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li
路人甲
|
分享:
x0
|
[小品] [转贴]珍惜心灵气质
珍惜心灵气质
‧ 踏出去一步就不难 很多人告诉我,他想当个作家,「如果他退休的话」。我很想告诉他,美国的教育家兼化学家 Joel Hilderbrand 曾经说过一句很有「歧视」成人意味的话:「很少人能够在三十五岁之后做任何具有创意的事,原因在于他们在三十五岁之前没有做过什么具有创意的事。」 大体而言,我一直深觉幸福;身为一个做自己想做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竟然又能够糊口,还活得不错,我还要求什么呢? 我总是能从汲汲创作的人眼中看见动人的宁静。我注意到,不管一个人画得好不好,他画图的时候,总是他最好看的时候;我喜欢看表演,看人聚精会神的释放自己,即使是老太太和老先生,在唱歌的时候,脸上也只有生气,没有一点老气——生命力在创造力得到出口时才能款款流动,世间的一切困顿烦忧,在那一刻,变得轻巧无比。
在生活中找到一座创造力的梯子的人,比较容易品尝生命的美丽。 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放掉一切藉口,放手,去找那座梯子?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如果他不要试图让创造力在重重障碍中溺毙。 真正的创作者多半能品味简单的快乐,也比较不会被成功或失败的副作用所击垮。这个世界虽然是「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然而,只要给我一部电脑——没有电脑的话,一张纸和一支笔也可以,我即可自得其乐。不管物价如何波动,三千元可能买不起一双流行的鞋子,却可以买好几公斤的书,我可以随意进入不同的世界,用我的梯子。 那么多的人在焦躁与茫然中度日,信赖着药丸里的化学物质,其实只是因为,找不到那一座梯子。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座梯子,或许不止一座,只要你现在就踏出第一步。
‧ 为什么要他读书? 这是一位好友的亲身经历。 他在一所明星高中当老师,班上有个学生在高一下学期决定休学。他问学生,是不是家里的经济出了什么困难? 学生撇嘴笑了笑,坦白说:「老师,不是你想的那样。我只是不想念书了,我最近和几个同学一起做生意,卖大补帖(包含多种盗拷软体的光碟),赚了些钱,我打算专心做生意;比较起来,我对读书没兴趣。」 老师第一次听到这种休学的理由,不知怎么劝学生,苦口婆心跟他说:「可是你现在不多读点书,将来一定会后悔的,现在大学生已经多得到处都是了,你连高中文凭都没有,将来不怕被人家笑?」 「老师,你一个月赚多少钱?」学生忽然岔开话题。「应该是五、六万吧,你念到硕士,还不是为了赚五、六万元,每天那么辛苦,我才不想为那么一点钱苦哈哈的读书呢!我现在赚的都不止这个数目!」 这位老师气个半死,他对我说:「我更生气的是,对他的嘲笑,我一时竟提不出反驳!我难道能告诉他书中自有颜如玉,或书中自有黄金屋吗?我也知道,没有!我自己也不相信『读书是为了懂得做人的道理』这种老话——是的,我明明知道读书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但我也明白,对e世代而言,这么说他们根本不会心领神会,我到底该怎么告诉他们,读书有什么好处?」 我相信,我的朋友不是现代唯一要同学们读书时碰了大钉子的老师。 自从大家知道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兹只在哈佛念了一年就开了公司、从此鸿图大展之后,老师们在知识上的「劝进」成了八股说教。 如果我是老师,要针对利来谈的话,我会告诉学生,有成就感的钱和没成就感的钱感觉不一样,请他好好体会。 其实,优等生比尔‧盖兹只是离开了学校,他从未放弃过自己在知识上的冒险与欲望,也不是为了「短视近利」;还有,不是每个休学的学生,就可以成为比尔盖兹,如果只有统计数字才能使这个世代信服,大可以数给他们看看,许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长,有更多人是电机博士。 我们现在要谈的不是学历,而是读书;喜欢求功名和喜欢求知未必相关。这个社会上也充满着象牙塔中的博士,对于研究项目之外的东西全数无知,他们不是我眼中的读书人。 还是先把学历和读书分成两件事吧。科举制度或升学主义像被如来佛诅咒的巨石,把我们像孙悟空一样镇压了不止五百年;如果不将升学制度和读书两件事先当成两件事;书,恐怕会一直蒙受不白之冤。 因为曾经被升学主义压迫过,很多人心中对书怀有莫名的恐惧感。就好像是表哥杀了人,却一直让有点血缘关系的表弟顶罪一样。
