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之邦
State of Fear 作者:
Michael Crichton/著 譯者:
洪蘭/譯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2005 年 05 月 29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英文版首刷150萬本,半年實銷120萬本;已授權18國語文版本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
「彼得,每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如果要控制人民的行為,使他們安分守己、溫馴聽話,使他們開車靠右、乖乖繳稅,最好的方式就是恐懼。……儘管某個特定的恐懼原因改變了,我們依然離不開恐懼的糾纏。恐懼滲透到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我們自以為住在不同的國家──法國、德國、日本、美國──其實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國家:恐懼國。」
對艾文斯而言,好像每一件事都是慢動作的倒帶。海嘯的大浪像燒開的沸水,冒著泡泡,越過沙灘,奔向叢林,把所有的綠完全包在泡泡底下。
水繼續滾開,沸騰的海浪衝向他們,然後突然慢下來,急速退去。下面人車已不見蹤影,許多樹被連根拔起,隨著退潮而進入海洋。
浪退回海洋,越退越遠,露出更多的沙灘,終於不見。海洋又是一片平靜,好像不曾發生這件事。
「這是第一個,」凱納說:「下一個會更大。」
從這裡,麥克‧克萊頓開始了他精彩扣人心弦的高科技緊張刺激小說《恐懼之邦》(State of Fear)。只有克萊頓獨特的能力能將科學事實與血脈賁張的小說結合在一起,最後帶到令人心臟停止跳動的結局高潮。
這本書是克萊頓範圍最廣的懸疑小說,《恐懼之邦》將讀者從冰島的冰原帶到南極的火山,從亞利桑那的沙漠帶到所羅門群島的熱帶叢林,從巴黎的街上到洛杉磯的海灘。這本小說好像帶著你坐摩天輪,高潮迭起,使你的大腦一直在換更高的檔。它使你透不過氣來,同時卻使你深思。
這本書是麥克‧克萊頓登峰造極之作。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 綠蠹魚 規格: 平裝 / 25K正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ISBN: 9573255308
出版地: 台灣
譯者序 二○○四年十二月底,遠流出版公司的王榮文董事長把這本書的樣書拿來給我看,看適不適合台灣的讀者。我被這本書的故事所吸引,兩天之內,利用睡眠時間把它看完。書還給他時,我說:「故事很好看,但是會有人知道什麼叫海嘯嗎?」三天後,南亞發生大海嘯,死了二十幾萬人。
王榮文打電話給我說:「我們現在知道海嘯的厲害了!」
海嘯不是我翻譯這本書的原因,因為人的記憶是短暫的(從歷年立委選舉可看出),而且流行的東西如葡式蛋塔或甜甜圈只有三分鐘熱度,來得快去得快,熱度一退便棄之如敝屣了。我翻譯這本書的原因是它給我們很多新知識,我從來沒有翻譯過任何一本小說是附註有學術論文的期刊編號,供讀者查詢的,作者本身在這方面下了苦功,他自己說花了三年閱讀所有相關的資料,包括無數圖表、數據。這個精神很可佩,用作學術論文的態度寫小說,而我們台灣卻常見到用寫小說的態度寫論文,尤其在社會科學領域,真是應了馬克•吐溫的話:「科學最令人敬佩的一點,就是能夠從這麼少的事實中得出這麼完整的理論。」
