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3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ach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6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存在與表達
史作檉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層面我們可以說它是很虛假、不真實,但是在人文社會裡沒有它是不行的。例如,當別人在介紹我時,他們會說,我是哲學家、是我的老師、在哲學研究上有很豐富的成就-------,這些話聽起來很悅耳,但是對我來說,我聽語言不是聽語言說的內容,我是聽語言發生這種狀況是什麼義意。換言之,我不大聽人家講的文字、說的內容,我注意說出這樣一堆話來的事件,呈現出什麼義意。例如,我們說「神話」問題,我不大在乎這個神話的故事怎麼說、多生動,我在乎的是神話本身或者這個故事本身這樣呈現時是個什麼義意。擴大來說,不管文明、語言或文字,做了一大堆東西出來,每個地區、每個語言、每個人都不一樣,我根本就不太在乎這些,我在乎的是這個文字怎麼會發生。對哲學來說,這個是重要的,假如您過份注意文字內容時,一定會被某一個地區、某一群人、某一個時間所做出來的個別表達把你限制了,而忽略了當初那個人他是要說哲學的東西,但是他知道那是沒有辦法說出來,說了一大堆內容其實和神話是接近的。假如你只聽這些內容,你就連他要做哲學的意圖都不知道。了解這種「存在」與「表達」的不同,哲學不論你怎麼做做一輩子,對我而言,我們從來沒有把哲學說出來過,我們只說了一堆拼命想要得到哲學的方法性表達,拼命想要逼近它、逼近它,其實「存在」,是不會把那個事實展現出來。

對我而言哲學問題,嚴格來說只能涉及方法,若要把哲學當做內容來處理,有三個東西是可以當做內容來處理的,道德、宗教、藝術美學的東西,這一部分,它確實是一個哲學內容的問題。但對我而言,這些問題比我用語言文字想盡方法來說明,表達那個「存在」要難的多。涉及美學、道德、藝術、宗教等等,這些東西您好像捉到它,要表達時,可能有一些靈感,有一種感觸,可以幫助你做出一些東西來,但它無法持久。每個人都有些天生的想像能力和靈感,有些人動不動就說頓悟,這個頓悟通常只是給你一個開始的訊息,能不能夠繼續它,幫助你活在那個當初想像的世界中,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我們一不小心就會陷在那種靈感、想像或者透過記憶或者跟人家學而有的一些特殊情境中,沾沾自喜,其實那些只是一堆文字、形式、靈感,自身也是在一種蒙混狀態中,就以為可以用這種方式撿一個便宜,得到頓悟,就能越過煩惱、無明,這是很困難的。嚴格言,哲學就是要分辨這些問題。你不能夠分辦時,因為,你真實的靈感已經過去了,有的大概是後天的一些東西加進來,把你的次靈感啟發,就這樣糾纏在一起,所以很多的哲學問題就在那種糾纏之中,沒有辦法打開。

嚴格言,以哲學講哲學,就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想像力,使自己設法保持你自己的狀況下,把方法做出來,假如以為方法是客觀的、形式的、可以供大家使用的,這種哲學沒救了。但是,科學可以這樣做,你可以從古典數學到現代數學按步就班去學習,這樣是可以的,但那是另外一種方法,絕對不是哲學方法,哲學的方法,沒有辦法從別人那裡得到,因為任何一個哲學方法,都是那個哲學家,靠他的想像力,在逼不得已的情形下,說出一堆可以說的東西而已,你認為那是全部,和當初說的本意剛剛好違背,已經將他的本意去掉,除非你學習的時候,有能力用他當初的方法把他還原,還不是還原他的方法,是還原你自身的方法,假如我們能分辨這些,面對許多哲學問題時,會比較好處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都曉得康德,康德從先驗分析、先驗辨證一直到意識問題,他才知道所有可以做出來的東西,裡面有一個不可明狀的ego做基礎,那個不能說,勉強說也可以,就是一個統合性的東西,統合性的東西就是一個整體,整體不是個別的集合,在哲學中這要弄清楚。我們質疑,難到康德不知道那個noumenon不能說的東西嗎?當然他知道的很清楚,所以他說了一些他可以說的東西。假如你讀他的東西,只學他的分析,他所以要分析,就為了要呈現他最後才說的那個不能說的東西,一個是ego、意識、時間,在加上靈魂不滅、上帝等。假如你按照康德的方法去追溯也是可以,追溯到最後是把康德的靈感讀出來,而不是你自身的靈感。像這種情形不是把哲學當做一種知識,當做一種客觀的東西來學習,這在真正哲學世界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越清楚這個情形,才知道在人類歷史上,人類會用各式各樣方式去表達,而產生那麼複雜的文明現象,我們覺得是進步、繁榮等等。可以用形式、方法表達出來的東西,他的方法應該還是有用,方法的意思是你不去管他涉及的內容,許多方法都可以處理社會問題,但那叫做「異化」,不是他真正內容,在這種情形下,哲學和科學就是非常的不同。科學是可以分析、推理、衍生的,可以實驗、可以重覆、有結果、有目的,哲學是做不到的,哲學永遠是在還原,再複雜的東西到最後你還是要還原回去。我們知道哲學這種特色,我覺得我終生做的,嚴格來說都是方法,不是把什麼真理說出來,把什麼人性講清楚,這是沒有的。這些能分辦清楚,我就可以告訴你我曾經做過什麼方法,但是為什麼前面要說出這麼一大堆呢,因為那個方法是不得已的事,假如我們只說方法,你以為哲學就是那樣子,那太可怕、太危險,但可以說的就是那些不去說要怎麼辦。

