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home52071
|
分享:
▼
x0
|
[修行] 【轉貼】離相離色修無為
文字 ︻達道居士︼~I; 佛與道本是一體,無色無相而存在其真實法性,此法性只能以心去體悟到 。人心若執著有相有色去修行,是無法體會佛與道的法性。修法的人,若不懂 得離相滅相、離色滅色,就無法跳開魔法的障礙。眾生會受輪迴之苦,即是執 著形相及色相,心貪求法而不能將法練成,只學到魔法來欺騙自己,欺騙眾生 ﹏ ,究竟不能得到了脫之道。 人的先天元神確實有莊嚴的法相,修行這個法性不能在形相和色相著手, 此法性是一種空性,此空非頑空,而是一種真空妙有,此真空妙有需用無為法 5 方能體會,故有道不可言,可言非道。無為法能夠悟道的是上智之人,金剛經 有提到:﹁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現今外道所談的法相,大部份是 誤導眾生迷滅自性修有為法的多,此有為法若執著對修行是一大阻礙。所謂有 ﹏ 為法,即是教人心執著去學誦經、拜佛、拜懺經文、唸佛、朝山、讀經典,安 蓮花座、往生座等等作為,卻不教眾生了解其真正意義,皆是迷惑之教法,非 修煉自性的根本。傳統的修行都有它的真正含意,修行若無法突破瓶頸,體會 真空妙有的法性,是沉迷在有為法,吾所說的不假,諸位若想了解自古以來經 典之義,可讀達摩破相論,此論解說得很清濋,為宏揚其佛法與道法,我將其 論文摘錄一段給大家讀,就可證明我非亂說。 達摩大師破相論 問:經中所說,佛令眾生修造伽藍,鑄寫形像,燒香散花燃燈,晝夜六時 遶塔行道,持齋禮拜,種種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觀心,總攝諸行,說如是事, 應虛空也。 ﹏ 答:佛所說經,有無量方便,以一切眾生鈍根狹劣,不悟甚深之義,所以 假有為,喻無為;若復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言伽藍者,西國梵語,此土翻為清淨地也;若永除三毒,常淨六根,身心 6 湛然,內外清淨,是名修伽藍。 鑄寫形像者,即是一切眾生求佛道也;所為修諸覺行,彷像如來真容妙相 ,豈遣鑄寫金銅之所作也?是故求解脫者,以身為爐,以法為火,以智慧為巧 ﹏ 匠,三聚淨戒,六波羅蜜以為模樣;鎔鍊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 如教奉行,一無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謂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為 敗壞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鑄寫真容,憑何輒言功德? 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之香也;薰諸臭穢無明惡業, 悉令消滅。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種:一者戒香,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二 者定香,所謂深信大乘,心無退轉。三者慧香,所謂常於身心,內自觀察。四 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觀照常明,通達無 礙。如是五種香,名為最上之香,世間無比。佛在世日,令諸弟子以智慧火, 燒如是無價珍香,供養十方諸佛。今時眾生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世 間沈檀薰陸質礙之香,希望福報,云何得? 散花者,義亦如是;所謂常說正法,諸功德花,饒益有情,散沾一切;於 ﹏ 真如性,普施莊嚴。此功德花,佛所讚歎,究竟常住,無彫落期。若復有人散 如是花,獲福無量。若言如來令眾生,剪截繒彩,傷損草木,以為散花,無有 是處。所以者何?持淨戒者,於諸天地森羅萬像,不令觸犯;誤犯者,猶獲大 7 罪,況復今者。故毀淨戒,傷萬物求於福報,欲益返損,豈有是乎? 又長明燈者,即正覺心也,以覺明了,喻之為燈;是故一切求解脫者,以 身為燈臺,心為燈柱,增諸戒行,以為添油;智慧明達,喻如燈火。當燃如是 ﹏ 真正覺燈,照破一切無明癡暗,能以此法,轉相開示,即是一燈燃百千燈,以 燈續然,然燈無盡,故號長明。過去有佛,名曰然燈,義亦如是。愚癡眾生, 不會如來方便之說,專行虛妄,執著有為,遂燃世間蘇油之燈,以照空室,乃 稱依教,豈不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間一毫相光,上能照萬八千世界,豈假 如是蘇油之燈,以為利益。審察斯理,應不然乎!
