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28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ank661221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大 陸][轉貼] 曾經千古遺恨劉公島
在中國沿海一帶屬於彈丸之地的萬千小島中,恐怕再沒有比鼓浪嶼和劉公島更著名的了,鼓浪嶼是廈門人的至愛,它與鄭成功有關,而劉公島則是中國第一支現代海軍的基地。當大清國那支北洋水師在劉公島成軍時,它曾牽動了多少炎黃子孫的心,寄託了多少中國人的強國夢。然而,隨著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北洋水師的覆沒,劉公島,則成了炎黃子孫的千古遺恨。

  劉公島在威海城東面的海中,距市區水面距離僅四公里,乘坐旅遊船僅需十幾分鐘即可登島。威海,在世界的城市之林中,肯定不是佼佼者;但提起威海衛,恐怕在海外的老華人圈中則無人不曉。威海衛的原始雛形只不過是一個小漁村,漢時它叫石落村,元時它叫清泉夼。使威海衛身份發生實質性嬗變的是1398年。那時,強大的明王朝卻受不了東洋倭寇的侵襲,繼中國陸地有一條萬里長城後,朱元璋又下令在大明的海岸線築起一條新的“萬里長城”——北起鴨綠江,南至瓊州半島,中國沿海建起54衛、127所,專門用於防倭。衛相當於“師”級單位,常年駐兵5600人。有戰事打仗,無戰時則屯軍種田。威海衛從此列入中國的軍事重鎮,小小的石落村也從此步入了城市行列。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威海衛外面的一個小島卻使威海衛與世界現代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那個著名的小島——劉公島更是超越了威海衛的知名度。


劉公島東西長不過三公里,南北寬不過一公里,總面積僅有3.15平方公里。遠看它似一條巨鯨,飄浮在威海城東。清朝詩人王蘭生描寫它是“煙火數十家,斷連村落小,雞犬聲相聞,比鄰共昏曉”。然而,這個小島卻有其獨特的形勝——兩山從南北兩岸劃了一個半圓,迤邐而來,至海則止,在威海城東形成一個碩大的寶鏡似的內海,劉公島正當其中,呈“二龍戲珠”之勢。因而,劉公島被史書稱為威海衛的“東隅屏藩”。更重要的是,劉公島與南北兩岸形成的天然形勢在軍事上更有獨特的意義。清光緒六年(1880年),當大清國第一重臣李鴻章開始籌建北洋海軍時,劉公島理所當然地從中國沿海數不清的小島中脫穎而出,成為北洋海軍的基地。李鴻章選定劉公島作為水師基地的條件有六:水深不凍,山列屏障,路斷腹地,土無厚淤,口接大洋,地處海中。1888年12月7日,在萬眾的歡呼聲與世界的矚目中,大清國北洋海軍在劉公島正式成軍,其大小軍艦25艘,總排水量達到4萬噸;在當時的世界各國,大清的艦隊實力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五!此後數年間,李鴻章與大清的軍事家們又在威海南北兩幫修起大小炮臺13座,使威海衛真正成為拱衛京師的“渤海鎖鑰”、“巨鎮天開海國雄”。而於北洋海軍同時建成的北洋海軍提督衙門“傍海修築,高踞危岩,下臨天地,飛甍廣廈,輪奐美焉。”


中國終於有了一支用西方先進的堅甲利艦,用西方治軍標準操練起來的艦隊。它寄託了多少人的強國夢。它使多少炎黃子孫為之驕傲!須知,不必說它的丁汝昌、鄧世昌等一批人中之傑的將領,單是它的士兵操練,用的也是英語!然而,僅僅過了六年,甲午戰爭爆發,1894年9月17日,中日黃海大東溝一戰,北洋艦隊敗北;1895年1月20日,日本陸軍從成山頭登陸,從陸路直搗威海城,使北洋海軍腹背受敵。1895年2月2日,威海城陷落;2月17日,北洋海軍投降——寄託著許多炎黃子孫的強國夢在寒風凜冽中化為千古遺恨!


  在劉公島,記載著中國近代史這段少有的輝煌,繼之又成為遺恨的是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這是一座以北洋水師提督衙門為中心,包括龍王廟、丁公府、北洋將士名錄墻、北洋水師學堂、旗頂山炮臺、黃島炮臺、東泓炮臺等組成的面積龐大的北洋海軍紀念地,幾乎遍佈全島。縱覽這些地方,你就可以了解北洋海軍的興衰史,你更會從歷史的跡痕中得到許多啟迪。

到北洋海軍海軍提督署參觀,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提督署門南的那座高大的石牌坊。提督署大門由李鴻章親書四個大字“海軍公所”。李鴻章畢竟是進士出身,並非草料之輩。那字也真正稱得上是書家所為。走進雄偉的“公所”大門,一萬多平方米的提督署分議事、宴會、祭祀三進大院,氣勢雄偉,結構嚴謹,正房又配了偏廂,廊廈相連,積聚陽氣。因是建築隨山坡漸升,因而房屋雖高,但每一院落都陽光充足,更顯得欣欣向榮,並無軍中的蕭殺。館中陳列著數千件珍貴的甲午戰爭與北洋水師文物,僅是一級的就有39件。詳實的史料敘述著北洋海軍從成軍到覆滅的全過程,大量的珍貴照片可以讓你一睹當年馳騁疆場英雄的面貌,而所有文物則在無聲地訴說著遺恨與蒼涼。

  提督署的“二進院”是中空的。這曾引起許多人的猜疑。其實,這是當年的建築師用於儲淡水的水庫。它可以直接輸入水源,又可以上接天雨,可謂設計巧妙。

在二進院的東廂房,有一個門額上刻著“喜”字的陰暗的三間屋,這裡就是北洋海軍提署丁汝昌甲午戰敗仰藥自盡的地方。屋中的丁汝昌臘像默默地向遊人述說了一愛國志士的仰天長恨。丁汝昌(1836—1895),安徽廬江人,字禹廷,他青年時曾參加過太平軍,後降清入劉銘傳部鎮壓捻軍,1883年授天津鎮總兵,北洋海軍成軍又任提督。1894年9月17日,丁汝昌指揮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湯與日軍激戰,身負重傷仍鎮定自若;1895年1月20日,日軍從成山頭登陸,2月2日攻佔威海衛城,北洋海軍困軍島上;外籍軍官與主降派力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在回天無力的絕望中以死徇國,成就了他的“殺人成仁”;然而,清廷卻將甲午海軍戰敗的主要責任推到丁汝昌身上,死後其棺材是被清廷命令捆上三道鐵索運回其故鄉的,且不準入土,在一間小屋裏停放了三年,以示懲罰。今日,所有有良知的遊客都會在這個英雄西去的地方沉默並致以敬意。許多歷史並不都是用公正之筆所寫成的。

  在甲午戰爭紀念館內,透過繪畫、雕塑與現代聲光電技術的綜合藝術,再次重重地感受到甲午海戰的激烈與悲壯;在中日甲午戰爭博物館裏,透過文物圖片,細細地梳理正義與邪惡的歷史脈絡,深深地體味著那盪氣迴腸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23 00:5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599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