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75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otman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1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孩]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父母成长班(四) 游干桂 教授

我在临床做十六年,前几年做的是精神病人,做精神病人对于我在做亲职教育有很深的
影响,因为精神病人其实是在囚笼里头不会回来的黑暗份子。原先我跟很多人一样,一
直认为一个人会住到精神病院一定是脑袋秀斗,前半段的假设是对的,但是有一部份的
假设是错的,我们以为他笨,事实上我在医院里头看到很多孩子其实很聪明。

我在医院曾经看到一个从台大医科毕业的孩子,我花了很长的时间跟他接触,他只要看
到穿白袍的人走近,就会狠狠的瞪着对方,有时甚至会无预警的捶对方,所以所有的医
护人员都很怕他。我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可以跟他坐下来慢慢谈,大概半年后他才
能意识到我对他的关心。我常常利用下班时间去陪他下五子棋,也就是从这儿开始,让
我觉得很难过。我常在想:「一个这么聪明的孩子,为什么现在只能跟我坐在这儿下五
子棋?」于是,我开始追寻他生命的历程。

我从他身上发现两个秘密:第一个令我惊讶的是──他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有考过第二
名。这让我想到了金庸笔下的一个人──东方不败,这时我才领悟到原来东方不败指的
就是一败涂地。?

酗H是东方不败,但是只要一败就会涂地,所以由中抽离出一个很重要的物质就叫做成
功。有人十几岁就成功,有人中年成功,也有人老年才成功,但是太早成功所代表的就
是压力重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头并不是靠第一名长大的,他要的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及学习历
程比学习结果重要,但是我们现在往往只在乎结果,不重视历程,这样一来,对孩子而
言就是压力。我们期望孩子成绩好,永远名列前茅,而孩子就会想办法保持第一,压力
因此而来。在心理学来讲这就是「高期望」,但是「高期望」=「高压力」。没有一个
人能够永远得第一,有一个专家劳瑞尔曾说:「我是物理学专家,
所谓的『专家』就是在我的领域里我会,其它的领域我就叫白痴。」但是现在我们要求
我们的孩子全会,全会也就代表了全不会。所以一个人要演活自己,何谓演活自己?就
是一个人演一个自己才能全心全意的演好自己,如果一个人分两颗心,就叫做半心半
意,一个人要学三样好,就叫三心两意,一个人要多才多艺、四项全能就叫做分明找
死。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如果什么都会就不叫「专家」。

从这个孩子?
迨W我又想到金庸笔下的另外一个人,叫做独孤求败,独孤倒过来就叫做孤独,独孤求
败好孤独,这意谓着人在高处不胜寒。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成绩很好,考试第一名,但
是我们忘记了孩子他好孤独、好寒冷,也忘了他有压力。所以我们一直以为孩子成绩好
应该很有自信,但是由研究中我们发现: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没有自信,成绩差的孩子大
多数很自卑。

以前有部连续剧叫保镳,里面有个人物我非常喜欢,叫做贾糊涂,我喜欢他那种难得涂
糊的个性,所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都是贾糊涂解决。我们在老子里头有看到一句话
:大智若愚。有的时候有些人看起来笨笨的,学习笨笨的,走的笨笨的,其实是最聪明
的。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子,例如非洲之父史怀哲,他是一个医生,他的成长过程并不顺
遂,他大学没考上,后来因为他手风琴拉得很好,所以进了大学念历史系,他大学毕业
后,三十岁才开始念医科,卅八岁医科毕业,人生过半的史怀哲毕业之后到了非洲创造
了一个不朽的基业,成为非洲之父─慈悲的代言人。另外一位,印度的胜雄叫甘地,甘
地是印度的国父,但是他在四十岁之前是纨跨子弟,他一直以为自己是英国人,穿着很
英国、打扮很英国,直到有人告诉他,他是印度人,四十岁他的梦才幻灭。他四十岁的
时候带领着印度做和平的革命,创造了不朽的胜雄甘地。

