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健康] 神經性膀胱與影像尿路動力學
【曾令鴻/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一般大眾比較少聽到且較不了解神經性膀胱,但其實這是很常發生的一種情形。
神經性膀胱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不同神經問題影響膀胱神經支配而造成,對於病患影響範圍也很廣,可能從輕微膀胱功能障礙到全部喪失,最嚴重可能導致腎衰竭,患者甚至可能因此死亡。
神經性膀胱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或只是頻尿、急尿、夜尿、尿失禁、反覆膀胱發炎等。
有很多神經病變甚至早期表現以膀胱問題來呈現,但可惜醫療高度專業化,不是專業領域的醫師很難把其中的關聯結合在一起。
筆者在美國接受一年泌尿神經學的訓練,接觸了數千例神經性膀胱的病患,深深了解神經性膀胱對病患生命的衝擊,絕不可等閒視之。
雖限於國情不同,但台灣疾病的型態,一直步歐美先進國家的後塵,鑑古知今,才能給台灣民眾提供良好的醫療照顧,防患未然。
要治療神經性膀胱,除了解病患症狀及詳細的身體檢查外,另一項必要的檢查就是影像尿路動力學(Videourodynamics)。
影像尿路動力學並不是新的檢查,早在1981年,McGuire EJ就使用影像尿路動力學來了解病人的尿液儲存與排尿障礙。
影像尿路動力學和一般傳統尿路動力學的差別,好比婦產科醫師在門診時聽寶寶心跳,傳統尿路動力學只能聽到寶寶心跳,而影像尿路動力學就像超音波,不僅能眼見為憑,看到寶寶心跳,同時也可了解到是否有其他的結構異常。
如此對病人排尿障礙或失禁的原因,可更準確地判斷。這些年來,即使有其他檢查方式來研究尿道與膀胱的儲尿與排尿功能,影像尿路動力學仍被視為最高準則。
可惜台灣目前只有少數醫學中心有影像尿路動力學檢查設備,而具備分析檢查結果及提供治療方針的醫師也為數不多。
神經性膀胱病患絕不在少數,只是我們付出的關懷不夠。引起神經性膀胱的原因大致可分為:
一、腦部病變:包括腦血管病變、腦性麻痺、心智遲緩、巴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腦部腫瘤等。
二、脊髓病變:包括髓質發育不良(myelodysplasia)、脊髓受傷、腫瘤、椎間盤突出等。
三、周邊神經病變:包括糖尿病、愛滋病、梅毒、廣泛性骨盆腔手術、脊椎手術等。
美國一流醫學中心,一般都會在手術前先安排影像尿路動力學來評估膀胱功能,以期術後若有併發症時處理的幫助。
基本上,評估神經性膀胱病患膀胱受損情形,一般在疾病發生六個月後,比較合適,有許多病患在六個月後會出現頻尿、急尿及尿失禁的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神經性膀胱病患的表現並不是一成不變!隨著時間進展,會時好時壞,而且即使是同一類型病變的病患,臨床上的表現也可能完全不同。
因此,對神經性膀胱病患的照顧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團隊包括婦女泌尿科、泌尿科、神經內科、復健科、腎臟科等多科醫師的合作。
對病患症狀的早期評估,適時以影像尿路動力學來提供真實的尿路動力分析,才能預防併發症於未然,不僅可以給神經性膀胱病患更好的醫療照顧,病患的生活品質才得以提昇。
【2005/03/07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