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錢基蓮/芝加哥電】
一個225公斤重的機器人亦步亦趨地跟在一名中風患者身後,並在患者摔倒的千鈞一髮之際扶住他。一部機器把一名槍傷患者架在走步機上方,教導她的兩條腿重新邁開步伐。一個虛擬實境的遊戲協助帕金森氏症患者握住咖啡杯。
這些都是在芝加哥舉行的國際復健機器人技術大會展示的新型醫療工具。芝加哥復健研究中心會議主席巴頓說:「我們仍在研發和發現如何使用這些機器人。」
機器人可餵食行動力有限的患者、做家事,協助他們獨立生活;亦可透過電話會議或收集居家治療資料,協助醫師診斷與治療患者;還可協助重傷或重病患者,使他們較能控制自己的動作。
一種協助患者走路的新機器是KineAssist運動和平衡系統,即將展開臨床試驗。芝加哥復健研究中心和民營業者合作研發的這部機器,使醫師可把注意力放在患者的進展上,不必擔心患者摔倒。
這個225公斤重、有輪子的機器人會在患者走路時緊跟在後,以保護裝置防止患者因為腳步不穩而跌倒,同時讓患者有較大動作的空間。
研發這項裝置的ChicagoPT公司創辦人之一布朗說,進行傳統治療時,必須有人扶持患者,然而這個扶持動作卻限制了患者的行動。患者用這部機器時,可以站在泡棉墊上學習平衡自己,做諸如向前接球的動作,甚至做一些較困難的動作,探索自己的極限。
布朗說,他希望在數年內讓這部裝置上市,售價在5萬到10萬美元之間。
35歲的傅兒敦2004年10月肩部遭槍傷,脊椎受損,雙腿失去知覺,醫師擔心她再也不能走路。她和物理治療師一起做強化肌肉運動,治療師扶著她,然後移動她的雙腿,教她的雙腿走路。她每次都緊張兮兮。
後來她改用瑞士設計的Lokomat,這種裝置把她吊在半空中,雙腳離地,由吊帶依正常走路的模式移動她的雙腿。起初完全是由機器使力,但傅兒敦習慣後,就開始嘗試配合機器移動雙腿,一面從螢幕看到自己做得如何。
她抖著雙腿從會議室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並說:「我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復原,但沒想到會復原得這麼快。」
這部機器除了減少治療患者所需的醫師人數外,也讓患者可以延長運動時間。傳統療程通常一次最多10分鐘,因為一個療程耗掉治療師不少力氣。
另一項即將進行臨床試驗的裝置是虛擬實境的機器人裝置,目的在於協助腦部傷害患者(例如中風)研發新的神經元通道。芝加哥復健研究中心研發這項技術的巴頓說:「這其實就是一個好玩的遊戲,讓患者一玩再玩。」
巴頓和研究小組把熱門的電腦遊戲Doom上載到這部虛擬實境的機器,讓患者從遊戲中練習抓握物體。早期研究發現,虛擬實境療法反覆做的動作,使中風患者比較容易適應日常生活。患者在玩一些打破現實的的遊戲時,學習效果較好,拿虛擬的物體時,也可以把手伸得比較遠。
【2005/07/04 民生報】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