又六時行道者,所謂六根之中,於一切時,常行佛道,修諸覺行,調伏六 根,長時不捨,名為六時。 遶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當令覺慧巡遶身心,念念不停,名為遶塔。過 去諸聖,皆行此道,得至涅槃。今時世人,不會此理,曾不內行,唯執外求; 將質礙身,遶世間塔,日夜走驟,徙自疲勞,而於真性,一無利益。 又持齋者,當須會意,不達斯理,徒爾虛切。齋者齊也,所謂齋正身心, ﹏ 不令散亂。持者護也,所謂於諸戒行,如法護持。必須外禁六情,內制三毒, 勤覺察、淨身心。了如是義,名為持齋。又持齋者,食有五種:一者法喜食, 所謂依持正法,歡喜奉行。二者禪悅食,所謂內外澄寂,身心悅樂。三者念食 8 ,所謂常念諸佛,心口相應。四者願食,所謂行住坐臥,常求善願。五者解脫 食,所謂心常清淨,不染俗塵。此五種食,名為齋食。若復有人,不食如是五 種淨食,自言持齋,無有是處。唯斷於無明之食。若輒觸者,名為破齋。若有 ﹏ 破,云何獲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諸惡皆為;貪慾恣情,不生 慚愧,唯斷外食,自為持齋,必無是事。 又禮拜者,當如是法也,必須理體內明,事隨權變,理有行藏,會如是義 ,乃名依法。夫,禮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謂恭敬真性,屈伏無明,名為禮拜 。若能惡情永滅,善念恆存,雖不現相,名為禮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 世俗表謙下心,亦為禮拜;故須屈伏外身,示內恭敬。舉外明內,性相相應。 若復不行理法,唯執外求,內則放縱瞋癡,常為惡業,外即空勞身相,詐現威 儀,無慚於聖,徒誑於凡,不免輪迴,豈成功德。 問:如溫室經說,洗浴眾僧,獲福無量。此則憑於事法,功德始成,若為 觀心可相應否? 答:洗浴眾僧者,非洗世間有為事也。世尊當爾為諸弟子說溫室經,欲令 ﹏ 受持洗浴之法;故假世事,比喻其宗。隱說七事供養功德,其七事云何?一者 淨水。二者燒火。三者澡豆。四者楊枝。五者淨灰。六者蘇膏。七者內衣。以 此七法喻於七事,一切眾生由此七法,沐浴莊嚴,能除毒心無明垢穢。其七法 9 者,一者謂淨戒洗蕩僭非,猶如淨水濯諸塵垢。二者智慧觀察內外,猶如然火 能溫淨水。三者分別簡棄諸惡,猶如澡豆能淨垢膩。四者真實斷諸妄想,如嚼 楊枝能淨口氣。五者正信決定無疑,猶如淨灰摩身能辟諸風。六者謂柔和忍辱 ﹏ ,猶如蘇膏,通潤皮膚。七者謂慚愧悔諸惡業,猶如內衣遮醜形體。如上七法 ,是經中秘密之義。如來當爾為諸大乘利根者說,非為小智下劣凡夫,所以今 人無能解悟。其溫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溫淨戒湯,沐浴身中。真 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莊嚴。當爾比丘,聰明上智,皆悟聖意,如說修行, 功德成就,俱登聖果,今時眾生,莫測其事,將世間水洗質礙身,自謂依經, 豈非誤也。且其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 無為身?事不相應,云何悟道?若欲身得淨者;當觀此身,本因貪欲,不淨所 生,臭穢駢闐,內外充滿。若也洗此身求於淨者,猶如漸漸盡方淨,以此驗之 ,明知洗外非佛說也。 問:經說言至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淨土。以此一門即應成佛,何假觀心 ?求於解脫。 ﹏ 答:夫念佛者,當須正念,了義為正,不了義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 云何達彼?佛者覺也,所謂覺察身心,勿令起惡;念者憶也,所謂憶持戒行不 0 忘,精進勤了。如是義,名為念。故知念在於心,不在於言。因筌求魚,得魚 1 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稱念佛之名,須知念佛之道。若心無實,口誦 空名,三毒內臻,人我填臆,將無明心不見佛,徒爾費功。且如誦之與念,義 理懸殊,在口曰誦,在心曰念。故知念從心起,名為覺行之門;誦在口中,即 ﹏ 是音聲之相。執相求理,終無是處。故知過去諸聖所修,皆非外說,唯只推心 。即心是眾善之源,即心為萬德之主。涅槃常樂,由息心生。三界輪迴,亦從 心起。心是一世之門戶,心是解脫之關津。知門戶者,豈慮難成?知關津者, 何憂不達?竊見今時淺識,唯知事相為功,廣費財寶,多傷水陸,妄營像塔, 虛促人夫,積木疊泥,圖青畫綠,傾心盡力,損已迷它;未解慚愧,何曾覺知
