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pen9066
|
分享:
x0
|
慈濟提出兒童癌症與氣候相關性假說
兒童癌症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一種名為兒童蘭格罕氏組織球增生症的兒童癌症,在聖嬰現象最嚴重的九七年與九八年,病例顯著增加,其第一作者為慈濟醫學中心小兒科主任陳榮隆指出,氣候與兒童癌症的相關性,是提供醫學研究的一個方向,不一定成立,但過去兒童噬血症也是因與氣候的相關性,進而提出致病機轉,找到有效治療的方法。
陳榮隆指出,兒童蘭格罕氏組織球增生症病例數不多,治癒率高,致病因素尚未明確,此研究是統計九五年到九九年,兒童蘭格罕氏組織球增生症病例數,用流行病學分析,發現全球氣候聖嬰現象最嚴重的九七年與九八年,兒童蘭格罕氏組織球增生症發生率偏高,甚至為其他年份的兩倍之多,而其他種兒童癌症則未見類似結果。
其中,兒童蘭格罕氏組織球增生症有許多亞型,可能發生在皮膚上、單一骨骼等,但分析顯示最有意義的相關性是,增加的病例以多發性骨骼型為主,同時也發現,九七、九八年病發的平均年齡提早,另外,以季節分析,則從雨季開始,診斷數目慢慢提升。
陳榮隆說,前年有其他研究指出,登革熱病毒會攻擊蘭革罕氏組織球,聖嬰現象與兒癌相關性只是提供流行病分析推論,而聖嬰現象造成溫度、雨量改變,影響病原體活力,蘭革罕氏組織球增生症是否與氣候或登革熱病毒有相關,還需時間與臨床研究證實,也可能被推翻。
其實,氣候與兒童癌症相關性的研究,陳榮隆在一九九四年時,因發現兒童噬血症病例在夏季發生率高,而提出推論假設,進而找出致病機轉與免疫治療模式,獲得良好的療效。
陳榮隆表示,噬血症是兒童的淋巴組織球不正常增生的疾病,好發年齡在四歲以下,平均年齡十八個月,因兒童免疫系統建立是藉由淋巴球、組織球,辨識外來侵入者,進而誘發一連串反應,產生抗體,受環境或基因等多重因素,使得淋巴球不正常增生,組織球過度活化,刺激細胞分泌大量細胞素,出現發燒、腹水、胸水,破壞凝血功能,抑制造血功能等。
陳榮隆說,一九九0年發表於美國臨床病理雜誌,注意到每年夏天,病房都會連續來幾例噬血症病人,小朋友發燒、肝脾腫大、出血,血球降低,在住院一到兩周內即會因器官衰竭、凝血功能死亡,分析發現,感染的小朋友百分之九十是四歲以下的小孩,且接受大人咀嚼過食物再餵食,因而推論夏天人體分泌物多,大人咀嚼食物唾液容易活化EB病毒。
一九九四年,病理機轉確定,病毒證實在某一情況下受大人的唾液成分活化,造成原本只會傷害B細胞的EB病毒,卻變成傷害T細胞,若再傳染給免疫還沒成熟的小小孩,就會誘發整個噬血症的反應,為阻斷免疫系統的惡性循環,陳榮隆設計治療計畫,使用有效的化學治療藥物、類固醇、靜脈免疫球蛋白,抑制組織球活化,在發生惡性循環前被阻斷,可達到三分之二的治癒率。
目前,治療已經標準化,針對病毒引起的噬血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效,但進行化學治療的成果,卻非常有效。現在,因衛生習慣改善,兒童噬血症集中夏季發病的現象已逐漸減少。
慈濟醫學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