还有一位我们更熟悉的人叫做刘其伟,他今年九十二岁过逝,卅八岁才学画,画了廿八
年,在六十六岁时才成名,活了九十二岁,但是他画出了画坛奇葩。今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的得主,有一位是日本人叫小才昌俊,他研究微粒子。他念书时的成绩是惨得不能
看,但他在得奖时说过一句话:「成绩单不是人生的保证,我就是例子。」

我花很多时间在做研究、做实验,所以我不可能背很多东西,「背」跟「思考」、「想
像」、「创意」是有差别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背得多分数就高,但是你可有想过,
有位禅师讲过一句话:「这一分钟你找到美好,这一分钟你就不会找到不美好」。而我
的理解是:「这一分钟你拿书来背,这一分钟你就不会思考、不会想像、不会创意。」
因为它同时进行,但是未来的世界是送给会想的人,不是送给会背的人。1965年的诺贝
尔物理学奖得主叫费曼,他曾说过他爸爸送给他三个能力:会思考、会想像、有?
郱N。从他爸爸的教育中他才知道,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个答案。

宇宙是无限大,而地球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我们的孩子也许可以赢得全台湾、全亚
洲,甚至全世界,但是他在宇宙中还是渺小的。很多事情以前是对的,现在却是错的。
例如:飞机在以前不会飞是对的,现在却是错的。所以,我们的脑袋如果只是死记,我
想孩子未来有的只是压力,未来学历并不难拿到,而未来征才要的是会工作的孩子,不
是会读书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的能力。未来有些东西是很重要的,例如
:志气要高、勇气要足、骨气要硬,我想这是一个孩子应该要俱备的。

而这些是我在这个台大医科的孩子身上所发现的。

另外一个秘密,就是他告诉我:「如果我学音乐,我现在会是一个快乐的音乐家。」换
言之:如果他学音乐,他就不会住在精神病院,如果他没有住在精神病院,他就会有人
生。

还有另外一个个案,原本应是孩子住进来,最后却是妈妈住进来。这个孩子他的求学过
程很辛苦也很顺利,因为他妈妈对他的期望很高,而他也很顺遂的考上托福出国留学,
在他毕业拿到学位的当天,写了封信寄回台湾给妈妈,之后便跳?e自杀死亡。

信中有句话非常刺痛人心,他说:「妈妈,你的梦,我帮你圆了,请你放我一马。」
妈妈看完信之后受不了,住进了精神病院。

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每个孩子都有适合他的位置,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心理学家早已
提出多元智慧的理论,意思是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都有一套不同的智慧结
构,有些人长于音乐,有些人长于科学,有些人长于运动,会音乐的人学不成科学;会
科学的孩子艺术并非顶尖;我们不要老想把孩子当做科学家来养,重要的是找出孩子擅
长与众不同的智慧。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件事情:行行有状元,而且未来一定是每一行每
一业都有状元。当然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定是跌跌撞撞,所以,我们要教孩
子:这一条路走不通可以走另一条路,不要因一时的跌倒而失志,人生是可以转个弯
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是可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你是否记得当你的孩子小时候哭闹时,你敏锐的听声音便能知道他是尿床还是肚子饿。
我发现在孩子六岁以前,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像心理医生,为什么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不
像了呢?你以为孩子长大了吗?还是你敏锐的特质不见了?还是?钓F西去阻碍了你敏
锐的特质?或者是你不够用心呢?其实这些因素都包括,但是我认为不够用心是最重要
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请你记住,孩子的名字永远叫『小孩』。」纵使是资优,
他还是小孩。专制成性的中国父母最不会利用同理心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我们以为孩
子自己生的,应该了解的;其实不然,孩子在每个年纪都有一些不一样的成长使命,三
岁的孩子与十一岁的孩子绝对不一样,孩子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用心去了解。何谓了解?
就是三岁时就把他当做三岁的孩子来看,五岁时就当做五岁来看,十岁时就当做十岁的
孩子来看,这才是了解。

