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神经科学社群也都惊醒了。加拿大列斯布里治大学领导神经可塑性研究的科尔布(Bryan Kolb)回忆道:「莫山尼奇是第一位从事这种研究的学者,证明这些神经功能区会改变,我惊讶极了。那时大家认为大脑是根据基因蓝图建造的,没有人想到会在大脑上侦查到规模那么大的变化。」
不过,占领「无主土地」的都是紧临的邻居,来自几公厘之外。到了1991年,科学家发现了几公分外来的占领军。这个发现的基础,是许多年前由陶布(Edward Taub)所奠定的,现在他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罕分校任教。当年,陶布切断了几只猴子的手臂神经,再观察它们的大脑。可是他被迫放弃了那个研究,因为主张动物权的人士控告他虐待动物,就是着名的「银泉猴案」。有一阵子,他的研究完全停摆。
许多年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威克富瑞斯特大学医学院的彭斯(Tim P. Pons)与陶布等人,研究当年从陶布实验室里抢救出来的猴子,发现了令人惊讶的结果。那些猴子的手臂都残废了,可是它们大脑皮质上原来处理手臂讯息的区域,现在接收的是面孔捎来的讯息。范德比尔特大学的艾布纳(Ford Ebner)解释道:「那些猴子大脑皮质功能重划的规模,过去学者都认为是不可能的。那是另一座里程碑。」很明显,成年大脑是个有活力又有效率的地主,绝不容许空间闲置。
大脑皮质的功能重划
过去20年,以猴子做的研究与从人类得到的证据,已经可以互相印证。现在,大脑皮质具有可塑性已是公认的成年大脑特征。科学家研究丧失一肢的人,发现原先负责断肢的皮质区域,后来处理来自残肢或颜面的讯息。演奏弦乐器的音乐家,支配按弦手的皮质区比支配拉弓手的来得大,而且最常用的手指占用了最大的区域。习惯阅读点字的人,手指接触点字时激发的是视觉皮质。
这些证据都能互相印证,而莫山尼奇、陶布和其他学者正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发现,以协助各种脑伤与失能病人。莫山尼奇说:「我们知道,大脑终生都有可塑性,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那个结论引导我们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能不能驱动一个年纪较大的脑子,朝着有疗效的方向变化?」
大脑能凭着自身的可塑性恢复功能吗?到目前为止,最坚强的证据来自陶布与同事自1980年代起研究的中风病人。在更早的实验里,陶布发现,手臂的神经给切断的猴子,要是以电击强迫的话,还是能够移动那只手臂。现在,因为中风而丧失运动功能的病人,也能学会再度利用手臂的方式。陶布与德国耶拿大学的密尔特纳(Wolgang Miltner)、康斯坦兹大学的埃尔伯特(Thomas Elbert)合作,在实验中限制中风病人的正常手臂,让病人密集训练瘫痪的手臂,一天几个小时,一连两个星期。结果,他们成功迫使病人再度使用看来像是瘫痪了的手臂。这叫做「限制–诱导」(constraint-induced, CI)运动疗法(如右图,治疗师把中风病人的正常手臂束缚住,强迫他重新学习运用中风的手臂)。陶布说:「根据同行公认的看法,中风一年之后再进行治疗,不可能恢复功能。」可是有些病人已经能够再度有效使用手臂了,甚至包括那些20几年前就中风的人。
来自
http://sa.ylib.com/read/readsho...303&DocNo=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