为什么要读书? 在一年一度的台湾国际书展为读者签名时,有好几个朋友希望我帮他们写上和「开卷有益」相关的话,鼓励他们多读书。我问他们:「你买了书,不就是因为你觉得开卷有益才买的吗?」每个人的答案都很妙,其中一位坦白说:「我知道看书会有益处,但我总是看三页就睡着了。」另一位不太好意思的搔搔头说:「平常实在很忙啊,几年也看不完一本。」 有个女孩也很诚实:「人家说多看书气质才会变好,看起来比较优雅,所以我希望自己多加油啰。」 还有位太太很开心的强调:「这可是我第一次买书哦。」我抬头一看,这位女士的孩子应该很大了吧。 她确实对我特别好,可是不知怎的,我没有任何被特别重视的骄傲,反而有一种悲凉,我心里想的是:这么多年来,她一定错失了许多可以放进心灵的美好收藏。 还有朋友问我:「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作家,请问我要从何开始?」面对此种大哉问,我说:「套句老话,多读书吧。」「啊?作家要读书啊?读哪些书?」(写书的都不读书,那还有谁该读书?)又是一个大哉问。我索性开他玩笑:「先把四书五经朗诵一遍,再把莎士比亚原文全部看懂,然后再读诸子百家……」
这个社会的成人普遍不看书,如何让孩子喜欢看书? 我们常是这样长大的,一直到现在也并未改变太多:很多妈妈希望孩子考第一名,但她们从没为自己买过一本书;她们也不喜欢孩子看「闲书」——所谓闲书,就是教科书以外的书。 我看过许多时髦女子,买起名牌服饰一刷数万面不改色,要她买一本书她嫌浪费钱。绝大多数女子,一年买的新衣服都比看完的书多。喝下午茶喝了三个小时,讲的是哪家餐厅好吃、抱怨老公婆婆孩子、哪家沙拉油便宜五块钱,咖啡厅装潢很有书香气质,里头只有不想谋求升华的琐碎话题穷兜圈子。 有人以为看报纸就是看书。「知识使你更有魅力」这个报纸的标语打得实在响,但报纸上传递的其实不是知识,是资讯,资讯数日即死,不会使你更有魅力。 也还有一些爸爸打麻将输了钱,竟然怪孩子在一边看「输」。 我从小爱书,会在书中找到改变想法的箴言,有没有空都会看书,在我踏进入所谓现实世界的时候,并不了解,为什么有人不爱看书。因而,面对以下问题,我曾经一头雾水: 有个记者曾如此问我:「你这么忙,还会看书吗?」(这个问题使我深感受辱,但看看问的那人一本正经,她应该没有这个意思,是我多心。) 有位厨师朋友看我在等主菜时看书,问道:「你不是已经有很高的学历吗?还要看书做什么?」 录影空档时,我也会带着一本书静静的看;有一次有位男主持人忍不住过来对我说:「书有这么好看吗?」在节目中,他也嘲笑我:「书念那么多,还不是跟我们一样来拿麦克风。」 有人知道我不曾打麻将杀时间,惊讶的表情好像遇到了恐龙。我想,如果我告诉他,看书比打麻将有趣,他们也一定以为我企图自视清高吧。 我慢慢才明白,对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来说,读书只为应付考试,在他们的生命经验中算是苦差事。 本地看书的风气确实值得让大多数作者伤心。以我为例,能够清楚说出我主持的节目名称的人,总比知道我写书的人多十倍。 有人嘲笑过英国人的势利:「在法国,所有的作家都会被尊敬;在美国,有钱的作家会被尊敬;在英国,所有的作家都不被尊敬。」台湾呢? 我不知道,但小孩若立志当作家,家长一定还是会很沮丧吧。
‧ 摆脱平庸的唯一捷径 把学历因素清除之后,我们来看看它的好处。 读书可以摆脱平庸: 余秋雨说得好:「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又功利的谋生态度。」不读书的人所失去的,就是一个人在他有限一生中没办法获得的所有东西。 读书使你容易快乐: 有一次和侯文咏聊天,他笑道,不管怎样,他都可以安贫乐道,老婆逛街买一双鞋,最少也要花三千元,也许只穿一次;而他花三千元,就可以买三公斤书,可以逍遥很久。 读书给你真正自由: 有位美国作家说:「读书,像是乘着作者的翅膀飞翔,让你看到从没看过的风景,体验从未有过的自由。」 「什么书才是好书呢?」对我来说,没有书该被列管,但请不要偏于一隅,你爱看漫画,可以,但只看漫画的人,会变成无厘头思考者;爱看言情小说,可以,但只看言情小说,你会以为感情就是那个样子;只看投资获利,钱未必能赚到,但只能一味俗气。 没有人能说什么书是好书,你是自己的主人,就算是千万人读过的名着,你读不下,暂时放下吧,如果你继续读书,总有一天你会感觉——就是现在,我想读它。 书给我的东西超乎想像,最美妙的是,它为我随时开一扇门,让我看见不一样的世界,即使寂寞,未曾孤独;即使在穷困窘迫时,也能看见生命乐趣;伤心时,我知道如何宽慰自己;愤怒时,也能不继续让情绪加大暴风圈;因为书,我没有变成一个盲从于「平庸大队」的人,书以最不让我尴尬的方式指出我的错误,使我看见智慧的光芒比钻石明亮,久而久之,我就像一支钻石检验器一样,只有碰到灵光闪动的钻石,便会见猎心喜的作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