一个孩子的学习需要动机,动机是成就的原动力。例如:阅读是一种动机,假若阅读
不是一种动机的时候,阅读就是一种考试,如果阅读是一种考试,那么阅读不会持久,
也就不会有成就。因为人生是一辈子的事,阅读也是一辈子的事,假如你念完书就不再
阅读,那么你就会变成草包。而做学问不是死记东西,是要知道它在哪里。

所以爸爸妈妈们对面孩子的询问时,可以常常用「我不知道,我们一起来查书」来回
答。「我不知道」表示人有进?

B的空间,如果全知道,就是全不知道,假若一个五岁的孩子全都知道,那就完了,表
示他已经满了。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在这个年纪不够饱满、不够丰富,但是换一个
角度来看,也正因为他不够,表示他正等待吸收很多东西。所以满分哲学到底是对或错
?一个每一次都考满分的孩子,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因为他没有再进步的空间,也不
能够退步,那么下一次的考试该怎么办呢?

这时他的压力就来喽!所以我们应该要让孩子有进步的空间,即使退步了,我们也要给
孩子鼓励使他有念书的动力。

孩子专心的时间会因兴趣而有变化,例如对数学有兴趣的孩子,他的专心时间就会加
长。若孩子常常忘东忘西并不表示他不够聪明,因为在十岁以前的孩子脑袋里头只能专
心做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想别的方法加强孩子对事情的专注,使他不容易忘记。例
如:下雨天时,我们可以将雨伞挂在电梯门口,提醒孩子不要忘记带雨伞。

教育是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如果一种方法行不通,我们可以用二种、三种,甚至
更多种,尽量少责备、多了解。在做教育之前,我们要学会一件事:
会爱自己的人才|爱别人。人?穻野|个要件,而这四个要件是做教育的准备:

健康、快乐、时间、美好生活,若再加上一点金钱,就叫做富有的人。
如果一个人只是努力工作、努力赚钱,然后逼着孩子好好读书未来努力工作、赚钱,那
么这就叫做有钱人。

人生里头有二件事情是很重要的:
一是努力得到我们想要的;二是享受我们得到的更为重要。
我们常常盲目的生活、工作、赚钱,而赚钱的目的不就是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吗?
但是大多数的人却不知道要享受我们得到的。我认为人生过四十之后一定要有两个圆在
交集,一个圆是「精神」、另一个圆是「物质」。四十岁之前我们可能为了过更好的生
活而每天工作、赚钱,假设人的一生能活八十岁,四十岁已是过半了,所以四十岁之
后,我们不能永远只想到工作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要拥有美好的生活,最重要的就
是要有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之母,心理健康是家庭健康之母。没有健康,教育便
是虚假,所以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好心情,有好心情就不会对孩子乱发脾气,也就能够
有耐心听听孩子说的话,相对的亲子关系就会更融洽,家庭气氛会更和谐。

另一个重要的要件便是快乐。现代的孩子?
饪M都不快乐,因为功课太多、压力太大,所以如果孩子有机会开怀畅笑时,我们不要
去吓阻他,要尊重孩子的快乐。研究指出:快乐的人比不快乐的人学习效率多了1.76
倍,假若我们的孩子是快乐的,那么他的学习≠压力、学习≠高期望。我们甚至可以花
点心思制造快乐,例如:每天找个时间全家坐在一起说说笑话。当孩子说笑话给我们听
时,即便不好笑,我们也要笑得很开心,孩子会说得更多,并且从中得到自信与快乐。

童年,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有些人甚至没有美好的童年回忆,但我们别忘
了,现在正是孩子的童年,我们有机会再过一次童年,陪着孩子一同成长、一同过童
年。所以,我们要学习拒绝忙碌,钱是永远赚不完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而孩子的
童年却只有一个,拨出一些时间陪陪孩子、了解孩子,亲子关系才会建立,互动会更
好。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07 00:2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60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