例如,對許多哲學家而言,方法發生之後,哲學家本身,他知道這是還原,根本不需要發展知識、物質、現象、生活世界等等,不需要發展這些東西,為什麼根據這種狀況只要還原就好了,為什麼發展出這樣許多不同的東西來呢!那就是因為這個方法一但出現之後,按照方法做的人,多過於按照方法還原的人,所以,越做越複雜,就像科學一樣,真正懂科學的人就知道是數學的問題,真正懂數學的人他就在找number本身的基本結構,一直在設計這些東西,當初數學家設計了這個natural number時,大家就去操作,什麼對象都可以操作出來,你可以用在化學、工程等等都可以用,就越來越複雜。後來的哲學家,一看這根本不是哲學的本意,只好重新再統合,因此另外一種新方法又出來,方法越做越複雜,歷史就是這樣演變出來,所以沒有把哲學真正的本意弄清楚,大概都掉在一些瑣瑣碎碎紛紛爭爭的現象中,在那裡面是沒有辦法講哲學,除非你本身是哲學家,你有能力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還原他,你就可以再做出一種哲學來。

我們以為,哲學就是越做越複雜、越精確、越進步、越附合我們的日常生活,給人類增加一些東西,這樣想就完全錯誤,哲學不是增加這些很複雜的東西,是設法使你找到最簡單的根源,這種要求到十九世紀中期之後,人類才慢慢知道,不是歸功於哲學,是歸功於科學。文藝復興之後,伽力略把一切東西統統數學化,數學化的意思就找到那個formula,一直要到十八世紀新數學來臨,更新的、更具普遍義意的number被找到,找到這個number之後,這個科學發展不可思議,有這些經驗,根據一些方法,做出的東西越做越複雜,基本上是受科學的影響。假如我們只是按照日常生活中歷史性的活,你什麼都不知道,絕對糊塗的,就像現在的軟體、硬體相信大家都搞不清楚,只有懂得軟體或直接製造更新硬體的人,他才曉得要用什麼軟體放進來,再幫助硬體加一個什麼程式,才能製造出更新的軟體,這其實是說硬體、軟體與人的問題不能夠切開,知道這個原理你就不會被一些Internet弄糊塗了。但一般的狀況中,你不是製造電腦的人,也不是有軟體天才的人,都分不清楚,這種混淆要弄清楚,只有科學有辦法,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糊塗。

這其中的關鍵我們一定要弄清楚,「科學」確實幫我們整理出比「知識論」更準確的原理,這個是數學的偉大之處。科學假如沒有做到這樣精確的程度,哲學也很難變成維根斯坦,很難有什麼哥特爾證明、集合論、非歐幾何、量子力學、相對論等等。假如沒有科學的分析,人都被一些操作出來的目的、對象、結果弄糊塗了,科學這樣分析,我們很清楚看到方法就是方法,對象就是對象,推論就是推論、結果就是結果,物質就是物質,好處就是當科學達到某一種極限時,所有人文科學都會慢慢知道,不是科學萬能的問題,也不是用嚴格的方法觸及對象造成的結果,而是那個真正的方法背後還有一個什麼東西,這個就是廿世紀哲學的特色。用科學的方法說就是追求基礎foundation,用已經流行的哲學觀點來說叫archetype,這是哲學要探討的問題,這些問題到廿世紀中期之後,大家開始在哲學中得到這個資料和覺悟,重新探討一些人的基礎問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26 13:0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0224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