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Lai
★☆☆★
|
分享:
x0
|
[小孩] 小儿麻痹预防的方法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过去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有时可造成脊髓运动神经细胞的破坏,产生肌肉无力或麻痹现象。自从1955年,不活动性小儿麻痹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开始广泛使用,小儿麻痹的病例遂大量减少。 控制小儿麻痹的疫苗有2种,一为口服活性减毒疫苗(oral live attenuated virus vaccine),又称沙宾(Sabin)疫苗;一为不活动性病毒疫苗,又称可沙克(Salk)疫苗。两者之比较如表一。
沙克疫苗:采用注射接种,在1955至1962年之间广泛使用的结果,使得小儿麻痹的病例大幅下降,在接受4次的沙克疫苗,即可使95%之接种者产生免疫力,由于流行病学的研究看来,沙克疫苗虽然减少小儿麻痹的流行,但接受此种疫苗注射后,仍有机会感染流行性小儿麻痹病毒或减毒的疫苗病毒,其他的不便,诸如非口服接种,初步免疫须多次接种,且多次加以接种,方能维持免疫力。
沙宾疫苗:口服减毒疫苗自1960年就开使广泛的试验,在1963年正式的使用三型的口服沙宾疫苗,初步接种三次,对于95%以上的接种者均可产生较长的免疫力,大多数在接受一次剂量之后,即可产生保护力。
沙宾疫苗主要的益处为:
经口服用比注射方便且容易接受。 产生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容易产生肠道的抗抵力。 抗原性强,服用一次即产生免疫反应。 极易有效的控制小儿麻庳的流行,疫苗的安全及效力已广泛的使用证实。 表一
沙 宾 疫 苗 沙 克 疫 苗 优 点 1.口服、方便
2.具有肠胃道免疫力
3.抗原性强,免疫持久
4.控制地区性流行
5.安全、有效
1.无并发症
2.有效,免疫持久
3.可与白喉、百日喉、破伤风合并注射 缺 点 1.其他肠病毒在肠道 存在时,可干扰免疫 效果
2.产生疫苗相关的麻 痹 1.须经常追加
2.无肠道免疫性
3.不能控制地区性
流行
在美国,小儿麻痹的罹患率从1952年每年平均有2万个病例变成到1980至1994的每年平均只有8到9个病例。小儿麻痹的病例因疫苗的推广而降低,但极少数的病例,口服沙宾疫苗以后,在接种及接触人员发生麻痹现象,特别从1979年以后 在美国发生的本土病例都是跟沙宾疫苗服用有关。其中有45例发生在疫苗服用之正常人, 15例发生在疫苗服用之免疫缺损病患,40例发生在疫苗服用之接触者,所以这些统称为疫苗相关的麻痹(Vaccine-associated paralysis, VAP)。
因为这些疫苗相关的麻痹病例发生,加上美国从1979年之后,没有野生种引起的小儿麻痹的发生和全球小儿麻痹的渐渐绝迹使得境外传入机会的降低。所以美国疫苗防疫协会在1997年之后推鉴一种新的接种方法,在2、4个月大时先施打不活动性小儿麻痹病毒疫苗(IPV),12到18个月大时再口服一剂沙宾疫苗,然后4到6岁再口服一剂沙宾疫苗。如此的方法可以减少95%正常人的疫苗相关的麻痹,这是因为先施打二剂的沙克疫苗到口服第一剂的沙宾疫苗时,已可产生高度抗体保护效果,如此便可大大降低产生疫苗相关的麻痹病例的发生。而且之后的二剂口服沙宾疫苗可以产生肠道的免疫能力,大大的降低小儿麻痹病毒的传染能力。
在美国的小儿科学会家庭医学科学会,则推鉴1)连续的沙克疫苗加上沙宾疫苗,2)单独口服沙宾疫苗,3)单独施打沙克疫苗(表二)。 上述三种方法由家属和施打的医生共同商量决定要为小宝宝施打何种方法,但基本上,是以第一种方法为主。若病人为免疫缺损的小孩,则选择单独施打沙克疫苗,若小孩会到小儿麻痹流行区域时最好选择口服沙宾疫苗。
表二
时间
疫苗 二个月 四个月 12到18个月 4到6岁 连续沙克沙宾疫苗 IPV IPV OPV
OPV 沙宾疫苗 OPV OPV OPV OPV 沙克疫苗 IPV IPV IPV IPV
*OPV:沙宾疫苗;IPV:沙克疫苗
*若单独服用沙宾疫苗,则第三剂的沙宾疫苗可能需要提前到6个月大时服用。
在台湾,因还是有可能感染野生种的小儿麻痹病毒,所以基本上还是以单独口服沙宾疫苗为主,但若是在台湾的野生种的小儿麻痹病毒绝迹之后,或许可以考虑实行连续的沙克疫苗加沙宾疫苗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