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02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黑暗正义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头衔:讨海人讨海人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0 鲜花 x23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品] 钱家圆
■三少四壮集

钱家圆

季季  (20050216)


  春节刚过没几天,三里河钱家起居室的水仙,丰腴嫣然,满室清芳。《围城》作者钱钟书,穿着及膝深蓝罩袍,黑裤黑棉鞋,闲闲坐在米黄沙发上,随兴比画双手,嗓音铿锵有致,话语滔滔不绝。如若垂耳倾听我们说话,则双手抱胸或拢在袖子里,黑镜框后面的眼睛不时闪烁着孩子般的俏皮眼神,笑起来有如稚气未脱的顽童。那年钱钟书八十岁,灰发高额,面容光洁,看不出几丝皱纹。民国第一才子,华采丰润未减。

  一九九○年二月,北京街头还残留着六四的冷肃。香港三联书店总编辑董秀玉,因为出过一些六四流亡作家的书,被召回北京三联;需等上级解禁,才能再去香港。董秀玉服务三联二十多年(现已退休),开朗热情,熟识许多优秀作家与学者。蒋勋与我在贵州机场送走林怀民后就飞到北京,她介绍我们认识了许多文友,陪着我们一家家走访,喝茶,聊天,吃饭,避谈六四,只谈文学。

  钱先生知道我们从台湾来,兴味盎然的说着他与台湾的情缘。他的无锡同宗钱穆,在台湾是着名的国学大师,年轻时读书曾受他父亲钱基博赞助;任燕京大学教授后曾陪杨绛从苏州坐火车到北京上清华研究所﹔「不过我比他更早就去过台湾。」

  一九四八年春天,他与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画家王季迁,书法家庄尚严,学者屈万里等二十多人访问台湾﹔「住在草山宾馆,我还写了两首诗。」那次教育厅替他们安排了七场演讲﹔「我那场的日期最好记,四月一日愚人节﹗」

  第二年两岸分隔,许多大陆作家作品,在台长期被禁,《围城》等书亦无例外。一九八九年,他亲自订正的钱钟书作品集七册,授权台湾书林书店出版,「今年夏天就可以出齐。」他慎重的为这套作品集写了前言,强调大陆和台湾「由通而互隔,当然也会正反转化,由隔而互通……正式出版彼此的书籍就标识着转变的大趋势。」

  比钱钟书小一岁的杨绛,清瘦坚毅,脊梁挺直,黑色衣裤外罩浅灰毛衣,脸上戴着褐框眼镜,胸前垂挂黑框老花镜。微笑的看着钱钟书说话时,杨绛那双着名的凤眼冷冽而温柔,眼底尽是凝望偶像的光芒。我们踏进钱家宽敞的起居室时,迎面即见左侧靠墙一张古朴大书桌,杨绛说:「这是钟书的书桌」﹔右侧面窗一张小木桌,杨绛说:「这是我的书桌,小学生用的。」写过剧本《称心如意》,散文《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翻译过《堂吉诃德》、《裴多》等书,杨绛自身的文学生命丰厚持久,文字也如她的眼神,冷冽深邃,余味无穷。但在钱先生面前,她永远是头号崇拜者,坚定的守护者。两张书桌,别人看到的也许是大小的对照,我看到的是一组和谐的诗的语言。

  董秀玉问起他们的独生女儿阿圆,杨绛笑开了脸说:「还在婆婆家呀,学校还没开学。」阿圆一九三七年五月生在伦敦,三个多月就随父母到巴黎,一岁多回上海。钱钟书曾对杨绛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一九五九年阿圆毕业于北京师大俄语系,留在母校教书,后来做了英文系教授。经过文革磨难,一九七七年钱家搬进三里河的房子,离师大和女婿的工作单位都近,夫妻俩「也常住我们身边,只周末回婆婆家去。」

  那天我们没看到阿圆。看到的是钱家圆。

  那是他们一生中最闲适完满的时期。

转载自中时电子报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局域网对方和您在同一内部网 | Posted:2005-02-19 08:0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807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