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為陰囊內摸不到睪丸,陰囊發育也較差(圖一),所以左右有時不對稱。未降的睪丸大部份在腹股溝,少部份在後腹腔。
發生率﹕早產兒為 30%,足月新生兒為3%,一歲時約 1%,成人也是1%。在一歲前,部份隱睪仍有自行下降的機會。所以治療多在一歲以後開始。
影響﹕睪丸在腹股溝或腹內因溫度較高,影響睪丸發育,生育力因而下降,這種影響在兩歲以後越來越明顯。隱睪日後產生惡性腫瘤的機會較高。睪丸在腹股溝也比較容易受傷或扭轉。
檢查﹕用手觸診、超音波或腹腔鏡通常可找到「隱藏」的睪丸。另外,與隱睪症類似的情形如收縮性睪丸 及無睪症也必須在事前排除。
治療:等到一歲如果睪丸仍未下降,就要開始治療。單側隱睪症以手術治療為主;雙側隱睪症則可試激素(荷爾蒙,如 hCG, LHrH)治療,不成功再用手術治療。最好在一到兩歲治療。
收縮性睪丸:其睪丸平常在正常位置,遇冷或其他刺激使提睪肌收縮時,把睪丸從陰囊拉到腹股溝,刺激消失時睪丸就恢後正常位置。這現象不必治療,年齡較大就會改善。
無睪症:先天或後天缺少一或兩側睪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