝過系統,可能在裝驅動時沒有按正確步驟操作(如重啟動等),導致系統顯示設備正常,但實際驅動並沒有正確工作。此時應為用戶重裝驅動。方法可同上;
G. 用系統恢復盤恢復系統、或使用一鍵恢復後有時會出現系統識別的設備不是用戶實際使用的設備,而且在WINDOWS下「系統—設備管理」中不報錯,這時必須仔細核對設備名稱是否與實際的設備一致,不一致則重裝驅動(如:更換過可替換的主機板後音效卡晶片與原來的不一致);
H. 重裝驅動仍不能排除故障,應考慮是否有更新的驅動版本,應進行驅動昇級、或安裝修正檔程序。
(10) 硬體檢查
A. 用記憶體檢測程序檢測記憶體部分是否有故障。考慮的硬體有主機板和記憶體;
B. 首先採用替換法檢查與故障直接關聯的板卡、設備。聲音類的問題:音效卡、音箱、主機板上的音瀕接頭跳線;顯示類問題:顯示卡;視瀕輸入、輸出類問題:視瀕盒/卡;
C. 當僅從光碟讀取多媒體文件時出現故障,在軟體設置無效時,用替換法確定光碟是否有故障;
D. 對於有噪音問題,檢查光碟的音瀕連線是否正確安裝,音箱自身是否有問題,音箱電源適配器是否有故障,及其他匹配問題等;
E. 用磁牒類故障判斷方法,檢測硬碟是否有故障;
F. 採用替換法確定CPU是否有故障;
G. 採用替換法確定主機板是否有故障。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十)。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用戶報修同禧E5000電腦,安裝的WINDOWS XP系統。用戶在播放音視瀕文件,如VCD、CD、MP3等時,音箱裡「滋滋」的噪音很明顯。
解決方案:
一般看到此類問題,總是會先想到是音箱的問題,或者主機板的音效卡有問題。但是工程師先後更換音箱、主機板都是故障依舊。此時維修陷入困境。
其實只要仔細觀察並思考一下,本著先軟後硬的思路去觀察,問題應該能很快解決的。此案例中,由於機器本身出廠是DOS系統,WINDOWS XP是用戶自己安裝的,音效卡驅動也是WINDOWS XP自己認的,而恰恰是XP自帶的驅動出了問題,造成用戶報修的問題現象。只要安裝隨機驅動光碟裡的相應的驅動程序,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案例二:
問題描述:用戶購買的未來先鋒722機器,自己按裝了 WINDOWS 98,發現播放CD時無聲音。在聲音控制裡已經開啟了CD的控制,並且把音量調節到最大了。
解決方案:首先我們要知道這點,聯想出廠預裝WINDOWS XP的機器,已經不再配置光碟和音效卡之間的音瀕線了,播放CD時都採用XP本身提供的數字音瀕功能直接播放。而WINDOWS 98不具備數字音瀕的功能。明白了這一點,用戶的問題的答案也就明朗了。
告訴用戶機器標配中利用WINDOWS XP的數字音瀕功能播放CD,所以機器沒有配置光碟音瀕線。而WINDOWS 98不支持數字音瀕功能,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建議用戶還是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統,或者自己增加一根音瀕線。
從這個案例不難看出,對產品配置、技術規範的瞭解和掌握對於我們解決用戶問題是很重要的保證。

第十一章 相容或配合性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類故障主要是由於用戶追加第三方軟、硬體設備而引起的軟、硬體故障。
這類故障,在前面的幾類故障中已部分提及,因此有些故障現象可能與前面所介紹的故障判斷類似,可參考。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加裝用戶的設備或應用後,系統執行不穩定,如:當機或重啟等;
2、 用戶所加裝的設備不能正常工作;
3、 用戶開發的應用不能正常工作;
4、 用戶需要的配置在聯想機上不能滿足(如需要加裝大容量記憶體、需要多個串列阜等)。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所有可能的部件或軟體。但影響第三方應用最多的部件應該是: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及新型接頭的外設。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環境檢查
(1) 檢查外加設備板卡等的製作工藝,對於工藝粗糙的板卡或設備,很易引起黑屏、電源不工作、執行不穩定的現象;
(2) 檢查追加的記憶體條是否與原記憶體條是同一型號。不同的型號一是會引起相容問題,造成執行不穩定、當機等現象;另一是要注意修改BIOS中的設置;
(3) 更新或追加的部件,如CPU、硬碟等的技術規格是否能與其餘的部件相容。過於新的部件或規格較舊的部件,都會與原有配置不相容。如:較舊的部件不支持電源管理,從而使系統執行時,使用這樣的部件就會工作不正常,或是使整個系統也不能正常工作。
2、 故障判斷要點
(1) 開機後應首先檢查新更新的或追加的部件,在系統啟動前出現的配置列表中能否出現。如果不能,應檢查其安裝及其技術規格;
(2) 如果造成無顯、執行不穩定或當機等現象,應先去除更新或追加的部件或設備,看系統是否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狀態,並認真研讀新設備、部件的技術手冊,瞭解安裝與配置方法;
(3) 外加的設備如不能正常安裝,應檢視其技術手冊瞭解正確的安裝方法、技術要求等,並盡可能使用最新版本的驅動程序。如果不能解決,應檢查外加設備的質量及原系統的工作情況;
(4) 檢查新追加或更新部件與原有部件間是否存在不能共享資源的現象,即調開相應部件的資源檢查故障是否消失,在不能調開時,可設法更換安裝的插槽位置,或在BIOS中更改資源的分配方式;
(5) 檢查是否由於BIOS的原因造成了相容性問題,這可通過更新BIOS來檢查(注不一定是最新版或更高版本,可以降低版本檢查);
(6) 檢視追加的部件上的跳線設置是否恰當,並進行必要的設置修改;
(7) 對於使用較舊的板卡或軟體,應注意是否由於速度上的不匹配而引起工作不正常;
通過更改系統中的設置或服務,來檢查故障是否消失。如電源管理服務、設備參數修改等;
(8) 檢查原有的軟硬體是否存在性能不佳的情況,即通過更換硬體或遮閉原有軟體來檢查。

~END~

好東西都分享給大家 表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文章被現代阿信在2004-11-30 16:13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1-30 16:00 |
yuaaa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真是獲益良多,多了解一些電腦的故障維修判斷,謝謝大大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1-30 20:30 |
love730101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哇!真長~看的好辛苦~謝謝大大分享
以後電腦有問題可以先看看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省 SONY公司 | Posted:2004-12-01 13:04 |
jennyih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感謝分享

不過看了真的是有點頭疼

我把他整理了一下
改成WORD文件
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下載回去看看


本帖包含附件
zip 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rar   (2022-06-09 14:01 / 48 KB)   下載次數:15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5 (by MaverickWu) | 理由: 主動幫忙,值得鼓勵!拍拍手!


不理陽光的向日葵!!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2-03 01:01 |
粗勇工人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終身成就獎
頭銜:孤僻的怪老頭孤僻的怪老頭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WCG 團隊, 單車討論
推文 x38 鮮花 x37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剛剛刪除了一份相同的文章
^^" 很有用的文章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25 23:28 |
bill16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jennyih於2004-12-3 01:01發表的 :
感謝分享

不過看了真的是有點頭疼

我把他整理了一下
.......
謝謝你的整理!我不只要收藏,而且要好好的研究一下!
但有空的話,再多做一些排版,加些顏色!再分享給大家!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台灣台灣電訊 | Posted:2005-01-29 20:2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4415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