。見有為則勤勤愛著,說無相則兀兀如迷。且貪現世之小慈,豈覺當來之大苦 。此之修學,徒自疲勞,背正歸邪,誑言獲福。但能攝心內照,覺觀外明;絕 三毒永使銷亡,閉六賊不令侵擾;自然恆沙功德,種種莊嚴,無數法門,一一 成就。超凡證聖,目擊非遙。悟在須臾,何煩皓首?真門幽秘,寧可具陳?略 述觀心,詳其少分,而說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 求心不知待心知。 ﹏ 佛性不從心外得。 心生便是罪生時。 我本求心不求佛。 了知三界空無物。 1 若欲求佛但求心。 只這心心心是佛。 1 達磨大師破相論終 由前段可知古人所言之法,因佛無法明言,而以比喻描敘出修行意義,無 奈今人總在紙上談兵,紙上之法仍是後天,先天之法性乃是無文字,是以心修 ﹏ 得,煉其真性法眼藏。故凡修行不得執著於經典文字,需了解真義,無為法並 非在紙上談兵,傳法之人不要好為人師,而對自己的靈性一知半解,自我為道 ,不知修行要破除一切相去修先天法,反修一切有為法來蒙蔽自性佛。 宗教界道法各承一說,有不能苟同先天之道,而一觀所談的道,仍是後天 之道,究竟是修不了自性佛,其佛性反會被執著之人性蒙蔽。一般人對無為法 ,也不能體悟其深奧之道,又欠缺先天明師指點,此乃是眾生之苦。而外界對 於天道的修道方式,若仔細推理,是人心迷拜形相,是要讓眾生捐錢蓋大道場 ,安大佛相居住來永續吸收人心,這是無法成就佛性的。祖師的修煉成道之法 ,現今能體會了道到底有幾位?今世的大師級很多是人心把他們崇拜出來的形 相,大師們在文字裏賣弄文章講大道理,說要明心見性,一指成佛,直指人心 ,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 然人心對於仙佛的顯化與開示卻非常信服,卻不知其內幕,人人只看表面 ,沒有親身實心修煉,是修不出自己的先天智慧。當今的道場之多,真修行的 2 人仍是少數,等各人的福報用盡就要受業報。人一生所剩的時間有多少個春天 1 ?等到老年纔要入道修行,已經力氣不從心了,還能修出什麼名堂呢?但眾生 要如何離色離相,不受現在的有為法束縛,實在是很難了斷!加上民間的信仰 難以突破,所以人心永在掙扎中過日子,得不到精神安慰迷失自己。而修行真 ﹏ 正能夠得到明師指導的,實在是少之又少。想過著好生活,追求心中的理想, 得到自己的需要。卻對修道又不肯真心付出的人,常會受到考驗而動其心志。 有修行之人都很難突破困境,何況沒有修行的人更是受不了生活考驗,而不是 真心修行更難成大器。修行既不能有所成就,便易退道或受更大打擊而挫折, 其心性此時能否大覺悟,就要看本身的忍辱與意志。其實在修道的過程中,若 懂得要領,雖不是一兩日的時間或一年半載能修成,但真心的修行中途能化解 很多困境。
┌──────────────┐ │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 ﹏ │ 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 │ 有心常不用,便爾是無心。 │ 3 │ 無心自無用,無用亦無心。 │ 1 │ 無念方能靜,靜中氣自平。 │ │ 氣平息乃住,息住自歸根。 │ │ 歸根見真性,見性始為真。 │ ﹏ │ 勤精衛泥丸,搬精入上宮。 │ │ 華池蓮花開,神水金波靜。 │ │ 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 │ └──────────────┘
|