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健康] 陳皇志:了解體質 寒熱虛實先分明
【記者沈尚良/整理】
體質是中醫對症下藥時必須同時兼顧的重點,也因此成為飲食養生保健的基礎;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陳皇志表示,了解自己的體質,配合生活飲食來調整,身心可以更健康,也減少生病的機會。
他說,認識體質首要分清「寒熱虛實」4種證型。寒就是「冷底」;熱是「火氣大」;虛則可分為氣虛、血虛、陽虛(虛寒)及陰虛(虛熱)等4種;實分實熱(實火)、氣滯、血瘀及痰濕等4種類型。細分為以下10種常見類型:
——氣虛:疲勞乏力、講話有聲沒力,稍為活動就感到喘促。
——血虛:臉色蒼白、常常頭暈眼花和心悸。
——虛寒:氣虛合併寒證,會倦怠無力和怕冷肢冷。
——陰虛:即「虛熱」,有手心、腳心或胸口等五心煩熱、潮熱和口乾而不喜喝水,或喝水不多。通常身體消瘦。
——氣血兩虛:同時有氣虛及血虛兩類的症狀表現。
——氣陰兩虛:同時有氣虛及陰虛兩類的症狀表現。
——實火:精神亢奮、煩躁失眠、面紅目赤和口渴喜喝冷飲。
——氣滯:胸腹乳房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脹痛,症狀常與情緒失調有關,這時稱為「肝氣鬱結」。
——血瘀:疼痛固定而多呈刺痛,身體可能有些腫塊,婦女的經血紫暗或夾血塊,臉色一般較暗黑,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痰濕:身材多較肥胖,易疲倦、身體沉重感、喉中有痰或胸悶腹脹、胃口不佳、口淡無味、大便稀軟、尿量少、白帶多等,舌苔多為厚膩。
陳皇志說,臨床上以實火、氣陰兩虛及痰濕最常見,但虛中夾實及寒熱相兼的也不少見,有時需配合中醫舌診和把脈區分。
他說,受先天因素和月經、生產的影響,女性體質偏血虛或虛寒;多產婦女易有氣虛或中氣下陷體質,出現子宮或膀胱脫垂;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多為虛證體質;幼兒臟腑功能則尚未成熟,體質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虛實寒熱常會變化。
【2005/02/18 民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