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haoliu
|
分享:
▼
x0
|
[小說][愛情] 愛究竟在何處擱淺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愛,然而,愛有時是那樣難以捉摸。愛不是你想要便會得到,也不是你決定去愛,人家便一定會照單全收。有時,你對人家好,可人家卻報之以冤仇。有時你愛的人,恰恰是給你傷害最大的人。當你付出種種努力之後仍未感受到愛的時候,你一定會問,世界上究竟是否有愛這回事?為什麼愛的陽光不會照耀在我的身上?我的愛究竟出了什麼毛病?
愛是需要改變的,儘管我們期盼永恆
愛的前提是成長,而成長就意味著改變和關懷。愛是需要改變的,儘管人們總是期盼愛的永恆。活著的愛總是需要不斷更新:無論是愛的內涵,還是表達方式。愛,正是源於彼此在變化中的深入了解。「你不可能完全認識你愛的人,而認識過程所產生的喜悅和惊奇,就是戀愛的結果和回報。」
然而,我們常常誤以為自己完全了解了所愛的人,這種“了解”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似乎就變了一成不變的“真理”。“熟悉”扼殺了我們對所愛之人的好奇,也蒙上了我們發現驚喜的眼睛。
愛是為對方做點什麼。有時,我們為對方有很多考慮,實際上是為了自己。 隨筆中勇敢地反省自己:“我一直以為自己充滿愛心,因為我常常幫助和開導別人。但我真的愛過嗎?當我這樣捫心自問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並不是愛別人,而是利用愛的表現換取別人的感情和讚賞。”
愛需要你用自己的耐心和努力,給對方創造成長的自由空間,讓對方感到愛。因此,我們需要經常捫心自問,如果你愛一個人,你是否願意為他(她)的成長改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你為他(她)所做的一切,是否真的從對方的需要、動機、成長考慮,幫助他(她)發揮最大的潛力?你們的關係是否真的激發人性中美好的東西,促進彼此的成長?
愛總是有一個對象,需要你從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並學會犧牲。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完全喪失自己,而是意味著,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與對方成為一體,而另一部分則保持自己的獨特性。為了區分傳統意義上的犧牲。在愛的關係中,犧牲實際上是一個理論,“如果你犧牲的出發點是為了回報,你就很難得到愛。然而,如果你只是為了愛而犧牲,在犧牲中你起碼可以得到成長,甚或得到愛”。
你對人家好人家未必對你好
愛應該尋求回報嗎?愛是兩個人的共同努力。愛是兩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果你與另一個人的關係出現了“給與取”的不平衡,你需要檢討自己:對方沒有回應,我為什麼還要繼續給予呢?我在這個關係中是否采取成熟的相處方式?在人際關系中,社會規範和愛的理想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張力。成熟的相處方式就是根據具體情境,在兩者之間作出平衡。
回應是一種付出
從某種意義上說,回應其實是一種付出。你回應別人的關懷,也正在關懷別人。 不愛自己,怎愛他人?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愛他人”和“愛自己”似乎是截然對立的。然而,人們卻很少想到,有時正是因為沒有能力愛自己,我們才不敢也不能愛他人。實際上,愛自己是愛他人的前提,自愛的人才有空間去愛人。愛,實在是很複雜、很特別,沒有人能夠給它一個完整的解釋,也很少有人能夠完美地實踐,因為許多愛的問題並沒有簡單的答案。
沒有人生下來便懂得怎麼去愛,我們需要窮盡一生,不斷學習怎樣愛身邊的人,以及怎樣與問題好好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