這本書帶給我們的資訊是我們一般在台灣不太會碰到,學校也不太會教的知識,它讓我們在閱讀懸疑小說的同時,把這些資料讀了進去。有了正反兩方的資料,我們自己便可作判斷,所謂獨立思考能力,必須先建立在寬廣背景資料上。沒有數據,如何判斷?我看到氣溫的圖表時,想起以前念研究所時教我們統計的老師說:「數據會說話是沒錯,但是一個聰明的科學家會讓數據說他想要它說的話。」讀者可以仔細閱讀附錄,這是麥克‧克萊頓寫這本書的原因,也是這本書的重點。
學術和政治一定要分家。學術不能為政治所用,因為學術本當指導政策的制定,不能反賓為主、角色混亂。當學術為政治所用時,會造成的人類悲劇。我在翻譯這本書時正碰上《京都議定書》生效,報章雜誌有很多討論的文章,但是當我拿著書中作者所舉出來的證據問我的朋友(假設教授是高級知識份子),他們都不知道,也不曾想過這些問題。這本書裡面的知識是一般少見到的正反辯論,作者主張期刊應在刊登論文同時把同儕審定的意見一併刊出,至少讓讀者了解選擇刊登的理由,使主編不能因人情而放水。
這種把數據攤在桌面上大家討論的風氣,是台灣最沒有的,我們一般一聽到別人批評立刻想到政治迫害,扯上一堆與批評不相干的事來證明政治打壓,很少能虛心檢討別人的話是否有道理。非藍即綠、非黑即白的政治風氣已走入校園,使處於少數地位的不相同聲音已不敢出現。書中的退休教授霍夫曼真是可愛,但也很難過為什麼要到退休以後才敢說出心聲?人本來就會有不同的意見,政治的功能本來就是在協調,將不同的意見整合使能朝同一目標前進,中國人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是有道理的。協商是政治家的天職,不是扣帽子。
書中最後說「破壞環境最大的原因是貧窮」,這句話使我擲筆三嘆!近年來有去山地服務,看到人吃不飽肚子時,顧不到永續經營,當自己都顧不了時,如何去顧子子孫孫?經建會的封山政策封掉了很多原住民的生路,環保政策真是如作者所說的:「我已有我的了,我不要你去拿你的,因為那會破壞環境。」消除貧窮是保護環境最有效的方法。路不通,煤油上不來取暖時,只有砍木頭燒柴取暖,總不成為了你的環保,凍死我的妻兒?作決策的大官們,請務必實地去考察當地的生活。坐在直升機中繞一圈是看不到真相的。
書訊/《恐懼之邦》所描繪的場景竟一一真實呈現
2005/07/01 10:00
《恐懼之邦》,麥克‧克萊頓著,遠流出版,2005年5月29日初版。
最近這幾年人類終於見識到大自然反撲的可怕,以及所帶來的種種災難,也對電影「明天過後」的劇情中描述到全球溫室效應造成各地天災頻傳,暴風雨、龍捲風、地震、海嘯、山洪爆發等印象很深。《恐懼之邦》是作者麥克‧克萊頓把科學融合在小說裡頭,讓讀者對這些大自然的現象有所了解,重點主要是放在「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巨變」的關係。
在《恐懼之邦》裡的每一篇小說,將帶領讀者從冰島的冰原帶到南極的火山,亞利桑那的沙漠帶到所羅門群島的熱帶叢林,巴黎的街上到洛杉磯的海灘等,除了作者自己編造的情節外,作者也花了三年的時間閱讀大量大自然相關的資料,包括無數圖表、數據,也在書中附註有學術論文的期刊編號,供讀者查詢,這是一本在台灣少見用作學術論文的態度寫的小說。
這本書所帶給我們的資訊是我們一般在台灣不太會碰到,學校也不太會教的知識,所以在閱讀本書的同時,無形之中我們就把這些資料都讀了進去,當然這沒有像期刊或論文那樣看起來這麼學術,劇中精彩扣人心弦的情節,不僅讓人感到刺激,還會讓人一口氣就想看完。
《恐懼之邦》,麥克‧克萊頓著,遠流出版,2005年5月29日初版。
推薦一本書 因為是跟環保有關所以放在這裡介紹囉 內容很棒 頁數多了點 但是可以破除對環保運動的迷思 作者在書中對環保運動多有批判 但不是說人們應該放棄環保 而是應該以客觀自主的精神去檢視環保運動的內涵 是否都是真實的 不要被不實的資訊所恐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