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中、小學生每天中午必須吃「戰鬥餐」,平均得在10到15分鐘內解決便當,有的甚至得趕在5分鐘內「嗑」完。對於正在發育中的年輕身體,長此以往,極可能引來一輩子擺脫不掉的腸胃等疾病,醫界認為不宜等閒視之。
本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中、南各地多所國中、小學發現,雖然各校的午餐和午休時間多在60分鐘至70分鐘之間,但學生中午吃「戰鬥餐」的情況相當普遍,沒有辦營養午餐的學校尤其嚴重,校方和教育當局卻習焉不察,甚至不少家長認為15分鐘內吃一頓午餐,「還好嘛」。
記者實地調查台北市人數最多的國中──仁愛國中,發現該校的廚餘回收做得非常徹底,績效良好,但環保的美意卻擠壓了學生吃午餐的時間。不少學生中午下課後得花上10分鐘排隊買便當,但12時25分就要回收廚餘,使得真正吃午飯的時間只剩下10~15分鐘,許多人還沒吃飽,就眼睜睜看著飯菜進回收筒,只得餓著肚子趴在桌上午睡。
類似的情況,桃園同德國中、屏東中正國中也有,甚至國小也不遑多讓。譬如屏東崇蘭國小在中午12時下課後,學生取得家人送來的便當,大約12時5分開始用餐,20分卻得刷牙了。
午餐時間只有短短10到15分鐘,部分是學校的規定所致,部分則是有些學生在國小階段已養成吃「戰鬥餐」的習慣,「5分鐘就可以吃頓午餐了,現在用餐時間還算充裕呢」。
教育部體育司長何卓飛聽到這件事後,直說:「不合理」。他表示,教育部不過問學校的用餐時間安排,但吃飯應該細嚼緩嚥是國民基本常識,讓學生只有15分鐘吃午餐,明顯不符細嚼緩嚥的原則,學生的胃遲早會被搞壞。
台北市教育局則表示,如有學生認為用餐時間過短,可向校方反應,再由學校視情況調整;就仁愛國中的案例來看,學生的用餐時間主要浪費在排隊買午餐,與落實廚餘回收無關。教育局表示會去電請校方調整福利社的供餐機制,包括增加供餐窗口和菜色選擇等。
台北市立仁愛國中訓導主任陳玲玲坦承,表定35分鐘的午餐時間倘若碰上第四堂課延誤下課,或是學生遠從藝能專科教室趕到合作社買便當,實際上只剩15~20分鐘,「是趕了點」。但她強調,每年校方都會召開行政會報檢討學生作息時間,從未聽過有學生或家長抱怨吃飯時間太短,剛上七年級的新生會不適應,但「習慣就好」。
陳玲玲還說,12時30分午休鐘聲第一次響起,若學生還沒吃完,只要不影響其他同學休息,都可以繼續吃,學校絕對不會處罰,而且12時35分鐘會再響一次,就是要保持彈性。不過,聽學生反映有人曾因此遭到老師罵,陳玲玲說,那應是個別班級的事。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腸胃科主任吳子聰強調,國小至國中的孩子正值快速成長階段,代謝需求量大,所需的熱量也多,狼吞虎嚥難以有效消化食物,當然影響到營養攝取,進而減緩成長速度。消化不良更會引發消化性潰瘍,影響後半輩子的生活品質。
【聯合新聞網 民生報記者/連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