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表面抛起了一大块熔融的地函岩石,进入了轨道之中,当烟雾全都散尽的时候,一颗新的卫星─月球,于是出现在天空。45亿年前的这幕景象,肇始于一颗火星大小的星体,撞上了当时已经几乎完全成形的地球。作者建议这种时候我们最好还是待在屋子里会比较安全。
加州大学的Robin Canup将地球和那颗火星大小的撞击体,细分为20,000个单位,并把每个单位彼此之间的应力、熔融状态和重力都列入考量,建立起一套3-D的立体模型。不过由于单一个碰撞的模拟都要耗时数天到一周,而如果把所有可能的撞击都列入考虑的话,几辈子都做不完,于是Canup利用新的技术,把计算的范围尽量缩小,挑选了30种最可能给我们较好结果的情况加以模拟。
“一场大约以45度交角,由地球及一颗火星大小的星体撞击之后”,似乎就可以把正确质量的物质放进轨道。这样的场景要比先前的模拟好上许多,过去建立的模型往往都须要根据一场更大或更小的撞击、尚未成形的地球、甚至是不只一次的撞击才足以形成。因此这样新的模拟给了我们关于”月球形成”更为清晰的一幅景象。
“月球就是这样形成的吗?”我想这个话题是不可能就这样终结的,更何况我们连月球的真正组成都还不甚明白哩!或许到了2004年欧洲SMART-1登月计划进行之后,我们又会有全新的视野也说不定呢!
出处来源:
http://asweb.asiaa.sinica...ules/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