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unyao
|
分享:
▼
x0
|
[小說][分享] 記憶的詭戲
有個火車售票員遭到挾持,歹徒沒有蒙面,從售票員的前面衝過來,突然抓住他,用槍抵著他的腦門。靠著挾持人質,歹徒逃脫了。辦案的警察後來找到幾個可疑的嫌犯,當然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當了人質的售票員來指認。售票員一眼就認出一位水手,說他就是歹徒。警察高興要破案了。可是進一步追查,麻煩來了,案發當時,水手人在船上,他的不在場證明,牢不可破。案子僵持了好一陣子,警方只好換個方向調查,結果找到證據,發現真正的兇嫌,另有其人。
那火車售票員怎麼會指認水手呢?原來是那個水手曾經三次跟他買火車票,售票員下意識中對他的臉有印象,所以就誤以為水手就是挾持他的人了。另外一個問題是:真正的兇手離售票員那麼近,難道他會看不見兇手的長相嗎?難道兇手剛好跟水手長得很像?事實是,兇手和水手,兩人外貌天差地別,造成錯誤的根源在酖酖處於高度緊張環境下,售票員感官混亂,根本無從看清楚真兇的模樣,事後更無法準確記
得。
這件實際發生的事,常常被拿來提醒酖酖別太相信證人的記憶。尤其是受到越大壓力的證人,往往證詞越不可靠。
心理學家作過一個實驗。找三十個人來,請他們每個人看六張照片,一邊看一邊講一宗罪案,告訴他們經過調查,最後發現四號相片裡的人才是罪犯。受試者回去了,三天後,實驗室通知他們來領參加實驗的酬勞,來了,才告訴他們要試一下他們的記憶。實驗主持人,又拿了五張照片,請他們挑出上次看到的那名罪犯。然而實際上,這回給他們的照片中,根本沒有原來四號的那個人。裡面四個是全新的面孔,一個是之前案件裡看到的不相干的人。
受試者當中有百分之六十,選了那個不相干的人,百分之十六選了新面孔,換句話說,百分之七十六的人選錯了,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找到正確答案:「那個人不在這裡面。」
這個實驗,清楚地警告我們酖酖大部份的人會依照暗示修改自己的記憶。先入為主認定罪犯在五張照片裡,他們就真的找出罪犯來,儘管罪犯其實不是他們記憶中的那個。
這兩個故事要講給辦「三一九事件」的刑事人員聽。希望他們能理會到,靠證人的記憶認定陳義雄犯案,多麼危險,尤其作為證人的陳義雄家人,是在列入被告面對司法懲罰的情況下,由一群先入為主假設兇手就是陳義雄的檢警人員偵訊的。
前面兩個故事,以及更多更多美國法庭上的真實案例,讓我實在沒有辦法接受辛苦的刑事人員們的推論。你們很辛苦,但你們用錯方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