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是指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種毒物是民間盛傳的一些害蟲,以金庸的武俠小說而出名。
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應該分別是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谷雨節流行禁殺五毒的習俗。谷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爲了減輕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凶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十分流行。
民間認爲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甯。” 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爲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這是一種辟邪巫術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係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
端午也以桃印爲門飾。桃是民俗中驅鬼之物,源於神荼、郁壘之神話,以桃刻印,亦爲祛攘之意。《續漢書·禮儀志》:“朱索、五色桃印爲門戶飾,以止惡氣。”後世的昧符、吉祥葫蘆即源於此。《夢粱錄》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於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這是宋代之俗。 《燕京歲時記》又記:“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於門闌上,以泄毒氣。”這是清代之俗。有的還在紙葫蘆上垂絲穗、飄帶等,更爲好看,或在葫蘆中剪出五毒形狀,挂貼於門,亦表示將五毒之氣泄盡之意,你爲“倒災葫蘆”。至今民間仍有懸鏡於門以避邪之俗。在唐代,專於五月五日午時於揚州揚子江心鑄銅鏡,以進貢皇帝,稱爲“天子鏡”,這也是辟邪之意(見《唐國史補》 )。所以後世多於門前挂鏡驅邪。
這五種毒物的毒性各不相同,比如:大蠍子的毒素是眼鏡蛇的100倍。五種毒物之中,尤以蜈蚣位居榜首。蜈蚣對人的致命毒殺能力遠遠勝過其余的四種毒物,幾乎一碰即亡。
1.五毒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