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er
|
分享:
▲
▼
Re:能否给我意见 ^^"
小弟才疏学浅..尽量把知道的跟大家讲啰
第一个问题 目前很多的SATA硬碟还是用PATA桥接的方式 原因很简单 因为SATA必竟是新的技术 新的东西本来就比较贵一点 像是LCD的DVI介面..明明就省了一个ADC..但是支援DVI的LCD硬是比VGA的贵 所以节省成本的方式就是用一个桥接晶片 把PATA的讯号转成SATA 这样的缺点就是在传输速度上没有发挥SATA的150MB/s的优势 甚至还会因为桥接的关系造成些许的效能损失 不但如此..这种硬碟因为标榜SATA介面 卖的比PATA的还贵.. 所以买这种SATA硬碟..不如就买PATA的吧
第二个问题 NCQ其实原理很简单 我们知道一个档案在硬碟里其实就是以4KB或2KB为一个Cell散布在整个硬碟的不同磁轨磁区中(NTFS或FAT32) 这也就是为什么硬碟需要重组..其实就是把这些散开来的Cell都摆到附近的地方 这样在读取或写入档案的时候 那个磁头就不用可怜的趴趴走了 但是因为其实Windows很常在存取你的硬碟(暂存啦, 虚拟记忆体啦, Delete的时候不是真的Delete掉,而是Mark掉而已啦, 等等的) 所以你可以发现你的硬碟没多久档案又会散的乱七八糟 NCQ就是为了减低磁头跑来跑去的工作量(因为马达这种东西总有寿命的) NCQ其实应该是算SATA II (300MB/s)的一项功能 但是有的在市面上的硬碟已经开始支援这种功能 像是刚刚版友所说的Seagte的还有Maxtor新的都有NCQ支援 但是很不幸的 要开NCQ..你的主机板的SATA Controller也要支援才行 以我的记忆..现在市面上买的到的支援NCQ的南桥应该只有Intel的ICH6 所以如果你买的是i915P/G或是i925X/XE就有NCQ支援 如果主机板上用的是板载SATA Controller..我印象中是还没有可以支援NCQ的(最常见的是Silicon Image的3112, 3114或是Promise的晶片) 不过将来就会陆续出来..像是nForce4和VIA的VT8251南桥, ULI的M1573等等
NCQ的原理很简单 讲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硬碟的某一张碟片上从内到外有1,2,3,4,5个点 这五个点刚好是我要存取的档案散落的地方 因为每个Cell都有link到下一个位址 所以如果依照原本link的顺序 那么硬碟可能需要以3-1-5-4-2的顺序读写 这样一来磁头得辛苦的跑来跑去..速度也比较慢(硬碟最慢的就是磁头移动所需要花的时间, 因为这是唯一不是电子式的部份, 而是机械式的) 所以如果我先把这五个位址解译出来 把他先暂存起来..再判断出一个最顺的路(也就是不用让磁头趴趴走的路线,当然就是1-2-3-4-5了) 以这个路去走 那不但可以延长磁头的寿命, 速度也会比较快
以上是讲的浅显易懂一点 不过可能跟事实有一点出入 希望有内行的板友来纠正..谢谢!
[ 此文章被Sander在2004-12-08 23:28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