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连结:
http://www.cc.nctu.edu.t...ndexh.htm看懂血液检查报告:
1.血液的成份
白血球为已成熟的细胞,有动力及吞噬细菌的作用;而红血球之成熟者为无核细胞,其功用为携于氧气及
二氧化碳;血小板主要之作用与血凝固有关。
2.血液的一般检查
检验项目 正常值
红血球计数(RBC) 男性:(4.0~5.5)×1012/L (400~500万/ul)
女性:(3.5~5.0)×1012/L(350~500万/ul)
血红蛋白(Hb) 男性:120~160g/L (12~16g/dl)
女性:110~150g/L (11~15g/dl)
白血球计数(WBC) (4.0~10.0)X109/L 4000~10,000/ul
白血球分类计数
嗜中性带状球 3~5%
嗜中性多核球 50~70%
嗜酸素多核球 0.5~5%
嗜碱性多核球 0~6%
淋巴球 20~35%
单核球 1~8%
血小板计数 (10-30)X109/L (100,000~300,000/ul)
百分率:0.5~1.5%
网织红血球计数 绝对值:(24~84)X109/L (2.4~8.4万/ul)
红血球沈降率(ESR)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出血时间 Duke法:1~3分
IVY法:0.5~6分
凝血时间 玻片法:2~5分
试管法:4~12分
3.数字代表意义
*红血球计数
减少:常见于各种病因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另外还可见于妊娠的中
、后期以及某些老年人。
增加:主要可见于缺氧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对性增加和真性红血球
增多症的绝对增高。
*血红蛋白:其临床意义与红血球减少、增加相同。根据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可将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贫血小于11克/公合;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小于9克/公合;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小于6克/公合;
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小于3克/公合。
*白血球计数
增高:见于
(1)细菌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脓肿、败血症、化脓性阑尼炎、脓胸、大叶性肺炎。
(2)身体处于应急状态时,如急性出血、手术、组织损伤、烧伤。
(3)某些白血病、转移性癌等疾病。
减少:见于
(1)某些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原虫感染时,如伤寒、疟疾、流行性感染、麻疹、病毒性肝炎。
(2)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
(3)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保泰松、阿斯匹林、氯霉素及化学治疗药物使用后等情形。
*白血球分类计数
(1)嗜中性多核球:其增加和减少意义与白血球总数的增减意义相同。
(2)嗜酸性多核球:增加见于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血球增多症、寄生感染、慢性多核球性白血病和慢性嗜
酸性多核球白血病;减少见于伤寒早期、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及严重传染病。
(3)嗜碱性多核球:增加见于慢性多核球性白血病;减少则无临床意义。
(4)淋巴球:增加见于急性感染,如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结核病、传染病恢复期,慢性、急性淋
巴球白血球;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和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
(5)单核球:增加见于疟疾、活动性肺结核、单核球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减少无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生理性增加见于餐后、运动后。病理性增加见于真性血小板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
多症、急性失血、溶血;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生贫血、急性白血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脾功能亢进、骨转移癌。
*网织红血球计数:是反应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增高见 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大出血;减低则见于再生
障碍性贫血。
*红血球沈降率:增加见于结核病、风湿活动、化脓性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心肌
梗塞、严重贫血。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血管性假血友病、严重肝肾病病患者、
维生素C缺乏者。
*凝血时间:延长见于重症肝脏疾病、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病、阻塞性黄疸、先天性凝血霉原缺乏症、血
浆凝血因子缺乏、应用肝素和双香豆素治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