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慧律法師:外在的境界。
這個能緣的意識心,是離塵無自體性的,
外在這個境界,都是因緣生,如幻的東西。
我們的本性是離塵有自體性。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一種平懷,意思就是:一種平等不二的胸懷。
這個泯然,這個滅、滅掉能所的意思,
就是沒有能緣的執著的意識心,也沒有所緣的外在的境界。
這個能緣的意識心,是離塵無自體性的,
外在這個境界,都是因緣生,如幻的東西。
我們的本性是離塵有自體性。
一般人沒有對楞嚴思想領會的話,這一句完全聽不懂!
什麼叫做離塵無自體性?
我現在解釋一下,這裡將是你開悟的關鍵。
我的左手,表示我們每一個人的清淨自性,
這個境界、外界來了,心對境,心對境產生的執著,
便成了識心分別,
他不知道相相本空,法法不相到,
他開始動念,誤認為有一種東西,我開始起這個意識心,
執著的意識心、分別的意識心、顛倒的意識心,
意思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離塵,離開這個塵。
不必假借著塵,清淨自性本來存在,它是絕對的存在。
聖人最後就是見到不生不滅的體性。
那我們眾生,眾生就看這裡,
清淨自性就硬是塗上一層意識心,用這樣解釋。
這個意識心跟本性是不一不二。
我再解釋清楚:本性如果是樹,
我們這個識心、意識心,就是樹的影子。
簡單講:我們今天看到一件東西,建立了觀念,
就是看到了緣起的假相,所建立的觀念。
簡單講:我們是看到影像,不實在的東西,
把它誤認為實在的東西,
又在不實在的東西,建立了強烈的觀念,
落入語言、文字、思想;
這些語言、文字、思想建立了觀念以後,
開始作識心分別,
所以,我們的本性完全沉沒,沒有用。
所以,我們用的就是識心分別,識心的執著、識心的分別,
供養心也是用這個,拜佛也是用這個。為什麼?
因為從來沒有人講開悟見性法門。
所以,我們的本性跟我們的識心,注意聽!
識心不動,識性就現前,這個時候講如來藏性;
妄動,我們說現在叫做識心分別,
識心分別當體即空,就是如來藏性。
如來藏性,如果開悟的人,一轉換過來,就可以妙用現前,
叫做識性妙用現前。
雖然這個時候講識性;就是本來面目、就是本體。
所以,開悟的人有沒有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有沒有識?有!
沒有識怎麼分別?
可是,這個識,開悟的人叫做識性。
這個識,回歸到平等的心性的時候,叫做雖分別不作分別想。
雖運用在整天,不著我的知見;
雖然整天分別,不作分別想;
雖然整天見到一切境界,不起顛倒,
因為執著放下,識性、識心放下,如來藏性現前,
當下就是空。
如來藏性就像樹,意識心就像樹的影子,
樹的影子不能離開這一棵樹。
識心分別雖然不好;
可是,看到樹的影子,就知道我們接近了樹。
所以,當你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起種種的執著、分別,
雖然不好;
如果你要修行,還不能離開當下那一顆妄想心,
當下妄想心當下就空,就是本性。
見到樹的影子,就知道那一棵樹就在當下,
看到樹的影子,就接近了看到真正的樹。
我們意識心起種種的顛倒、執著,雖然這個不是真心;
但是,我們有一天了悟說:執著的識心分別本空,
分別心、識心分別本空,顛倒的意識心本空,
本空當體就是應念化作無上知覺,
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無一法不是如來藏性,
統統是你本來面目。
所以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沒有一法,不是你的本來面目,
這個時候你就會了解,大悟的人就會了解。
一切眾生,不是同分妄見,就是別業妄見。
同分妄見就是共業所感的世間,認同它的存在,
開始產生心靈的執著。
譬如說你認同日月星辰的實在性、山河大地的實在性、
花草樹木的實在性、一切動植物、昆蟲,
不曉得它是空無自性,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一直誤認為它有其自性,錯了!它是無自性。
諸位!我們的心攀緣外境,所引起來的識心,
這個識心就是空無自性,叫做識心的分別。
離塵(離開這個外塵)它沒有自體性,它不是永恆性。為什麼?
因為它是生滅的執著心,
這個就講得更深一層了。
說: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就是一種平等不二的胸懷,能所俱泯,
這個時候就恢復原來的面貌了。
泯然自盡就是:如果你用平等心,
自然然的,這些煩惱、追逐兩邊、取捨、攀緣,
就會放空,就會消失得無形。
簡單講:你只要能夠保持一種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的心懷,
一切兩邊、取捨放下。
這個「追逐」就是根塵追逐,六根追逐、六塵追逐,
心向外的攀緣,這些所產生的煩惱,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
簡單講: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
一種平等不二的胸懷心性,把它拿出來用,
這個時候,所有的煩惱泯然自盡,就會全部消化掉;
泯然就是消滅,不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